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如图,该物块长度应记为()a 3.85cmb 1.85cmc 3.85mmd 1.85mm2坐在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 火车车厢b 铁轨c 迎面开来的火车d 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3与一只粉笔的直径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别是()a 1cm 和4.5km/hb 1dm和1.2m/sc 1m和1.5m/sd lmm和1.2m/s4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 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6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7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 先凝固,后升华b 先液化,后汽化c 先凝固,后熔化d 先凝华,后升华8“神六”飞船经过五天飞行后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该飞船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飞船因高速与空气摩擦生热被烧毁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 材料坚硬,不怕热b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摩擦生热c 材料不传热d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9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a 3:2b 3:1c 3:4d 4:310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建有透明板墙这种设计采用以下哪种途径来控制噪声()a 防止噪声的产生b 阻断噪声的传播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 以上说法都不对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 c d 12一位护士用体温计给一个发烧病人测了温度,温度计示数是39.7,之后粗心的护士直接用这个温度计给一个体温大概是38病人测量体温,则她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 38b 39.7c 76.7d 无法读数13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里取出了一些冰块放入了可乐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 b c d 1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a 丙、乙、甲、丁b 乙、丙、甲、丁c 甲、乙、丙、丁d 丁、丙、乙、甲15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烧开后用“小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a 第一次省时间b 两次时间基本相同c 第一次省燃料d 不能判断16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17如图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半瓶多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深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出瓶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为()a 3.14d2(h1+h2)b 3.14d2c 3.14d2d 3.14d2(h1h2)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8判断物体是否是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那么,“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为参照物;“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19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王猛同学和刘海同学正在奋力的向终点奔跑,这时同学们说刘海跑的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最终判王猛同学获得冠军;本次比赛中同学说刘海快是相同时间比,比赛结束后裁判判断王猛获得冠军是相同路程比20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图(填a或b或c或d)2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22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空中的水蒸气便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便为雨点降落到地面23走进商场通常开到保洁员将地拖完后总要用硬纸板扇,这个场景中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24单位换算:12cm=m 2h15min=s 108km/h=m/s25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6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信息三:等等27如图所示,在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都盛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a内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水的温度(能/不能)达到沸点,沸腾28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5次测量记录分别为8.88cm、8.89cm、8.90cm、8.86cm 和8.01cm在这些记录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的测量数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若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由此引起的测量结果将变2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4分)3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1)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也不同 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3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表: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16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98(1)他仔细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2)以上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第min的记录(3)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5)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3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2)在bc段,锡处于态;在de段,锡处于态(3)锡的熔化过程中要热,但温度33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因素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2)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分析与归纳实验研究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实验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的顺序是:(只填数字代号)(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你能说出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3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应怎样改正(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3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m/ssab=tab=2vab=sac=0.9tac=3vac=(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四、计算题(36题4分,37题6分,38题7分,共17分)36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了一名一百米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1.46秒,请你通过计算求出:(1)发令后,经过多少时间小聪才听到枪响?(保留两位小数)(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 (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每秒)37某学习小组用刻度尺与停表记录一辆遥控小车的运动情况,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多少m/s,小车在第5s时的情况是怎样的?(2)小车车速最快是哪个时段,速度是多少?(3)小车7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8心电图仪如图1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查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以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的时间)为s;(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mm/s?