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第1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_第1页
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第1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_第2页
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第1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_第3页
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第1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_第4页
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第1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一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1褶皱和断层(1)褶皱:岩层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3)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2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2)形成的地形(3)火山的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2断层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2015洛阳统考)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1在图中,m处的地形可能是()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2若在n地发现有溶洞景观,则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是图中的()aabbccdd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m处的岩层较新,而其两侧的岩层较老,则该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图中河流的支流发源于m处可知,m处为海拔较高的山地;故m处为向斜山。第2题,溶洞景观一般出现在可溶性石灰岩中,它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沉积岩,该类岩石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对应图中的a。答案:1.c2.a 山地的形成考点二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是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具体如下: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河道变宽,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土壤肥沃,但易导致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6根据河流地貌类型7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2015湖北省重点中学一联)下图示意宁夏中卫(38n,105e)旅游区局部位置和景观,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黄河河水()a逆时针流动b顺时针流动c东侧水流较西侧急d南侧水流较北侧急2图中的四地有羊皮筏平稳渡黄河、陡坡急降滑沙、搏击黄河漂流、汉朝古瓷窑遗址观光等项目,其对应的位置最可能是()a bc d解析:第1题,河流曲流处因流水的惯性原因,往往使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而且主要沉积区在河流凸岸偏下游位置形成河漫滩,可判断河流顺时针流动。图示河段南岸为凸岸、北岸为凹岸,南侧水流较北侧缓;西侧河段较东侧河段狭窄,故西侧水流较东侧急。第2题,处河道狭窄,水流湍急,适合漂流;处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沉积作用明显,既可以为古瓷窑提供原料,同时也因不易被侵蚀而得以保留;处河道宽阔,流速变缓,适合羊皮筏平稳渡黄河;处位于河流凹岸,河岸坡陡,适宜滑沙。答案:1.b2.b考点三地形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影响原则原因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走向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应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较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的影响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高平原地区密度较大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2)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安全。(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1(2015杭州二中月考)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图中公路在a、b两处弯曲,下列关于其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ab处合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大运量ba处不合理,增加了道路长度,增加了支出c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d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解析:选c。a处穿过的等高线较多,走“之”字形可以减缓坡度;b处地势平坦,道路弯曲不仅增加了修路的支出,也延长了到达大城市的时间。(2015洛阳四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23题。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土壤 d生物3古代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雨热同期,气候优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便于搬迁和居住a bc d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史前居民点布局在河流沿岸,说明聚落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3题,居民点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不易遭受洪水的威胁;同时河流沿岸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案:2.a3.b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图1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丁),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处、图3中戊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2014高考北京卷)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1)河流汛期和枯水期与河水含沙量有什么关系?提示:河流汛期时,河流含沙量大,枯水期时,河流含沙量较小。(2)河流汛期和枯水期与河流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有何关系?提示:河流汛期,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强,堆积作用弱;河流枯水期,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弱,堆积作用强。(3)河流的侧蚀和下蚀对河道有何影响?提示:河流侧蚀会使河道加宽,下蚀会使河道加深。2信息解读标准答案(1)a(2)d考向一地质构造及其应用1(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 b、c、 d、解析:选b。根据关键信息“向斜东翼”,将向斜地貌补充完整(如下图),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故选b。(2014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3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解析:第2题,m点位于山脊,向斜的侧翼,故b项正确。第3题,剖面线通过山峰,地质构造为向斜,xy线为向斜槽线,岩层以此线为对称轴弯曲,故a项正确。答案:2.b3.a考向二河流地貌(2014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45题。4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c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5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 bc d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属于断裂抬升,、属于断裂下沉。而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为山前洪积扇沉积,为风力沉积地貌,只有为黄河泥沙沉积。故c选项正确。第5题,结合题意可知,地新、老沉积物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深,是理想的陵墓选址。地为山地侵蚀地貌,组成物质为花岗岩,不符合土层深厚的要求;地地势较低,地下水位埋藏浅,不符合要求;地组成物质为砂岩,也不符合土层深厚的要求。故选b项。答案:4.c5.b(2013高考江苏卷)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中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67题。6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7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流经敦煌的现代河流原先经过月牙泉,后来河流改道,月牙形洼地聚水成湖。第7题,该地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泉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人类过度活动使地下水的补给量不断减少,导致泉水日趋干涸。答案:6.b7.d8(2013高考浙江卷)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明显,容易决堤,适合作为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乙处为河流凸岸,流速慢,河流堆积作用强,适合作为住宅、农业用地。一、选择题(2015合肥市质检)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12题。1单元地貌是()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死火山2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解析:第1题,单元地貌是断块上升形成的。第2题,单元岩层背斜构造顶部出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地势降低,出现沉积,岩石顶部出现沉积物覆盖层。答案:1.c2.a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由图可知,m处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 b地堑c背斜 d向斜4影响甲地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化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沉积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海浪沉积作用解析:第3题,m处地层下降,在地质构造上为地堑。第4题,由经纬度可知,甲地为内蒙古高原,影响其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化、风力等外力作用。答案:3.b4.a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和沿abc线所作的岩层横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气c向斜山地地下水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气6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a从东南向西北b先是从西南向东北,然后是从南向北c基本呈南北流向d从西北向东南解析:第5题,由该区域等高线图知,河流在谷地发育,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从而可判断此地地形为盆地;读岩层关系示意图,可知中间岩层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其地下可能储藏有石油和天然气。第6题,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图中较长河流为干流,由图中的指向标就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大致从东南流向西北。答案:5.b6.a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乙处岩石由岩浆喷出冷却凝结形成c岩层年代由老到新d图示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8通过研究发现,乙处的部分岩石最终会通过泥沙的形式沉积在甲处,下列有关其运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处的岩石被流水搬运至甲处沉积b乙处的岩石经抬升出露后,再经风化、侵蚀,被搬运到甲处后沉积c乙处的岩石经地壳的水平运动,移动到了甲处沉积d乙处的岩石经风蚀后,被风力搬运到甲处沉积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甲处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乙处岩石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岩层年代由新到老;该处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8题,乙处为变质岩,它经内力抬升后会出露地表,经外力风化、侵蚀后,会被流水搬运到甲处沉积下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答案:7.d8.b9(2015广州调研)流域自然侵蚀速率是反映流域地貌形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据研究,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自然侵蚀速率远低于南亚恒河流域,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 b降水量c植被类型 d城市化水平解析:选a。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位于平原地区,虽然该地降水很丰富,但受地形的影响,水流速度慢,故自然侵蚀速率低。读渭河水系示意图,回答1011题。10渭河谷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地壳断裂陷落d地壳褶皱凹陷11渭河河道具有北移的历史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a南岸支流多,流速快b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北岸支流含沙量大d北岸地表组成物质较粗解析:第10题,渭河处在断层构造带,地壳断裂陷落形成谷地。形成谷地后流水汇聚成河,沉积成渭河平原。第11题,南岸支流众多,且由于发源于秦岭、落差大而流速快,将渭河水推向北岸,导致北岸流水冲击作用强;北岸为黄土高原沉积颗粒,组成物质较细,抗冲击能力弱于南岸。答案:10.c11.a二、综合题12(2015上海长宁一模)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