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处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的是()abcd2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五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a飞船的座舱b天空中的云朵c地面上的发射架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3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4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夏天,打开冰箱门会冒出一股“白气”,是汽化现象d冬天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5下列现象中体现非晶体熔化特点的是()abcd6下列对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理解正确的是()a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时间越长,速度越大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8以下几个验证性小游戏,其中错误的是()a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时,发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越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越大,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发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大,说明真空可以传声d对冷玻璃片哈气,玻璃上会产生小水珠,这说明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9回顾所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路程比较时间来研究物体快慢,这是运动比较法b根据加热时间长短来反映物体吸热多少,这是运用逐渐逼近法c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加以区别,这是类比法d由加快蒸发的方法反过来想从而找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处(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0下列物理概念不正确的是()a水到了0就会结冰b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d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11下列知识结构正确的是()a汽化方式蒸发沸腾不同点部位表面内部温度任何温度一定温度程度平和剧烈相同点吸热,都有液态变成气态b液体凝固过程是否放热温度是否变化有无凝固点液态松香是是无水是否有c固体相同点熔化过程温度是否升高有无熔点冰吸热不变有玻璃升高无d声音的特性影响因素音调振幅响度频率音色结构、材料12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听见某星体巨大的爆炸声b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可能会听到三声c使用温度计测体温前一定要甩一下,如果不甩,测量结果一定会不准d向开水瓶里倒水的声音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音调升高13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甲、乙相距1.92km,同时相向而行,1min相遇d若乙先出发4min,甲随后追乙,6min后将追上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9分)14测量小车沿斜面滑行的平均速度(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原理测量原理过程与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记录在表中2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时间t13根据s1t1,利用公式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央,算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15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距离所用时间t1,算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数据与表格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0 t=v= s1=5 t1= v1=评估与交流1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2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15(1)一位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三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0dm、14.46dm、14.51dm,根据测量数值,木板的长度等于dm,合m在炎热的夏天里,皮尺因受热而变软,当用力拉伸后去测课桌的长度,测量结果跟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2)小明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200页书的厚度为0.6cm,则这本书纸张厚度为mm(3)如图所示,m、n两个物体均做均速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两者从同一地点出发,n物体先出发90m,m物体始终追赶n物体,则经过s能够追上16(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步骤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大致相同表格钢尺振动的快慢慢较快快音调的高低低较高高方法上述实验中使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快”或“慢”),音调(2)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将一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密闭玻璃罩中,你可清楚地听到音乐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音乐声将会,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你将会听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该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17(1)甲同学在一根很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两次敲打声,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所以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2)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不同(3)学校运动会上,100m赛跑时,裁判员在终点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比正常(填延长或缩短)s(4)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测微仪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深海m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2分)18(1)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过程1该物质在bc段处于过程需要吸热但温度2该物质在段属于凝固过程,这个过程要热,凝固点与熔点方法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法(2)探究水的沸腾沸腾过程(将下列实验报告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数据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8 9 温度/ 89 91 93 95 9797 97 97 97 97 沸腾现象 实验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图乙中气泡变小的原因是 图象与结论 用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的坐标轴中,自己设计横纵坐标、单位及分度值,画出水的沸腾图象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由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需要热,温度 程序 上述探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实验检验得出结论19(1)农民在晒粮食时会把粮食摊开,这是什么道理?答:将粮食摊开可以,从而加快水分的,所以粮食很快就变干了(2)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路上买了两只冰糕弟弟发现小明的冰糕冒着“白气”,小明向他解释:“白气”是发生现象造成的,小明进一步解释:吃冰糕时,冰糕发生现象,要从人体热量,从而人感到凉爽(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鸡蛋,常看到鸡蛋先变湿后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五、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6分)20细心的小明搜集了生活中看到的几个场景:1000m长跑下来,小雨出汗了,一阵风吹过,感到挺凉,他赶紧穿上外套;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被冻坏;菜市场里的好多新鲜净菜,都用保鲜膜包裹了起来请你挑选上述1个场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解释场景,所以会有这个现象21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实验课题滑轮组所用拉力与绳子段数的关系实验器材轻质滑轮若干、细棉线、钩码、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数据记录表格2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铝 铁 铜 水 酒精 软木 声速(ms1) 5000 5200 3750 1500 500 沸点/() 100 78 熔点/() 660 1535 1083aa固体中的声速一定大于液体中的声速b600的铝可能为液态c装酒精的试管浸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足够长时间,酒精能够沸腾d金属中的声速与其熔点无关六、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3分)23一辆汽车,当它通过长360m的隧道时,用了40s;当它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座长720m的铁桥时,需要多长时间?24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求:(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5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0+a(tt0),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为温度系数 