(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min?2014-2015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第四学区联盟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如图,该物块长度应记为()a 3.85cmb 1.85cmc 3.85mmd 1.85m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3.8cm和3.9cm中间,估读为3.8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85cm2.00cm=1.85cm=18.5mm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坐在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 火车车厢b 铁轨c 迎面开来的火车d 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乘客之间的位置肯定没有发生变化,只有和他乘坐的火车车厢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铁轨、迎面开来的火车、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b、c、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与一只粉笔的直径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别是()a 1cm 和4.5km/hb 1dm和1.2m/sc 1m和1.5m/sd lmm和1.2m/s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平时对所学长度、速度单位的了解,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解答:解:一支粉笔的直径大约是1cm左右;人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1.2m/s=4.3km/h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一些物理量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4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小水珠是液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明确其形成的原因与条件,则可判断小水珠在窗玻璃的什么位置解答:解:深秋的早晨,室外的温度较低,因此,窗玻璃的温度较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因此,小水珠应该在窗玻璃的内侧,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判断小水珠在窗玻璃哪一面的关键是要明确室内外温度的高低情况,再通过水蒸气遇冷液化这一条件来做出合理的判断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 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6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专题:转换法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7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 先凝固,后升华b 先液化,后汽化c 先凝固,后熔化d 先凝华,后升华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解答:解:刚进室内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故选b点评: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一定要搞清熔化、汽化、升华和它们的反过程凝固、液化、凝华这些概念,然后根据物体先后的状态来进行判断8“神六”飞船经过五天飞行后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该飞船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飞船因高速与空气摩擦生热被烧毁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 材料坚硬,不怕热b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摩擦生热c 材料不传热d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飞船和空气摩擦生热,飞船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如果不进行处理,会使飞船熔化,损坏飞船,在飞船的表面涂一层特殊材料,特殊材料熔化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不致升高很多,起到保护飞船的作用解答:解:飞船和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飞船表面涂了一层特殊材料,特殊材料熔化并汽化时吸收热量,飞船的温度不致很高,保护飞船故选d点评:飞船的制作和发射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飞船表面涂有的特殊材料,燃料用氢,发射台下面有大水池,发射时看到白气等等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和物理的关系,可能就是中考的热点,一定要重视9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a 3:2b 3:1c 3:4d 4:3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通过的路程之比和所用时间之比,根据公式v=可求速度大小之比解答:解:甲、乙的速度之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10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建有透明板墙这种设计采用以下哪种途径来控制噪声()a 防止噪声的产生b 阻断噪声的传播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 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城墙是防止汽车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两侧的居民,即通过透明的城墙阻碍声音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 c d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析法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12一位护士用体温计给一个发烧病人测了温度,温度计示数是39.7,之后粗心的护士直接用这个温度计给一个体温大概是38病人测量体温,则她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 38b 39.7c 76.7d 无法读数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原来的读数是39.7,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9.7,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此时病人的体温是38,不高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7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注意:使用体温计之前别忘了“甩一下”13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里取出了一些冰块放入了可乐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 b c 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的熔化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要知道冰的熔点是0,知道冰块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解答:解: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要知道冰是晶体,并且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保持0不变a、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但且熔点不是0,因此不符合题意;b、熔点是0,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正确;c、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因此不符合题意;d、是熔化图象,但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因此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分析其中要知道冰是晶体,同时要掌握冰的熔点是01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a 丙、乙、甲、丁b 乙、丙、甲、丁c 甲、乙、丙、丁d 丁、丙、乙、甲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15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烧开后用“小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a 第一次省时间b 两次时间基本相同c 第一次省燃料d 不能判断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水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影响液体沸点的是气压,与火焰大小无关解答:解: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故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时间基本相同,但第一次浪费燃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规律,解决此题要结合沸腾的条件及沸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16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在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s=100m,所用时间t=12.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8m/s,因此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到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a、b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利用公式v=进行计算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17如图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半瓶多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深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出瓶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为()a 3.14d2(h1+h2)b 3.14d2c 3.14d2d 