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古诗文阅读 考试说明 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是 能够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具体要求有11条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1 坚标杆 2 瞄考点 3 探技巧 竖标杆 解析 著 登记 记载 d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 号 八虎 日导帝 狗马 鹰兔 歌舞 角抵 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 对僚属语及 辄泣下 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 号 八虎 日导帝 狗马 鹰兔 歌舞 角抵 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 对僚属 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 八虎 日导帝狗马 鹰兔 歌舞 角抵 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 对僚属语及 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 八虎 日导帝狗马 鹰兔 歌舞 角抵 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 对僚属 语及辄泣下 c 解析 a 号 八虎 日导帝 破句毁意 b 号 八虎 日导帝 对僚属 语及辄泣下 破句毁意 d 对僚属 语及辄泣下 破句毁意 正确标点为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 八虎 日导帝狗马 鹰兔 歌舞 角抵 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 对僚属语及 辄泣下 3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韩文为官清正 关注民众生活 他在湖广 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临境争地一事 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 年成歉收 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 平抑米价 b 韩文刚正不屈 敢于奏议国事 武宗继位 诸项费用供给不足 他不顾非议 一再提出自己看法 有关机构冗员渐增 他援引成例 着手压缩编制 d c 韩文疾恶如仇 尽力遏制权幸 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 不理政事 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 冒死谏诤 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 韩文刚者易折 饱受政敌陷害 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 逮捕韩文 释放后又两次罚米 使他倾家荡产 直到刘瑾被诛后 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解析 而后退休 无中生有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 复欲夺任丘民业 文力争乃止 译文 淳安公主被皇上赐给土地三百顷 还想掠夺任丘百姓的产业 韩文竭力据理谏诤才中止 2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 疏入 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译文 立即与各位大臣一起跪在朝廷大殿呈奏疏 奏疏呈上 皇帝看后吃惊哭泣不吃饭 刘瑾等非常害怕 解析 1 夺 业 争 乃 各1分 文意1分 2 偕 伏阙 入 惊泣 各1分 文意1分 译文 韩文 字贯道 成化二年考中进士 被授予工科给事中之职 后出任湖广右参议 中贵人督太和山 侵吞公款 韩文竭力制止 并用余钱换万石米 用来防备赈济灾荒 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 韩文前往训谕 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 弘治十六年 任南京兵部尚书 此年收成不好 米价飞涨 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 户部认为有困难 韩文说 救灾如救火 如有罪责 由我承担 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 米价恢复正常 第二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 和蔼纯美 平时谨慎谦虚 而到面临大事 坚决果断不妥协 武宗即位 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 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 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 国库无力供给 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 皇帝下诏不允许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为政有能声 盗悉窜他境 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 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 果然 b 为政有能声 盗悉窜他境 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 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 果然 c 为政有能声 盗悉窜 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 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 果然 d 为政有能声 盗悉窜 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 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 果然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与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b 这个语段的大意是 曹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 因而声名在外 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 以至于该州县晚上不用关门 曾经有个过客丢失了橐中的财物 发布文书诘查盗贼 曾公亮上报 我所辖的境内不窝藏盗贼 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 果然如此 根据这一大意逐个分句审查发现 a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 中 亡 的宾语是 橐中物 如果再加上 移书 意思就发生了变化 c除有a的错误外 还有一处错误 这个句子写的是曹公亮善于治政 而 盗悉窜 他境至夜户不闭 说的是其他州县社会治安好 显然有背原意 d的错误与c的第二处错误相同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 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 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 各有专司 所以可用 有司 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 后来改国号为辽 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能力层级b 本题涉及到古代官职设置 首相 有司 皇位继承制 建储 少数民族 契丹 的历史知识 c 有司 只是 官吏的通称 不能用来指朝廷中的 