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一、字音字形环滁(ch)林壑(h)琅琊(lng y)林霏(fi) 伛偻(y) 酒洌(li)野蔌(s) 觥筹(gng) 阴翳(y)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靠近。(3)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4)得之心而寓之酒:领会;寄托。(5)伛偻提携:腰背弯曲,这里代指老人。(6)山肴野蔌:菜蔬。(7)杂然而前陈者:摆开。(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9)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这里都代指音乐。(10)觥筹交错:酒杯,酒筹。(11)颓然乎其间: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12)树林阴翳:遮盖。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山行六七里解释:名词用作状语,沿着山路。(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解释:名词作状语,像鸟儿的翅膀。(3)名之者谁解释:名词用作动词,命名,起名字。(4)自号曰醉翁也解释:名词用作动词,命名,起名号。(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解释:意动用法,是“以为乐”。4古今异义区分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今义:芳香,花草的香味,也比喻美好的德行和名声。三、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1通观全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点拨: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看,太守是因醉翁亭美丽的自然景色而陶醉;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滁人游乐场面看,太守是因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和乐而陶醉;从“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的酒宴场面看,太守是因众宾客无拘无束,酒酣兴浓的自在而陶醉,也可能真是不胜酒力;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看,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作者因自己能与民同乐而陶醉,这是太守“醉”的最重要的原因。2积累成语。点拨:(1)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2)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会的热闹场面。(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别有用心。3核心图解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琅琊(y)酒洌(l)饮少辄醉(zh)b林霏开(fi) 伛偻(lu)云归而岩穴暝(mng)c山肴野蔌(s) 晦明变化者(hu)林壑(h)d树林阴翳(y) 水声潺潺(cn)觥筹(g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蔚然而深秀者()(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负者歌于途()(5)野芳发而幽香()()(6)醉翁之意不在酒()3下面加点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按要求填空。(1)醉翁亭记以“_”和“_”二字提挈全篇。结尾部分用“_”一句就把二者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主旨。(2)从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脱化出一个成语_,它的意思是:_。6妙联拾趣。温州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大意是“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0选文第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11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类文阅读】(2011厦门中考)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注,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临:_(2)名之者谁 名:_(3)心窃乐之 乐:_(4)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诚:_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14读懂山水。(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表达交流】15官场上的起落浮沉,在中华大地上演了几千年。在古代仕途不顺遭到贬谪的文人很多,境遇相似,内心境界却因人而异。本单元学过的三篇文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都写到了“乐”,都是在作者遭到贬谪的时候写的,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三人“乐”的理解。【体验中考】16(2011广西桂林中考)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a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界各地吸引了7 000万人次前往参观。b数百年来,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举办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国力的好机会。c从“乌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的平衡与和谐。世博会,d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而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1)a句语序不当,正确的表述是:_。(2)b句句子成分不完整,修改后句子应为:_。(3)c句有一处标点错误,应改为:_。(4)d句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修改后句子应为:_。(5)文中有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不当,应删去。这个句子是:_。参考答案:1. 解析:a项的“洌”应读“li”;b项的“偻”应读“l”;d项的“潺”应读“chn”。答案:c2. 答案:(1)茂盛的样子(2)腰背弯曲,这里代指老人(3)尽兴地喝酒(4)背着东西的人(5)香花;开放(6)情趣3. 解析:a项的“而”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b项的“而”表示顺承关系;c项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只有d项表修饰关系。答案:d4. 参考答案: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5. 参考答案:(1)醉乐醉能同其乐(2)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用意或别有用心6. 答案: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7. 解析:b项,加点词意思均是“离开”;a项,断绝/极;c项,知道/通“智”,智慧;d项,命中/里。答案:b8. 解析:a项,至于/负者歌于途;b项,已而/夕阳在山;c项,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答案:d9. 参考答案:(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10. 参考答案:众人游宴之乐,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11. 解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谈看法。参考答案: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2. 参考答案:(1)靠近(2)命名(3)以为乐(4)确实13. 参考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14. 参考答案:(1)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2)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15. 答案示例:柳宗元被贬,寄情山水排遣郁闷,“乐”是暂时的,“悲”才是感情的主调,他没有走出个人忧乐的囹圄,属于“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这种忘记个人忧乐、心怀天下、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