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全国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全国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全国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全国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2016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22小题,共44分) 飞地是一国位于其他国家境内、或被其他国家领土所隔开而不与该国主体相毗邻的一部分领土。右图所示岛屿为m国(5543n, 1234 e)的一块飞地,左图为该岛首府努克市(港口)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国位于努克市的(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2努克市位于格陵兰西岸戈特霍布海峡口,7月平均气温为7,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8。但有一特殊现象是,附近海水不结冰,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热 c洋流 d热水排放3该岛出现最大范围极夜的南北跨度约有( ) a180千米 b1 800千米 c400千米 d4 000千米【答案】1. a2. c3. b【解析】试题分析:1. 努克市位于图中的岛屿,该岛被40w经线和70n纬线穿过,可将努克市与该岛置于同一个经纬网图中,即经纬度大致为(70n,40w),再与m国(5543n,1234 e)对比,5543n位于70n的南面,1234 e位于40w的东面,故m国位于努克市的东南方向,a正确。2. 考查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从题目中可知努克市1月气温低于零度,但海水却没结冰,高纬度海区冬季不结冰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暖流影响,由于努克市沿海有温暖的海流(西格陵兰暖流)影响, 冬季附近海水不结冰。3. 考查夜长分布规律和经线长度计算以及比例尺的活学活用。该岛出现最大范围极夜的最低纬度就是北极圈,南北跨度计算需要找一个线段式比例尺。图中可以利用的就是40w经线上北极圈与70n所夹的经线长( 111km3.5)。最大范围极夜的南北跨度约有四个(稍多)这样的经线长,即等于1113.54=1665,与1800千米最接近,故选b。考点:经纬网中的方向及长度的计算,洋流的影响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雇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即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奇特沟壑”。一个由美国和法国研究员组成的团队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发表报告称,在火星表面发现的“奇特沟壑”很可能是高浓度咸水流经所产生的痕迹,而这项最新发现意味着火星表面很可能有液态水活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最可能来自( ) a高山冰川融水 b大气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5火星表面液态水的发现说明了( ) a人类已经具备移居火星的条件 b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的存在 c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体 d火星表面水循环活跃6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 ) 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火星两极附近与地球相似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a b c d【答案】4. d5. c6. a【解析】试题分析:4. 题干中告诉我们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是“高浓度咸水”,只有地下水才有可能是高浓度咸水,高山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都为淡水,据此可判断出答案是d。5. 水是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之一,液态水的存在,说明火星表面可能有生命体的存在,故c正确。材料中未明确提到火星中的大气成分,从大气成分及液体水的多少考虑,目前并未有人类移居火星的条件,故排除ab。目前发现火星上有小型沟壑,很可能是水存在的痕迹,即液体水的数量较少,不可能形成活跃的水循环,故排除d。6.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有液体水存在。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昼夜温差不大;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故a正确。火星和地球一样有四季变化,但四季变化长度不一样,因为火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的长,故排除。火星两极虽然与地球相似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但这与生命起源无关,故排除。考点: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某日,某商队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照片如下图所示,据图完成下列问题。7判断该日最可能是( ) a7月下旬 b8月下旬 c 9月下旬 d10月下旬8该地盛行风主要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答案】7. c8. b【解析】试题分析:7. 结合图可知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再结合新月形沙丘凸坡为迎风坡,凹坡为背风坡,可以判断出新月形沙丘的凸坡为西北方,进而可以判断出该日日出接近正东方位。二分日时,日出正东方向,故可以判断出:该日最可能位于秋分日附近(9月下旬),c正确。8.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显著,而冬季盛行西北风,故b正确。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偏南风的夏季风影响较小。考点:新月形沙丘的风向判断 广西桂林阳朔县的犀牛湖占地约300余亩,湖面澄清碧绿,水质甘甜,鱼虾成群。然而,就在1987年9月29日的夜晚,这里的湖水奇迹般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湖底的淤泥和还在挣扎中的鱼虾。