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运动1.doc_第1页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运动1.doc_第2页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运动1.doc_第3页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运动1.doc_第4页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运动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运动序号考地标注试题及其解析512015乐山中考14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像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16m bv甲v乙,8m,cv甲v乙,16m dv甲v乙,m 【解析】选d。由图像可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4s甲通过的路程为4m,乙通过的路程为12m,说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经过4甲、乙相遇,说明开始时甲在前乙在后,乙追加甲,经过4s刚好追上,所以开始时甲乙间的距离s=12m-8m=4m,故选d。51(2015成都中考)据新华社报道,2014 年 8 月 20 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 3 分 37 秒 52 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 2000 米,图 6 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a5 m/s b10 m/s c5 km/h d10 km/h【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对平均速度公式的掌握。根据公式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大小。3分37秒52218s,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的平均速度v9.2m/s=33.12km/h;5m/s9.2m/s,故a错误;10m/s9.2m/s,故b正确;5km/s33.12km/h,故c错误;10km/s33.12km/h,故d错误。51(2015镇江中考)(2015镇江中考)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一起绕地球运行,故彼此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的物体都是运动的,b正确,a、c错误;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穿行,他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则“天宫一号”相对于他也是运动的。51(2015滨州中考)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识别和计算。分析图像可知:在前10s内,甲车运动了300m,乙车运动了200m,故a说法正确;甲车运动600m用了20s,在20s的时间内乙车只运动了450m,所以乙车运动600m所用的时间肯定大于甲车运动600m所用的时间,故b说法正确;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乙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说法错误;甲、乙两车在40s的时间内都运动了1200m,所以他们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说法正确。51(2015衡阳中考)【解析】选c。本题考查运动知识。观察图像可知,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不是,a、b项均错误;在前2s内,小华运动通过的距离远,表明小华的运动速度大,c项正确;小明和小华相遇时,二人运动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所用时间均相等,则二人的平均速度相同,d项错误。51(2015聊城中考)(2015聊城中考)【解析】选d.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压力及重力及参照物。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相当于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小车对斜面的压力不等于小车的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小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小车的重心,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故b错误;图中所示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是6s,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2s,故c错误;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a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51(2015安徽中考)1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 2.36cm 2.36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解析】选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为l2.36cm。512015呼和浩特中考(2015呼和浩特中考)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解析】选a。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自行车静止高楼和自行车有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向西运动。故选a。512015呼和浩特中考(2015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t/sv/ms-10bv/ms-1t/s0v/ms-1t/sc0v/ms-1t/sd0【解析】选a。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下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t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3=t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4=,则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1(2015邵阳中考)【解析】选c。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相关计算。由题意,苏炳添用9秒99运动了100m的路程,所以他的平均速度:故选c。52(2015苏州中考)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在3.6cm和3.7cm中间,估读为3.6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65cm1.00cm=2.65cm;答案: 2.6552(2015苏州中考)2015年5月底,美国发布了最新的sr-72高超音速飞行器设想图该飞行器速度可达67马赫(1马赫=1倍音速),号称1小时可到达地球任一地方,比常规导弹速度还要快飞行器体表涂敷最新型材料,具有雷达隐形功能,但不具备红外隐形功能第19题图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 m/s 此时若有常规导弹从其正后方攻击,则导弹相对于飞行器是向 运动的解析: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7340m/s=2380m/s;常规导弹从其正后方攻击飞行器,由于常规导弹的速度低于飞行器的速度,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以飞行器为参照物,导弹是向后运动的;答案: 2380;后;52(2015重庆中考)11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7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其平均速度为 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速度的计算。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所以他会感觉测速提示牌往后退;t=270s=h,该车的平均速度为:v=126kmh答案:汽车(自己) 12652(2015泰安中考) 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解析】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时一定要注意估读一位,本题测量值为1.85cm.答案:1.8552(2015镇江中考)(2015镇江中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电能表的读数。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物体的长度为2.49cm或2.50cm;弹簧测力计直接就近读数,故示数为1.2n;家庭用220v电能表最后一个数字为十分位,故示数为2015.6kwh。答案:(1)2.49或2.50 (2)1.2 (3)2015.652(2015镇江中考)(2015镇江中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由题意知汽车距障碍物70m,制动后行驶了60m到达障碍物前,故由发现到制动共行驶了10m路程,所以车行驶的速度是v=20m/s;由于饮酒后反应迟钝,故不要酒后驾车,车速大了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都加大,故要中速行驶等答案:20 见解析52(2015泰州中考) 解析:;gps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路边的树木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因此路边的树木相对该车是运动的。答案:25 电磁波 运动52(2015兰州中考)【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及速度求解。摄影师在摩托车上,与摩托车共同向前运动,故相对静止;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答案:静止 1252(2015南充中考)12、(2015南充)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解析】本题考查长度测量中读取物体的长度。(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2)末端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4.00cm=2.50cm答案:2.50; 0.152(2015福州中考)17福州地铁1号线的建成,将有效减缓城市南北向主干线的交通拥挤。(1)1号线全长29.2 km,列车全程运行约0.7 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km/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列车在运行时将电能转化为_能。(2)当列车进站时,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是_的。(3)列车内的乘客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4)图7是设计的地铁站台,在站台与轨道之间有玻璃幕墙,可以让列车行驶产生的噪声在_中减弱。(5)车厢内有许多拉环供乘客使用,可以防止列车启动或刹车时,乘客由于_而摔倒。(6)你认为这种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的优点是_(写出一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能量的转化、光的反射、惯性的应用、噪声的控制等知识。(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列车在运行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当列车进站时,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而是运动的;(3)乘客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4)玻璃幕墙可以让列车行驶产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5)拉环可以防止列车启动或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而摔倒;(6)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答案】(1)41.71 机械 (2)运动 (3)反射 (4)传播过程 (5)惯性 (6)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52(2015武汉中考)21.下图是新建的华中第一高楼武汉中心大厦,已于4月16日封顶。武汉中心大厦竣工后,游客乘坐高速电梯从地面到410m高的观光层只需40s,电梯的平均速度为 m/s。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化)电梯的平均速度为:;答案:10.25 52(2015济南中考)(2015济南中考)38.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蓍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如右图所示。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 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智能运动手环还可以通过_ _以无线的方式向手机发送运动的统计数据。解析:此题考查机械运动和电磁波的知识.智能运动手环与手腕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智能手环支持活动、锻炼等模式,可以记录营养情况,拥有智能闹钟、健康提醒等功能,记录的信息需要以无线的方式通过电磁波发送到手机.答案:静止 电磁波522015德阳中考(2015德阳中考)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v2,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测距的应用,设后艇发出声音信号到达前艇的时间为t1,声音由前艇反射回后艇所经历的时间为t2,根据两者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v同向前进,信号向前面的艇传播时,相对前面潜艇的速度为v0-v,到达前面潜艇的时间为t1=,信号返回时,相对后潜艇的速度为:v0+v,到达后潜艇的时间为t2=,则总时间为t=t1+t2,代入整理得:t=t1+t2=.答案:52(2015广安中考)如图(4)所示两图的读数是, s。【解析】停表的外盘一周是60s,每一小格表示1s,指针指在10s处;内盘一格是1分钟,指针指在答案: 55(2015泰安中考)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1)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一)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组同学用6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序号材 料 质量(g)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1铁 球50101.432铝 球50101.433铜 球50101.434铝 球50151.755铜 球80202.026铁 球80101.43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为_、_和_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