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7与妻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17与妻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17与妻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17与妻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17与妻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与妻书禀父书方声洞父亲大人膝下:跪禀者: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儿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禀告大人,实为大罪。故临死特将其就死之原因为大人陈之。窃自满洲入关以来,凌虐我汉人无所不至。迄于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祸,已在目前。满洲政府犹不愿实心改良政治,以图强盛;仅以预备立宪之空名,炫惑内外之视听,必欲断送汉人之土地于外人,然后始大快于其心。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故欲保全国土,必看碟驱满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儿蓄此志已久,只以时未至,故隐忍未发。迩者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祖国。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只以大人爱儿切,故临死不敢不为禀告,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刻已廿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后,切不可过于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幸谅之!兹附上致颖媳信一通,俟其到汉时面交,并祈得书时即遣人赴日本接其归国。因彼一人往东,无人照料,种种不妥也。如能早归,以尽子媳之职,或能轻儿不孝之罪。临死,不尽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体,以慰儿于地下,旭孙将来长成,乞善导其爱国之精神,以为将来为国报仇也。临书不尽企祷之至。敬请万福金安儿声洞赴义前一日禀于广州城家中诸大人,及诸兄弟姊妹、诸嫂、诸侄儿女、诸亲戚统此告别。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福建福州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遗有绝命书,表示献身革命的坚强决心,充满爱国主义的革命精神。2写作背景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全文千余字,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催人泪下,令人感奋。1注音(1)几家能彀u必不能禁jn使之肖我xio 眷属jun嗟夫ji 一恸tn(2)称 宁搁2通假字(1)几家能彀(彀同够)(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3解释词义(1)身(2)卒(3)语(4)书(5)竟(6)其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答案:第一个“老”“幼”字,均为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敬爱、敬重”“爱护、爱抚”意;第二个“老”“幼”,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分别为“老人”“孩子”意(2)汝幸偶我答案:名词作动词,嫁给(3)汝泣告我答案:名词作状语,哭着(4)瓜分之日可以死答案:名词作状语,像分瓜一样(5)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答案:使动用法,使完毕(6)卒不忍独善其身答案:形容词作动词,完善(7)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答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古今异义(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幸福。今义:指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如“福利费”、“福利事业”等。(2)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象。今义:指模仿。6分析句式类型(1)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省略句,“先”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所以取“先(于)汝而死”)(2)必以告妾 (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必以(之)告妾”)(3)天灾可以死 (省略句,“死”后省略宾语“人”,应为“天灾可以死(人)”)(4)厅旁一室,为吾与汝两栖之所 (判断句,“为”表示判断)(5)钟情如我辈者 (状语后置句,状语“如我辈”后置,应为“如我辈钟情者”)以求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来看,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让我眼睁睁看你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a称心(chn)不肖(xio)玷污(zhn) 龌龊(w)b蹉跎(cu) 能彀(u)遭殃(yn) 怏怏不乐(yn)c飞镖(bio) 剽悍(pio)绯红(fi) 妄自菲薄(fi)d蜿蜒(yn) 筵席(yn)市侩(kui) 脍炙人口(kui)解析:a项,玷din;b项,怏yn;c项,菲fi。2下列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汝其善抚之a助天下人爱其所爱b吾亦望其言是实c今则又望其真有d汝其勿悲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表示希望。a、b两项为人称代词;c项为指示代词。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身”与其他三项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b)a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b且以汝之有身也c卒不忍独善其身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d)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卒不忍独善其身d汝幸妻我解析:a项,形容词作动词,尊敬;b项,形容词作动词,爱怜; c项,形容词作动词,保全;d项,名词作动词,嫁。5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解析:a项,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都能做。应改为“无恶不作”或“无所不为”。b项,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项,罚不当罪:罚,处罚;当,相当,相称。处罚与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应改为“罪有应得”。d项,死得其所: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改为“死有余辜”。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钢结构主体工程开始合拢,此举标志着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钢结构工程进入倒计时阶段,也标志着这一抽象的别致的建筑,通过中国建筑工人的巧手正在变为现实。b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c当林俊杰凭专辑江南击败了候选名单上的劲敌周杰伦后,成为当晚大赢家,并最终获得包括“港台地区最受欢迎男歌手”在内的四项大奖。d乱收费现象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解析:b项,句式杂糅导致“已成为社会的”一句没有主语;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当”“后”;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造成的”。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c)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c遍地腥云,满街狼犬d卒不忍独善其身解析:a项,形容词作动词,敬爱,敬重;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d项,形容词作动词,完善。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c)a.b.c.d.解析:a项,介词,在/介词,到;b项介词,替/动词,成为;c项,均为助词,表期望语气;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不译。9下面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d)a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顾:关心、照顾b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卒:终于c使吾勇于就死也 就:接连,走向d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凭:任凭解析:d项,凭:乘。