各级官员 教材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有 召有司案图 注解为 有司 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 各有专司 所以称 官吏 为 有司 本考点出自教材 引导考生学好教材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曾公亮初入仕途 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 当时湖水常常外溢 民田受害 他兴修水利工程 将水引入曹娥江 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 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 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 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 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 据理力争 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 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 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 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 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 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 思虑周密 曾举荐王安石 安石受到宠信 他考虑子孙前程 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 终于得到回报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综合能力 能力层级b c 解答此类题目 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 c错误在于 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 根据文本 契丹纵人渔界河 又数通盐舟 吏不敢禁 皆谓 与之校 且生事 公亮言 萌芽不禁 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 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 边害讫息 的叙述 可知 调解 之说不当 应当是 谕以指意 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 从而止息了边害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锡宴不赴 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 而必使亲临 处之安乎 5分 译文 赐宴不到场 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 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 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 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5分 译文 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 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b 1 锡 通 赐 不虔君命 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 而 转折连词 相当于 却 处之安乎 为固定句式 意思是 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之 是代词 指这件事 乎 是疑问语气助词 相当于 吗 2 责 是责备的意思 救正 即纠正弊病 世 即当时的人 持禄固宠 的意思是 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翻译文言语句 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的意思 再找出句中的关键词和重要文言句式 然后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 译文 曾公亮 字明仲 泉州晋江人 考为进士甲科 知会稽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 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 将湖水泄入曹娥江 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 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 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 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 发布文书诘查盗贼 曾公亮上报 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 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 果然如此 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 任职以后 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 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 韩琦请求设置皇储 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 有人偷取银子 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 曾公亮说 这是禁物 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 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 a 承宪怀祸藏奸 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 曩陛下重惩科场 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 用以恐喝勋贵 簧鼓朝绅 b 承宪怀祸藏奸 窥觊储贰 且广结术士之流 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 簧鼓朝绅 c 承宪怀祸藏奸 窥觊储贰 且广结术士之流 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 用以恐喝勋贵 簧鼓朝绅 d 承宪怀祸藏奸 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 曩陛下重惩科场 冒籍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 簧鼓朝绅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b 这句话的大意是 郑承宪包藏祸心 觊觎储君 天天与宦官往来 商量对策 而且广泛交结山人 术士 道士 和尚之流 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 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 用来恐吓勋贵 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 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 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 比如 承宪 术士之流 陛下 科场 承宪妻 勋贵 朝绅 动词 怀 藏 窥觊 结 惩 扬言 恐吓 簧鼓 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 