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课标版 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 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 直面环境问题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 从环境中获取 物质和能量 2 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 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 再生速度 2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自净能力 1 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2 主要的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 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命题视角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地膜覆盖具有保温 保湿 保土等作用 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 易破 难回收 难以自然降解 易造成严重的 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下题 1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 b c d 答案a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依然有一定的保温 保土作用 故a项正确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 重金属盐b 氮 磷营养物c 固体废弃物d 泄漏的石油答案b本题以赤潮为背景 考查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 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 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 磷营养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 导致水体缺氧 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b项正确 3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 水温偏高 风力偏大b 水温偏低 风力偏大c 水温偏高 风力偏小d 水温偏低 风力偏小答案c本题考查赤潮形成的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 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 同时 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 容易导致赤潮的暴发 c项正确 4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 赤道附近b 大洋中部c 中 低纬近海d 高纬近海答案c本题考查赤潮多发的海域位置 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且氮 磷污染物排放量有限 a项错误 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氮 磷污染物影响很小 不易发生赤潮 b项错误 中 低纬近海既有温度条件 又有大量的氮 磷营养物 赤潮多发 c项正确 高纬近海水温低 不易发生赤潮 d项错误 命题视角二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5 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25日 严重的雾霾天气袭击吉林省长春市 当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曾一度逼近 爆表 烧荒 不断使空气质量下降 秋收接近尾声 农民焚烧秸秆与严重雾霾有着直接关系 据统计 吉林全省玉米秸秆量大约4千万吨 其中约25 将被焚烧 烧荒对于吉林省的黑土地来说是一种有机质浪费 不利于黑土保护 材料二从2014年10月20日 26日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分布情况看 火点数排前7位的省区如下表所示 1 简述焚烧秸秆对雾霾天气的影响 2 说明表格中秸秆焚烧火点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答案 1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和粉尘等细小颗粒 进而形成雾霾 2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个省份 10月20日 26日是东北秋收之后 农田产生大量的秸秆 受利用技术等影响 秸秆大量地被焚烧 解析第 1 题 雾霾是由细小的水滴和细小的污染物颗粒组成的 大量焚烧秸秆能产生烟和粉尘等颗粒物 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 2 题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焚烧火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吉林省和辽宁省 因为此时正值10月份 是东北地区秋收之后 农民焚烧秸秆是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 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1 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危及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 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特别提醒 1 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 公平性 侧重的是 权利 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共同性 侧重的是 义务 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持续性 侧重的是 发展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 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ss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命题视角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实践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 越上树木越密越高 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 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 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引自贾平凹 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 海拔3767米 据此 回答下题 1 2015北京文综 2 4分 如果过度猎狼 将会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 c d 答案d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过度猎狼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故 正确 狼减少会导致生态失衡 山区环境承载力下降 错误 猎狼是由不良消费观念引起的 错误 猎狼的行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其他动植物享有同等生存权的公平性原则 正确 所以d项正确 2 2016课标 37 22分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 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 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 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 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7分 2 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9分 3 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6分 答案 1 20世纪70年代 1976年 栖息地连成一片 到80年代后期 1987年 栖息地面积退缩 碎片化严重 90年代至21世纪初 2000年 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 碎片化趋势减弱 分布范围有向北 向西扩展的趋势 本小题共7分 2 大规模采伐森林 对植被破坏大 导致栖息地缩小 修建道路 国道 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 导致栖息地碎片化 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 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 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 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本小题共9分 3 合理规划 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 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 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 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 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本小题共6分 解析本题以大熊猫不同时期分布图及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分析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本题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关键在变化 难在详细准确地表达变化特征 描述时先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时期分布范围的大小 再详细指出其分布的形态特征 2 本题是原因类问题 应注重材料和图中相关信息的获取 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为答案信息之一 要有效利用图中的两句注释文字 并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引起大熊猫栖息 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 本题的关键词是 栖息地保护 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途径 其实质是考查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其途径 措施 应从交通线规划选址 工程措施 修建生态走廊 及生物措施 修复植被 等方面进行分析 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 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 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命题视角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下题 3 2014天津文综 6 4分 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 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 增加商城数量 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 扩大商城规模 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 立体建设商城 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 商城靠近景点 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答案ca b和d选项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均有其合理性 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故选c项 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严峻挑战 2 行动 1994年3月 国务院发布了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 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考点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2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 1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2 核心 提高 生态效益 3 方式 环境友好 4 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5 实践工业 发展 清洁生产 农业 推行 生态农业 公众 提倡适度消费 特别提醒清洁生产是相对的 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 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 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 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 1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2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 深刻的环境危机 2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方法技巧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 1 首先分析区域的区位特征 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 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资源 交通 科技 市场等 3 分析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 自然灾害 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 基础设施 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等 4 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科技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对外开放 命题视角一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 河套平原b 黄淮平原c 辽东丘陵d 闽浙丘陵答案d水稻和甘蔗最适宜在南方地区种植 故选d项 2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a b c d 答案b由图读出循环农业提供了沼气这种清洁能源 以及猪 水产品 甘蔗和稻米等众多的农产品 且各农业项目之间相互联系 循环利用 减少了能源 肥料等投入 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民居集中和城镇发展在图中没有体现 故选b项 命题视角二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3 读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 下图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什么 请列举两条原因 6分 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示意图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 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 请填表说明 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9分 答案 1 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 多火电厂 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 第二产业比重大 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