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通关宝典 查漏补缺 古代诗歌阅读.doc_第1页
高考语文通关宝典 查漏补缺 古代诗歌阅读.doc_第2页
高考语文通关宝典 查漏补缺 古代诗歌阅读.doc_第3页
高考语文通关宝典 查漏补缺 古代诗歌阅读.doc_第4页
高考语文通关宝典 查漏补缺 古代诗歌阅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语文通关宝典 查漏补缺 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注】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答:_(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答:_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陆务观福建提仓韩元吉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注】韩元吉,宋南渡后寓居上饶(今属江西),官至吏部尚书。觥船:此处指载酒船以觥引酒。落纸云烟:此处形容文章写得好。凌风:指凌风亭。(1)本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_(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答:_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8分)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谩:徒然、空自。(1)上片后四句写景,却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5分)答:_(2)“碧山锦树明秋霁”的景物描写与整首词的情感是否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_4.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4分)答:_(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辛弃疾中年屡遭谗劾,赋闲20年。(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4分)答:_(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b组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句。(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答:_(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答:_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南宋辛弃疾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1)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_(2)“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都是写愁的名句,请简要赏析。(5分)答:_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赏析“潺潺”“瑟瑟”二词。(4分)答:_(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引出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_4.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8分)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杜甫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注】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滟滪:即滟滪滩,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1)有人说颈联中“双”和“一”的使用很有表现力,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_(2)请对颔联所抒之情做简要赏析。(4分)答:_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筼筜(yn dn),竹名,生长于水边。踯躅,即羊踯躅,花红黄色,可供观赏。(1)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5分)答:_(2)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3分)答:_c组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答:_(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答:_(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答:_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答:_(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做简要赏析。(4分)答:_3.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捩柂(li du):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1)从词的风格来看,这是一首_词。(2分)(2)诗歌是怎样表现离情别绪的?请结合词的上阕或下阕加以简析。(6分)答:_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溪居裴度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这里指做官。榜:进船。此句意为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有声。(1)“红尘飘不到”“来往不逢人”两句诗均描写“溪居”生活环境,其相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_(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其不同点是什么?(4分)答:_d组1.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1)两首词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答:_(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差异?请结合词做简要分析。(4分)答:_2.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8分)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一诗一词都描写了春景,但表达的感情并不相同,请做简要说明。(4分)答:_(2)从整首词看,踏莎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上片或下片词中意象,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答:_3.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8分)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答:_(2)这是一首夏日写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5分)答:_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注】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诗中又写洞庭湖。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1)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具体说明。(5分)答:_(2)诗的前半部分写景萧瑟,后半部分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答:_e组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一脉相承。(2分)(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答:_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阅读诗文要抓关键词语,请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3分)答:_(2)诗中描写了“露坠”“月上”“泉响”“鸟喧”这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5分)答:_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此词大约写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辛弃疾时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1)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传神,这首词前两句中哪个字有这种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_(2)这首词的下阕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5分)答:_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晚望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答:_(2)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答:_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做具体分析。(4分)答:_(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_f组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归朝欢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注】只轮:代指车。梗:草本植物的枝茎。(1)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答:_(2)请结合词的下阕具体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分)答: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注】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此时。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3分)答:_(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5分)答:_3.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注】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分)答:_(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4分)答:_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答:_(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答:_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韦应物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注】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洲。沿洄:分别指顺流和回旋的水流。(1)首联中“凄凄”“泛泛”两个叠词有什么作用?(4分)答:_(2)“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艺术特色。(4分)答:_答案解析a组1.【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出题的角度新颖,跳出了以往试题中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框框。题干要求简述这个故事,是把杜甫的这首诗当作记叙文来看。既然这样,就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过程去考虑。先逐联分析,理解各句意思;再按事件的过程整合答案。答案: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1分)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1分)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1分)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1分)(2)【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知人论世,借助创作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感受了很多,本诗与之一脉相承。二是要注意结合诗句描述和背景资料。注释中有“泉客珠”和“隐字”的解释,也给了我们思维的方向。答案:“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2分)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2分)2.(1)答案:对比(1分),诗人将自己与陆游对比。前句称誉陆游,挥毫染翰,满纸云烟,和往日一样。后句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雪,未能多为国家效劳(2分)。突出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叹(1分)。(2)答案:表达诗人百事成空、年华老去的无奈,(1分)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1分)前两联“空”“梦”“翁”中有诗人百事成空的感叹,壮志未酬但年华老去的无奈。(1分)第三联借景抒情,春茶的白与腊梅的红交映,深见作者不只为别情牵挂的旷达胸怀。最后一联诗人希望友人能在美景中旅程愉悦。(1分)3.(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蛊惑,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答案:有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1分)有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2分)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发的词人思乡之情。(2分)(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锦树,指秋霜染红的树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先欢乐之景,遥映后文,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答案:不一致。(1分)首句描写的是一幅欢快亮色的秋山行旅图,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于开头弹出一串欢快的音符,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答出“以乐景衬哀情”亦可得分)(2分)4.(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首句描写杏花临水开放的逸致,“绕”字以其特有的轻柔圆转之美,赋予春水以爱花、惜花和着意护卫、滋润“花身”的人格力量。次句是说树上繁花似锦,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同样妖娆美丽,树上水下相得益彰。【易错提醒】赏析诗歌的题目常见的误区是“以译代析”,即只是对诗句做简单的翻译,没有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这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要求,其结果是没有赏析。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诠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诠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答案: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2分)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2分)(2)答案: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道路边被车轮碾作尘土。(2分)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