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 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 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 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 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文官任免 考核 升降 调动等 长官为吏部尚书 d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 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 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能力层级b d 移疾 指官员上书称病 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该项解释为 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 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显然不当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陈登云不畏权贵 弹劾贵妃之父 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 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 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 包藏祸心 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 陈登云敢于直言 检举多名重臣 他在朝既久 发现诸多问题 于是奏告一干大臣 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 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 陈登云上疏指出 选才慎于始进 他认为二十年来 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 在朝者却背公结党 谄媚权贵 与其误用后罢免 不如进用时慎重 d 陈登云关心百姓 奏请救助灾区 在他巡视河南期间 当地年成歉收 百姓相食 他向朝廷呈告灾情 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钟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综合能力 能力层级b c d 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钟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理解不当 该选项对应的文字是 帝立遣寺丞钟化民赍帑金振之 赍 指拿东西给人 帑金 是国库里的钱 因此不是 筹措钱款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 而弗胜龃龉 多不能安其身 5分 译文 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 但是禁不住被攻击倾轧 大多没有安身的地方 2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 囊示登云 登云即进之于朝 5分 译文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 便包来给陈登云看 陈登云便将其送到朝廷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b 解答本题 应先理出句子的主干 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用法 1 中的 胜 是禁受住的意思 龃龉 指抵触排挤 安 指使 安 使动用法 2 啖 即吃 囊 是动词 指装进去 示 相当于 给 看 译文 陈登云 字从龙 唐山人 万历五年的进士 授职鄢陵知县 政绩最好 升为御史 出按辽东 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 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 后改任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 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 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 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 万历十六年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 说 郑承宪包藏祸心 觊觎储君 天天与宦官往来 商量对策 而且广泛交结山人 术士 道士 和尚之流 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 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 用来恐吓勋贵 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 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 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 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 这是惠政的结果 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 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 干扰盛典 蓄谋已久 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 疏上 贵妃 郑承宪都发了脾气 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 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 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 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 应天巡抚李涞 顺天巡抚王致祥 礼部侍郎韩世能 尚书罗万化 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 当时 正好考选科道 陈登云因而上疏说 近来御史官 壬午以前害怕淫威 刚正的变温柔了 壬午以后拘于情面 正直的变为谄媚 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 但是禁不住被攻击倾轧 大多没有安身的地方 二十年来 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 二个人 背着皇上 培植党羽 摇尾乞怜 像所谓 七豺 八狗 御史占了一半 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 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 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 正直地处理事情 为国除掉奸人 消灭败类呢 与其因误用而贬退 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 因而分条上奏数件事情献给皇上 陈登云出任河南巡按 那年发生大饥荒 百姓相互吞食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 便包来给陈登云看 陈登云便将其送到朝廷 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 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 执政严厉 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 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 