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素材 新人教版大瓠之用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逍遥游 任公子钓大鱼任公子为大鉤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鉤,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不射之射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適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丑人支离疏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舐痔之徒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埳井之蛙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秋水翻译:一只住在浅井里的青蛙,对从东海来的大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呀!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躺在井壁的砖洞里休息一会儿;要么只露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身子泡在水里,要么在没脚深的泥里散一会儿步;再回头看看那些孑孓、蟹和蝌蚪,实在谁也比不上我啊!而且,我独占这一坑水,独享这浅井的快乐,可算是达到顶点了。您为什么不常来这儿参观呢?” 那海鳖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是它的左脚还没有迈进去,右腿就已经被井栏卡住了。于是它连忙把腿收回来,然后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那海呀,说一千里那么远,不能够形容它的广阔;说八百丈那么高,也不能形容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发大水。可是海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闹旱灾,可是海岸也没有因此而减低。您瞧,那海水并不因时间的长短而变化,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住在这样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吃惊地呆住了,才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寓意: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反面角色。从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成语“埳井之蛙 ”,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子来辞世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 “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 ?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父母于 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 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以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 ,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 :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庄子伤逝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何必厚此薄彼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世说新语伤逝七则一、王仲宣好驴鸣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注释】王仲宣:王粲。 文帝:曹丕。 【译文】王仲宣(王粲)喜欢学驴叫。死后下葬时,魏文帝(曹丕)来送葬,他回头对同行的人说: 王仲宣喜欢驴叫,我们每个人学一声驴叫来为他送行吧。 于是送葬的客人都学了一声驴叫。二、王浚冲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未。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 世说新语伤逝【注释】轺(yao)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酒垆:酒店里放酒瓮的土台子,借指酒店。 嵇叔夜:嵇康的字。阮嗣宗:阮籍的字。预:参加。 羁绁(wie):束缚。 邈(miao):远。 【译文】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三、使君辈存,令此人死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 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 使君辈存,令此人死!【注释】孙子荆:孙楚。 王武子:王济。【译文】孙子荆(孙楚)恃才傲物,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孙子荆后到,抚尸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 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 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四、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 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译文】王戎的儿子万子(王绥)死了,山简去探望他,王戎悲痛得不能自已。山简对他说: 孩子岁数并不大,你何必这么悲伤? 王戎说: 圣人忘情,最低层的下人不懂感情。能够钟情的人,正是我们啊。 山简被他的话打动,也跟着悲伤起来。五、张季鹰吊顾彦先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译文】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 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随即有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六、感念亡儿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诸葛道明女为庾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亮答曰: 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译文】庾亮的儿子在苏峻叛乱时遇害。诸葛道明(诸葛恢)的女儿是庾亮的儿媳,守寡后要改嫁,诸葛恢在给庾亮的信中提到这件事。庾亮答复说: 令爱年纪还小,本来就该这样。不过我想起亡故的儿子,就象刚刚去世一样。七、埋玉树著土中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 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译文】庾文康(庾亮)死了,扬州刺史何充来出席葬礼,他说: 要把玉树埋到土里,叫人的感情怎么能受得了!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掌握政权的人(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呢?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堵住怨恨。难道不能很快的制止(这些怨恨)吗?但是就像堵大川一样:河水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让(川)通畅,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我们这些做官的(赖之)!”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注释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与娱乐的地方。 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ng),名蔑,字然明。 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相当于“于之”。 善否(p):好和不好。 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作威;摆出威风。防:堵住 遽:很快,迅速。 防:堵塞。川:河流。 道:同“导”,疏通,引导。 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用如动词,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 今而后:从今以后。信:确实,实在。可事:可以成事。 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二三:这些,这几位。 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读解:春秋时的乡校,使人联想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在希腊、罗马凡,自由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乡校自由地议论政治,与希腊、罗马的情形有些相似,但有一个重大差别:乡校的平民百姓虽然可以议政,却无权参政,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二者有实质性的差别。不过,考虑到中国传统等级制度之下的政治专制,能移开一个口子让老百姓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议论统治者,真是要很大的气魄和开阔的胸襟。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算得上几十年、几百年才会见到一次。完全可以设想到老百姓议政的内容,比如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风习,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施政方针,一直到宫廷秘闻,某个官员乃至国君的私生活。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平民百姓中横挑子竖挑眼、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的。目中都有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他们眼睛盯住的是统治者的施政实绩,而不是统治者的夸夸其谈。可以打个比方,老百姓的评论,是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无情的镜子。统治者可以用高压手段迫使百姓保持沉默,却无法使人们不在心里估价,无法左右人心的向背。所以,沉默并不意味著顺从;相反,沉默中蕴含著可怕的力量。师旷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韩非子难一注释莫乐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做国君再快乐的了。 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 援执持,拿。 衽衣襟。 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感慨地说:“哈哈!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做一个警告。” 有人说:平公失去了做君主的原则,师旷失去了做臣子的礼节。认为对方行为不对,就给予惩罚,这是君主对臣下应有的做法;认为对方行为不对,就陈述自己的意见,如果善意劝告仍然不听,就离开他,这是臣下对君主应取的态度。现在师旷认为平公的行为不对,不去陈述臣子的忠告,而用君主才能使用的惩罚,拿琴去撞平公的身体,这是颠倒了君臣的位置,因而失掉了臣下的礼节。现在师旷认为平公的行为不对,就拿琴去撞平公身体,即使严厉的父亲也不会这样对待儿子,但师旷却用来对待君主,这是大逆不道的做法。臣下做了大逆不道的事,平公反而高兴地听从,这是失掉了做君主的原则。所以平公的言行是不能张扬的,它会使君主在听劝上犯错误而觉察不到错误;师旷的行为也不能张扬,它会使奸臣袭用极谏的美名来掩饰杀君的行径。这两种做法都是不能张扬的,也就是双方都犯了错误。所以说:平公失掉了做君主的原则,师旷失掉了当臣子的礼节。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3)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摸黑走路。孰与:比哪个(4)(5)(6)(7)(8)(12)翻译: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纪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解析: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故事简介: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晚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道:“暮何不炳烛乎?” 晋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着师旷。师旷便进一步解释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高兴不已,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路。外举不避仇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注释】(1)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翻译: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州都称赞任命得好。孔了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