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某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广东省某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广东省某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广东省某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广东省某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 广东省 CCCAA大堤加固达标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3 工程地质 核 定: 审 查: 编 写: 3-2 目 录 3.1 前言 3.2 地质概况 3.3 大堤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3.4 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3.5 天然建筑材料 3.6 结论与建议 附 图 目 录 序号 图 名 比例尺 图 号 1 CCCAA大堤加固达标工程构造纲要图 1:500000 DZ73A.4-1 2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图 1:10000 DZ73A.4-2 3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左岸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纵 1:200 横 1:5000 DZ73A.4-3 4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右岸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纵 1:200 横 1:5000 DZ73A.4-4 5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左岸工程地质横剖面图 1:200 DZ73A.4-5 9 6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右岸工程地质横剖面图 1:200 DZ73A.4-10 13 7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左岸跨河段及水闸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1:200 DZ73A.4-14 16 8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右岸跨河段及水闸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1:200 DZ73A.4-17 9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料场分布图 1:50000 DZ73A.4-18 10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 1土料场综合图 1:10000 DZ73A.4-19 11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 2土料场综合图 1:10000 DZ73A.4-20 12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 3土料场综合图 1:10000 DZ73A.4-21 3-3 3 工程地质 3.1 前言 3.1.1 工程概况 AA 河位于广东省 CCC 境内,全长 87.2km,其中上游段 32km,SS水库段 12km,中游段 24.3km,下游段( AAA水闸至出海口) 18.9km。AA 大堤在 AA 河下游段,防护 AA、 WW、 AAA 等镇。 AA 大堤加固达标工程主要为 AAA水闸至东溪水闸之间约 14km河段两岸堤围。本次勘察精度按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AA 大堤加固达标按级堤防实施。 AA 大堤始建于 1958 年 1960 年,将原有的东溪、渔厨溪、猪哥溪、西溪四条支流整治成东溪出海口唯一河流,并通过河道裁弯取直初步形成现有堤围,由于历史原因,堤身填筑均就地取材,使堤身多以砂堤为主,夹有粘性土 堤,堤身透水性较大且不均匀;堤基表层多有砂层,当遇洪水时常出现渗漏、管涌等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堤身和堤脚迎水坡段由于近年来抽砂、取砂,使得河床下切 1.5 3.0m,使原砌石堤脚外露,堤脚冲刷严重、堤身崩塌位置较多;城区段民房紧靠堤脚,堤身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提高堤围防护等级,保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须对堤防进行加固。 3.1.2 任务与要求 CCC水利局于 2003年 6月 11日委托我院进行 AA河下游( AAA水闸至东溪水闸之间)约 14km 河段两岸堤围的加固达标 工程可性研究工作,要求在 2003 年 10 月底前完成 CCCAA 河加固达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接到委托后,我院于二三年六月下达了 CCCAA 大堤加固 3-4 达标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勘察和测量任务书,任务书要求勘察工作按照可行性研究阶段精度进行。初步查明堤段堤身填料组成、物理力学性质(总应力法)、透水性;初步查明堤基地层结构、各层分布深度、厚度、变化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初步查明堤基隔水层、含水层位置及特性;对于迎流顶冲、无外滩堤段要评价其河岸的稳定性;土料场至少每岸 1 个,土方用量约 43.6m3。 地质勘察布置 主要根据任务书要求并按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T188-9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 SL251-2000)进行。 3.1.3 完成工作量 野外工作从 2003 年 6 月 19日进场,至 7 月 19 日全部结束。工程地质勘察完成外业工作量见表 3-1;天然建筑材料完成外业工作量见表 3-2。 表 3-1 工程地质勘察外业工作量 钻探 ( m/孔) 物探 (m/孔 ) 土样 (组 ) 砂样 (组 ) 水样 (组 ) 标 准 贯入 (次 ) 动力 触探 ( m/孔) 工程地质填图 1100.95/65 175.2/11 45 32 6 85 235/40 1:2000 堤身调查 2.8km2 1:10000 地质填图 20km2 1:10000 水文地质调查 1.4km2 表 3-2 天然建筑材料完成工作量 材料类别 料场 编号 平面 测绘 勘 探 野外试验 取 样 钻探 坑槽 石方 爆破点 天然 含水量 天然密度 砂样 扰动土样 岩样物 理常规 磨片鉴定 1:5000 (km2) (m/孔 ) (m3) (m3/处 ) 组 组 组 组 件 /组 块 砂料 1 / / / / / / 6 / / / 土料 1 0.15 50.3/12 15 / 64 3 / 11 / / 2 0.14 25.8/6 15 / 52 3 / 6 / / 3 0.12 44.8/9 15 / 60 3 / 6 / / 石料 1 / / / 2.0/1 / / / / 6/1 1 合 计 0.41 120.9/27 45 2.0/1 176 9 6 23 6/1 1 3-5 3.2 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SS大堤主要包括 CCCSS镇西北 AAA水闸至东溪水闸间约 14km河段,并穿过 SS镇。 两岸主要为冲积、洪积和海陆交替相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地貌上。大堤上游段约 2.5 3km 沿堤两侧均为低山或丘陵,中段 AAA 到 WW 为开阔的冲积平原,下游段 AA 镇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总体看来, AA 大堤两岸地形较平坦,从上游 AAA 水闸至下游东溪水闸地面高程由 11.00m 逐渐降低为 2.0m 左右,地形向下游倾斜,地貌较单一,以冲积平原为主。 3.2.2 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测绘及勘探资料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坡洪积层、冲积层等地层;基岩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粉砂岩和燕山期侵入花岗岩。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3.2.2.1 人工填土( Qs) 人工填土主要是堤身填土,由于堤段分布不连续,填土分布范围见表 6-1。根据填土不同成份,分为 -1 和 -2 两层。 -1 层为杂填土,主要分布在填土层的上部,由筑路的碎石土、砼和少量生活垃圾组成,厚度较小,一般为 0.3 1.7m; -2 层为素填土:填土的成分因地而异变化较大,原因是当时修建大堤时是采取就地取材,填土物质泥砂混杂,土质不均,且存在欠压实现象。主要成分为中砂、粗砂、粉细砂、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局部有砾砂等组成,厚度 3.0 6.5m,层底高程 -0.84 8.16m。 3.2.2.2 冲积层( Qal)和海相冲积层( Qal+ml) 根据地层的成因和物质组成,划分为 4层,分别为 -1层、 -2层、 -3 层、 -4 层,由于各层未专门取样做绝对年龄鉴定,暂不作时代划分,各层分述如下: 3-6 -1 层:主要由土黄色粉质粘土和土黄灰白色粘质粉土组成,局部段为泥质粉细砂和泥质中砂,个别钻孔揭示为泥质砾砂 (在东溪水闸段为淤质土 ),本层在区内广泛分布,除在左岸 ZK9、 ZK10、 ZK14、ZK15 和 ZK9、 ZK15 钻孔位置横剖面、靠近山沿段及左岸近东溪水闸段没有揭露到外,其余钻孔均有碰到,本层揭露的厚度最大 8.4m,最小 0.2m,一般厚度在 2 5m 之间,层底高程 -1.60 8.66m。 -2 层:本层主要由灰白带锈黄色中砂、粗砂、砾砂组成,局部段为土黄色粉细砂、含粘性土质砂、砂砾石层和深灰色淤质砂,本层分布广泛,除在左岸 ZK5、 ZK13、 ZK13-1、 ZK19、 ZK20 和 ZK21钻孔未有揭示到外,其余钻孔均有碰到,厚度变化较大,最大 10.5m,最小 1.1m,层底高程 -8.18 6.12m。 -3 层:本层为海陆交替相冲积层,主要由深灰、灰黑色淤质粘性土和淤质砂、灰灰黄色粘性土及灰色夹有少量泥质砂和砾砂,局部为砂卵砾石层,层中 大部分含有贝壳等海相沉积物,本层分布较广泛,除 AAA 水闸以下约 3km 范围内未有揭示到外,其余钻孔多有碰到,厚度 0.2 12.4m,变化大,一般在 2.0 10.0m 间,在东溪水闸附近厚度大于 18m,层底高程从上游 -0.48下游出海口低于 -18.59m。 -4 层本层: 本层分布在冲积层底部,由灰黄色砂卵砾石层、 砾砂、砂砾石、粗砂组成,局部段夹有中细砂,含泥质较少。 层厚 0.49.3m,层底高程 -0.88 -14.75m。 3.2.2.3 洪冲积层( Qpl+al) 主要分布在 AAA 水闸附近及有较大冲沟地段,由块石、碎石、砂卵砾石组成,泥质含量较多,分选性、磨圆度均较差,厚度变化较大,与冲沟及洪水大小有直接关系。 3.2.2.4 洪坡积层( Qpl+dl) 主要分布在山凹处及小山沟洪积扇,由土黄色卵砾石土等组成,厚度较小,一般小于 3m。 3-7 3.2.2.5 坡残积层( Qdl+el) 主要分布在山坡,由黄褐色粉质粘土和含碎石粉质粘土组成,表层含较多碎石。仅在钻孔 Zk1-1、 Zk1-2 有揭示,厚度为 2.30 4.50m,其余钻孔均未碰到此层。 3.2.2.6 侏罗系下统金鸡群( J1jna) 左岸 AAA 水闸至下游 3.5km、右岸 AAA 水闸到军寨钻孔及右岸军寨至西林段山包,主要由粉砂岩组成,局部段为泥质粉砂岩和砂页岩,岩层产状为 N50 55 E/ SE 45 50 , 风化较深,全风化厚度较大,山包上很少有基岩出露。 3.2.2.7 燕山期花岗岩( 52(3)) 为燕山三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沿堤线钻孔多有揭示,风化不均匀,在 AA 镇段河两岸山上均有出露,以强风化和弱风化岩出现,钻孔中均下履在冲积层以下,多以全风化出现,个别钻孔见强风化和弱风化岩。 3.2.3 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新华厦系第二 隆起带及第一沉降带的西南端,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燕山期、喜山期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其中以燕山运动形成的规模巨大的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构成本区网状骨架;喜山期地壳构造运动减弱,主要表现为断裂继承性活动并伴有多期玄武岩喷溢和中性岩脉的侵入;第四系以来断裂继承性活动以大面积上升为主,形成山间盆地和三角洲盆地。本区主要断裂带有北东向、北西向及北东东向 东西向三组。见 CCCAA大堤构造纲要图(图号 DZ73A.4-1)。 北东向断裂带是闽粤沿海的主干构造,规模宏大,至新构造时期部分断裂或断裂的 某些地段仍有一定的活动性。 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形成于燕山期和喜山期,截切 3-8 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显示其较新活动性,与北东向相比,其规模较小,是区内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之一。 本次地质勘探过程中,在大部分钻孔中发现粗粒黑云母花岗岩蚀变严重,尤其是右岸 ZY16 及横剖面、 ZY15、 ZY9 和左岸 ZK20、 ZK19、ZK21、 ZK17 等钻孔见蚀变花岗岩全风化土,蚀变相当严重,推断为AA 河断裂的痕迹。 北东东 东西向断裂生成期最早,大多始于加里东期,断裂在地表所见呈不连续分布,单条断裂规模不大,且延伸不远。该组 断裂截断了陆上延入海域的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近期地震的分布,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 3.2.4 地震及地震液化 历史上本区曾发生的地震有: M8 4.75 级地震 39 次,其中 8 级1 次, 7.25 级 1 次, 7级 2 次, 6 6.25 级 7 次, 5 5.75级 13 次。陆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潮汕盆地和漳州盆地,最大为 1967 年的南澳 7 级地震和 1918 年的南澳 7.25 级地震。 CCC 是地震发震中心之一,当前正处在第二活动周期和剩余释放阶段。 本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01) CCC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AA 大堤处于地震震级 VII 级区,砂层液化与淤质土震陷对堤身和堤基稳定有较大影响,需对堤基砂土层进行液化判定。 初判:土的粒径大于 5mm 的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大于或等于70%时,可判为不液化;反之则为可能液化。对粒径小于 5mm 颗粒含量质量百分比大于 30%的土,其中粒径小于 0.005mm 的颗粒 c含量质量百分率不小于 16%时相应于地震设防烈度七度区可判为不液化。根据这个判定方法 ( -2 层堤身填筑土在地下水位线以上,可不 3-9 做判定 ), -1 和 -3 层中的粘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成果可判为不液化土层;根据砂质土(包括粉土)试验室颗分成果进行,所取砂样颗分试验成果大于 5mm 的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除砂卵石层外全部小于70%,对粒径小于 5mm 颗粒含量质量百分比大于 30%的土,粒径小于 0.005mm 的颗粒 c含量质量百分率均小于 16%,初判砂层全部为可能液化砂土( -4 层中的砂卵石层除外)。砂样室内试验颗分成果见表 3-5。 在外业勘察过程中,对左 岸钻孔 ZK9、 ZK12-2、 ZK13-1、 ZK15、ZK16、 ZK19 钻孔和 右岸 ZY5、 ZY9、 ZY13、 ZY14、 ZY16-3 共 11个钻孔进行了地震剪切波测试,判定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剪切波判定方法:当砂 (粉 )土层的剪切波速大于公式 (1)计算的上限剪切波速 (临界剪切波速 )时,可判为不液化,反之则判为液化。 Vst=291( KHZrd) 1/2 .( 1) 式中: Vst为上限剪切波速度( m/s) KH地面最大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可按地震设防烈度七 度、八度、九度,分别采用 0.1、 0.2 和 0.4。本区抗震设防为 VII 度, KH取0.15; Z 为测试深度( m); rd为深度折减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Z=0 10m, rd =1.0-0.01Z .( 2) Z=10 20m, rd =1.1-0.02Z . .( 3) Z=20 30m, rd =0.9-0.01Z .( 4) 对于测试深度 Z 大于 30m 的情况,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87-99)的要求, rd的计算仍然采用式 (4),但不小于0.5。剪切波初判砂土液化成果见表 3-3 和表 3-4。 结合颗分和地震剪切波初判成果,在地震震级为 VII 级时初判可能液化的砂层为 -2 层的中粗砂、泥质粗砂、含砾粗砂和 -3 层中的泥质砾砂层和粉细砂(局部为淤质粗砂)。 3-10 表 3-3 剪切波速判别砂土层液化表 孔号 地层 时代 层深范围 (m) 土 层 名 称 实测剪切波速 (m/s) 临界剪切波速 (m/s) 是否 液化 ZK9 Qs 0.0 3.00 含粉土质砂(松散)和粉质粘土(可塑) 175 192 液化 3.00 4.70 砂质粉土,稍密 188 239 液化 Qal 4.70 9.30 中粗砂,稍密 -中密 287 327 液化 9.30 11.50 含砾粗砂,密实 341 356 液化 11.50 15.20 含卵石砾砂,密实 399 380 不液化 ZK12-2 Qs 0.0 3.20 粉土和粉细砂,稍密。 211 198 不液化 Qal 3.20 8.75 含粗砂中砂,中密 297 318 液化 8.75 12.10 砾质粗砂,中密 -密实。 336 363 液化 12.10 12.50 含卵石砾砂,密实 395 367 不液化 ZK13-1 Qs 0.0 2.80 含粘性土粉土质砂,稍密 193 186 不液化 ZK15 Qs 0.0 3.00 公路堆填块石、砂和粘性土、粉质粘土(可塑)、泥质中粗砂(松散) 233 192 不液化 Qal 3.00 6.50 含砾粗砂,稍密。 419 278 不液化 6.50 12.20 砾砂,中密 -密实。 529 364 不液化 12.20 15.50 砾砂,密实。 540 394 不液化 ZK16 Qs 1.50 4.20 粉细砂,松散 -稍密。 191 226 液化 Qal 4.20 5.70 含泥质中砂,稍密。 274 261 不液化 5.70 9.80 含卵砾粗砂,中密。 304 335 液化 9.80 14.50 含泥质砾砂,密实。 335 386 液化 14.50 15.20 淤质中细砂,密实。 322 392 液化 ZK19 Qs 0.30 2.80 含泥质中砂,松散。 123 186 液化 3.20 5.20 泥质中砂,松散。 212 250 液化 Qal 5.20 7.90 含碎石中粗砂,稍密。 253 304 液化 7.90 9.60 砾砂,中密。 331 332 液化 9.60 13.00 泥质砾砂,密实。 265 372 液化 16.20 17.50 粉细砂,密实。 215 408 液化 17.50 19.50 含泥质砾砂,密实。 317 419 液化 3-11 表 3-4 剪切波速判别砂土层液化表 孔号 地层 时代 层深范围 (m) 土 层 名 称 实测剪切波速 (m/s) 临界剪切波速 (m/s) 是否 液化 ZY5 Qs 0.00 2.70 中砂,松散 208 183 不液化 2.70 7.00 含泥质中砂,松散 -稍密 238 288 液化 Qal 7.20 12.00 砂卵砾石层,中密 -密实。 407 362 不液化 12.00 15.00 含泥质粗砂,密实。 322 390 液化 ZY9 Qal 7.10 8.10 泥质粉细砂夹泥质粉土,稍密。 263 307 液化 8.10 11.80 砾砂,中密。 403 360 不液化 ZY13 Qs 0.30 3.80 砾砂(松散)、含砾中粗砂 (稍密)。 