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2 秦国的崛起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2.2 秦国的崛起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2.2 秦国的崛起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2.2 秦国的崛起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 秦国的崛起1.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a.出身贵族家庭 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d促进秦国的强大4、在商鞅变法中,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废除井田制度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实行二十等爵制 实行县制a. b. c. d.5、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投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6、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连坐法的推行 轻罪重罚 户赋、劳役沉重 重农抑商 a、 b、 c、 d、7、毛泽东早年曾评论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这里他认为变法“保人民之权利”,而商鞅变法实际上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a奴隶主贵族阶级 b农民阶级 c新兴地主阶级 d奴隶阶级8、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9、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上述现象说明 ( )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商鞅实行严格的法律自食其果a. b. c. d.10、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就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诸子集成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500麦斗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1) 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根本原因。(4分)(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当时生活在秦国的平民和雅典的公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分析其共同作用。(4分)(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4)根据以上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选做题】1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了战争的兵源废除了旧贵族特权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统治的重要支柱a bc d2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能体现该观点的有()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公元前771年,秦国成为诸侯国秦国形成尚武精神打败魏国,迫使其求和abc d3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4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限制商业活动c增强秦国的实力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5战国策秦策:“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对惠王说话的人代表()a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立功将士的利益c富商大贾的利益 d没落贵族的利益6(2011年连云港检测)“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动摇7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8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上述现象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商鞅实行严酷的法律自食其果a bc 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2: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请回答:(1) 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 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2说法的原因。答案:1、a 2、d 3、b 4、a 5、a 6、 a 7、c 8、b 9、c 10、a11、答案:答案:(1)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司法。原因: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2)秦国:立军功;雅典:努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努力增加收入)。共同作用: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3)商鞅变法: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4)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具有多样性;改革要讲究策略;改革要依据国情等。【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