据考证,阳朔县志中也早已有犀牛湖约三十年失踪一次的记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9犀牛湖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 d.冰雪融水和地下水10犀牛湖一夜间消失的原因是 a出现断层,湖水下漏 b连通溶洞,湖水泄漏 c湖堤溃决,湖水溢出 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1与犀牛湖“失踪”后又重现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溶蚀 b.向斜成谷 c.流水沉积 d地壳陷落【答案】9. b10. b11. c【解析】试题分析:9. 犀牛湖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另外犀牛湖位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丰富,常年有地下水补给,故b正确。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是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河湖补给,季节性积雪补给主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湖补给。10.考查中国地理喀斯特地貌特点。犀牛湖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溶洞,溶孔扩大,使得湖泊水迅速通过地下暗河流失,故b正确。犀牛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故排除d。如果犀牛湖位于断层,那么30年前湖水下漏后就不会再出现,故排除a。如果是湖堤溃决,湖水溢出,那么不会出现湖水消失得无影无踪,故排除c。11.考查外力作用。犀牛湖湖底有一些溶洞,通过溶孔与地下暗河相通。在干涸以后,遇到当地暴雨,雨水夹着大量泥沙流入湖中,致使泥沙在湖底沉积,堵塞了湖底与地下暗河相通的溶孔,湖盆又可蓄水,犀牛湖就又一次重新出现,故c正确。流水溶蚀会出现更多溶洞,那么犀牛湖不可能再次出现,故排除a。向斜的构造可很好的储水,不会出现湖水消失又重现,故排除b。犀牛湖湖水重现,但并没有发生湖面下陷,故与地壳陷落无关,排除d。考点:喀斯特地区的河湖特征,外力作用。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图中所示季节应该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3.影响图中阴影部分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答案】12. d13. c【解析】考点:影响等温线变化的因素 下图表示世界局部区域某月风向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该图所示半球及对应的季节分别为(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夏季15n处气压中心及成因分别是( ) a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带保留在海洋上 b冰岛低压 海洋上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 c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压带保留在海洋上 d亚速尔高压海洋上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答案】14. b15. a【解析】试题分析:14.根据图中大陆的轮廓可判断该图示意的是北半球,根据大陆气流的辐散特征,可知大陆上形成了冷高压,故该图示意的是北半球的冬季,故选b。15.n处气流辐合,为一低压系统,且由于位于北太平洋附近,故为阿留申低压,该低压的形成主要是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压带保留在海洋上,故a正确。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位于大西洋上,故bd错误。夏威夷高压是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的高压中心,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考点:北半球夏季、冬季的高低压中心 地质学家常常根据岩石矿物种类、矿物颗粒的大小、疏密程度、有无气孔等特征推测岩石的种类、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甲图岩石为岩浆岩,其矿物颗粒物分布均匀、矿物颗粒物较大、表面无气孔、质地坚硬,据此推测( ) 此岩石为玄武岩此岩石为花岗岩 此岩石形成于地下 此岩石形成于地表 此岩石是由岩浆快速冷却形成 此岩石是由岩浆缓慢冷却形成 a b c d.17.乙图为著名的徽州“歙砚”,其质地细腻、岩性致密、呈板状,据此推测该岩石最可能是 a玄武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花岗岩【答案】16. a17. b【解析】试题分析:16.结合题干材料“矿物颗粒物分布均匀、矿物颗粒物较大,表面无气孔,质地坚硬”可以判断此岩石为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到地下缓慢冷却而形成,故a正确。17.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具有矿物结晶小且有气孔的特点;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具有矿物结晶颗粒大的特点;变质岩具有片理、板状的构造特点。从题干的描述“质地细腻、岩性致密,呈板状”可以推知制作“歙砚”的岩石属于变质岩,故选b。考点:三大岩石的特征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8关于甲图中a山脉地理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有( ) 福建省和江西省的分界线 福建省和广东省的分界线 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闽江水系与赣江水系的分水岭 a b c d19图中a山脉有典型的丹霞地貌,该处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下列关于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下图中阴影表示的是红色砂岩或砂砾岩)正确的排序是 a. b.c.d.20.某地理研究小组在b处研究并绘制了近地面的等压面示意图(图乙),关于该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c地多晴朗天气 b c地气温低于f地c图中气压fcde df地盛行上升气流【答案】18. b19. c20. c【解析】试题分析:18.图中山脉为武夷山,它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分界线,是闽江水系与赣江水系的分水岭,故b正确。福建省与广东省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为南岭。19.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沉积岩,所以这里必然先形成洼地,然后发生了沉积作用。