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在表格内)1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耍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传播速度2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3我们观察到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地球c月亮d火星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5某位战士对着一个高大的山崖射击,在射击1.5s后,听到了射击的回声,则山崖离战士的距离大约是( )a510mb255 mc127.5md340 m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在机场工作的工人戴耳罩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7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8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9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bcd10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km/hb50km/hc45km/hd40km/h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单位换算:12nm=_m 15min=_s 108km/h=_m/s12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_振动产生的,并通过_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来判断的13人们以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们把_的声音叫做超声波14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15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信息: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空气(15) 340空气(25) 346软木 500煤油(25) 1324蒸馏水(25) 1497海水(25) 1531铜(棒) 3750大理石 3810铝(棒) 5000铁(棒) 5200(1)_;(2)_16暑假小波参加学校举办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一些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如要在山上获取饮用水,方法之一是清晨在树上收集叶片上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_遇冷经过_而形成的17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18如图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1)这种合金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段表示合金处于_状态19汽化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和_20(1)物体的宽度是_cm;(2)停表的读数是_min_s;(3)体温计的读数是_; (4)温度计的示数是_21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距“天宫一号”30米的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1)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_秒(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_的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0分)22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规律制成的(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_(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999999999(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热,但温度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说明此时气压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23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_的振动引起的(2)吹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_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m/s(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5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_,凝固点是_(2)在bc段,锡处于_态;在de段,锡处于_态(3)锡的熔化用了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热,但温度_(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态(5)锡的熔化条件:一是_;二是_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4分要求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26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求:(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7打雷时,看到闪电后经5s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鸣处离你大约多远?(空气温度为:15)28天气晴朗的中午,勤快的小华把脏了的校服洗净后,如何才能让湿校服尽快晾干,以便穿着校服参加学校下午组织的括动,解释这样做的道理2015-2016学年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在表格内)1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耍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传播速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2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解答】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热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3我们观察到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地球c月亮d火星【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参照思想【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同步通信卫星是指地球同步卫星,卫星和地球的转动方向和转动的角度是相同的,地球和卫星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卫星和太阳(月亮、火星)之间,位置不断变化,以太阳(月亮、火星)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选项a说法正确;b、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c选项说法正确;d、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而不是根据音调来判断,故d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及乐音特征进行分析解答5某位战士对着一个高大的山崖射击,在射击1.5s后,听到了射击的回声,则山崖离战士的距离大约是( )a510mb255 mc127.5md340 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枪声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听到的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枪声从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山崖离战士的距离【解答】解:枪声从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t=1.5s=0.75s,v=,山崖离战士的距离:s=vt=340m/s0.75s=255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枪声从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在机场工作的工人戴耳罩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在机场工作的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7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专题】应用题【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听到(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解答】解:a、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基础性题目,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8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应用题【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解答】解: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9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bcd【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专题】图析法【分析】首先明确熔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其次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时的最大区别,那就是一个有熔点(凝固点),一个没有熔点(凝固点)【解答】解:a、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在上升,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b、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c、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d、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10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km/hb50km/hc45km/hd40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0min和后40min走的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平均速度【解答】解:t1=20min=h=h,s1=v1t1=30km/hh=10km,t2=40min=h=h,s2=v2t2=60km/hh=40km,v=50km/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单位换算:12nm=1.2108m 15min=900s 108km/h=30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因为1nm=109m,所以12nm=12109m=1.2108m;因为1min=60s,所以15min=1560s=900s;因为1km/h=m/s,所以108km/h=108m/s=30m/s故答案为:1.2108;900;30【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12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2)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解答】解:(1)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所以能“闻其声而知其人”故答案为:声带;空气;音色【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音色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3人们以分贝(或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们把大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声现象【分析】(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2)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解答】解: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等级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把大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小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故答案为:分贝(或db);大于20000hz【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及声音的强弱等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4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故答案为:能量;信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具体实例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这一特点的联系能力,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现象15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信息: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空气(15) 