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合欢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合欢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合欢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合欢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合欢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欢树史铁生:不屈的灵魂2005年,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他在颁奖后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史铁生21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30多年,却写出了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后来患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这个顽强的汉子时刻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这次获奖的病隙碎笔,前后写了4年,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遭遇和经历,一定是痛苦而悲伤的。但史铁生却非常乐观。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这时,支撑他创作的力量完全来自于意志,因为他意识到:“不能放下,否则可能就彻底放下了。”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走了。自称“职业是病,业余在写作”,坐在轮椅上的他,曾以一支笔教会我们思考他留下了一本本厚重的著作,包含着思想的火花,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健全而又丰满的思想。当然,这些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不会因作家的逝世而丧失价值。一、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生于北京。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产生过了很大影响。二、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表现母爱的优美散文。它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前面部分写母亲生前的事,后面部分写母亲去世后的事;前者以写“人”为主,后者以写“树”为主。而“树”并不是一棵平常的树,它牵系着母子之间的深情。两大部分有机融合,作者正是借“合欢树”寄托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从而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无私母爱的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沉重的内疚之感。一、注音灸(ji) 虔诚(qin) 侥幸(jio)召(zho) 念叨(do) 瞎逛(un)晃动(hun) 扫兴(xn)二、写对字形够qin(呛) 全f(副)心思f(敷)药 tn hun(瘫痪)惊hun(惶) ch(扯)些闲话sh(侍)弄 dn(瞪)着眼睛三、解释词义1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2惊惶: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3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4侍弄:经营照管;摆弄,修理。阅读课文合欢树的节选部分,回答14题。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1984年11月1当人们说“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时,为什么“我心里一阵抖”?答案:想不到树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引发了我对母亲深沉的怀念之情,以及物是人非的感伤之情。2母亲逝世后,作者认为母亲种树的深刻用意是什么?答案:作者认为母亲精心种植合欢树,就是希望我像合欢树一样在逆境中顽强地成长。3根据文意或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悲伤也成享受”的理解。答案:在母亲去世后,孤独和对母亲的深沉思念使作者极度悲伤,但在悲伤中回忆母亲对自己的爱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说悲伤也成享受。4试着体会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答案:史铁生散文语言质朴自然,尤其是单音节词语的使用非常准确,而且富于表现力。如“光扯些闲话”“忙扯到别的”“过道窄到一个人”等处都使用了单音节词语,使文章语言生动、传神,具有日常口语平易浅近的自然、朴素、淡雅的韵味。尤其“我心里一阵抖”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精彩,把作者极为复杂的内心感情表现得细腻而传神。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a眸子(mu)强劲(jn)生肖(xio) 侥幸(jio)b估量(lin) 惊惶(hun)暴殄(tin) 旖旎(y)c够呛(qin) 悄然(qio)憎恨(zn) 嗔怒(chn)d虔诚(qin) 瘫痪(hun)倥偬(zhn) 供给(n)解析:a项,劲jn;b项,量lin;d项,偬zn。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梁遇春对“火”有着一种独特的迷恋,他写给徐志摩的悼文题目即为“吻火”,他本人也经常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b从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到我与地坛等散文,史铁生创作的一部部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无不闪现着理性、抗争的光彩。