【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10 第1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五)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10 第1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五)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10 第1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五)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10 第1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五)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专题10 第1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五) 人民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能力。生产工具的改进,促使生产方式的改变。图片反映了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转变。【答案】d2.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3.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君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答案】c4.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5.耕织图耕图是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解析】图中显示的生产工具依然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清代已经落后于工业文明的潮流,没有取得革命性进步。【答案】b6.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c.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7.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硙(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 )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 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 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a. b. c. d.【答案】c8某名胜有一副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副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 )a大禹陵 b古运河 c都江堰 d苏轼祠【答案】c9.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 b. c. d.10.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d项叙述正确。【答案】d11“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厥土不宜桑,桑事殊艰辛。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诗中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2.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来铸鼎的“金”应该是( )a.铁 b.青铜 c.黄金 d.钢【解析】根据当时冶金业的发展情况可知,铸鼎的材料应是“青铜”。【答案】b1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解析】由粉彩瓷和珐琅彩可知是清代。【答案】d14.一篇题为“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的文章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话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瓷器的传入改变了当地的生活习俗b中国陶瓷的传入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c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的进步d中国陶瓷的传入密切了两地的友好交流二、非选择题(15小题20分,16小题24分,共44分)15.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下图是1995年湖北省发行的天仙配电话磁卡,根据中国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设计而成。 图一(1)图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请为该图配上一个合适的名字。(10分)生产工具的发明是古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2)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具怎样的发展阶段?其中图三、四工具革新各有怎样的历史意义?(10分)【答案】(1)历史信息:男子使用牛耕,说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女子在院中纺线,周围有家禽等,表明主要从事家庭手工业和饲养业;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名字: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等。(2)发展阶段:春秋战国以前以耒、耜工具为主;春秋时期牛耕开始使用;唐代曲辕犁的发明使用。历史意义:牛耕的使用解放了人力,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使生产力显著提高。曲辕犁的使用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已基本定型,是继汉代耕犁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