后来又有地壳抬升,岩层隆起,高出地表,才会被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所以正确的顺序是。20.根据等压面“凸高凹低”的规律可知,c为低压,f为高压。据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可知d为高压,e为低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气压fcde,选c答案。c处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f处气压高气温低,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为主,故ad错误。c处气温高于f处,排除b。考点:我国山脉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热力环流.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小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1图的左下角有一实线为我国春小麦与冬小麦在地域上的分界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降水 d热量22.东北小麦比南方小麦营养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品种优良,精耕细作 b生育期长,光照充足 c生长期长,日温差大 d土壤肥沃,降水丰富【答案】21. d22. b【解析】试题分析:21.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华北平原冬季气温较东北平原高,热量充足,故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故二者在地域上的界线,主要受热量的影响,选d答案。22.考查生长期与生育期的区别。生长期是指农作物能够生长的时期,生育期是指作物的生长周期即某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东北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生长期短,但作物生育期长,加上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小麦营养价值高,故b正确c错误。南疗方位于南方地区,降水较丰富,由于耕地面积没有东北平原的广阔,在种植过程中精耕细作,故ad错误。考点: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分布的因素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56分)23.(12分)下图左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个小区域,右为建坝后河床剖面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2)分析影响该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3分)(3)若该区域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请用“一”标注坝址位置,说明选择的理由。分析建坝后图示河段河床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6分)【答案】(1)以低缓丘陵为主(地形起伏不大);(1分)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向西南倾斜,或答北高南低也可给分);(1分)区域内有河谷(盆地)地形(1分)(2)丘陵缓坡地形,低缓开阔,且利于排水。(1分)临近河流,水源充足;(1分)位于向阳坡,光照充足(1分)(3)(坝址标在图上盆地出口的峡谷处)(1分);理由:盆地出口处建坝,能形成较大库容,蓄水量大;(1分)地处峡谷地段,易截流,工程量小,造价低。(1分) 建坝后图示河段河床剖面变化原因:受水库蓄水的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大坝上游河床上升;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大坝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下切),河床下降。(3分)【解析】试题分析:(1) 从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该区域以低缓丘陵为主,地形起伏不大。根据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知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或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高南低)。再由河流与池塘的关系可知,池塘位于盆地中,地势低平,水源汇聚。(2) 从图中可看出聚落所在地,海拔高度为35到40米之间,且等高线稀疏,说明聚落位于丘陵的缓坡地带,且地形开阔。同时聚落附近有河流,水源丰富,河谷地带有水源汇聚,但聚落并没有在河谷地带,说明考虑到了排水问题。且该聚落位于南侧,向阳坡,光照充足。(3) 水库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方便截流,同时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宜选在河谷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能形成较大库容,蓄水量大。故坝址标在图中盆地出口的峡谷处。建坝后上游河床上升,下游河床下降,原因是:水库拦水的同时也把泥沙拦住,泥沙淤积,故上游河床上升。而下游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河床下切,河床下降。考点:区域的自然环境,聚落形成的因素,水库的选址问题24.(14分)读甲乙两国简图,回答有关问题。(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6分)(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4分)(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4分)【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2分) 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海暖流增温增湿。(4分)(2)乙国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2分);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2分)(3)西北季风(2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2分)【解析】试题分析:(1) 根据经纬度及“大堡礁”可知甲国为澳大利亚,阴影区位于东北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