265 215 不液化 Qal 5.00 6.20 泥质中细砂,稍密。 282 272 不液化 6.80 7.30 含泥质砾砂,中密。 281 293 液化 7.30 10.65 含卵石砾砂,中密。 449 346 不液化 Qmc+al 10.65 16.50 淤质砾砂,密实 。 337 402 液化 ZY14 Qs 0.60 3.80 含砾泥质中砂、粉土夹粉砂,松散。 183 215 液化 Qal 5.85 7.85 粗砂,稍密。 295 303 液化 7.85 10.50 含砾粗砂,中密。 326 345 液化 10.50 15.00 砾砂,中密。 350 390 液化 ZY16-3 Qs 0.00 1.70 泥质中粗砂(松散)、粘土 (软塑)。 187 146 不液化 Qal 2.70 4.80 淤质砾砂,稍密。 315 241 不液化 6.10 7.10 泥质中砂,中密。 272 289 液化 3-12 用钻孔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详见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 3)进行复判: -2 层粗砂、砾砂等标准贯入小值平均值为 11 32 击,N 最小值 =11 击, N63.5 Ncr( 6 9 击); -3 层粘性土标贯试验小值平均值为 4.5 4.8 击, N63.5 4 时,在一般情况下属不可能液化范围;对砂层钻孔孔深大于 10m 砂层 N 实测 =6 21 击, N 平均 =15.4 击。N63.5 Ncr( 8.5 10.8 击),砂层不 会产生液化。 综合判定成果,本段堤基砂土层在震级为 VII 级时基本不会产生液化,局部可能会出现液化现象。 3.2.5 水文地质条件 AA 大堤地下水主要是来自大气降雨,地表水下渗,并当河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河水向地下补给,地下水类型属于孔隙水潜水和微承压水。根据钻孔所测得的地下水位资料,地下水位高程与河水位高程基本一致。另根据对堤内水井、鱼塘水位调查结果,井水和鱼塘水位随河水位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滞后短,说明地下水与河水位连通性好。 本次分别取 AAA 水闸处河水、 WW 溪河水、樟 溪河河水、上林小溪河水和里合睦井水做砼侵蚀性试验,试验成果见表 3-9。根据水样分析成果,河水和地下水大多对砼有弱腐蚀性。 3.2.6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建议参数 3.2.6.1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本次可研阶段地质勘察分层分段取土样 45 组,砂样 32 组,标准贯入试验 85 次,动力触探试验 235m/40 孔。试验成果详见表 3-5(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表 3-6(砂土试验成果表汇总表)、表 3-7(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和表 3-8(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3-13 CCCAA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 表 3-5 层 号 送 样 编 号 取 样 深 度 ( m ) 土 样 颜 色 天 然 含 水 率 天 然 密 度 干 密 度 比 重 孔 隙 比 饱 和 度 液 限 17mm 塑 限 塑 性 指 数 液 性 指 数 颗 粒 组 成 有 效 粒 径 不 均 匀 系 数 曲 率 系 数 土 名 及 分 类 符 号 大于 20 mm 大于 5 mm 大于 2 mm 大于 0.5 mm 大于 0.25 mm 大于 0.075 mm 大于 0.05 mm 大于 0.005 mm 大于 0.002 mm W d e Sr WL Wp Ip IL D10 Cu Cc g/cm3 % % % mm 1-2 ZY15-1 2.70 2.90 棕黄 2.67 28.6 16.3 12.3 0.0 0.7 3.7 48.3 62.5 84.1 87.6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1-2 ZY3 5.30 5.60 棕黄 25.7 1.90 1.51 2.65 0.753 90.4 36.9 22.0 14.9 0.25 0.0 0.7 2.3 22.3 31.6 56.7 66.3 低液限粘土 CL 1-2 ZY4 1.40 1.60 棕黄 16.3 2.03 1.75 2.64 0.512 84.0 22.7 14.2 8.5 0.0 1.0 7.7 52.3 62.5 80.7 83.5 粉土质砂 SM 1-2 ZY6-1 2.60 2.80 棕黄 0.0 1.5 30.3 94.7 0.082 2.54 0.83 含细粒土砂 SF 统计组数 2 2 2 3 2 2 3 3 3 平均值 21.0 1.97 1.63 2.65 0.633 87.2 29.4 17.5 11.9 2-1 ZY10-1 4.10 4.30 棕红 14.4* 2.66 26.2 17.3 8.9 0* 0.0 6.0 18.0 45.0 50.9 78.8 84.8 含砂低液限粉土 MLS 2-1 ZY12-1 4.05 4.25 棕黄 23.0 1.93 1.57 2.67 0.702 87.5 28.6 18.4 10.2 0.45 0.0 1.7 8.0 41.7 52.4 77.3 83.7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1 ZY14 4.50 4.80 棕黄 27.6 1.94 1.52 2.69 0.769 96.5 32.7 21.3 11.4 0.55 0.0 0.7 1.3 36.3 47.3 74.1 80.4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1 ZY9-1 4.15 4.35 棕黄 23.8 1.75 1.41 2.68 0.896 71.2 33.6 20.4 13.2 0.26 0.0 1.0 20.3 31.5 72.0 79.3 低液限粘土 CL 2-1 ZY13-1 4.05 4.25 棕黄 16.9* 1.87 1.60 2.67 0.669 67.4 26.6 16.9 9.7 0* 0.0 3.7 13.0 47.3 55.9 79.0 84.5 含砂低液 限粉土 MLS 2-1 ZY9-2-1 5.10 5.40 棕红花斑 30.6 1.81 1.39 2.65 0.906 89.5 37.2 24.8 12.4 0.47 0.0 6.7 17.3 38.0 44.0 73.4 83.0 含砂低液限粉土 MLS 2-1 ZK13-1, 2 8.40 8.90 灰黑 64.2* 1.59 0.97* 2.67 1.757* 97.5 50.1 30.1 20.0 1.71* 0.0 7.0 10.7 48.0 66.8 有机质高液 限粉土 MHO 2-1 ZY2-2-1 5.00 5.30 棕黄 32.6 1.91 1.44 2.70 0.874 100 33.4 21.1 12.3 0.93 0.0 3.0 8.7 23.7 32.1 60.8 68.4 低液限粘土 CL 2-1 ZY2-1-1 3.50 3.80 棕黄 26.7 1.98 1.56 2.69 0.721 99.6 28.7 20.0 8.7 0.77 0.0 0.3 1.7 26.3 40.0 68.9 73.5 含砂低液限粉土 MLS 2-1 ZY4-2-1 4.15 4.45 棕黄 27.6 1.96 1.54 2.67 0.738 99.8 29.8 19.1 10.7 0.79 0.0 0.7 2.3 29.7 41.8 67.0 74.6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1 ZY4-3-1 3.95 4.15 棕黄 21.8 2.02 1.66 2.66 0.604 96.0 25.5 15.9 9.6 0.61 0.0 0.7 2.3 46.0 59.1 75.8 79.4 含砂低液限粉土 MLS 2-1 ZK13-1-2 5.90 6.10 灰棕 25.9 1.82 1.45 2.65 0.833 82.4 31.1 20.1 11.0 0.53 0.0 2.3 8.0 33.3 45.2 72.3 77.2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1 ZK13-1-2 5.60 5.80 灰棕 27.6 1.87 1.47 2.66 0.815 90.1 32.4 19.8 12.6 0.62 0.0 1.3 7.3 32.0 43.5 73.8 79.3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1 ZK8-1 6.35 6.55 棕黄 22.3 1.86 1.52 2.66 0.749 79.2 34.7 22.1 12.6 0.02* 0.0 0.3 1.0 15.3 24.6 61.8 70.7 低液限粘土 CL 2-1 ZY9-3-1 5.80 6.10 灰黄 16.8* 1.98 1.70 2.64 0.553* 80.2 28.2 16.5 11.7 0.0 2.6 19.1 40.4 56.8 71.7 75.1 80.4 82.4 粘土质砂 SC 统计组数 11 14 13 15 12 14 15 15 15 10 平均值 26.3 1.88 1.52 2.67 0.773 88.3 31.9 20.3 11.7 0.60 标准差 2.69 0.1 0.1 0.0 0.1 8.9 4.1 2.4 1.8 0.15 变异变数 0.102 0.04 0.05 0.00 0.10 0.10 0.13 0.12 0.15 0.25 标准值 27.8 1.84 1.49 2.66 0.813 92.6 33.8 21.4 12.5 0.69 3-14 续上表 层 号 送 样 编 号 取 样 深 度 ( m ) 土 样 颜 色 天 然 含 水 率 天 然 密 度 干 密 度 比 重 孔 隙 比 饱 和 度 液 限 17mm 塑 限 塑 性 指 数 液 性 指 数 颗 粒 组 成 有 效 粒 径 不 均 匀 系 数 曲 率 系 数 土 名 及 分 类 符 号 大于 20 mm 大于 5 mm 大于 2 mm 大于 0.5 mm 大于 0.25 mm 大于 0.075 mm 大于 0.05 mm 大于 0.005 mm 大于 0.002 mm W d e Sr WL Wp Ip IL D10 Cu Cc g/cm3 % % % mm 2-3 ZY16-2-2 5.60 6.40 灰黑 67.6 1.56 0.93 2.69 1.89* 96.2 54.0 31.5 22.5 1.6* 0.0 6.0 12.7 20.7 23.1 50.2 