三、课外阅读(2015河南郑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竟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走避:逃跑躲避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哀矜:怜悯慎重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决杖:处以杖刑d坚多识典故 典故:典制掌故解析:“哀矜”在这里应解释为“怜悯”“同情”。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解析: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解析:原文是“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在徐坚反对的时候,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解析:第(1)句中的“疑滞”应译为“疑难之处”“疑问”“疑惑不通”等,“征”应译为“征引”“引用”“引证”“援引”“用证明、证验”等,“善”应译为“喜欢”“赞许”“赞赏”“认为是好的”等。第(2)句中的“以”应译为“认为”“以为”,“同”应译为“与相同、一样”“等同”等,“劳”应译为“使疲劳、劳累”等。答案:(1)每当有了疑难之处,(王方庆)常常去询问徐坚(到徐坚那里去询问),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对此非常赞许,对他的学问非常称许)。(2)徐坚认为蛮夷桀骜不驯(生性粗陋、顽固不化),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参考译文:徐坚,是西台舍人齐聃的儿子。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自尊。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荐徐坚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徐坚(到徐坚那里去询问),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对此非常赞许,对他的学问非常称许)。又赏识他的文章典雅充实,曾称赞说:“徐坚是撰写诏令的最佳人选。”杨再思也说:“他是做凤阁舍人的材料,有这样的才识,是逃避不了的。”徐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人一同修撰三教珠英,众人依照徐坚等人的体例,很快撰修成书,徐坚升任司封员外郎。神龙初年,徐坚两次升任给事中。当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的不轨行为,反而被武三思诬陷,中宗立即命令杀掉韦月将。当时正值盛夏,徐坚上表说:“韦月将诬告善良,有意违背诏命,依据他的情状,的确应当严厉诛杀。但如今是酷夏季节,天道让万物生长,在这时公开杀戮,违背了时令。谨依照月令:夏行秋令,则会使低湿的地方发生水涝,庄稼不能成熟。陛下承受天命,中兴圣业,将弘扬伏羲、轩辕的风范,而光大史册的美名,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将怎样训导后人?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允许等到秋分处决,以使陛下审慎用刑罚的规范,光照千载;又使陛下哀怜的仁惠,遍及四海。”中宗采纳了徐坚的表奏,便下令对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表。当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求派兵进击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投降归附以后,又请求筑城,加重征收他们的赋税。徐坚认为蛮夷桀骜不驯(生性粗陋、顽固不化),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因此独自建议认为这样做不利。睿宗不听从,令李知古调发剑南军队前往筑城,准备分置州县。李知古因此想要诛杀蛮夷中的豪强,抄没他们的子女作为奴婢。蛮众恐惧,便杀了李知古,相继反叛,服劳役的人奔逃溃散,姚、嵩道路由此多年不通。徐坚的妻子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坚因与岑羲是近亲,坚决辞去机要职务,便改任太子詹事,他对人说:“我不敢求取高官,是为了躲避灾难。”等到岑羲被诛杀以后,徐坚竟没有被过深连累。徐坚通晓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一共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十七年去世,终年七十余岁,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叫文。四、语言运用1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相应位置填写序号)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解析:考查语言准确、鲜明、得体。“现面目”“留旧影”,表现了摄影的特点。写学术研究。“妙句”“毫端”表明是创作。是说书信。“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准,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地写出了演员的特点。答案:1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词成为汉语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语言现象,其中有不少外来词翻译得绝妙,把音义与汉语结合到极致。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所提供的五个外来词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不超过70字)外来词:托福toefl、雪碧sprite、波音boein、可口可乐cocacola、迷你裙miniskirt示例:雷达,音译自radar,指无线电波探测装置,它号称“千里眼”。“雷”字,自然让人想到电闪与雷鸣,突出了这种“千里眼”探测速度之快。答:_答案:(示例)(1)托福音译自toefl,是美国的一种外国学生英语水平考试,“托福”是中国人的日常口头语,含有“吉利话”的意味,考托福,靠托福,寄寓了学子们顺利通过考试的美好愿望。(2)雪碧音译自sprite,是一种饮料。雪,有寒意;碧,清澈碧蓝。在大夏天,这样的饮料名,听着就产生喝这种饮料解渴的欲望。(3)波音音译自boeing,指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出产的飞机。“波”“音”是两种在空中传播的物理现象又暗含快捷之意,突出飞机飞行速度之快。(4)可口可乐音译自cocacola,世界著名饮料。“可口”突出好喝,“可乐”突出喝了给人带来快乐的感受。(5)迷你裙译自英语miniskirt,“迷你”为音译,裙为意译。原意为超短裙。翻译为“迷你裙”确实绝妙,点出超短裙诱人的特点。谭嗣同传(节选)梁启超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君拟旨,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传上言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君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至二十八日,京朝人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君曰:“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袁曰:“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贼,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补救。”君曰:“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袁笑而不言。袁幕府某曰:“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昔某公欲增慰帅兵,荣曰: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盖向来不过笼络耳。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胡乃荣之私人,荣遣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慰帅岂不知之?”君乃曰:“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袁怒目视曰:“若皇上在仆营,则诛荣禄如杀一狗耳。”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袁曰:“今营中枪弹火药皆在荣贼之手,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事急矣!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更选将官,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乃丁宁而去,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至初五日,袁复召见,闻亦奉有密诏云。至初六日变遂发。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划,而抄捕南海馆(康先生所居也)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