液体t0/v0/m/s/m/(s)丙酮水甘油水银酒精2025202020119215001923145111805.52.51.80.463.6(1)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3)15时,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m/s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处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为直线的运动,通过图象判断时,要先明确图象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明确其变化规律【解答】解:a、表示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b、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位移也在变大,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图中随时间的变化,路程的变化不均匀,二者的比值不同,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随时间的增大,路程减小,二者成反比,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判断其运动状态2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五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a飞船的座舱b天空中的云朵c地面上的发射架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航天员和飞船座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飞船座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cd、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和太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太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考点】音色;回声;响度;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不同,就是音色不同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根据音色的定义,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不同,所以根据声音可以判断说话的人,故a正确;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声音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可以传递能量,不是音调很高,故c错误;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音色、音调的区分,声音与传递能量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等的理解等4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夏天,打开冰箱门会冒出一股“白气”,是汽化现象d冬天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解答】解:a、严寒冬天,气温低于0,冰无法熔化为水,但冰逐渐消失,是因为冰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a说法正确;b、樟脑球消失,是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b说法错误;c、夏天,打开冰箱门,温度很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浮在空气中,是一种液化现象c说法错误;d、霜是由水蒸气在晚上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5下列现象中体现非晶体熔化特点的是()abcd【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专题】应用题;整体思想;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首先明确熔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物体的温度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其次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最大区别,那就是一个有熔点,一个没有熔点【解答】解:a、随着时间的延长,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b、随着时间的延长,物体的温度在下降,且达到某温度后,温度不变,故是凝固过程,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c、随着时间的延长,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符合题意;c、物体吸热升温,且达到一定温度时,温度不再改变,等熔化完后温度继续升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6下列对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理解正确的是()a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时间越长,速度越大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运动方向保持不变,根据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分析答题【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它取决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及时间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解答】解:v=,t=,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8以下几个验证性小游戏,其中错误的是()a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时,发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越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越大,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发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大,说明真空可以传声d对冷玻璃片哈气,玻璃上会产生小水珠,这说明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考点】声音的产生;液化及液化现象;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2)响度与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动幅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放出热量【解答】解:a、当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所以发声的音叉应该在振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越用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越大,钢尺振幅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大小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c、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片,放出热量,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片上,说明了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中考常考的题型9回顾所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路程比较时间来研究物体快慢,这是运动比较法b根据加热时间长短来反映物体吸热多少,这是运用逐渐逼近法c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加以区别,这是类比法d由加快蒸发的方法反过来想从而找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定性思想;其他综合题【分析】对每个选项中的探究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探究方法,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b、根据加热时间长短来反映物体吸热多少,运用的是转换法,故b错误;c、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加以区别,采用的是比较法,故c错误;d、根据加快蒸发的方法,根据思维的可逆性,很容易想到对应的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常用的物理学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先明确初中物理基本的研究方法的特征,然后对实例具体分析,确定采用的方法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处(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0下列物理概念不正确的是()a水到了0就会结冰b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d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声速【专题】应用题;声现象;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晶体液体凝固的条件:一是达到凝固点,二是继续放热;(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4)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解答】解:a、水到了0,到达了凝固点,若不能继续放热,将不会凝固、不会结冰,故a错;b、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故b正确;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正确;d、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故d错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属于基础题目11下列知识结构正确的是()a汽化方式蒸发沸腾不同点部位表面内部温度任何温度一定温度程度平和剧烈相同点吸热,都有液态变成气态b液体凝固过程是否放热温度是否变化有无凝