68.6 有机质高液限粉 土 MHO 2-3 ZY16-3-1 9.20 9.50 棕黄 2.68 30.4 14.7 15.7 0.0 2.0 6.3 32.3 46.9 69.3 73.2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3 ZY16-1 9.90 10.20 灰黑 46.2 1.71 1.17 2.69 1.3* 95.6 38.6 23.8 14.8 1.51* 0.0 6.7 13.0 23.0 27.7 55.5 70.2 有机质低液限粘 土 CLO 2-3 ZY15-3 15.25 15.45 灰黄花斑 28.0 1.96 1.53 2.68 0.750 100 34.4 20.1 14.3 0.55 0.0 0.3 16.0 30.9 65.4 72.4 低液限粘土 CL 2-3 ZY16-2 11.90 12.20 灰黄花斑 24.5 2.01 1.61 2.66 0.648 100 30.8 17.6 13.2 0.52 0.0 4.7 15.3 47.3 54.3 67.6 72.1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3 ZY15-2 11.65 11.85 棕黄 21.9 1.98 1.62 2.66 0.638 91.4 32.8 19.0 13.8 0.21* 0.0 13.0 29.3 48.3 55.9 67.3 71.6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3 ZK19-1 11.60 11.80 棕黄花斑 26.4 1.94 1.53 2.66 0.733 95.8 39.7 21.4 18.3 0.27* 0.0 12.3 25.7 40.7 45.9 60.4 66.2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3 ZK21-2 14.45 14.65 灰黄花斑 35.6 1.86 1.37 2.66 0.939 100 48.1 26.0 22.1 0.43 0.0 12.7 14.3 36.6 52.1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21-1 10.90 11.10 棕黄 2.66 45.4 24.5 20.9 0.0 7.7 14.0 23.0 28.7 44.6 53.5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19-2 15.45 15.65 灰黄花斑 28.9 1.91 1.48 2.69 0.815 95.3 50.1 28.1 22.0 0.04* 0.0 11.7 18.9 42.9 55.5 高液限粘土 CH 2-3 ZK20-2 13.85 14.05 灰红花斑 27.3 1.94 1.52 2.65 0.739 97.9 37.4 21.0 16.4 0.38 0.0 2.3 4.3 26.0 38.3 55.6 60.6 含砂低液限粘土 CLS 2-3 ZK17-1 20.20 20.40 灰黑 40.0 1.78 1.27 2.59 1.037 99.9 37.4 23.9 13.5 1.19 0.0 13.7 23.9 61.1 71.1 有机质低液限粘 土 CLO 2-3 ZK20-1 9.10 9.30 棕黄花斑 35.7 1.87 1.38 2.69 0.952 100 39.5 20.0 19.5 0.81 0.0 4.7 8.0 19.7 31.5 58.9 65.4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17-2, 3 20.50 21.00 灰黑 37.8 1.75 1.27 2.61 1.055 93.5 34.9 27.2 7.7 1.38* 0.0 11.3 19.3 61.1 68.6 有机质低液限粉 土 MLO 2-3 ZY8-4, 5 15.20 16.00 灰黑 46.6 1.75 1.19 2.69 1.253* 100 41.1 26.1 15.0 1.37* 0.0 4.3 8.9 45.7 60.4 有机质低液限粉 土 MLO 2-3 ZK5-1-1 8.75 8.95 深棕 33.0 1.88 1.41 2.67 0.889 99.1 31.7 20.0 11.7 1.11 0.0 1.3 5.0 21.3 28.6 59.9 67.6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5-2-1 10.45 10.65 灰棕花斑 33.0 1.89 1.42 2.68 0.886 99.8 36.4 22.0 14.4 0.76 0.0 7.0 8.5 51.7 60.8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9-1 16.20 16.40 灰黑 32.7 1.89 1.42 2.67 0.875 99.8 37.3 23.3 14.0 0.67 0.0 1.3 4.9 32.2 44.7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5-1-2 10.40 10.60 灰黄花斑 35.2 1.86 1.38 2.70 0.963 98.7 38.5 22.7 15.8 0.79 0.0 5.3 11.8 51.7 61.1 低 液限粘土 CL 2-3 ZK5-1 12.50 12.70 灰黄花斑 30.5 1.89 1.45 2.68 0.850 96.1 35.4 21.6 13.8 0.64 0.0 14.3 21.8 56.5 67.0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9-2-1,2 8.30 8.80 灰黑 33.2 1.87 1.40 2.63 0.873 100 38.4 24.7 13.7 0.62 0.0 2.3 7.6 41.7 56.9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9-2 16.60 16.80 灰黑花斑 34.4 1.86 1.38 2.65 0.915 99.6 36.7 24.2 12.5 0.82 0.0 1.3 3.2 35.5 50.4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8-2 12.80 13.00 棕灰 28.1 1.95 1.52 2.68 0.761 99.0 30.6 19.4 11.2 0.78 0.0 12.3 21.4 59.9 70.4 低液限粘土 CL 2-3 ZK8-3 14.45 14.65 深棕黄 27.6 1.97 1.54 2.68 0.736 100 29.5 18.7 10.8 0.82 0.0 0.3 18.7 31.3 63.8 72.1 低液限粘土 CL 统计组数 22 22 22 24 19 22 24 24 24 15 平均值 34.3 1.87 1.40 2.67 0.845 98.1 37.9 22.6 15.3 0.73 标准差 6.41 0.07 0.12 0.02 0.10 2.08 4.55 2.94 2.95 0.17 变异变数 0.187 0.04 0.08 0.01 0.12 0.02 0.12 0.13 0.19 0.23 标准值 36.7 1.84 1.36 2.66 0.885 98.9 39.5 23.6 16.4 0.80 2-4 ZY16-2-4 8.50 8.70 灰黄花斑 23.4 2.00 1.62 2.66 0.641 97.1 34.0 18.0 16.0 0.0 9.7 25.7 54.3 59.4 70.7 75.0 粘土质砂 SC ZK12-1 12.10 12.30 灰黄 35.2 1.83 1.35 2.65 0.958 97.4 36.6 26.1 10.5 0.87 0.0 1.0 11.0 44.3 52.2 77.1 82.8 含砂低液限粉土 MLS 3-15 续表 3-5 送样编号 固 结 试 验 ( 饱 和 状 态 ) 直接剪切试验 三轴试验(固结不排水) 渗透系数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各级压应力下的孔隙比 ei 饱和快剪 各级垂直压应力下的最大剪应力 max i (kPa) 总应力强度参数 有效应力强度参数 凝聚力 摩擦角 凝聚力 摩擦角 凝聚力 摩擦角 100200kPa 50 kPa 100 kPa 200 kPa 400 kPa Csq kPa sq () 50 kPa 100 150 200 kPa 300 kPa 400 kPa av Es Ccu cu Ccu cu K20 1/MPa MPa kPa () kPa () cm/s 1-2 ZY15-1 1-2 ZY3 0.30 5.88 0.729 0.710 0.680 0.639 24.5 11.9 46.9 63.7 89.6 108.5 3.53E-06 1-2 ZY4 0.08 18.52 0.502 0.497 0.488 0.478 15.4 31.4 72.4 139.3 207.0 253.3 5.13E-04 1-2 ZY6-1 统计组数 2 2 2 2 5.13E-04 平均值 0.19 12.20 19.95 21.65 2-1 ZY10-1 2-1 ZY12-1 0.30 5.76 0.677 0.657 0.627 0.592 41.7* 25.3 91.5 125.4 197.0 225.1 1.59E-05 2-1 ZY14 0.35 5.04 0.719 0.694 0.659 0.615 2.9* 23.0 45.6 87.6 129.4 172.9 1.56E-03 2-1 ZY9-1 0.38 4.94 0.856 0.825 0.786 0.742 12.1 27.4 59.0 127.4 159.2 221.1 6.62E-07 2-1 ZY13-1 0.22 7.66 0.642 0.627 0.605 0.574 20.4 27.6 64.3 135.3 181.1 223.1 8.36E-05 2-1 ZY9-2-1 0.47 4.05 0.856 0.822 0.775 0.714 27.5 23.7 64.3 121.4 169.1 195.0 2.51E-04 2-1 ZK13-1, 2 1.43* 1.93* 1.623 1.527 1.384 1.213 2.0 15.2 11.0 16.0 1.36E-07 2-1 ZY2-2-1 0.30 6.25 0.843 0.822 0.792 0.753 2.6* 22.4 48.2 83.6 115.4 174.9 4.46E-07 2-1 ZY2-1-1 0.32 5.31 0.684 0.661 0.629 0.588 6.9 26.8 57.6 103.5 167.2 205.0 2.40E-06 2-1 ZY4-2-1 0.23 7.69 0.713 0.696 0.674 0.647 12.1 17.7 53.6 65.7 99.5 148.7 2.32E-06 2-1 ZY4-3-1 