3.14d2(h1h2)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已知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盖着瓶盖的瓶子里面装着一些水,两种放法的水的体积是相等的,那么用第一次正着放置的水的体积加上第二次倒放时空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解答:解:饮料瓶的底面积为s=,第一次正着放,瓶中水的体积v水=sh1=,第二次倒放,瓶中水的体积不变,瓶中空气体积v空=sh2=,饮料瓶的容积为v瓶=v水+v空=+=3.14d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特殊的测量方法,利用等效替换法测量形状不规则部分体积,即把瓶子正放、倒放结合起来得到水的体积和空着部分的体积关键要通过已知明确两种放法的水的体积是相等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8判断物体是否是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那么,“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云朵为参照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再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解答:解:太阳从东方升起,指的是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情况,所以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指的是月亮相对于云朵的运动情况,故以云朵为参照物故答案为:地球;云朵点评: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有两种题型: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告诉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运动状态此题考查的是第一种情况19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王猛同学和刘海同学正在奋力的向终点奔跑,这时同学们说刘海跑的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最终判王猛同学获得冠军;本次比赛中同学说刘海快是相同时间比路程长短,比赛结束后裁判判断王猛获得冠军是相同路程比时间的长短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比赛进行中,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跑完全程,路程相同,时间不同因此,观众与裁判分别是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解答:解: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运动员跑的时间是相同的,跑在前面与后面的区别在于,它们运动的路程长短不同;比赛结束后,运动员都跑完了100米,路程是相同的,先到达终点与后到达终点的区别在于,它们用的时间长短不同故答案为:路程长短;时间长短点评:物理学中常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此题便是对这两种方法的运用20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d图(填a或b或c或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接触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液化、凝华、熔化考点:水的三态变化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从水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来确定是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解答:解: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答案为:液化;凝华;熔化点评:本题考查水的三态变化,认真审题,从题目中的告诉的信息中可以确定解题的思路如水蒸气凝成小水滴22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空中的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便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属于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属于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属于吸热过程解答:解: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中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认识,属于基本规律的应用,体现了物理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3走进商场通常开到保洁员将地拖完后总要用硬纸板扇,这个场景中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解答:解:走进商场通常开到保洁员将地拖完后总要用硬纸板扇,可加快了空气流动,因此这个场景中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故答案为: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24单位换算:12cm=0.12m 2h15min=8100s 108km/h=30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1cm=0.01m,12cm=120.01m=0.12m;1h=3600s,1min=60s,2h15min=23600s+1560s=8100s;1km/h=m/s,108km/h=108m/s=30m/s故答案为:0.12;8100;30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单位换算的方法及换算过程,应注意只对单位进行换算,倍数不能参与到计算中25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汽化(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并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简答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要解决此题,一定要知道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而冰箱是用来冷藏食物的,所以结合题意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由于环戊烷是一种既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所以当流经冷冻室时,只有发生汽化现象才会吸收热量,这样冷藏室的温度才会降下来,从而达到冷藏效果;故答案为:汽化;吸收点评:该题是汽化的实际应用,所以要学会使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也是中考时的一个重点26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信息三:他们都运动的200m等等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简答题;答案开放型分析:跑步人、骑车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能读出各自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能运算各自的速度,能读出谁先跑完200m解答:解:图线都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因此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图象的终点纵坐标值都是200m,所以都完成了200m;故答案为:信息二: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信息三:他们都运动了200m点评:本题是开放性题,符合答案的信息很多,再比如可得:骑车人的速度、骑车人比跑步人运动得快、骑车人先完成200m等,做这种题要放开手脚,用所学知识大胆去解,争取得到完美答案27如图所示,在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都盛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a内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水的温度能(能/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热传递分析:液体的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就不能发生热传递解答:解:容器a中水沸腾,说民容器a内的水达到了沸点且可以从火焰上吸收热量;当容器b中的水没有达到沸点前,从容器a内的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容器b中的水温度升高达到沸点后,和容器a中水的温度相同,就不能从容器a内的水中吸收到热量,这是容器b中的水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热,所以是不会沸腾的故答案为:能;不能点评:此题考查沸腾和热传递的条件,只要认真分析,一定是可以解答出来的28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5次测量记录分别为8.88cm、8.89cm、8.90cm、8.86cm 和8.01cm在这些记录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的测量数值是8.01,该物体的长度是8.88cm,若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由此引起的测量结果将变偏小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所以应估读到0.01cm,多次测量可减小误差,被测物体长度应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解答:解:(1)8.01cm与其它几个数据有明显的差别,是错误的数据;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8.88cm;(2)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答案为:8.01;8.88cm;偏小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另外应知道为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对于生活中测量工具的了解,注意区分分度值的拉长变大后,但分度值的读数没有变化,其结果比真实值偏小2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20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摄氏温度是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中间100等份,每一份为1找出不准确的温度计与准确的温度计的对应关系后计算解答:解:由题意知,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3(2)=105份,对应着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0份,即不准确的1份刻度代表准确的温度是,用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则其真实温度t=19(2)=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温度与真实温度的换算解题的关键是找出两种温度计的对应关系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4分)3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1)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特性的因素(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也不同 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特性的因素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1)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解决此类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题目时,关键是把握各概念的决定因素,进行区分3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表: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16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98(1)他仔细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乙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2)以上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第12min的记录(3)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水的初温太低(或水的质量太大)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2)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当达到不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