于是他称病归家 不久之后就死了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谓 会典 成于刘健等 多所糜费 镌与修者 官降珪修撰 俄以 实录 成 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 右侍郎 b 谓 会典 成于刘健等 多所糜费 镌与修者官 降珪修撰 俄以 实录 成 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 右侍郎 c 谓 会典 成于刘健等 多所糜费 镌与修者官 降珪修撰 俄以 实录 成进 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 右侍郎 d 谓 会典 成于刘健等 多所糜费 镌与修者 官降珪修撰 俄以 实录 成进 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 右侍郎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b 画线句的意思 认为 会典 是刘健等人修编成功 浪费很多 变动编修者的官职 把傅珪降为修撰 不久因为 实录 编写完成 晋升为左中允 又升为翰林学士 历任吏部左右侍郎 大致疏通语意后 抓住句中的专有名词 比如 会典 刘健 珪 修撰 实录 左中允 翰林学士 吏部左右侍郎 等 根据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 正确标点为 谓 会典 成于刘健等 多所糜费 镌与修者官 降珪修撰 俄以 实录 成 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 右侍郎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礼部为六部之一 掌管礼仪 祭祀 土地 户籍等职事 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 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 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 历史上的 两京 有多种所指 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能力层级b 回答此类题目 必须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主要内容 a 土地 户籍等职事 解说不当 户部掌天下土地 户籍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顶是 3分 a 傅珪进入仕途 参与纂修文献 弘治年间 他兼任司经局校书 参与编修 大明会典 得以升职 武宗继位 他进位左谕德 充讲官 修撰 孝宗实录 b 傅珪任职礼部 劝谏讲究策略 他担任礼部尚书时 由于屡有争端 上奏增多 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 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 不理会给地的事 c 傅珪守正不阿 反遭诬蔑报复 每遇大事 他都能坚持己见 不肯随意改易 因而触怒许多人 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 虽有言官请留 他仍坚持离职 c d 傅珪为官清廉 死后受到好评 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 归乡后家无积蓄 艰难度日 嘉靖元年 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 追谥为文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能力层级b c c 虽有言官请留 他仍坚持离职 分析不当 该项对应的文字是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 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 不听 不听 的对象是 矫诏之人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极陈时弊十事 语多斥权幸 权幸益深嫉之 5分 译文 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 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 权贵愈加痛恨他 2 又谓珪刚直忠谠 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 不报 5分 译文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 敢于直言 应当起用 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 没有回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b 1 句首应添加主语 权幸 指受宠的权贵之人 嫉 指痛恨 2 忠谠 指忠实 敢于直言 报 指回复 译文 傅珪 字邦瑞 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 被授予编修 不久又兼任司经局校书 参与完成修编 大明会典 升任左中允 武宗即位 因为东宫时的恩情 升任左谕德 充任讲官 修纂 孝宗实录 当时的文学侍从们不愿依附刘瑾 刘瑾厌恶他们 认为 会典 是刘健等人修编成功 浪费很多 变动编修者的官职 把傅珪降为修撰 不久因为 实录 编写完成 晋升为左中允 又升为翰林学士 历任吏部左 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担任礼部尚书 礼部的事情和其他部相比要少 从傅珪时屡有争端 上奏增多 皇帝喜好佛学 自称是大庆法王 番僧要求百顷的土体建造法王下院 中旨下达到礼部 说大庆法王和圣旨一样 傅珪假装不知道 坚持上奏 谁是大庆法王 竟敢和至尊的圣上并举 这是大不敬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c 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b 这句话的意思是 宣和末期 高丽入宋朝进贡 使者经过的地方 都要调发民夫修整船只 引起骚动且用度较多 孙傅说 滥用民力妨碍农事 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 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州 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看 动词 贡 过 谓 的发出者分别是 高丽 使者 宰相 所以 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动作的主语 中间不可断开 正确的标点为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登进士第 又可称为进士及第 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 六部 之一 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 军械 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 太宗 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能力层级b 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和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说不当 太子在封建时代指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一般为嫡生长子 即平时所说的 皇储 储君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傅入仕以后 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 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 劝蔡迅速有所更变 否则必将失败 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 孙傅上奏 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他任兵部尚书后 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 