0.19 8.62 0.583 0.571 0.552 0.529 34.1* 27.6 83.1 143.3 191.0 241.2 1.00E-05 2-1 ZK13-1-2 0.44 4.14 0.784 0.748 0.704 0.655 10.4 20.0 50.9 69.7 133.3 150.8 7.22E-06 2-1 ZK13-1-2 0.40 4.49 0.765 0.734 0.694 0.647 33.8* 15.3 64.3 83.6 115.4 144.7 3.42E-06 2-1 ZK8-1 0.25 7.02 0.719 0.703 0.678 0.643 2.8* 28.0 53.6 115.4 157.2 217.1 1.99E-06 2-1 ZY9-3-1 0.28 5.62 0.535 0.517 0.490 0.457 13.1 29.8 71.0 127.4 183.1 243.2 1.16E-03 统计组数 13 13 7 13 平均值 0.32 5.89 14.6 24.2 1.56E-03 标准差 0.07 1.20 5.32 3.55 变异变数 0.220 0.203 0.363 0.147 标准值 0.35 5.29 10.71 22.42 3-16 续上表 送样编号 固 结 试 验 ( 饱 和 状 态 ) 直接剪切试验 三轴试验(固结不排水) 渗透系数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各级压应力下的孔隙比 ei 饱和快剪 各级垂直压应力下的最大剪应力 max i (kPa) 总应力强度参数 有效应力强度参数 凝聚力 摩擦角 凝聚力 摩擦角 凝聚力 摩擦角 100200kPa 50 kPa 100 kPa 200 kPa 400 kPa Csq kPa sq () 50 kPa 100 150 200 kPa 300 kPa 400 kPa av Es Ccu cu Ccu cu K20 1/MPa MPa kPa () kPa () cm/s 2-3 ZY16-2-2 1.87* 1.55* 1.767 1.645 1.458 1.214 4.0 8.7 7.0 12.3 5.95E-07 2-3 ZY16-3-1 2-3 ZY16-1 1.40* 1.64* 1.141 1.057 0.917 0.745 8.9 7.5 16.1 21.9 27.9 36.2 1.23E-07 2-3 ZY15-3 0.24 7.25 0.707 0.688 0.664 0.629 16.9 14.4 28.1 45.8 53.7 68.3 8.53E-08 2-3 ZY16-2 0.32 5.12 0.607 0.582 0.550 0.514 7.3 18.8 42.9 87.6 79.6 158.8 2.35E-05 2-3 ZY15-2 0.21 7.87 0.621 0.607 0.586 0.550 42.6* 19.4* 68.3 123.4 155.2 174.9 2.96E-05 2-3 ZK19-1 0.35 4.90 0.695 0.671 0.635 0.590 23.0* 15.9 45.6 89.6 107.5 134.7 2.98E-05 2-3 ZK21-2 0.31 6.17 0.899 0.879 0.848 0.805 33* 7.3 42.9 91.5 83.6 78.4 6.54E-08 2-3 ZK21-1 2-3 ZK19-2 0.28 6.39 0.769 0.751 0.723 0.687 23.1* 11.9 45.6 63.7 85.6 108.5 3.08E-08 2-3 ZK20-2 0.29 6.08 0.708 0.689 0.661 0.622 17.8 12.9 26.8 45.8 49.8 4.13E-08 2-3 ZK17-1 0.39 5.24 0.991 0.963 0.924 0.874 7.5 18.8 32.2 99.5 89.6 148.7 9.92E-07 2-3 ZK20-1 0.36 5.45 0.919 0.896 0.860 0.813 9.2 15.9 21.4 39.8 53.7 64.3 9.52E-08 2-3 ZK17-2, 3 0.44 4.64 0.973 0.939 0.895 0.840 1.4* 13.4 26.8 45.8 75.6 96.5 3.11E-07 2-3 ZY8-4, 5 0.49 4.60 1.186 1.150 1.101 1.019 38.0 11.5 42.0 14.8 2.99E-06 2-3 ZK5-1-1 0.41 4.60 0.843 0.813 0.772 0.703 3.6* 8.7 10.7 19.9 25.9 34.2 1.76E-04 2-3 ZK5-2-1 0.41 4.59 0.849 0.825 0.784 0.732 8.9 10.7 20.1 25.9 35.8 48.2 6.64E-07 2-3 ZK9-1 0.35 5.42 0.842 0.819 0.784 0.738 10.3 7.8 17.4 23.9 29.9 38.2 3.89E-08 2-3 ZK5-1-2 0.50 3.92 0.909 0.874 0.824 0.762 10.6 8.2 18.8 23.9 31.8 40.2 1.51E-06 2-3 ZK5-1 0.45 4.09 0.792 0.758 0.713 0.658 10.9 8.0 16.1 27.9 31.8 38.2 1.12E-05 2-3 ZK9-2-1, 2 0.37 5.04 0.842 0.817 0.780 0.732 42.0 10.0 33.0 15.8 1.80E-06 2-3 ZK9-2 0.45 4.26 0.872 0.842 0.797 0.736 8.9 7.5 16.1 21.9 27.9 36.2 2.44E-07 2-3 ZK8-2 0.35 5.01 0.701 0.672 0.637 0.596 7.3 9.6 17.4 21.9 31.8 42.2 1.77E-07 2-3 ZK8-3 0.29 6.06 0.704 0.683 0.654 0.619 13.8 14.9 44.2 59.7 97.5 120.6 2.03E-06 统计组数 20 20 13 18 3 3 3 3 平均值 0.36 5.03 10.64 11.79 28.00 10.75 37.50 15.30 1.76E-04 标准差 0.06 0.60 2.59 3.42 变异变数 0.18 0.119 0.244 0.290 标准值 0.39 4.79 9.34 10.36 2-4 ZY16-2-4 0.28 5.76 0.607 0.589 0.561 0.525 4.7 17.3 40.2 59.7 99.5 130.6 4.26E-06 5 ZK12-1 0.30 6.60 0.916 0.895 0.866 0.828 26.7 30.8 77.7 159.2 205.0 261.3 2.19E-05 说 明 ZK17-3、 ZK17-5 号土样含极细砂较多 , 压缩系数较小 , 抗剪强度稍大。 ZK17-4-5 号土样含大量腐木等杂质 , 易散 , 取不到三轴试验的试块。 ZY10-1、 ZY16-3、 ZY15-1、 ZY21-1 号土样已扰动变形,取不到任何试块。 ZK21-2 号土样摩擦角较低。 ZY16-5、 ZK21-2、 ZK17-3 号土样土质不均匀。 ZY14、 ZY9-3 号土样渗透试块含砂较多 , 渗透系数较大。 ZY10-1 号土样打开即全部离散 , 取不到任何试块。 ZY6-1 号土样为松散砂,取不到任何试块。 ZK5-2-1 号土样土质不 均匀,渗透试块含砂较多,渗透系数较大。 ZK5-2-1、 ZK9-1、 ZK9-2、 ZK8-2 号土样均含少量有机质 , 抗剪强度较低。 ZK5-2-2、 ZK5-3-2、 ZK5-1 号土样为花斑状土 , 抗剪强度较低。 3-17 CCCAA大堤加固达标工程砂土试验成果汇总表 表 3-6 土 样 编 号 取 样 深 度 ( m ) 比 重 相对密度(极限孔隙比) 颗 粒 组 成 (累计百分率 %) 有 效 粒 径 不 均 匀 系 数 曲 率 系 数 渗透试验 天然坡角 土 名 及分类代号 定名标准 (SL237-1999) 最 小 干 密 度 最 大 孔 隙 比 最 大 干 密 度 最 小 孔 隙 比 控 制 孔 隙 比 渗 透 系 数 水 上 水 下 大于 60 mm 大于 20 mm 大于 5 mm 大于 2 mm 大于 0.5 mm 大于 0.25 mm 大于 0.075 mm 大于 0.05 mm 大于 0.005 mm 大于 0.002 mm Gs min emax max emin D10 Cu Cc e K20 c m g/cm3 g/cm3 mm cm/s () () 12 ZK14s 3.20 6.75 2.63 1.34 0.962 1.76 0.499 0.0 6.6 48.8 92.1 98.5 99.4 0.534 4.64 0.54 0.704 2.53E-01 35.7 33.6 级配 不良砂 SP 21 ZK17-1 3.50 5.50 2.64 1.35 0.950 1.77 0.490 0.0 5.2 28.2 73.9 89.4 98.8 0.236 4.31 1.24 0.759 8.38E-02 35.5 31.3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10-2 11.20 13.00 2.67 1.33 1.003 1.73 0.540 0.0 0.3 6.7 35.8 85.1 98.9 99.9 0.442 3.17 0.70 0.755 1.18E-01 35.6 33.1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9 9.30 11.80 2.65 1.38 0.916 1.80 0.473 0.0 3.1 52.2 93.4 98.1 99.2 0.563 4.53 0.65 0.684 1.56E-01 35.9 34.4 级配不良砾 GP 22 ZY12-2s 10.15 11.00 2.67 1.34 0.987 1.73 0.541 0.0 2.0 29.4 91.7 96.6 99.6 0.521 2.53 0.78 0.721 1.18E-01 35.8 33.2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14-2 5.85 10.50 2.66 1.35 0.977 1.75 0.518 0.0 3.5 26.5 73.7 88.4 99.5 0.213 4.66 1.39 0.699 7.13E-02 35.4 31.5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12-1s 7.00 9.00 2.66 1.37 0.947 1.79 0.488 0.0 3.4 31.9 74.2 94.4 99.0 0.312 3.57 0.86 0.691 6.03E-02 35.5 31.2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16-2 5.80 8.00 2.67 