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核心知识1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崎岖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向平缓。两者对地表形态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有时缓慢,有时剧烈,瞬间改变地表形态。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中的重点,世界上高大山脉、盆地、裂谷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风化作用是外力作用理解中的难点,大自然的风吹日晒雨淋(温度、水、风、冰川)及生物都会对岩石起着破坏作用,风化后的产物为侵蚀、搬运提供条件。2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遗留下来的“足迹”,简称为地质构造,人们可根据现有的地质构造可以反推某地几千万年前或上亿年前的地质作用。因此,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识难点。而褶曲中的背斜、向斜的判断及其实践意义是一个知识重点。人们对断层的认识,主要从修建大型工程设施的实践层面理解,如修建公路、铁路,水库大坝等,要避开断层。3山地与河流地貌的影响:山地对交通(方式、分布、延伸方向)、聚落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导致山区开发晚,经济发展落后。河流中上游多流经山区,因此,河谷通常成为山区聚落、交通线分布的最佳选址地。河流中下游多流经平原地区,交通、聚落的选址主要考虑防洪水,因此,地势较高的台地通常成为交通线路、聚落分布的最佳地。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专题训练1(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右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3)题。(1)图甲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b)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上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c)a石笋 b冰斗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厘米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d)解析:(1)图中砾石直径较大且较圆滑,而河流源头的石块多具有棱角;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入海口处河流流速较慢,沉积物颗粒很小。故b正确。(2)图中砾石是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摩擦、碰撞而形成的。而风蚀蘑菇是由于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突兀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严重。下部变得愈来愈细,最后变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岩石,c正确。(3)从图中可以看出,砾石有大有小,且直径在9cm左右的砾石较多,所占比重最大,而比其直径大一倍左右即直径在17cm以上的砾石所占比重很小。专题升华外力作用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2)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3)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多角锋、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形成地貌差异。(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地质剖面图专题训练2(2014山东卷)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2)题。(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b)a b c d(2)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b)a、 b、i、c、 d、解析:(1)图a中等高距是100m,海拔100m,海拔在100200m之间;从图b可知“观测点”在甲山西南,且高程是120m,故选b。(2)根据沉积岩的一般形成规律“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原则,早于,是在、形成后形成的。专题升华地质剖面图的判读1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图1)、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2)、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图3)等。2判读内容。根据地质剖面图主要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2)地质构造判断。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