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过关检测卷(三)一、选择题 (共60分,每小题3分。以下各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代号选出,填在题后括号里)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油菜开花早晚的主要因素是(c)a地形b降水c热量 d土壤解析:根据开花日期判断,我国油菜花开花日期总体上是由南向北逐渐变晚,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变化规律,所以主要因素是热量。2图中m地地处沙漠边缘,仍可以种植油菜的原因是(b)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解析:m地地处沙漠边缘最主要限制因素是水源。在沙漠边缘,有周围高山冰雪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灌溉水源,所以仍可种植油菜。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完成35题。3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c)a甲 b乙c丙 d丁解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为牧牛,丙图中的图示信息显示为阿根廷。4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b)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解析:甲为印度,光热充足;乙为美国中部平原,气候温和湿润;丙为阿根廷,西高东低,地势平坦,草原茂盛;丁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5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a甲粮食商品率高b乙机械化水平低c丙水利工程量大d丁市场适应性强解析:丁为混合农业区,农业生产休耕、轮牧,生态环境保护好,对市场适应性强。下表为四个国家农业相关指标的数据,据此完成67题。国家人均可耕地面程(公顷)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公顷)每公顷谷物产量(公斤)中国0.090.45521英国0.1012.46957韩国0.031.16196巴西0.325.140556.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b)a人均耕地面积小b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小c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低d后备土地资源少解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是最小的,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是最低,劳动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力太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7中国农业将来要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其意义在于(d)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复种指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a bc d解析: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可以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复种指数与所在地域的气候有关。水果玉米(即超甜玉米)起源于南美洲印第安玛雅民族地区,欧美国家栽培广,近些年引入中国栽培。它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据此完成810题。8我国北方水果玉米在品质和甜嫩程度上均优于南方,其原因是(b)a热量较充足 b生长周期长c水源较丰富 d土壤较肥沃解析:北方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种植玉米生长周期长,有利于作物体内有机质的积累,故玉米品质和甜嫩度优于南方。9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其最主要目的是(c)a方便耕地浇灌 b利于作物通风c保证玉米品质 d增加光照强度解析: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主要防止其他作物与之争水争肥,保证其品质不受影响。10目前以水果玉米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主要有:真空保鲜果穗、速冻果穗、甜玉米浆、甜玉米汁等蔬菜、饮料制品。该类企业布局除了要考虑原料外,其次要考虑的因素是(b)a水源 b市场c交通 d技术解析: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一般多布局在原料地,但有时考虑农产品的新鲜品质,还需要靠近市场。结合“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文材料,回答第1112题。11在上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a)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解析:先读图名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图名中有“北京”、“西山地形”、“剖面图”三个关键词。北京为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甲地为迎风坡,降水最多;丁地在四地中居东南季风最远,且位于背风坡,所以降水最少。结合给出的四个选项,a正确。 12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培板栗的是(a)a甲 b乙c丙 d丁解析:材料中说明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树种,所以板栗栽培应选在山地的阳坡。北京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故甲地最适宜。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1314题。13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a)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解析: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则说明该国人口总数在下降,且超过耕地面积的下降速度,与城市化率没有必然联系,土壤质量是否下降也不能确定,粮食单产提高与耕地变化无关。14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a)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解析:根据前面选题可知,19922007人口在减少,耕地在增加,则可能直接引起人均粮食产量的增加。下图示意1992年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516题。15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a)a非洲东部 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 d非洲北部解析:图中显示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情况为非洲东部的索马里等地由出口为主地区变为进口为主地区,马达加斯加由进口为主地区变为出口为主地区;非洲中部和西部变化较小,非洲北部基本无变化。所以选择a选项。16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c)a交通更加便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解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影响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市场的变化,中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对非洲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中国与非洲距离遥远,所以a、b选项错误;非洲农业技术较为落后。所以选择c选项。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719题。17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a热量 b土壤c光照 d水分解析: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项正确。18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d)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解析: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种植都会消耗水源,对生态环境不利,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因此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19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b)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解析: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机械化作业可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b正确。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第20题。20“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c农业技术 d水力资源解析:“桃花源”环境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处于山间盆地,气候相对温暖,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与外界交流较少,不受外部环境干扰,故答案选a。二、综合题(共3小题,40分)21(14分)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a、b两区农业发展有哪些相同的自然条件?(6分)(2)试分析图中a农业区与美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上的差别。(4分)(3)试分析图中b区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区位优势。(4分)解析:第(1)题,a为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两地夏季都是水热充足。第(2)题,a为中国国营的商品谷物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家庭经营(私营)的。第(3)题,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方面去思考。答案:(1)都是温带气候类型,热量、水分较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6分)。(2)美国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a地区一般是国有农场(4分)。(3)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等(4分)。22(14分)下图所示国家农业约占该国gdp23%(2005年),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63.3%。近年来,第二、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2005年分别约占gdp35%和42%,水电出口及相关建筑业是该国经济支柱之一。(1)该国2000年前森林覆盖率曾达72.5%,但目前明显降低,试分析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问题。(8分)(2)试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国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网,图示国家为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坡度较陡。地处夏季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破坏易导致当地各种地质灾害。第(2)题,全球变暖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热量,农作物生长期增长,利于农业生产,但引发高山冰川大量融化,易导致陡坡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答案:(1)森林覆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粮食不足,出现过度开垦现象(2分)。引发的问题: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水土流失加重(2分);滑坡、泥石流现象多发(2分)。(2)全球变暖,该地区热量增加,生长期增长,可耕地范围扩大,有利于农业生产(3分);全球变暖,加速该国冰川消融,泥石流、滑坡现象增多(3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4分)地区主要优势条件主要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4分)解析:第(1)题,甲为东北,乙为西北,丙为华北。三地农业生产的优势、劣势主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第(2)题,南方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当地城市化推进,导致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