1.33 1.003 1.87 0.428 0.0 5.2 37.0 77.2 91.9 97.2 0.294 5.72 0.71 0.698 4.81E-02 36.5 31.4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16-2-1s 2.00 5.20 2.66 1.35 0.973 1.78 0.494 0.0 4.1 25.7 74.9 93.3 98.3 0.312 2.98 1.04 0.718 7.53E-02 35.1 31.2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13-2 7.00 10.65 2.66 1.42 0.874 1.83 0.457 0.0 4.5 37.1 80.9 95.1 98.6 0.366 4.71 0.64 0.622 4.80E-02 35.3 33.2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15-2 5.60 8.00 2.63 1.37 0.918 1.81 0.453 0.0 3.5 42.2 87.4 93.8 99.4 0.451 4.73 0.59 0.729 6.33E-02 35.8 32.3 级配不良砂 SP 22 ZK12-1-1 5.65 10.9 2.62 1.38 0.894 1.77 0.480 0.0 3.5 31.8 82.0 92.4 98.9 0.359 3.54 0.90 0.739 9.33E-02 36.3 33.5 级配不良砂 SP 22 ZK15-1-1 2.50 4.20 2.64 1.32 0.997 1.69 0.561 0.0 2.2 30.8 85.7 98.7 99.6 0.450 2.61 0.82 0.827 1.51E-01 35.5 32.8 级配不良砂 SP 22 ZK18 10.00 12.10 2.63 1.34 0.956 1.76 0.495 0.0 0.1 5.9 42.7 88.5 96.0 99.7 0.475 4.57 0.56 0.719 1.56E-01 35.4 32.8 级配不良砂 SP 22 ZK17-2 8.10 11.30 2.64 1.35 0.952 1.77 0.494 0.0 3.2 37.6 85.5 94.7 99.2 0.426 4.28 0.64 0.729 1.10E-01 36.1 32.3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6-1s 8.20 10.80 2.65 1.37 0.930 1.76 0.506 0.0 0.2 6.2 33.7 88.5 97.5 99.5 0.482 2.72 0.75 0.744 1.25E-01 36.0 34.0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8s 10.50 13.00 2.64 1.35 0.953 1.74 0.517 0.0 0.1 4.6 51.8 95.1 98.1 99.6 0.592 4.29 0.65 0.691 2.94E-01 37.0 29.0 级配不良砾 GP 22 ZK9-1s 9.30 11.50 2.64 1.35 0.950 1.77 0.492 0.0 0.5 6.8 38.2 87.4 95.9 99.7 0.461 4.02 0.60 0.689 1.25E-01 36.0 32.0 级配不良砂 SP 22 ZY10 11.20 13.0 2.63 1.36 0.927 1.81 0.453 0.0 0.5 6.7 45.5 84.0 95.7 98.8 0.398 5.88 0.55 0.638 8.40E-02 36.0 35.0 级配不良砂 SP 22 ZK12-1-1 3.20 5.65 2.63 1.32 0.996 1.71 0.538 0.0 0.4 2.6 21.6 75.1 90.4 99.6 0.263 3.34 1.31 0.786 1.11E-01 35.5 30.2 级配不良砂 SP 22 ZK12-2-1 9.20 12.70 2.64 1.33 0.987 1.73 0.526 0.0 2.0 4.8 36.9 86.8 98.3 99.8 0.459 3.70 0.61 0.738 1.31E-01 36.0 32.0 级配不良砂 SP 22 ZK9-2 3.50 7.00 2.64 1.36 0.937 1.79 0.475 0.0 1.2 12.5 63.7 95.5 98.0 99.7 0.640 4.78 1.36 0.683 2.17E-01 35.0 34.0 级配不良砾 GP 3-18 续上表 土 样 编 号 取 样 深 度 ( m ) 比 重 相对密度(极限孔隙比) 颗 粒 组 成 (累计百分率 %) 有 效 粒 径 不 均 匀 系 数 曲 率 系 数 渗透试验 天然坡角 土 名 及分类代号 定名标准 (SL237-1999) 最 小 干 密 度 最 大 孔 隙 比 最 大 干 密 度 最 小 孔 隙 比 控 制 孔 隙 比 渗 透 系 数 水 上 水 下 大于 60 mm 大于 20 mm 大于 5 mm 大于 2 mm 大于 0.5 mm 大于 0.25 mm 大于 0.075 mm 大于 0.05 mm 大于 0.005 mm 大于 0.002 mm Gs min emax max emin D10 Cu Cc e K20 c m g/cm3 g/cm3 mm cm/s () () 统 计组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平均值 2.65 1.35 0.954 1.77 0.496 0.42 4.02 0.81 0.715 2.94E-01 35.8 32.5 标准差 0.01 0.02 0.03 0.03 0.03 0.09 0.80 0.20 0.03 0.38 1.15 变异变数 0.00 0.01 0.03 0.02 0.06 0.21 0.20 0.25 0.05 0.01 0.04 标准值 2.64 1.35 0.965 1.76 0.507 0.390 4.33 0.89 0.702 35.9 32.9 23 ZY13-3 11.00 16.00 2.67 1.20 1.225 1.66 0.608 0.0 0.2 10.2 36.1 84.3 96.7 99.5 0.425 3.32 0.72 0.941 1.54E-01 36.1 33.6 级配不良砂 SP 23 ZK15-2 4.00 6.80 2.64 1.34 0.970 1.69 0.558 0.0 2.7 29.0 86.7 98.5 99.6 0.464 2.26 0.87 0.781 2.02E-01 35.3 32.8 级配不良砂 SP 23 ZK16 9.80 12.80 2.65 1.30 1.044 1.74 0.523 0.0 5.1 35.6 82.5 90.4 99.6 0.314 4.89 0.89 0.727 6.86E-02 36.1 31.5 级配不良砂 SP 23 ZK21 6.30 9.60 2.66 1.33 0.999 1.76 0.508 0.0 0.1 9.8 47.6 91.1 96.8 99.7 0.520 4.72 0.57 0.706 1.39E-01 36.2 32.5 级配不良砂 SP 23 ZK15-1 12.20 14.20 2.65 1.28 1.074 1.76 0.507 0.0 1.3 12.8 52.9 90.3 98.6 99.7 0.505 5.42 0.54 0.826 1.44E-01 35.8 30.2 级配不良砾 GP 23 ZK19 7.90 9.60 2.63 1.28 1.049 1.77 0.483 0.0 11.2 52.6 89.9 98.2 99.5 0.498 5.41 0.60 0.806 1.51E-01 35.4 29.9 级配不良砾 GP 23 ZK20 3.0 8.7 2.65 1.31 1.030 1.67 0.587 0.0 0.2 1.9 8.1 51.9 80.4 99.2 0.161 3.77 1.19 0.804 8.80E-02 35.2 29.6 级配不良砂 SP 统计组数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平均值 2.65 1.29 1.06 1.72 0.539 0.41 4.26 0.77 0.80 2.02E-01 35.7 31.4 标准差 0.01 0.03 0.05 0.04 0.04 0.10 0.98 0.18 0.05 0.37 1.32 变异变数 0.00 0.02 0.05 0.02 0.07 0.24 0.23 0.24 0.07 0.01 0.04 标准值 2.64 1.27 1.096 1.69 0.568 0.339 4.98 0.90 0.760 36.0 32.4 24 ZY12-3s 18.00 20.50 2.66 1.38 0.927 1.82 0.465 0.0 0.5 6.3 37.2 82.7 90.8 98.5 0.322 5.46 0.80 0.624 5.44E-02 35.6 31.8 级配不良砂 SP 24 ZY5 15.30 17.70 2.70 1.33 1.025 1.76 0.538 0.0 20.2 37.5 70.6 96.2 98.1 99.4 0.692 6.65 1.32 0.677 2.39E-01 35.2 33.5 级配良好砾 GW 24 ZY6-2s 16.40 18.40 2.67 1.34 0.992 1.85 0.443 0.0 18.2 37.8 60.0 86.3 95.0 98.1 0.414 10.93 0.42 0.483 1.72E-02 36.0 31.0 级配不良砾 GP 统计组数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平均值 2.68 1.35 0.98 1.81 0.48 0.476 7.680 0.847 0.595 0.104 35.6 32.1 3-19 表 3-7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层号 岩 性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平均值 小值平均值 12 粘性土 10, 2 2 2 砂质土 13, 15, 15, 18 15 15 砂 17, 6 11 6 21 粘性土 5, 6, 4, 18, 16, 5, 14, 15, 7, 4, 7 9.1 5.6 淤质粘性土 4, 4, 9 6 4 含砂粘性土 2 2 泥质砂 18, 27, 38 28 18 22 粗砂 19, 34, 18, 28, 19, 18, 28, 28, 17,21, 45, 22, 17 24 19 砾砂 33, 31, 38 34 32 泥质砂 11 11 11 卵砾石层 29 29 23 淤质粘性土 3, 5, 4, 2, 3, 2, 5, 4, 3 4.5 4.5 粘性土 3, 4, 4, 3, 12, 7, 11, 7, 5 9.2 4.8 泥质砂 21, 14, 12, 