丰年间的法度 批评祟 观年间的法度 受到时人赞许 c 孙傅不畏金人 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 他密谋藏匿太子 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 欺骗金人 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傅舍生取义 死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 孙傅前往 却受到守门者劝阻 他表示身为太子傅 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 死于北廷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能力层级b c 杀二宦者 分析不当 原文为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意思是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 这两个像宦官的人不是宦官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吾唯知吾军可帝中国尔 苟立异姓 吾当死之 5分 译文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 如果另立异姓 我将为此而死 2 金人虽不吾索 吾当与之俱行 求见二酋面责之 庶或万一可济 5分 译文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 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 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 也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 1 帝 苟 死 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译出大意给2分 2 不吾索 面责 庶或 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译出大意给2分 瞄考点 一 要点阐释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 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未了用小圆圈断开 叫 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 叫 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不会断句 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本功 全国课标卷自2015年始 专门设立一题 考查这一能力 考点一文言断句 b 高考文言文断句 一般在阅读文段中截取一个文言要素集中的五六十字的语段 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 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命题的具体作法是 在整段文字中预设两处断句错误 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 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 一个选项正确 二 方法技巧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理解 因此 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文段 搞清楚该语段写了什么内容 想表达什么意思 然后根据文意 句末虚词 句式特点等判断各项断句的正确与否 选择好答案之后 再回读一遍 看哪个分句读起来有拗口之感 从而确认最正常的一种断句 一般说来 断句的难点往往在一两个分句或词语上 突破了这一两个关口 该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文言语段的断句技巧见下表 例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体仁颖迈 特立博极群书 少从朱熹学 以存诚慎独为主 为文明畅 悉根诸理 周必大当国 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 皆当世知名士 b 体仁颖迈 特立博极群书 少从朱熹学 以存诚慎独为主 为文明畅悉根 诸理周必大当国 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 皆当世知名士 c 体仁颖迈特立 博极群书 少从朱熹学 以存诚慎独为主 为文明畅 悉根诸理 周必大当国 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 皆当世知名士 d 体仁颖迈特立 博极群书 少从朱熹学 以存诚慎独为主 为文明畅悉根 诸理周必大当国 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 皆当世知名士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b 正确标点为 体仁颖迈特立 博极群书 少从朱熹学 以存诚慎独为主 为文明畅 悉根诸理 周必大当国 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 皆当世知名士 答案 c 译文 韩侂胄建议扩大疆域 一时间大家争相谈论军事以谋求进升 詹体仁上书给朝廷 说军队不可以轻举妄动 应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皇甫斌自以为是将家之子 好谈论兵事 詹体仁与属下谈论时说他必定失败 结果果然如此 开禧二年詹体仁去世 终年六十四岁 詹体仁特别聪明勤勉 有超人之品行 又博览群书 少年时跟随朱熹学习 以心存良知 慎于独处时之所为为根本 写文章明白畅达 穷究各种道理 周必大当政时 詹体仁曾上疏推荐了三十多个人 都是当时世上的知名士人 郡人刘德秀早年跟随他游历 曾经向他询问居位治民的方法 詹体仁说 尽心 平心而已 尽心就心中无愧 平心就不会有偏袒 世人信服他的言论正确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德舆奏曰 方镇带宰相必有大忠 若勋否则强不制者 不得已与之 今锷无功 又非姑息时 一假此名 以开后人 不可 b 德舆奏曰 方镇带宰相 必有大忠若勋 否则强不制者 不得已与之 今锷无功 又非姑息时 一假此名 以开后人 不可 c 德舆奏曰 方镇带宰相 必有大忠若勋否 则强不制者 不得已与之 今锷无功 又非姑息时 一假此名以开 后人不可 d 德舆奏曰 方镇带宰相必有大忠 若勋否则强不制者 不得已与之 今锷无功 又非姑息时 一假此名以开 后人不可 b 解析 本题正确标点为 德舆奏曰 方镇带宰相 必有大忠若勋 否则强不制者 不得已与之 今锷无功 又非姑息时 一假此名 以开后人 不可 译文 权德舆升任起居舍人 兼掌管起草诏令之事 当时 皇帝亲理政务 十分重视任命官员的事务 凡是在朝堂上的任命 必定亲自批示下发 起初 权德舆掌管起草诏令事 徐岱为给事中 高郢任舍人 几年后 徐岱去世 高郢调任礼部 权德舆一人担负了中书 门下两省的事务 忙得几十天才能回一次家 很久以后 权德舆主管礼部贡举 任职共三年 甄选品评官员极为仔细 他所选拔的读书人相继担任公卿 宰相 唐宪宗元和初年 权德舆曾任兵部侍郎 因牵连获罪 降为太子宾客 不久又回任前官 被委任为礼部尚书 王锷由河中进入朝廷 求兼任宰相 权德舆上书说 节度使兼任宰相的 定要大忠有大功者 否则强悍不听制约的 只能不得已而给予职务 现在王锷没有功勋 又不是被迫姑息之时 若一开此例 以后就没法禁止了 皇帝才作罢 考试说明 对本考点的要求是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能力层级c 考点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b 一 要点阐释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范围相当广泛 涉及到天文地理 科举职官 礼仪习俗 姓名称谓 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 器物用具等诸多方面 由于全国课标卷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是附着在文言文阅读之内的 而文言文阅读的对象是 正史 中的人物传记 这就基本锁定了考查重点 即人物称谓 古代官职 天文历法 古代地理 科举制度 风俗礼议 饮食器用 