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4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随堂训练(含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1).doc_第1页
【红对勾】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4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随堂训练(含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1).doc_第2页
【红对勾】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4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随堂训练(含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1).doc_第3页
【红对勾】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4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随堂训练(含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1).doc_第4页
【红对勾】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4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随堂训练(含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对勾】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4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随堂训练(含2013年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考纲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2海南单科)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好礼”“好义”“好信”,并没有反映“民本”和法治,故a项和c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涉及“礼治”,故无法体现“礼治为先”,d项错误。礼、义、信都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答案:b2(2012山东文综)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族政治,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注重实践。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材料中对商人和学者的认识不符合战国儒家学派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的道家抱有“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中对“贵族”的认识不符合该学派的观点,排除b项;墨家主张非攻、尚贤、节俭,材料内容均不能体现该学派的观点,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3(2011福建文综)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唐律疏议认为,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就像“昏晓阳秋”那样“相须而成”,故选d项。答案:d4(2011上海单科)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解析:本题考查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道家主张清净寡欲的个人修养,法家主张做事要坚持原则,儒家则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原则,故选b项。答案:b5(2013江苏单科)(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对伦理道德的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回答;第二小问注意“政治主张”这一设问角度。第(2)问分句概括归纳材料作答,注意言简意赅。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考纲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6(2013福建文综)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b、c两项均只讲一方面,不足以全面概括董仲舒的治国理念;d项“均贫富”的主张属于农民阶级思想,而董仲舒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由“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为a项。答案:a7(2013重庆文综)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由题干材料中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可知,该学者是西汉的董仲舒,c项正确。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a、b、d三项均与题干所示思想特点不符。本题选c项。答案:c切入点2013年曲阜祭孔,关注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12013年9月28日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2013祭孔大典。(见下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孔子那里发掘出今天当代人所需的智慧,我们从孔子那里可以寻找到的“智慧”是()a“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解析: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答案:c切入点主干知识:孔子的思想2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孔子反对对饥民实施救助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原文翻译:孔子认为如果民众饥饿,应当向国君报告,请求开放粮仓救济他们,而不该私自以自己的食物救济民众,因为这是向民众表明国君没有恩惠,而显示自己的德行之美。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孔子对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持赞同的态度,只是认为由谁来救助值得商榷,所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孔子将救助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所以正确;孔子认为不同的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显然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救助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但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元素,所以用“充分”两个字不恰当。综上分析,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a“礼” b“仁”c“德” d“孝”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题干材料强调等级秩序,属于孔子思想中的保守内容,其核心是礼;b项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与材料本意不符;c、d两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切入点主干知识:道家思想4下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b“兼相爱,交相利”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解析:题干中的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思想,对应备选项,a项是法家思想,b项是墨家思想,d项是儒家思想,c项体现了辩证的思想。答案:c切入点主干知识:法家思想5推断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出自韩非子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解析:据所学可知a、b、c、d四项分别为荀子、韩非子、墨子、孟子的主张。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赏罚分明。答案:b切入点主干知识:董仲舒的思想6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阐释事物能力。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答案:d切入点核心概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融合黄老之学、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的“仁政”思想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漫画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董仲舒适应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由此可知a、b两项正确。d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答案:c切入点新价值观:追求真善美,遵纪守法8“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一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解析: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