18, 16, 21, 15, 6 15.4 24 砾砂 23 23 粉砂岩 8, 9, 8, 6, 17, 23, 11.8 8 花岗岩 23, 24, 18, 21, 37, 41, 32 28 3-20 表 3-8 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层号 小 层 平 均 击 数 平均值 小值平均值 1-2 6.14 9.86 3.86 5.67 3.45 4.42 5.57 3.91 2-1 2.42 3.94 7.7 13.2 4.61 5.97 6.33 3 5.9 3.49 2-2 3.25 4.5 5.93 3.5 4.1 8.08 10.74 13.13 3.85 4.83 5.33 5.67 2.95 5.19 5.17 3.2 8.08 7.25 11.6 11.75 3.08 6.43 4.22 6.83 3.5 4.33 7.15 9.93 3.4 5.38 10.71 3.23 6.2 13.17 13.1 5 2.67 4.5 3.53 2.5 3.09 5.46 6 4 4.13 8.43 3.4 10.83 14.27 4.6 7.9 11.82 18.13 6 10.79 14.25 4.91 10 18.73 8 19.16 9.9 8.15 15.13 3.5 11.42 23 5.81 2.38 13.3 4.63 10.16 16.33 4.77 10.17 8.89 10.81 11.2 6.71 4.63 1 7.69 4.5 2-3 4 5.4 9.17 11.71 7 3.13 7.08 11.5 4.77 8.14 1.5 4.73 7.93 10.73 4.83 7.67 3.71 5.67 5 5 8.29 12.94 5.94 7.78 15.5 16.04 13.75 27.36 3.4 7.5 8.95 5.17 8.17 5.49 2-4 5.92 12.77 8 8.9 6.96 2-5 18.13 6.39 13.78 4.17 7.63 4.3 8.43 11.11 9.24 6.18 表 3-9 水样砼侵蚀性试验成果表 分 解 类 分解结晶类 复合类 结晶类 腐蚀类型 溶出型 一般酸性型 碳酸型 硫酸镁型 硫酸盐型 HCO-13 pH 侵蚀性 CO2 Mg2+ SO4-2 单位 mmol/L 判定 结果 判定 结果 mg/L 判定 结果 mg/L 判定 结果 mg/L 判定结果 取样位置 采用普通 水泥 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AAA 水闸 河水 0.85 弱腐蚀 6.6 无腐蚀 5.01 无腐蚀 0.21 无腐蚀 39 无腐蚀 无腐蚀 WW 溪 河水 0.76 弱腐蚀 6.4 弱腐蚀 17.76 弱腐蚀 0.42 无腐蚀 35 无腐蚀 无腐蚀 东溪水闸 河水 0.77 弱腐蚀 6.4 弱腐蚀 5.43 无腐蚀 1.25 无腐蚀 32 无腐蚀 无腐蚀 樟溪河河水 0.73 弱腐蚀 6.4 弱腐蚀 6.27 无腐蚀 1.04 无腐蚀 25 无腐蚀 无腐蚀 上林泄洪闸溪水 0.72 弱腐蚀 6.4 弱腐蚀 16.09 弱腐蚀 1.14 无腐蚀 25 无腐蚀 无腐蚀 里合睦水井井水 6.35 无腐蚀 7.0 无腐蚀 17.13 弱腐蚀 5.09 无腐蚀 54 无腐蚀 无腐蚀 3-21 3.2.6.2 建议参数 根据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成果,并类比同类工程岩土力学参数,分别提出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堤身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 3-10。堤身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 3-11。 表 3-10 堤身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层号 成因类型 土的名称 天然密度( g/cm3) 干密度 ( ag/cm) 总应力抗剪强度 承载力标准值 渗透系数 凝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fk (kPa) (cm/s) -2 堤身填土 粉质粘土 1.90 1.51 24.5 11.9 150200 3.5310-6 含泥质砂 180200 10-1 510-4 表 3-11 堤基土(岩)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层号 成因 类型 土的名称 天然密度 (g/cm3) 干密度 a(g/cm) 总应力抗剪强度 有效应力抗剪强度 承载力 标准值 fk(kPa) 渗透系数 (cm/s) 凝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 凝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 ) -1 冲 积 层 粘土和 粉质粘土 1.751.96 1.411.57 13.0 16.0 13.0 19.0 180200 10-5 泥质砂 1.851.98 1.501.70 2.0 25 180240 1.36 10-7 -2 中粗砂砾砂 30 35 250300 300350 1.56 10-14.8110-2 -3 淤质土 1.561.89 1.191.42 8.0 10.0 11.0 15.0 100130 2.9910-6 淤质砂 1.851.98 1.501.70 2.0 25 150200 10-3 -4 卵砾石层 30 35 300350 10-1 10-2 含泥质 砂卵砾石层 30 250300 10-1 10-2 Qpl 洪积层 卵石土 10 15 25 200250 10-2 10-3 Qdl 坡积层 含碎石 粉质粘土 10 15 25 180200 10-4 V层 全风 化土 粉质粘土 1.83 1.35 15.0 20.0 250300 2.210-5 注:堤身与堤基分层较多,在相同层中性质变化也较大,本建议值主要对分层中 主要的砂土层的性质做出建议,其它值可参照同类岩土层的性质取舍。对于 砂质土,性质与密实度关系密切,建议上层取小值,下层取大值。 3-22 3.3 大堤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AA 大堤从上游 AAA 水闸至下游东溪水闸左右岸长度不一致,左岸剖面长 13.60km,右岸长 13.65km,沿线经过山丘、冲沟和平原,堤段断续分布,详见表 3-12 和表 3-13。 表 3-12 左岸堤身填筑土分段及组成 剖面长度 堤段类型 内坡角 外坡角 堤顶宽度 与高程 (m) 说 明 0 650 天然堤段 有冲沟,但高程较高,修矮堤 650 2300 天然堤段 沿山坡通过,不需修堤 2300 3250 填土:粘性土为 主 大于 1:1.2 大于 1:1.2 宽 3.0 3.5高 9.66 堤外有宽度较大的滩地,最大宽度大于 100m 3250 3950 填土:砂土为主 1:1.2,局部达1:1 1:1.2,局部达 1:1 宽 3.5 4.0, 高 9.66 10.42 在剖面 3400 3800m 堤外有宽度30 80m 的滩地,在剖面 32503400m、 3800 3950m 为迎水顶冲段 3950 4500 填土:粉质粘土 和粉土 有民宅,坡角不明显 1:1.75 1:1.25 宽 4.0m 左右 ,高 9.57 10.42 堤外侧堤脚有砌石,砌石顶厚0.5m,高出水面 1.0 1.2m, 堤上和堤后均有民宅 4500 5600 填土:中砂为主 有民宅,坡角不明显 1:1.75 1:1.25 宽 5m 左右,高 9.57 10.41m 堤内和堤顶局部段民宅很多 5600 6900 填土:中砂为主 , 没有规律性 1:1.5 1:1.75 1:1.5 宽 5 6m,局部可达7m, 高 8.6210.41m 堤内外两侧长有较多的毛竹和杂草,堤身土为砂、粘性土和粉土杂乱堆积而成,呈互层状出现 6900 7100 填土:粉土和粘 土质砂 1:1.2 1:1 1:1 1:0.9 宽 2.8 3.2m,高 8.12 8.33 WW 溪河跨河段,河床宽度 70m,由一砌石桥连结 WW 溪河两岸,两岸均有防护堤,堤外脚有砌石 7100 7700 填土:粘性土为 主 1.1.75 1:1.5 1:1.75 宽 4.0 4.5m,高 8.14 8.19 汕汾高速公路通过本段,堤身变窄变陡,路面积水对堤身冲刷较严重 7700 8000 填土:中粗砂为 主 1.1.75 1:1.75 宽度 4m,顶高 8.2m 汕汾高速公路和 WW 溪旧水闸通过本段,旧水闸且年久失修,严重影响大堤稳定性 800010275 填土: 中粗砂和粉细砂 1:2.0 1:1.75 1:2.0 宽 3.5 4.5m,高 7.72 8.51 堤内外坡角较大,堤上杂草丛生 1027511250 填土:中砂和粉 细砂 多为 1:3.0左右 外坡角变化大,多在1:2.0 左右 宽最小 8m,高程为7.72 7.81m 在剖面 10700m 有一旧水闸, 局部段,有砌石坡角近于直立。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砂堤防渗 1125013600 表层为公路路基砼 , 中砂为主 , 含泥 10% 内角不明显,为民宅 外角很陡,堤角有砌石,砌石上坡角大 防洪高程5.5m,公路高程 4.95.5m,路宽10m。 堤顶外侧为用砼柱支撑的亭台,有砌石防护,坡角较陡;堤身通过三座大桥 关镇桥 (也叫 AA 大桥 )、南门桥、风江侨和一座水闸 东溪水闸 3-23 表 3-13 右岸堤身填筑土分段及组成 剖面长度 堤段类型 内坡角 外坡角 堤顶宽度与高程 ( m) 说 明 0 1100 天然堤段 直立,砌石 1:1.75 宽 3m, 高程 10.5 引水渠左岸,堤矮且窄,安全性很差;在剖面 800 900m 为跨樟溪河段,对樟溪河两岸一定范围内进行加固。 11001750 表层有填土和坡积粘性土 2 3m 直立,砌石 山体边坡基本稳定 引水渠外堤宽度 3 5m,山顶高程远高于堤项高程 山顶高程远高于堤顶高程,为天然堤围 , 工程地质条件好 , 不用修建堤围 17502850 填土: 含砂 粘性土 1:1.25 1:1.25 1:1.50 顶宽 4.5m,高10.64 11.32m 为迎水顶冲段,外坡角局部达1:1.2,堤脚受河水冲刷约为 1:0.9左右,已出现崩塌现象,稳定性差 28505600 填土:中粗砂和粉细砂 1:1.25 1:1.25 1:1.1 顶宽 4.5-5.0m,高 9.52 10.64m 局 部堤外脚在河水冲刷下坡角近1:0.9,在剖面 3600 4000m 段为堤围急转弯段,边坡不稳定 56008100 填土: 粘性土和粘质粉土 1:2.01:1.75 1:1.75 顶宽 3.5 5m,高 7.82 9.10m 属弱透水性,在剖面 7000 7200m段与 WW 溪相距不到 150m,在洪水期会对堤围产生冲击力;7120m 7130m 西林村泄洪闸,有安全隐患。 