音乐文娱 特定称谓等 附常见古代文化知识260点 二 方法技巧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应试技巧见下表 例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冠 指男子进入成年 古礼男子二十岁就要行加冠礼 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 b 制诰 指皇帝的命令 也称 诏令 圣旨 知制诰 是承命草拟诏令的官职名 c 贡举 泛指科举考试 古代地方政府向帝王荐举人才 乡里选举 诸侯岁献贡士 d 公卿 是 三公九卿 的简称 公 是周代封爵之首 卿 指高级长官或爵位 解析 未冠 指男子未到20岁 尚未加冠 答案 a 译文 权德舆 字载之 德舆七岁时遇上父亲去世 他哀哭跪拜如同成年人 不到二十岁 他凭借文章受到读书人的称赞 韩洄任河南黜陟使 召权德舆为自己的幕府 杜佑 裴胄交相征召他 唐德宗听到他有才能 召他任太常博士 贞元八年 淮南 浙西州县发大水 冲坏了房屋 淹死了好些人 权德舆向皇帝建议说 江 淮一带的田地若有一次好收成 就能够支援好几个道食用 所以天下大的谋划 一向仰仗东南地区 现在两个季节淫雨不止 农田无法耕种 流亡他乡的百姓日渐增多 应该挑选明察全局且有胆识的人 带着符节前去抚慰犒劳 了解百姓的疾苦 免除他们的租赋 皇帝于是派奚陟等四人巡察慰问安抚 权德舆升任起居舍人 兼掌管起草诏令之事 当时 皇帝亲理政务 十分重视任命官员的事务 凡是在朝堂上的任命 必定亲自批示下发 起初 权德舆掌管起草诏令事 徐岱为给事中 高郢任舍人 几年后 徐岱去世 高郢调任礼部 权德舆一人担负了中书 门下两省的事务 忙得几十天才能回一次家 很久以后 权德舆主管礼部贡举 任职共三年 甄选品评官员极为仔细 他所选拔的读书人相继担任公卿 宰相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部 指官员巡行所属部域 考核部属政绩 是官吏考核机制之一 b 槛车征 指使用以栅栏封闭的囚车将囚犯押解到京城 接收审判 c 孝廉 是汉代设立的官员察举考试 标准是 孝顺亲长 廉能正直 d 城旦 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名 服刑者需筑城四年 与 髡首 相同 解析 髡首 是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 d 译文 桥玄字公祖 梁国睢阳人 桥玄年轻时做过县功曹 当时豫州刺史周景巡行所属部域 考核政绩 到了梁国 桥玄谒见周景 伏地陈述陈相羊昌的罪恶 请求做总领陈目从事的官 彻底查究羊昌的罪行 周景钦佩他的意志 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遣他去 桥玄到达陈国后 全部抓捕羊昌的宾客 具体拷问贪污罪行 羊昌向来为大将军梁冀所推重 梁冀急发文书救羊昌 周景秉承梁冀意旨想召回桥玄 桥玄退还文书不为所动 拷问羊昌更急 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 桥玄从此出了名 桥玄被举为孝廉 补洛阳左尉 这时梁不疑任河南尹 桥玄因公事当到府里接受问询 不想受梁氏的羞辱 弃官回到乡里 后来四次升迁做了齐相 因事犯罪被罚为城旦 刑期满后 被征召 升为汉阳太守 这时上郡县令皇甫祯有贪污罪 桥玄把他抓起来剃去头发用竹板痛打 皇甫祯死于冀县集市 一境都被震动 同郡人姜岐 守道隐居 名声传遍西州 桥玄召他为吏 他称病不往 桥玄很是生气 勒令督邮尹益强迫他 说 姜岐如果不来 赶紧让他的母亲改嫁 尹益坚持求情 桥玄不允 尹益就急忙告诉姜岐 姜岐坚决卧床不起 郡内士大夫也争着劝谏 桥玄才停止了这件事 当时的人颇有些讥讽他 考试说明 对本考点的要求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层级b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c 考点三理解与分析综合 b c 一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一 要点阐释1 知识要点 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 这些 信息 在文中具体表现为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句子 因此 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是一种难度加大了的句意理解能力 必须在理解选文的句意 文意的基础之上 准确把握主要意思 系统梳理 归纳给出的材料 并从中整理 筛选出与某一主题有关的文句 2 考查方式 这一考点考查的范围较广 文段中的有关词句 文段的层次结构 语言技巧 都可以成为筛选的对象 近年来 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主要是 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特点的信息 反映人物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信息 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本考点考查的基本题型是客观题型 以文中主人公的经历或事迹 品质或情操等为依据 编为四个选项 要求选出不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 3 陷阱设置 高考对于筛选文中的信息题的陷阱设置主要有六种方式 1 对象错位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为人物传记 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 几件事情 而题干的要求多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 时常采取 张冠李戴 的方法 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 嫁接 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身上 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2 方式误导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既有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作者评述 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而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筛选是有指定要求的 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 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混编到选项之中 3 混淆标准 题干的要求是两项 要求考生将分别能体现题干要求的一项选出来 命题者往往故意混淆上下两项的标准 干扰考生 4 偷换主旨 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取材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红线 即弘扬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而真善美的内涵博大精深 选文中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 试题要求筛选的只是 某一种 传统美德 这就容易陷入 偷换主旨 的筛选误区 5 举例错误 人物传记类文章讲究表现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考生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就必须悉心揣摩语境 洞察人物言行举止背后的 隐情 谨防命题者故意用错例 6 混淆时空 在叙事类文段中 事件的进程有起因 经过和结果三个阶段 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 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 命题人有时会用 提速 的办法 将 后一阶段 的事件混杂到 前一阶段 的事件之中 导致时空混淆 以此来干扰答题思维 二 方法技巧1 复习对策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1 陈述主体是否一致 在筛选信息时 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 