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地理:基础知识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11嘉定模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2题。1箭头b表示的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搬运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解析:a表示风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d表示流水沉积作用。答案:b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沙尘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土地荒漠化abcd解析:c箭头表示流水搬运作用,而中沙尘暴属风力作用,故而排除。答案:b(2011淄博模拟)读下图,完成35题。3图示水利工程是()a水利枢纽b水电站c进行全流域治理d进行小流域治理4该水利工程的地理影响在于()a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b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c对植被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d加剧水土流失5最适合该水利工程分布的区域是()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柴达木盆地解析:第3题,图中河流支流汇入干流的主要为“水沙”,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需要进行小流域治理。第4题,该水利工程能够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b、c、d都明显错误。第5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答案:3.d4.a5.c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68题。6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解析:植被覆盖度越高土壤侵蚀越少,因此为负相关。答案:b7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a地形b降水c风力d洋流解析:土壤侵蚀程度会受到风力大小、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壤性质等因素影响,但洋流对土壤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答案:d8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风力侵蚀比较严重,东南地区流水侵蚀最为明显,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分析时要结合各地的不同特点具体分析。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0题。9造成“石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风力侵蚀b流水冲刷c流水化学溶蚀d气候干旱解析: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降水较多,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强。答案:bc10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a发展立体农业b建设全国性商品粮基地c开发优势资源d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贵州省地形崎岖、土壤贫瘠,但水热资源丰富、地形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因而可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发优势资源。由于该区土壤贫瘠、土层薄,不宜扩大种植业。答案:ac(2011常州调研)读我国部分地区农牧业用地的过渡带分布图,回答1112题。11导致农牧用地过渡带位置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人口增加b气候变化c地壳变动d科技发展解析:我国农牧过渡带位置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所致,同时也与自然因素中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有关。答案:ab12农牧业用地过渡带也是自然地理环境过渡地带,与此相关的正确叙述有()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b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带c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d外流区与内流区过渡地带解析: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应相当于200mm年降水量通过地区,与图中区域相比,位置偏西;我国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应相当于秦岭淮河一线,故a、c不正确。答案:bd三、综合题(共36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材料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1)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_,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开矿时_,加重了水土流失。(6分)(2)材料1和材料2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2分)()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和减缓水土流失,不能根治水土流失(3)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如下图所示:(4分)人均耕地减少破坏植被需要更多劳动力土地退化从中选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序号)a_;b_;c_;d_。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轮荒耕作制度,使林草植被大量遭受破坏;在开采当地煤炭资源时,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使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加重了水土流失的危害。第(2)题,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说明只要人类调整自己的行为完全有能力治理水土流失。第(3)题,解决此题关键是明确人口增长与耕地的因果关系,人口增长需要粮食增多耕地面积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答案:(1)轮荒制破坏地表(2)c(3)14科学家们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我国东北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图及两地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按地形区来说,甲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位于_平原,该区北部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2分)(2)将下列代号填入乙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4分)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c年降水量大d年降水量小且不稳定(3)图中地和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两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2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4)为防治土地退化,我国政府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甲、乙两幅图,简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6分)解析:第(1)题,读甲图可知,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该地区北部有大片黑土分布,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2)题,由乙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力”、“干旱与大风季节同步”等信息,确定最左边空白框中应填a,最右边空白框中应填b;结合甲图中两地的地理位置可知,地距海较近,降水较多,地距海较远,降水较少,可确定下面两空白框,左边填d,右边填c。第(3)题,地位于湿润的森林山区,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如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会造成水土流失;地位于半干旱草原区,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原,会产生荒漠化。第(4)题,主要分析该政策对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影响。对国家来说,采取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协调人地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集体来说,有利于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农民个人来说,尤其是“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有利于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答案:(1)东北黑土流失(2)adcb(自左向右)(3)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弱尾迹检测技术的探索与突破
- 2025年乳腺外科学生病例诊疗方案讨论试卷答案及解析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考前冲刺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含答案详解(a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密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常考点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5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报考指南笔试备考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试题库附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一及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下半年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社会公开招聘22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2025年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可行性分析报告
- 综合楼玻璃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6篇
- 2025年度集中供暖项目暖气设施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
- 护士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
- 2025福建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莲山教学课件下载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件 第7章 创业与创业历程
- 班主任育人故事经验分享陪伴每一名学生慢慢成长模板
- 2025至2030中国漂白粉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