810011050 填土:粗砂为主 , 含有少量泥质 1:1.3 1:1.5 顶宽 3.0-5.5m,高 5.60 7.08m 剖面 8100 8500m 、 10500 11050m 段堤脚有砌石,堤围距山沿小于 150m ;剖面 10500 10800m 段为饶平华侨中学,校区大部分地面高程低于堤顶高程 1105013650 表层为公路路基砼 , 中砂为主 , 含泥10% 内角不明显,为民宅 外角很陡,堤角有砌石,砌石上坡角大 防洪高程 5.677.3m,公路高程5.61 6.82m,路宽大于 10m。 堤顶外侧为用砼柱支撑的亭台,有砌石防护,坡角较陡;堤身通过三座大桥 关镇桥 (也叫 AA 大桥 )、南门桥、风江桥和一座水闸 东溪水闸 3.3.1 堤身 AA 大堤堤身 填筑均 是就地取材,在填筑过程中没有分层分段进行,即堤身两侧地表砂土层便是堤身填土材料。堤身的填筑土以砂性土为主,土质极不均匀,渗透性变化很大,取样室内试验渗透系数粘性土 3.5310-6cm/s,泥质砂 5.1310-4cm/s,粗砂和砾砂渗透系数为10-1 10-2cm/s。另外,堤身低矮单薄,达不到 5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堤身需进行灌浆、加高、培厚处理。 3.3.2 堤基 AA 大堤堤基表层有厚度不一的粘性土,中部为厚度较大的砂层,冲积层下部为砂卵砾石层,基岩为粉砂岩和花岗岩,在大堤中上游 3-24 段下游段有海陆 交替相沉积形成的淤质土、淤质砂、含泥质砂和砾砂,多含有贝壳。工程地质条件变化较大。 根据堤基砂土层的组合,把 AA 大堤堤基土分为 4 类。 A 类:单层粘性土结构; B类:表层厚较厚层粘性土、下为砂层的双层结构; C 类:表层有薄层粘性土、中部有淤质土其余为中粗砂强透水层的双层结构; D 类:表层为砂、中部有淤质土、下部为砂卵砾石层等双层或多层的结构类型。 各段工程地质条件及堤基类型见表 3-14。 3.3.3 堤岸稳定 AA 大堤堤线较长,两岸共有 26.5km(剖面长度合计)。在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因大规模建设到河床取 砂,使得河床平均下降 1.5 3.0m,平均 2.0m,河床下降使原砌石堤脚外露、崩塌和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堤岸稳定性大部分属较差差,局部段为稳定和基本稳定。堤岸坡角见表 3-12,堤岸稳定评价见表 3-15。 3.3.4 堤基土渗透变形及渗透比降 土的渗透变形判别 : -1 层:粗细粒土区分粒径 df=( d70d 10) 1/2得出值为 0.0375mm,土的细颗粒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计 %) Pc 平均值 =38.9%,用 Pc( 1/4(1 n)) 100 判定流土和管涌类型,所得值均小于 38.9%,说明本土层渗透变形均为流土型。流土型临界水力比降 Jcr=( Gs 1)( 1 n),临界水力比降 Jcr=0.89,堤防工程危害性较大,建议安全系数为 2.0,本层粘性土的允许比降 J 允许 =0.44; -3 层:粗细粒土区分 粒径 df=( d70d 10) 1/2 得出值为 0.02mm, Pc 平均值为 11.8%,用Pc( 1/4(1 n)) 100 判定流土和管涌类型,所得值多大于 11.8%,说明本土层渗透变形均为过渡型和管涌型。管涌型和过渡型临界水力比降 Jcr=2.2(Gs-1)(1-n)2d5/d20,计算所得临界水力比降 Jcr=0.73,允许比降 J 允许 =0.37; -2 层、 -4 层为砂层和砂卵砾石层,根据标准贯 3-25 表 3-14 堤基各段工程地质条件及堤基类型 位 置 剖面 长度 (m) 工 程 地 质 条 件 堤 基 类 型 -1 -2 -3 -4 基岩或坡积 以粘性土 ,部分为泥质砂,泥质含量占20 30%间 中粗砂和砾砂,不含泥质或含泥质少 淤质粘性土淤质砂、泥质砂和粘性土,含有贝壳 砾砂 , 卵砾石层,不含泥质或含泥质极少 粉砂岩和花岗岩风化土,呈粘性土状 左 岸 0 650 局部泥质粉细砂 , 厚5.5m, 层底高 3.453.5m 厚 2.8 4.6m, 底高0.65 -1.1m 缺失本层 厚 1.9 2.0m,层底高 -1.35 -3.00m 厚 1.70 大于3.30m, 层底高低于-3.05m 双层B 类 6502300 缺失本层 缺失本层 缺失本 层 缺失本层 表层坡积和洪积积,无堤 单层A 类 23005600 厚 0.8 4.0m, 层底高程 1.32 4.26m 厚 1.6 6.3m, 底高-0.28 -3.52m 厚 1.8 8.5m, 底高-7.29 -4.08m 厚 1.9 2.7m , 底高-1.35 -6.99m 全风化花岗岩,底高低于 -11.12m 多层C 类 56007050 缺失本层 厚 8.2 10.5m, 底高 -4.48 -5.60m 底部有淤质砂 , 厚2.6 3.9m , 底高-7.29 -8.90m 泥质或含量 1020%, 层底高程低于-10.60m 花岗岩风化土 , 厚度不详,层底高程低于-7.48m 多层C 类 70508300 厚 2.2 5.2m, 底高-1.6-0.49m 厚 3.60m,层底高程 -3.96m 缺失本层 缺失本层 粉砂岩和花岗岩风化土 双层C 类 830012200 泥质中粗砂 (含砾 )厚1.5 5m ,底高-0.82 2.06m ,8300-9000m 无此层 含透镜体状泥质砂,厚 4.1 6.2m,底高 -7.20 -2.04m 局部段为砾砂、中粗 砂 ,厚 2.2 7.4m,底程 -5.49-13.59m 层厚 0.5 4.50m,层底高程 -11.78 -8.27m 花岗岩风化土,厚度不详,层底高程低于-11.04 -15.17 双层C 类 1220013600 层厚 2.60 4.15m,底高 -0.81 -3.44 层厚 1.10 5.70m,底高 -3.22 -4.99 局部夹含砾粗砂 ,层厚大于 5.30m 缺失本层 花岗岩,厚度不详,底高低于 -14.82m 多层D 类 右 岸 0 1150 厚 4.2-4.65m,层底高程 3.22 4.85m 夹薄层泥质砂 , 厚度 0.8 5.4m, 底高6.12 -2.18m 缺失本层 层厚 4.20 9.30m,层底 高程 -0.88 -6.38m 粉砂岩 , 层底高程低于 -4.98m 双层B 类 11501700 缺失本层 缺失本层 缺失本层 缺失本层 坡积层和全风化粉砂岩 单层A 类 17002850 厚 3.0 3.9m, 底高1.32 1.74m 厚 1.35 2.0m, 底高 -0.78 1.47m 缺失本层 厚 6.4 9.3m, 底高-5.06 -9.13m 厚大于 3.3m,层底高程低于 -7.58m 双层B 类 28504850 厚 0.2 1.4m, 底高为 3.04 3.52m 厚 4.8 8.0m, 底高 1.76 -4.48 厚 1.7 3.3m, 底高-5.06 -6.18m 厚 3.7 5.7m, 底高-8.88 -10.76m 花岗岩 , 底高低于-12.13 多层C 类 48508925 厚 2.5 6.5m, 底高程为 -1.43 3.81m 厚 3.7 9.6m, 底高 3.29 -5.7m ZY10 含贝壳砾砂,底高 -8.0m 缺失本层 花岗岩全、强和弱风化 双层B 类 892512260 厚 1 4.25m, 层底高-0.34 1.10m 厚 3.35 9.15, 层底高程为 3.69-8.18m 砾砂,不含泥厚0.8 4.85m, 底高 7.30 -9.14m 厚 2.6大于 9.65m,底高 9.9 -17.82 花岗岩,未钻穿此层,层厚大于 2.90m 双层C 类 1226013650 厚 1.0 2.2m,层底高程 0.78 -0.78m 厚度 2.20 3.40m,层底高 2.33 -3.85m 夹薄层砾砂 , 厚2.8-9.8m , 底高5.22-13.9 含泥质砾砂和粉质粘土,未揭穿此层。局部缺失,部分孔未钻至本层 钻孔深度未达到此层 多层D 类 3-26 表 3-15 堤岸稳定性评价 剖 面 长 度 (m) 堤身土性质 岸坡现状 水流条件 地质结构 稳定性评价 左 0 2300 右 1150 1750 无堤段 沿山体外沿行进,边坡稳定 不受水流条件的制约 以粘性土为主,抗冲刷能力强,有外滩地 稳定 左 2300 3200 右 0 1150,右 5940 7400,右 8300 11200 段。 粘性 土堤 有外滩地或有砌石,边坡较稳定 不受水流条件制约 堤基表层有较厚的粘性土 基本 稳定 左 3200 5600,左 70258200,左 9200 12200 段。 右 3000 4600,右 74008300,右 11200 12000,右13000 13650 泥质砂土堤 坡度大,堤脚有砌石,局部段已出现崩塌、渗漏等现象 河流直接与堤身接触 堤基表层有薄层粘性土、泥质砂层、淤质粘性土或堤基直接座在砂层上 稳定性较差 左 5600 7025,左 82009200,左 12200 13600 段。 右 1750 3000,右 46005940,右 12000 13000 段。 砂土堤 坡度大,堤脚冲刷严重,大部分段出现或出现过崩塌、管涌等不良现象,历史险段 迎流顶冲 表层为强透水砂层,下部有淤 质土 稳定 性差 入试验并结合室内颗分试验成果,类比工程经验,建议临界水力比降Jcr=0.7 0.9,允许比降 J 允许 =0.35 0.45。 3.3.5 堤基稳定 根据堤基在抗滑稳定、抗渗稳定、抗震稳定条件和岸坡稳定的状态、堤防历史险情等条件, AA 大堤可以划分为 4 类: A 类:不存在抗滑稳定、抗渗稳定、抗震稳定,无历史险情发生,工程地质条件好;B 类:基本不存在抗渗稳定、抗震稳定,局部存在渗透变形,局部有险情,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C 类和 D 类:至少存在一种工程地质问题,历史险情普遍,根据工程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 历史险情的危害程度分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C 类:一种)和工程地质条件差( D 类:两种或两种以上),见表 3-16( AA 大堤堤基稳定分类表)。 3.4 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AA大堤共有大型水闸 2座 AAA水闸和东溪水闸,小型十多座,小型暗涵数座,本次仅对 2 座大型水闸进行勘察。 3-27 表 3-16 AA 大堤堤基稳定分类表 类型 工程地质特征 剖 面 长 度 工程地质 评价 A 为 A类堤基土,堤防分布在残丘上,有外滩,无渗透稳定和岸坡稳定问题,无险情。 左 650 2300; 右 1150 1700。 工程地质条件好 B 为 B 类堤基土,堤防分布在阶地上,有外滩,堤身填土以粘性土为主,无历史险情。 左 0 650,左 2300 3000; 右 0 1150,右 6200 7200。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C 为 B类、 C 类和 D 类堤基土,堤防与河床联在一起,堤身填土为泥质砂或砂,粘性土覆盖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