2 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 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的契合不仅表现在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上 也表现在两处关涉对象的一致性上 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 要最终选出正确答案 还要理解表达信息的概念内涵 明确所要筛选的信息的意义指向 梳理文意句意 要对所选文句所在文段大意准确把握 对所选文句与相邻文句间语意关系要正确理解 辨明行为 品质与功绩 影响等 有些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有相符相似之处 但题干要求选出的是行为 品质 而文句反映的却是结果 遇到这种情况要认真辨析 2 应试技巧 审清题干 明确方向 要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 明确筛选方向 判明性质 识别错项 题干的要求往往是用抽象概括概念表述出来 而所列选项多为对具体事实的叙述 这就需要能够准确地判断 事实 的内涵 性质 由此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把握规律 辨明陷阱 要了解高考文言文筛选信息题中干扰项的常见陷阱 把握命题规律 快速准确地排除错误 筛选正确答案 二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一 要点阐释1 归纳内容要点所谓 内容要点 是指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 归纳内容要点 就是在准确划分层次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体现在考题中 就是准确判断对内容要点概括得正确与否 1 归纳内容要点 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 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 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2 高考对 归纳内容要点 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 概括能力 结合层次分析 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 概括能力 考查对段意 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 3 归纳内容要点 的方法是 去粗取精 法 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 重点理解关键词 中心句 重点段 由点带面 综合句意法 有些文段 没有明显的中心句 重点段 句 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 提取内在 公因式 由面而点 概括出内容要点 整体透视法 有些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 甚至借助 弦外之音 用 潜台词 曲折含蓄地表达 这时就必须宏观全文 联系主旨 归纳出要点 2 概括中心意思所谓 中心意思 指的是作者借助所写之人之事表达出某种意图或态度 概括中心意思 则是对所选语段进行整体把握 即所叙述的事实说明或表现了什么 体现在考题中 就是判断其概括的正确与否 1 概括中心意思 包含三层含义 文段记叙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 对文章的价值理性判断 2 高考对 概括中心意思 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 概括 归纳文章的中心 揭示文章的意义 价值 目的及用意 3 概括中心意思 的方法 要准确地分析 归纳中心思想 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段与段 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分析 抓住各部分最主要 最本质的信息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应遵循从文内到文外 由客观到主观的原则 可采用以下方法 抓关键部位 如文章标题 开头 结尾 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文眼等 综合层意和内容要点 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 归纳各层层意 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 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最实在 最有效 最一般的方法 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 作品产生背景 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 3 考查方式 本考点的考查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从命题内容看 这类考题主要是理清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判断文章中涉及人物 事件的几项叙述 说明 议论等的理解是否正确等 2 从试题涵盖的范围来看 这类考题大多为全文内容的概括 有时为局部内容的概括 3 从命题角度看 一般从以下3个方面来命制题目 有关的观点及其根据 事件发生的原因 发展和结果 有关内容的评价 4 从题型看 本考点一般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 为高考试卷的第6题 赋3分 4 陷阱设置 本考点在考题中常见的陷阱有四个方面 1 无中生有 添枝加叶 阅读材料中没有所选义项的内容 或选项中所说的内容是阅读材料中未涉及的 2 张冠李戴 偷梁换柱 本是甲想的 说的或做的 选项中误设为乙想的 说的或做的 3 以偏概全 言过其实 将局部的 个别的误设为全局的 普遍的 或将全局的 普遍的误设为局部的 个别的 或者故意将范围 程度误设为小于或大于材料中叙述的范围 程度 4 先后颠倒 因果混淆 题支中将直接的 根本的 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误设为间接的 枝叶的 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 或反之设误 5 复习对策 本考点的复习 除了打好基础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外 阅读做题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 把握整体 通观全文 做此类试题 首先要强化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的语境意识 整体把握文章 做到 胸有全局 并能理清选文的结构层次 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涉及到哪些人 其间的主次关系等 事与事之间的关系 包括主要涉及哪几件事 事件的进程 其间的逻辑关系等 人与事之间的关系 包括事件反映人物何种个性品格等 2 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抓住选文的关键句 中心句 如段落总起句 段末总结句 全文中心句 作者评述性语句等 内容要点有 显 隐 之分 显性要点 指有明显语言标志的要点 如用 首先 其次 再次 等领起的 或者是有醒目的中心句的 隐性要点 是没有任何语言标志 而且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必须在理解语句 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 必须防止任意 拔高 把文中没有的意义强加给作者 或概括不到位贬低了文章的价值 二 方法技巧巧做归纳概括题的步骤是 精读原文 了解选文的基本内容 精读注释 为扫清语言障碍奠定基础 再读选文 搞清楚文中的人和事 整体把握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 再读题支 将题支信息与选文要点进行核对 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 要点阐释1 