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卷三(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卷三(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卷三(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卷三(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卷三(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词语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轴线/饭粥 喂养/感喟 纤维/歼灭 真菌/囷囷b.馄饨/粮囤 旋转/漩涡 梭子/唆使 估算/沽酒c.框架/诓骗 粘液/黏液 骚动/跳蚤 栏杆/竹竿d.点缀/啜茗 蚂蚱/蚂蚁 妨碍/作坊 避免/复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臭名昭著 浓阴 荫庇 时间流失 b.感恩带德 绵密 剥啄 推陈翻新c.落木萧萧 膨胀 辐射 幅员辽阔 d.富丽堂煌 啰唆 啰嗦 套语滥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即便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里,这儿的粮产量却扶摇直上,岁岁增产。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爱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c.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d.领导干部应该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方针,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 。(2)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 作出答复。(3)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 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 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a.卑微 择要 而是/或者 b.卑贱 摘要 而是/或者c.卑微 择要 就是/或许 d.卑贱 摘要 就是/或许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温家宝指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并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 b.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c.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d.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认识到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将取决于企业是否规范生产和国家监管是否得力。二、阅读题(40分)(一)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6.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b.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下,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7.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8.“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1分)静夜思朱铁梅 停电了,周围一片黑暗、沉寂。 这是冬日的傍晚,本是华灯初上家家丝竹乱耳户户饭菜飘香的时刻,但不期然的停电打乱了这一切。一个按照惯性轰轰嚷嚷运转的世界骤然停止,静了下来。做什么呢?我突然发现整天风风火火生活在电中的人们一旦电断是多么的手足无措、百无聊赖。睡觉?不,才只有六点半。我只好坐在了窗前。 窗外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干枯的黄叶疏疏朗朗占满了整个窗际。底子,是冬日里苍茫的暮色。夕阳熟透了的橘红散漫开来,和着天空那一汪水晶蓝涂抹出一方晶莹剔透瑰丽的夜空。起风了。宁静得近乎神秘的夜空被沙沙作响的梧桐叶子分割开来,斑斑驳驳,摇荡成一片片美人飘飞的裙裾,在风中沉醉地歌着舞着。 忽然生出一种幽远宁静的感觉,恍若隔世。小时候,没有电的夜晚,总是坐在院子里,一个人,呆呆地看月亮,看星星。春天太招摇,夏天太吵闹,秋天里夜空太远太高,独独爱上冬天,爱它尘埃落定般的清凉和寂寥。 古人在没有电的夜晚如何度过呢? “危冠广袖汉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一位清幽的女子独步闲庭,以钗击竹,在丁丁当当的击节声中自自在在地歌唱,清歌一曲,如水般流淌在清凉的夜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位悠然的雅士,在梅子黄时淅淅沥沥的夜雨中静听蛙声一片,抚弄棋子,在跳动的烛光中静候友人来对弈。其实,客来与否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自然的声息中从容地安顿着自己的生命。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伴一盏孤灯读书,或如现在的我,静坐窗前,看,听,或者冥想自然。我曾经惊讶于他们对于“窗”这个意象的挚爱。在现代人眼中,窗不过是一个与钢筋混凝土没有任何分别的稀松平常的建筑构件。但在他们,却要竭尽巧智,把窗塑造得千姿百态,再绘上飘香的花儿,游走的鱼儿,翩飞的蝴蝶,活泼泼,鲜灵灵,尽态极妍。倘还不尽兴,索性开它一面“景窗”,尽去雕饰,纯归天然,让活生生鲜亮亮的自然万象一股脑儿涌进来,填个满窗满眼。在他们笔下,窗更是被赋予了无尽的情韵与内涵。他们或取窗作意象,或用窗为名字“绿窗”、“草窗”、“竹窗”、“淡窗”、“轩窗”南宋词人吴文英更自号“梦窗”,梦与窗相连,窗外是绿色满天,一川烟草,茂林修竹,落花无言,窗内是“梦阔水云窄”,窗外的自然与梦中的世界就这样透过窗这一众妙之门浑成一片“绿满窗前草不除”,他们沉醉其间,也便会这般珍视,把这一切呈给自己的窗。 “电来了!”周围一片沸腾;被阻断已久的电流像冲决堤坝的洪水,以更强劲的力量撞击着眼睛,把每一个角落照得雪亮。因为双眼一时无法适应这灼热的明亮,我赶忙把目光投向窗外呀!天地间漆黑一片,飘舞的黄叶和斑斓的夜空魔术般消失殆尽。我下意识地拉灭灯,再看,美丽如梦幻般再现,叶子依然在飘,夜空依旧绚烂。我猛然警醒,人类发明了电,在我们把自己照得雪亮的同时,自己以外的世界却黯然失色,失去了原初的美和鲜艳。中心越明亮,中心以外的世界便越暗淡。每天被“巧夺天工”的人造像浸淫着的眼睛再也无心、无暇、无能力去看鲜活的自然。 我站在窗前,贪婪地注视着天边的那最后一抹晚霞,它燃烧将尽了 楼道里一如既往地飘出有些古怪的邻居某王老师每天此刻必放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其中杜丽娘的唱段“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该看新闻了,我恋恋不舍地打开了灯。9.作者在文章第段描写窗外景色的用意是什么?(6分)10.古人挚爱“窗”这个意象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6分) 1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1)在现代人眼中,窗不过是一个与钢筋混凝土没有任何分别的稀松平常的建筑构件。(2)我站在窗前,贪婪地注视着天边的那最后一抹晚霞,它燃烧将尽了12.文章以听王老师牡丹亭和看新闻结尾,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6分)(三)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10分)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与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13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5分)答:_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 “优”在何处。(5分)答:_ 四、作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5题。一个小孩儿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