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学案 人民版.doc_第1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学案 人民版.doc_第2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学案 人民版.doc_第3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学案 人民版.doc_第4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学案 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学案: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人民版)1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学习目标: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6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 北宋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精讲】原因:吸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措施: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统领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与统领军队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集中行政权,在中央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地方上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司法人员由文官担任。发展科举制度,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科目减少,进士科最重要;实行糊名法影响:积极,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基础被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消极,政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大,军队战斗力弱,导致“冗官”、“冗费”、“冗兵”,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例题: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目的、影响,只要对基础知识有准确的记忆,不难做出准确的选择。问题2 元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健全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职权:最高行政机构,行相权;最高军事管理机关;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河北、山西、山东硅中书省直接管辖)影响:深远,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例题: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d )a尚书省b吏部c门下省d中书省解析:本题把元朝与唐朝的机构的职权进行比较,只要能准确记忆各部门的职权,就能准确解答本题。问题3 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共同之处都是少数民族杰出首领 建立政权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在位时期,创制文字。例题: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b ) a 猛安谋克制 b “蕃汉分治” c 察举制度 d 行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题干中强调要属于辽建立的政治制度,对这四项制度要能准确区分各是哪个朝代实施的政治制度。问题4 比较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1)社会进程相同。兴起之初社会形态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着游牧生活。(2)封建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3)采取的措施相同。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4)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5)和宋朝的关系相同。都曾和宋朝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后又都与宋朝议和,接受宋的“岁币”,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彼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例题:下列推理属于那一种情况( b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 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和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对民族问题从总体有正确的认识,以及对金兵南下的影响能正确的评价,做到这两点,类似的问题就不难解决。问题5 两宋民族及其关系如何?(1)与契丹兴起:辽河上游;唐末,汉族人躲避战乱,迁到长城以北,融合进步契丹概况 建国:916年 耶律阿保机上京,耶律德光夺幽云十六州,改国号为辽 南北面官制:南面官为汉人和契丹人担任,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战争:高梁河战役,宋败,后再次征辽,被歼;宋由进攻转为防御宋辽和战 和议:1005年,澶渊之盟,“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影响:对峙形成,一个世纪保持和平局面,双方贸易兴旺,促进了民族融合(2)与西夏党项族是羌族一支,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西夏概况 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兴庆,“西夏”效仿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行科举,创文字战争:交战多年,损失严重,元昊请和宋夏和战 和议:1044年,元昊取消帝号,宋封其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岁币”;重开边境贸易影响:此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3)与女真女真族(唐时的黑水靺鞨)完颜部统一各部女真概况 1114年,完颠阿骨打举兵抗辽,1115年,阿骨打称帝,都会宁推行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制度辽亡原因:金国力强,辽政治腐败;各族人民的反抗;金与北宋联合夹击灭辽北宋 1125年辽亡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亡1127年,赵构应天府称帝,建南宋,都临安抗金:北方义军,八字军等;岳飞“联结河朔”,郾城大捷南宋抗金 绍兴和议:1141年,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上处于平衡妆态(4)与蒙古蒙古概况: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蒙古汗国;征战达到中亚、俄罗斯、印度河流域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都燕京,称大都统一全国:先后攻灭和征服西夏、金、吐蕃、大理,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例题: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不包括( d )a.秦朝 b.晋朝 c.隋朝 d.宋朝 解析: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必然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要能从总体上认识我国的统一史实。问题6 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汉族人民大量到边疆,开发了边疆经济(2)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元朝时被视为“汉人”(3)形成新的民族回族(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设澎湖设巡检司,管辖琉球例题:下列对元朝历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成吉思汗建立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民族分化政策不具有进步性是长期分裂后出现的大统一朝代解决大都粮食是海运和漕运的主要目的最大的外贸港口是广州 a. b. c. d.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对元朝的政治、经济、外交有全面的掌握。问题7 这一时期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内容:(1)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北宋毕升活宇印刷术(400年)指南针 宋代航海普遍使用 南宋出现管形火器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十二气历”(3)元郭守敬授时历(300年)(4)李械营造法式特点:具有开放性、开创性特征,继续领先于世界例题:宋元时期杰出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在科学上作出的共同科学成就是( c ) a.他们编写的历法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b.他们都创造了一些天文仪器来观测天象 c.他们的科学著作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成就 d.都在数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解析:必须识记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各自在文化领域的贡献,避免知识的混淆。三、课堂目标检测1.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元昊在兴庆称帝 澶渊之盟 王安石变法a. b . c. d. 2.下列各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 契丹族建立的辽 b.党项族建立的大夏 c.女真族建立的金 .蒙古族建立的元3.中国古代实行两面官(南面官和北面官)制度的政权是a. 北魏 b .金 c. 辽 d .西夏4.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此认识的史实是( )a. 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 .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c. 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 d. 制造瓷器、印刷书籍5.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 国力虚弱 b. 豪强争权 c. 藩镇割据 d. 分封诸侯6.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 )a. 市易法 b. 岁币 c. 两税法 d. 一条鞭法7.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 a. 猛安谋克制 b. “蕃汉分治” c. 察举制度 d. 行省制度8.宁辽通过渲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掲制 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配餐练习a组题1唐末许多中原人民来到契丹境内,这主要因为( )a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混乱 b契丹势力不断扩大c契丹人需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d汉族人帮助契丹人向封建制过渡2下列各项中不是阿保机和元昊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a提倡农业b任用汉官c创制文字d自称皇帝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 )a助长了契丹势力 b延缓了北宋灭亡c缓和了民族矛盾 d维持了长久和平4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宋辽之间维持了和平关系 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a bc d5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戒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何时宋与契丹族政权的关系( )a澶渊之盟前b澶渊之盟后c宋金议和前d宋夏议和后6宋代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此诗,最佳分析是( )a榷场的设立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宋辽民族交往十分频繁c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d尽管战乱,但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7.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元昊在兴庆称帝 澶渊之盟 王安石变法a b c d8. 后晋皇帝石敬瑭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a. 加快了五代十国政权的更替 b. 开创了汉族统治者向少数民族政权割让土地的先例c. 使契丹取得了进攻中原的战略要地 d. 成为北宋与辽战争的起因之一b组题1.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彻底结束于( )a周世宗在位时 b宋太祖在位时 c宋太宗在位时 d宋真宗在位时2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着眼于( )a防止军事割据b加强军事力量 c镇压人民反抗d抵抗辽的进攻3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b ) a. 猛安谋克制 b. 察举制度 c. “蕃汉分治” d. 行省制度4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从最初目的看,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割除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5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加强禁军 b强干弱枝 c防止地方专权 d防止武将专权6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立的通判的主要职责是 (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知州7在宋初统治者集中军权的措施中,目的是“强干弱枝”的是 ( )a解除禁军统兵将领的兵权 b把各地方军的精壮士兵选入禁军c禁军半数拱卫京师,半数驻守各地 d禁军定期更换驻地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将帅权力d.削弱地方势力9北宋设立的官职中,为集中军权而设的有 ( )知州和通判 更戍法 枢密使 参知政事a b c d10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达正确的是 ( )a创建于唐初 b武则天时,殿试成为定制c北宋时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制 d历朝考试内容均主要为诗赋c组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摘自太平治迹统类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暮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推,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摘自文献通考材料三 (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