知识要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的人物的态度 是歌颂 赞扬 认同 怜悯 还是讽刺 贬斥 反对 嘲笑 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 是拥护 肯定 还是反对 否定 对于本考点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观点态度不是我们阅读时的认识 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 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停留在故事本身的内容 而应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 有的是开篇明义 直抒胸臆 有的寄寓故事 含而不露 有的通篇叙述 卒章显志 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 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 大家要注意甄别筛选 以便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考查方式 本考点考查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高考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的考查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命题 作者所写人物的思想 性格特点以及对所写人物的观点 态度 作者所写事件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所写事件的观点 态度 作者对所写人物 事件所表露出的感情倾向 作者写作的意图 2 从试题涵盖的范围来看 这类考题大多为全文内容的概括 有时为局部内容的概括 3 从题型看 本考点一般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 赋3分 3 陷阱设置 本考点试题陷阱设置主要有四种 颠倒事实 说东道西 范围模糊 概括不当 张冠李戴 偏离文意 牵强附会 言过其实 正误互杂 真假各半 二 方法技巧1 复习对策 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有 1 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人物的主次关系 对事件的叙述 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 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 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 论据和论证的分析 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 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3 紧扣原文主旨 千万不能主观臆断 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 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 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 不苛求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 还要运用辩证观点 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 2 临场技巧 本考点在应试中 应注意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见下表 例3 时高颎 苏威共掌朝政 贲甚不平之 柱国刘昉时被疏忌 贲因讽昉及上柱国元谐 李询 华州刺史张宾等 谋黜颎 威 五人相与辅政 又以晋王上之爱子 谋行废立 复私谓皇太子曰 贲将数谒殿下 恐为上所谴 愿察区区之心 谋泄 上穷治其事 昉等委罪于宾 贲 公卿奏二人坐当死 上以龙潜之旧 不忍加诛 并除名为民 未几 拜郢州刺史 后迁怀州刺史 决沁水东注 名曰利民渠 以溉盐卤 民赖其利 后数年 转齐州刺史 民饥 谷米踊贵 闭人粜而自粜之 坐是除名为民 后从幸洛阳 上从容谓贲曰 我始为大司马时 卿以布腹心于我 及总百揆 频繁左右 与卿足为恩旧 卿若无过者 位与高颎齐 坐与凶人交构 由是废黜 言念畴昔之恩 复当牧伯之位 何乃不思报效 以至于此 吾不忍杀卿 是屈法申私耳 贲俯伏陈谢 诏复本官 后数日 对诏失旨 又自叙功绩 有怨言 上大怒 顾谓群臣曰 吾将与贲一州 观此不可复用 苏威进曰 汉光武欲全功臣 皆以列侯奉朝请 至尊仁育 复用此道以安之 上曰 然 遂废于家 是岁卒 年五十四 节选自 隋书 卷三十八 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贲出身贵族 善于识人 其父是北周郡公 卢贲继承爵位 后来的隋高祖杨坚当时为大司武 卢贲知道高祖是不一般的人物 与他深深地交结 b 卢贲拥戴有功 勤恳侍主 隋高祖刚受北周宣帝托付总理朝政时 大家的想法还不一致 卢贲支持 拥护保护高祖 高祖受禅后 卢贲主管守卫 c 卢贲玩弄权谋 自毁前程 隋朝建立 卢贲不服气共掌朝政的大臣 联络他人阴谋夺权 又在废立太子的事情上阳奉阴违 结果被查办削职为民 d 卢贲功过参半 因言得罪 担任刺史 开挖利民渠 百姓靠渠得利 但又趁饥荒卖粮再被削职为民 后在与皇上交谈时 口出怨言 因此被治罪 解析 卢贲并没有被治罪 答案 d 译文 卢贲字子徵 涿郡范阳人 父亲卢光 北周国的燕郡公 北周武帝时 卢贲袭爵为燕郡公 食邑一千九百户 后平定北齐有功 增加食邑四百户 当时隋高祖杨坚为大司武 卢贲知道高祖是不一般的人物 与他深深地交结 隋高祖杨坚刚受周宣帝托付总理朝政时 大家的想法还不一致 高祖就把卢贲招到自己身边 高祖将到东宫去 文武百官都不知他的去向 高祖悄悄地让卢贲部署人马 然后召来百官 对他们说 想求富贵的 就跟我来 大臣们议论纷纷 有的想跟着去 有的想离开 卢贲率兵赶到 大臣都不敢动 到了东宫 东宫守门的卫士不让进去 卢贲瞪大眼睛呵斥他们 卫士才让开 然后高祖才能够进入东宫 高祖受禅后 命卢贲清点宫中 主管守卫 不久授他散骑常侍 当时高颎 苏威共掌朝政 卢贲心里很不服气 柱国刘昉当时被疏远猜忌 卢贲因此劝上柱国元谐 李询 华州刺史张宾等人 谋划废了高颎 苏威 由他们五个人共同辅佐朝政 又因为晋王杨广是皇上的爱子 谋划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又私下里对皇太子杨勇说 卢贲想拜谒殿下 又怕皇上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招聘“银龄教师”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漳州土地开发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环卫工人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 2025广东广州市何香凝纪念学校招聘编外教师1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秋季学期招聘高中数学顶岗教师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城镇排水工程施工环保与安全监管措施
- 2025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南宁校区秋季学期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医科大学后勤校产管理处编外人员招聘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东莞一中(集团)桥头中学招聘临聘教师4人(三)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皮肤性病诊断能力测试答案及解析
- 汉字形旁分类及其组字表
- 微创外科课件
- 静配中心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 GB/T 21977-2022骆驼绒
- 心理-认识过程课件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水电清包工合同(3篇)
- 《ACT就这么简单》课件
- 农机行政处罚流程图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 盘阀结构和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