c我是史铁生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话有点怪,好像我除了是我还可以是别的什么。这感觉一直不能消灭,独处时尤为挥之不去,终于想懂:史铁生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铁生。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解析:a项,“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b项,“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c项,“挥之不去”(事物)压在心头,无法排解。d项,“良莠不齐”指一群人中有好的强的也有坏的差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史铁生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b英雄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展开了。c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d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发展。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放至句首;c项,成分残缺,在“对这部”前面加上“观众”;d项,搭配不当,“推进和发展”与“素养”不搭配。4下列依次在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a)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白莲浦,_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_,触须沿途四散,_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a滋养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浸润b养育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浸渍c养育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浸润d滋养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浸渍解析:“滋养”供给养分、补养,重在“滋”,滋润苍生万物成长,符合语境;“养育”抚养和教育,不合语境。“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中的“游龙”与下文“触须沿途四散”衔接紧密。“浸润”(液体)渐渐渗入;滋润,如春雨浸润着大地。符合语境。“浸渍”用液体泡,不合语境。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夜读肖功勋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趣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苦雨翁夜读抄令今人于夜读有着深切的怀念。在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当我抖落一身疲惫静静坐在斗室内的台灯下,手捧一本书,独自和书交谈,将自己完全融入那字字行行编织的全新世界中,情感和理智被百分之百地调动起来,思维也展示了充分的自由。此时,只有墙上的挂钟和心在聆听。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夜读,是夜晚属于我的幸福。我喜欢昏黄的灯火斜照在书面上泛起的暖意。夜能掩盖白日里所有的浮躁,夜读能排挤人世间所有的噪声。此时,手拿一本书,白日烦心的电话以及那些烦人的心事,统统忘掉。翻动书面,会带来哗啦哗啦的响声,阅读的快感在我翻开书页那一瞬间开始启动,让自己进入一种清纯如水的境界。叶灵凤先生的读书随笔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看到前辈文人也如此沉迷于夜读之中,我仿佛找到了知音。也许是性格与气质使然,我所阅读的基本都是文学书籍,优美的文章使我乐不思蜀,悲戚的文章使我泪雨如下。阅读过程中的种种感悟仿佛夜里渐渐疯长的藤蔓。往往也会在夜读中爆发出一种创作的灵感,让思想和想象张开双翼,任意翱翔。人都是矛盾的动物,既想向别人敞开心扉,又害怕那种被人看透后的尴尬。而书就是一颗颗心的成长史,小说也好,散文也好,诗歌也好,都是心的家园。从字里行间我寻到钥匙,开启貌似森严壁垒的门,漫游在别人的后花园中,兴致盎然地猜那一个个悬于树上的灯谜。夜读也是一种情调。在春花香飘、春雨潇潇的晚上,静坐书房,聆听那窗外潺潺的春雨肆意打在花瓣的声音,清凉沁透心房,手执一册散文,追寻先哲的背影,或感伤,或叹息。在明月星稀的夏夜,取一卷小说,于静寂中领略人世间的大喜大悲,情感与心交融。在酷暑退尽、有些凉意的秋夜,找来一本俄罗斯的著作,体验着“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不知东方既白也。“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在季节的氛围中,享受一种情调,也在夜读的情调中,为自己添加无限的智慧。这种情调真是人生的美好和快乐,是生命的光彩。夜里的生活是寂寞的,但对在寂寞的夜里读书的我来说,是一种意境,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一种特有的轻松。真的,夜读的滋味是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亲切温馨。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段的内容进行简要赏析。答案:文章第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用四个“在”的句式组成排比,意在突出无论春夏秋冬,读书之夜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地说明了夜读是一种情调,是人生的美好和快乐,是生命的光彩。