固点液态松香是是无水是否有c固体相同点熔化过程温度是否升高有无熔点冰吸热不变有玻璃升高无d声音的特性影响因素音调振幅响度频率音色结构、材料【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声现象;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叫凝固,晶体的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3)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的是晶体,温度不断升高的是非晶体;(4)乐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和音色【解答】解:a、沸腾是同时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此选项错误;b、松香是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水是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正确;c、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玻璃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此选项正确;d、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此选项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有关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但属于基本内容,解答此题需要对声音有比较全面的认识12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听见某星体巨大的爆炸声b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可能会听到三声c使用温度计测体温前一定要甩一下,如果不甩,测量结果一定会不准d向开水瓶里倒水的声音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音调升高【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其中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最慢;(3)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解答】解:a、太空是真空,故不能传播声音,不符合实际情况;b、敲击的声音可以通过水管、水和空气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如果水管足够长能够听到三次声音,符合实际情况;c、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不符合实际情况;d、向水瓶中倒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符合实际情况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速度声音的特征的影响因素以及体温计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13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甲、乙相距1.92km,同时相向而行,1min相遇d若乙先出发4min,甲随后追乙,6min后将追上【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a、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c、分别求得甲乙的速度,若甲、乙相距1.92km,同时相向而行,根据速度公式求得相遇时间;d、若乙先出发4min,甲随后追乙,路程相同,根据速度公式求得追上时间【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甲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错误;c、甲车速度v甲=20m/s,乙车速度v乙=12m/s,甲、乙相距1.92km,同时相向而行,由v=可得,相遇时间t=46s,不到1min,故c错误;d、乙先出发4min,所走路程为s=v乙t=12m/s460s=2880m,2880m+v乙t=v甲t,即2880m+12m/st=30m/st,解得t=360s=6min,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9分)14测量小车沿斜面滑行的平均速度(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原理测量原理v=过程与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记录在表中2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时间t13根据s1t1,利用公式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央,算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15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距离所用时间t1,算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数据与表格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0 t=3v=0.033 s1=5 t1=2 v1=0.025评估与交流1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填“大”或“小”)的坡度2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0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图析法;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原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过程与步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数据与表格:根据图示内容填表,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大小;评估与交流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速度公式v=;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使斜面的坡度缓些【解答】解:原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过程与步骤:实验中用秒表测量小车运行的时间;数据与表格:由图示知,t=15:35:2315:35:20=3s,t1=15:35:2215:35:20=2sv=0.033m/s,v1=0.025m/s,评估与交流: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减慢,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下半程的路程s3=s=0.1m=0.05m,时间t3=1s,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0.05m/s,故答案为:原理:v=;过程与步骤:秒表;数据与表格:3;0.033;2;0.025; 评估与交流:小;0.05【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测量工具、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考查了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考查全面,基础性很强15(1)一位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三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0dm、14.46dm、14.51dm,根据测量数值,木板的长度等于14.49dm,合1.449m在炎热的夏天里,皮尺因受热而变软,当用力拉伸后去测课桌的长度,测量结果跟真实值相比偏小(填偏大、偏小或相等)(2)小明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200页书的厚度为0.6cm,则这本书纸张厚度为0.06mm(3)如图所示,m、n两个物体均做均速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两者从同一地点出发,n物体先出发90m,m物体始终追赶n物体,则经过9s能够追上【考点】长度的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分析】(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多测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皮尺的弹性是比较好的,用力拉伸皮尺的刻度就变得不准了,就变成了我们俗话说的大尺(2)已知书本页数,可以得到张数;已知书本纸张总厚度和张数,两者之比为一张纸的厚度(3)首先由st图象求出m、n两个物体速度,已知n物体先出发的路程,根据m物体追上n物体路程关系列出等式,进而求出m物体追上n物体经过的时间【解答】解:(1)木板的长度是=14.49dm=1.449m;尺子用力拉伸后,皮尺的长度就会增加,而刻度线是不变的举个例子来说明,原来1m的尺子被拉成了1.1m,测量1.1m的物体就会读成1m,测量值比真实值小(2)书本纸张的张数为n=张=100张,一张纸的厚度为l=0.006cm=0.06mm(3)由st图象可以看出,当时间t=1s时,m物体通过的路程sm=20m,n物体通过的路程sn=10m,由v=得,m物体的速度vm=20m/s,n物体的速度vn=10m/s,n物体先出发的路程:s1=90m,设m物体追上n物体经过的时间为t2,m物体通过的路程:s2=vmt2=20m/st2,n物体通过的路程:s1=vnt2=10m/st2,由题意知,s2s1=s1,即:20m/st210m/st2=90m,解得:t2=9s故答案为:(1)14.49;1.449;偏小;(2)0.06;(3)9【点评】(1)测物体长度为减小实验误差,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但要注意去掉错误的测量数值,最后算出的结果和测量数值的位数要相同;刻度尺受热后,分度值的拉长变大后,但分度值的读数没有变化,其结果比真实值偏小(2)此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类似的应用还有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测量邮票的质量等(3)本题考查学生对st图象及速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找出追上时两个物体通过路程的等量关系即可正确解答,具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掌握16(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步骤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音调,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的振幅大致相同表格钢尺振动的快慢慢较快快音调的高低低较高高方法上述实验中使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慢(“快”或“慢”),音调低(2)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将一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密闭玻璃罩中,你可清楚地听到音乐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音乐声将会变小,