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强化训练.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强化训练.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强化训练.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强化训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过程示意图(建议用时:35分钟)下图为某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顺序图。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出现置换。下列表述符合土地置换一般规律的是()a商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置换b工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置换c工业用地逐渐被农业用地置换d农业用地逐渐被商业用地置换2第阶段出现远离城市的“飞地”,其原因可能是()山河阻隔限制了城市发展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环境移民城市中心土地昂贵a bc d解析:第1题,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置换的一般规律是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第2题,“飞地”的出现或因自然因素的阻隔,或因“飞地”所在地环境优美,或因市中心地价太高等,它是城市职能分化和扩散的结果。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环境移民,不可能导致四个方向都形成“飞地”。答案:1.b2.c读长江中游某河段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图,完成34题。3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则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 bc d4该河段主航道中心线为的时期,与其他时期相比()a凸岸向北扩展 b凹岸向南扩展c河床变宽加深 d通航能力下降解析:第3题,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依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故对照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可知,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第4题,该河段有两处凸岸和两处凹岸,与其他时期相比主航道中心线为的时期左侧凸岸和凹岸向南扩展,右侧凸岸和凹岸向北扩展,河床变得越来越宽展;由于河道越来越弯曲、越来越长,加上河床越来越宽展,故河水流速变缓,泥沙易淤积,河床变浅,河道的通航能力下降。答案:3.b4.d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56题。52007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6据图可知()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解析:第5题,2007年至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6亿,主要是城市化导致的,选b。第6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欠发达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主;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未来人口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选d。答案:5.b6.d7下图中箭头示意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回归运动。图中()a时段北京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b时段塔里木河径流量因降水补给而增大c时段印度德干高原进入雨季,草木葱绿d时段东北平原的春小麦进入收割季节解析:选a。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时间为3月21日6月22日,北京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a对;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时间为6月22日9月23日,塔里木河主要是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减小,b错;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时间为9月23日12月22日,德干高原进入旱季,c错;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时间为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东北平原春小麦进入播种期,d错。(2015新余统考)下图为某企业空间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为发达国家b该企业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c乙国为发展中国家d该企业可能为技术密集型产业9当该企业处于阶段时,乙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是()a国内就业机会不足b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动力c环境压力变大d出现“用工荒”问题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乙国最先进行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销售,说明乙国为发达国家;甲国该产业是由乙国转移过去的,说明甲国为发展中国家;该产业的产品研发环节最终也由乙国转移到甲国,表明该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第9题,乙国向甲国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减少乙国的就业机会,但有利于乙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答案:8.b9.a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1011题。10该区域如果继续按照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a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b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c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d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11为促进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a bc d解析:第10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阶段农业生产以粮食生产为主,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如果继续按这一模式发展,可能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第11题,该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从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发展林果产品综合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答案:10.b11.c(2015南昌调研)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回答1215题。12图示地区所在的大洲是()a北美洲 b亚洲c大洋洲 d南美洲13图中m处的数值可能是()a1 003或1 007 b1 005或1 009c1 007或1 009 d1 009或1 01114从14时至20时,图中r地气压变化与天气状况是()a气压升高,晴朗天气b气压升高,阴雨天气c气压降低,晴朗天气d气压降低,阴雨天气15从14时至20时,有关a、b、c、d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的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aa地吹偏北风,风力变小bb地吹偏南风,风力变大cc地吹偏北风,风力变小dd地吹偏南风,风力变小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东部,属于亚洲。第13题,由图可知,m处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为1 006或1 008,相邻两条等压线的等压距为2 hpa,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知,m处的数值可能大于1 004小于1 006,也可能大于1 008小于1 010。第14题,由图可知,该日14时时r地的气压高于1 012 hpa、低于1 014 hpa,而20时的气压值为1 014 hpa,说明气压升高;因为r地一直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故天气以晴朗为主。第15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a、b、d三处的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变小,c处风力增大;根据气压分布判断可知,a、b、c、d四处分别吹偏南风、偏北风、偏南风、偏南风。答案:12.b13.b14.a15.d读东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湿地和农田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对应右侧纵坐标),完成1618题。16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面积约扩大了6倍 b建设用地约增加了6倍 c湿地面积在19881993年年变化最明显 d农田的变化量与湿地的变化量相差不大17该区域用地面积的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增加 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土地退化明显 生物多样性减少 a b c d18为了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最需要() a积极进行退耕还湿 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 c大幅减少建设用地 d关停高耗水工业 解析:第16题,据图可知,该区域30年来湿地农田化现象十分严重,湿地由1975年的约80万公顷减少到2006年的约28万公顷,约减少了52万公顷;农田用地由1975年的约12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约82万公顷,约增加70万公顷,面积约扩大了6倍;由上可知,农田的变化量与湿地的变化量相差较大;19881993年,湿地面积从约61万公顷减少到约46万公顷,年均减少量最大,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