6. 本文以“夜读”为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文内容,分条作答。解析:表现了作者酷爱夜读的感情。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夜读是一种情调;夜读是一种特有的轻松,亲切而温馨。7作者认为“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如何理解这句话?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的看法。解析:夜读能掩盖白日的浮躁,夜读能排挤人世的噪声,夜读能松弛烦躁的神经,在夜里、从书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从书中与自己对话,引起共鸣,产生创作灵感。(自身的体验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三、语言运用8校园电视台“新闻快递”和“时事酷评”栏目准备各招一名学生记者。请你根据下图的内容,接写一段话,推介张亮、李小明两位同学到合适的栏目。校园电视台:获悉你们“新闻快递”和“时事酷评”栏目要招收学生记者,我班 _推荐人:2014年3月13日答案:示例:张亮同学议论类文章水平高,笔锋犀利,触觉灵敏,见解独到,做“时事酷评”的记者非常合适;李小明同学记叙类文章写得好,他笔触细腻,能及时捕捉到校园的新鲜事,适合做“新闻快递”的记者。9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答案: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画横线的、处补写出合适的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对一切的才华,我都有一种倾慕。我爱放翁的高傲“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苏轼的旷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_;稼轩的超脱放逸“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_答案:示例:李白的豪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商隐的执著深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1欣赏漫画玩大了,按要求作答。(1)任选一条鱼,替它写一段简短的内心独白。(2)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答案:示例:(1)(要点)鱼缸内鱼:突出自责和懊悔。鱼缸外的鱼:突出内心的悔恨和绝望。(2)寓意:做任何事,要把握好“度”,适可而止。丁香花下黄秋耘从1935年初秋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我在清华大学度过了两年的峥嵘岁月。在这两年当中,我经历过一些严峻的考验,甚至执行过一些相当危险的任务可是,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还时常涌现在我的回忆中使我永志难忘的却是一桩寻常的小事和那位跟我只有“两面之缘”的“救命恩人”。和我同时代的人也许还会记得,1936年3月31日,北平的大、中学生在沙滩北大三院开过一个追悼在狱中受刑病死的战友郭清的大会,会后举行抬棺游行。我和六七百个同志参加了这次游行。我们的队伍从北池子走到南池子,就跟上千名反动军警碰上了,他们挥舞着警棍、皮鞭和大刀向游行队伍冲击,而我们却赤手空拳,只能用几根竹竿招架着。经过一场剧烈的搏斗,我们终于被冲散了。当场逮捕了五十四个同学,打伤了上百个同学之后,反动军警还穷追着我们,几乎是两三个撵一个。我在前面跑,两个警察在后面追,我后脑勺挨了一下警棍,鲜血渗出了便帽,滴在天蓝色的大褂儿上,前后都有斑斑点点的血迹。幸亏我在大学里是个游泳运动员,终归跑得比他们快些,一眨眼就把他们拉下了一百多米。我窜过几条七枝八叉的胡同,跑进北池子南口的一条小巷里,眼看着有一户人家虚掩着门,我推开门一闪身躲了进去,反手就关上了门。当时我浑身都是污泥和血迹,脸上也是红一块花一块的,不像个人样。院子里收拾得挺干净,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过了半晌,门帘子一掀开,走出来一个很文静的姑娘,小个子,大眼睛,模样儿有点像城南旧事中那个林英子,年纪却比林英子大好几岁,大概是个高中学生吧。她看到我这个模样,吓了一跳,但还是很镇定地问我:“您怎么啦?哪儿受的伤?”“我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刚才去参加游行,被警察打伤了。他们要抓我。借您这儿躲一躲,行不行?假如您不同意,我马上就出去。”她拦住我:“您不能出去。这个样子跑出去,岂不是自投罗网!来!让我先给您包扎一下。”接着,她把我领进屋里,拿出绷带和药棉,上了药。迅速地用熟练而轻快的手指给我包扎好伤口,又用酒精擦干净我的脸孔,关切地问道:“我粗手粗脚的,弄痛了您没有?不难受吗?”我整理整理衣服,站起来:“不怎么痛啦!我可以走了。”她端详了我好一阵子:“不行,您身上有血迹,警察会认出来的,得换过衣服,戴上呢帽!”她从衣柜里拿出一件蓝布大褂儿和一顶旧呢帽:“是我哥哥的,您穿戴上大概还凑合,他个子和您差不多。”我一再推辞,她有点生气了:“唉,您这人呀,真是个书呆子!生死关头,逃命要紧嘛,还顾得上那么多礼数?”我走出这户人家,回头望了一眼门牌号码。靠着蓝布大褂和呢帽的掩护,谁也看不出我是个被打伤的“逃犯”,拐了个弯,到了骑河楼清华同学会,坐上直开清华园的校车,我就这样安然无恙地脱险了。我在清华的小医院里缝合好伤口,休息了三五天,就痊愈了。我总想着把蓝布大褂和呢帽还给人家。直接送到她家里去吗?万一出来应门的不是她而是别人,那我该怎么说才好呢?我只好写了一封短信,约她下一星期六的傍晚亲自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旁边的紫丁香花丛附近,取回我借去的大褂和呢帽。收信人的姓名只写着“大小姐”收,落款我没有写,因为那天在匆忙中我们谁都没有请教过对方的尊称大名。我们终于在紫丁香花下见面了。她很大方地走到我面前,稍微点点头示意。当时我还是一个十分腼腆的小伙子,我总觉得,随便询问一个不认识的姑娘的姓名或者介绍自己的姓名都是不太庄重的,太唐突的。我只是激动地红着脸对她说:“非常感谢您的帮忙,那一天,要不是换了衣服,我一出门就会被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