340空气(25) 346软木 500煤油(25) 1324蒸馏水(25) 1497海水(25) 1531铜(棒) 3750大理石 3810铝(棒) 5000铁(棒) 5200(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或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气体大等)【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分析】可以从声速与介质种类关系思考,可以从声速与介质温度关系思考,答案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本题答案是开放的【解答】解: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速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两个因素都有关故答案为:(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或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气体大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速的大小跟介质及其介质温度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16暑假小波参加学校举办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一些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如要在山上获取饮用水,方法之一是清晨在树上收集叶片上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经过液化而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分析】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为液态小水滴,发生的是液化现象【解答】解:叶片上的露珠是液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水蒸气,液化【点评】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液化的特点,知道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相变过程,根据选项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进行判断分析17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2)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解答】解:(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色气体,是因为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2)停止加热,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18如图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1)这种合金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段表示合金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判断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最大区别,要看温度随时间变化时,是否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但不升温(2)晶体在达到熔点后,熔化的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1)从图象观察,该合金在熔化时,有一段时间内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属于晶体;(2)从图象可知,bc段物质是达到熔点,进行熔化的阶段,此时,合金应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故答案为:(1)晶体;(2)固液共存【点评】观察物质熔化的图象时,要学会分析关键的时间点和温度点,从而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进而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以及物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19汽化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简答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并且只在蒸发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解答】解: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故答案为:蒸发;沸腾【点评】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要正确分析两者的异同点20(1)物体的宽度是1.40cm;(2)停表的读数是1min28s;(3)体温计的读数是37.8; (4)温度计的示数是12【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3)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4cm对齐,估读为1.40cm,所以物体的宽度为l=1.40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2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28s(3)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4)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12故答案为:(1)1.40;(2)1;28;(3)37.8;(4)12【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21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距“天宫一号”30米的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1)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150秒(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顺推法【分析】(1)已知运动速度和间隔距离,利用t=计算间隔时间;(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解答】解:(1)从停泊到相互接触的时间为t=150s;(2)“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以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故答案为:(1)150;(2)静止【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0分)22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999999999(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a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9,说明此时气压小于(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实验室使用的温度的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酒精度火焰大小等;(4)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5)掌握沸腾时与沸腾前现象的区别: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解:(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2)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3)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造成的;(4)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5)由图丙知,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所以水的沸点是99;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可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3)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4)见上图;(5)a;吸;保持不变;99;小于【点评】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沸腾图象的画法、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的区别及沸腾时的特点,还考查了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考查的很详细、全面,有关沸腾的知识难度不大,应注意掌握23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引起的(2)吹g(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频率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解答【解答】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2)瓶内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由图知g瓶中的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故答案为:(1)空气柱;(2)g;频率【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v=;(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秒表;(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计时(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18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225m/s(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2)根据公式v=,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3)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4)要测出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应测出小车通过的总路程和时间,用公式v=计算;小车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下半段路程除以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5)根据平均速度的比较,得出小车从斜面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解答】解:(1)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是为了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便于计时;(4)全程长s1=90cm=0.9m,通过全程的时间t1=10:35:0510:35:00=5s,全程的平均速度v1=0.18m/s,下半段路程为s2=0.9m=0.45m,时间为t2=10:35:0510:35:03=2s,则v2=0.225m/s(5)由(4)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变速运动故答案为:(1)v=;(2)刻度尺;秒表;(3)便于计时;(4)0.18;0.225;(5)变速【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计算过程中注意路程和时间的统一25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230,凝固点是230(2)在bc段,锡处于固液共存态;在de段,锡处于液态(3)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固液共存态(5)锡的熔化条件:一是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2)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的特点:晶体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晶体在熔点和凝固点是固液共存(4)各种金属都属于晶体【解答】解:锡是金属,是晶体(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且温度保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