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5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5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5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5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5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课标解读】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分布及兴衰的影响。一、教材p83活动点拨:略。(建议: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资料,把所学的知识与当地的实际相联系。)二、教材p86活动点拨:略。(本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锻炼同学们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选择题读“京津冀圈示意”图,回答12题。1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是(a)a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c加强重化工业发展d加强能源工业发展解析:交通是区域经济联系的纽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2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b)a各城市空间形态均沿河布局b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城市带的主要发展轴c天津是“火车拉来的城市”d区域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不会改变解析:交通的发展,通常成为城市的重要发展轴,从而改变城市空间形态。读“惠莞(惠州东莞)城际轨道交通”图,完成34题。3惠莞(惠州东莞)城际轨道交通建成后,对两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a. 沿线站点商业网点聚集b. 加快传统产业的发展c.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d. 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解析:城际轨道交通以客运为主,便于人员的自由流动,因此有利于商业网点的集聚。4以交通最优原则建立的商业街在(c)a城市内交通干道的沿线b城市交通便利的几何中心处c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d居民住宅区内解析:并不是交通便利的商业街都是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城市几何中心的商业街是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商业小区本着方便市民并提供劳务为原则建立在居民住宅区内。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d)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a bc d解析:城市在空间上主要沿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因而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很大。6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c)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b商人大量外迁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解析: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城市的兴衰。随着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会使原来沿运河发展起来的城市衰落。读“东亚某钢城的地域结构图”,完成78题。7该钢铁生产作业区在城市中最合理的位置是(d)a中心b主干道路的十字路口c东南方向的环线内d东北方向的郊外解析:东北方向的郊外具备协作厂多、不造成市区污染、交通便利等区位优势。8铁路在本区内的重要作用是(a)a运输原料、燃料和产品b隔离、缓冲及降解污染c改变城市空间形态d完善城市交通路网系统解析: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少,而钢铁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运输。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a政治 b山地c河谷 d交通解析: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其中,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从图中看商业网点的分布呈线状或带状,可能是沿交通线、河流或山谷分布的。10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a)a甲乙 b乙丙c乙丁 d甲乙丙解析:若受河流影响,干流由于水量大,交通较繁忙,商业网点应该比较多;支流反之。11下图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示意图。由市中心向外,轨道交通(b)a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b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c不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d站点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过去变低解析:由图中可知轨道线地铁站随离市中心距离增大,辐射范围变大。二、综合题12读我国东部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为该市新建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其布局原则是什么?(2)由图中信息分析该聚落空间形态有何特点?(3)图中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哪种?可能造成什么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商品交易市场一般选址在交通最优的位置(街角路口、城市边缘环线等)。第(2)题,聚落空间形态明显沿铁路线呈带状分布特点。第(3)题,铁路穿越市中心,易带来交通拥堵、行车安全等问题。过境线路一般在城市外缘经过。答案:(1)交通最优原则(或发达便捷的交通)。(2)沿铁路干线扩展,呈条带状分布。(3)铁路线。问题:经过城区带来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13阅读图文材料,给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如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解析:第(1)题,交通网的变化特点应从线路长度、数量、方式及分布区域变化等角度分析。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线路增多,尤其是沿海地区新增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线路沿途城市增多,说明站点增多。交通网络化更为明显。第(2)题,首先应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即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对外联系,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业、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答案:(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p87资料1分析】1选择骑自行车,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二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同意。由于自行车太多会造成城市道路拥堵,加上有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等,这些都会使机动车的行驶速度降低。不同意。城市机动车和自行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p8788资料2分析】1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大气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和汽车的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煤烟、粉尘、硫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2同意。由于自行车太多,影响了城市的道路交通,使城市道路拥堵,机动车运行速度减慢,此时燃油不充分,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加剧空气污染。不同意。城市机动车速度较慢不是因为自行车多了,而是因为城市内车多路少,道路的发展跟不上车辆的发展速度,加上部分道路规划不合理,空载、运输效率低下等 。【p88资料3分析】1公交优先可能会使自行车的数量减少。2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道路网,错开上下班的时间,分散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