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课时演练促提升一、选择题1.(原创)“大臣有罪,由尚书劾奏;选任御史大夫,由尚书品定高下丞相若有过失,反由尚书问状劾奏。”上述现象出现于()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尚书的地位超越丞相,成为中枢机构。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中朝,三公九卿变成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故选a项。答案:a2.(原创)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实践结果从本质上反映出()a.行政制度的多元化有利于加强集权b.创新和有为是西汉政治的基本特点c.分封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d.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仍有重大价值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有叛国而无叛郡”,酿成“七国之乱”,这说明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答案:c3.汉朝时,汉武帝下令九卿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他还选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帮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限制相权以保证皇权独尊b.避免中央政权的决策失误c.提高中央政权的行政效率d.逐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解析:根据秦朝的定制,九卿是丞相之下的执行部门,汉武帝让九卿直接向皇帝奏事,这实质上是通过限制丞相的权力,来维护皇权的独尊。答案:a4.(原创)魏晋时期,“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削弱b.社会风气的败坏c.国家分裂的危害d.世家大族的衰落解析:魏晋时期,在政治上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大权。题干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表明世族已失去了统治能力,走向了衰落。答案:d5.(原创)三省六部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重要里程碑,该制度()a.从根本上避免了中央政权决策的失误b.显示了古代中国政权的民主性c.标志着古代中国国家机构的不断严密d.是用相权制约皇权的重要尝试解析:从本质上说,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专制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决策失误,因此,a、b、d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三省六部制是秦汉以来中国政治制度长期演变的结果,它反映了统治者治国经验的积累,标志着古代中国国家机构的不断严密。答案:c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和理解。唐朝在中央设置三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各有分工,又相互牵制,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达到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答案:c7.(原创)唐朝时,政事堂一开始是三省长官议事的地方,非三省长官不得进入。后来,皇帝常常把一些官阶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头衔,让他们有资格进入政事堂参与朝政。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b.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c.进一步削弱宰相权力d.扩大唐政权的社会基础解析:随着政事堂议事参与者的增多,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分散和削弱,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c8.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解析:题干图片显示出,虽然唐代实行了科举制,扩大了选官的范围,但是,这一时期士族子弟仍占进士的71%,寒素子弟、小姓子弟所占的比重较小。这表明,当时的科举制并不完善。答案:d9.唐朝时广泛存在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和“嗔目看明经,焚香待进士”的社会现象。上述现象表明()a.明经科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b.进士科在唐朝最受人重视c.明经和进士是科举考试两大科目d.考中进士可以直接成为官员解析:“三十老明经”,说明考中明经科较为容易;“五十少进士”,说明考中进士非常困难。“嗔目”有些不屑一顾的意思,“焚香”表明了对进士的重视。以上信息表明,唐朝时进士科很难考中,进士科在当时最受重视。答案:b10.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d.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解析:宋朝统治者在地方上派文臣担任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又设通判进行牵制。地方行政长官颁布的文书,必须经过通判副署才能生效,同时通判又有权直接向朝廷奏报,这就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11.(原创)观察某朝的中央机构展示图,该朝代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解析: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主管少数民族和西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答案:d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此项制度”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解析:科举制实行以后,通过考试,平民子弟可以凭才学跻身统治阶层。因此,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请完成:(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机制的发展趋势。(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局限性。(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权力监督机制的认识。参考答案:(1)有关权力监督的法令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发展。(2)权力监督机制受皇帝个人喜好的制约。(3)古代中国的权力监察机制历经了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有利于促进封建政治的不断发展,但权力监督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皇权的需要,要受皇权的制约,不可能长久地实现政治的清明。(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太祖在位时,共开榜15次,取进士188人。到太宗时,开榜仅8次,共取进士1 487人,录取者的待遇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提高。宋太祖后,举人通过“省试”后还必须要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这样,新中的举人就是“天子门生”而不再是那些主考官的门生。材料二宋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官”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职”指文官的荣誉头衔,并无实际职务;“差遣”则指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请完成:(1)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北宋时期科举制获得的新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统治者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制度的目的及其所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北宋统治者治国策略的总体认识。参考答案:(1)新发展: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录取者的待遇提高;皇帝对科举考试的控制增强。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导致官僚集团的迅速膨胀,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