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你将会听到声音变大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该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推理法【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推理法;声现象【分析】(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音调,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上述实验中使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音调低,振动越快,音调越高(2)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所以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因为罩内空气稀薄,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坡璃罩内,将会听到声音越来越大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由于该实验不可能将空气全部抽尽,因此该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推理法故答案为:(1)音调;振幅;振幅;慢;低;(2)变小;变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推理法【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17(1)甲同学在一根很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两次敲打声,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快,所以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播的(2)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3)学校运动会上,100m赛跑时,裁判员在终点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比正常缩短(填延长或缩短)0.29s(4)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测微仪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深海4500m【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音色【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3)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少记了声通过10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4)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的深度【解答】解:(1)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所以能够听到两次声音;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2)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3)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由v=得: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29s,裁判员在终点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比正常缩短大约0.29s(4)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6s=3s;则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3s=4500m故答案为:(1)快;钢管;(2)音色;(3)缩短;0.29;(4)4500【点评】(1)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3)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2分)18(1)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0过程1该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该物质在ef段属于凝固过程,这个过程要放热,凝固点与熔点方法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转换法(2)探究水的沸腾沸腾过程(将下列实验报告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数据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8 9 温度/ 89 91 93 95 9797 97 97 97 97 沸腾现象 实验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甲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图乙中气泡变小的原因是水的上下温度不一致,上部温度低,气泡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 图象与结论 用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的坐标轴中,自己设计横纵坐标、单位及分度值,画出水的沸腾图象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7由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程序 上述探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不断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2)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小没有出水就破裂了;利用表中数据描点画出图象;分析图象得出沸腾规律【解答】解:(1)由图知,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0不变,所以熔点为40;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处于熔化过程;ef段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凝固过程;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说明吸收热量多少,这种方法叫做转换发;(2)实验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断上升变大,因此图甲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而图乙中气泡不断变小,其原因是水的上下温度不一致,上部温度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其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致使不断变小;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画出图象如下: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当温度为97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其沸点为97;上述探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故答案为:(1)40;熔化;保持不变;ef;放;转换;(2)甲;水的上下温度不一致,上部温度低,气泡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97;吸;不变;做出猜想【点评】此题为两个热学重要试验,分别考查学生对于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和水的沸腾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属于中考热点19(1)农民在晒粮食时会把粮食摊开,这是什么道理?答:将粮食摊开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所以粮食很快就变干了(2)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路上买了两只冰糕弟弟发现小明的冰糕冒着“白气”,小明向他解释:“白气”是水蒸气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造成的,小明进一步解释:吃冰糕时,冰糕发生熔化现象,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人感到凉爽(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鸡蛋,常看到鸡蛋先变湿后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汽化【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2)(3)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物体是什么状态,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1)把粮食摊开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粮食很快就变干了;(2)“白气”是小水滴,是冰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吃冰糕时,冰糕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现象,从人体吸收热量,人感觉到凉爽;(3)从冰箱中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徐州线条eps施工方案(3篇)
- 西藏诗词朗诵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清水泥施工方案(3篇)
- 红色文创活动方案策划(3篇)
- 综合型建筑施工方案(3篇)
- 施工方案验算怎么解决(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题及答案
- 2025年1-6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 心肺复苏测试题目及答案
- 企业法务合同审查标准化流程及要点清单
- 2024年东南亚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 学校食堂食材采购询价方案范文(35篇)
- 2023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保险公司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报告
- 《化妆品技术》课件-化妆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48
- 住宅公共部分装修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
- 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2024
- 《合理利用网络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讲演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