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故b项正确。2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败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能体现“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均排除。3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a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客观形势b甲午海战中日本失利对国力的削弱c甲午之役加快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d甲午之役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答案c解析“滥觞”的意思在这里是起因和起源的意思。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4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答案b解析该宣传画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痛打的“弱者”是指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所以a、d两项说法错误。5美国因“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而十分得意,认为这是“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次更辉煌和更重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了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的盟主地位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可凭借其商品扩展中国市场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取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错失了瓜分中国的良机。该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6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图一签订南京条约图二签订马关条约图三签订辛丑条约(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各有何影响?(3)图三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为什么?答案(1)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签订辛丑条约。(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基础巩固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说:“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的本质问题是()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英法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及“商业关系的推广”等信息可知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虎门条约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威海卫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辽东战役答案c解析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抗战、以身殉国。4身居清政府二品大员的廷雍在保定和另两位官员被联军斩首示众。从当时联军的一份布告中可知,罪名是“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联军此暴行的依据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辛丑条约规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对反帝行为镇压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等。5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指的是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支付巨额赔款。“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指的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许多人由幻想改良转向革命。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能力提升6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领事官“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可知他们干涉中国的司法活动,这说明近代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西方列强取得这一权利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不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d。7“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农民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十九世纪后60年()a无法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b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c民族抵抗意识的完全丧失d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19世纪后60年民族冲突里的矛盾心态,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1)比较材料一、二反映的条约内容的异同。(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进入了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