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2复述课文,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成长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2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成长的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激趣导入提起诗人牛汉,你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华南虎吧,也不会忘记老师给你们朗诵的悼念一棵枫树。牛汉堪称诗坛的硬汉,你们知道诗人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你们知道他的原名是什么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二、整体感知,解读“书”意1默读课文,然后请1-2名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的基本要求为: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语言简练,表达流畅,声音洪亮等。2.速读课文,思考讨论:(1)文题的含义:“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教师在学生自由发言之后加以明确:(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我的童年生活。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三、书里书外,品味人物跳读课文,说说:1.围绕着我的“第一本书”,作者除了表现我的苦难童年之外,还涉及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祖母:慈祥仁爱、风趣诙谐 父亲:温厚善良、心灵手巧乔元贞:聪明好学、本分厚道 “弄不成”老师:为人忠厚、没有本事二黄毛:愚笨、死心眼、英勇2.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怎样的色彩?讨论后明确:祖母的出现给贫瘠的生活增添了幽默的色彩;父亲的出现给暗淡的生活增添了温暖的色彩;乔元贞的出现给艰辛的生活增添了沉重的色彩;老师的出现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轻松的色彩;二黄毛的出现给呆板的生活增添了快乐的色彩。四、局部探究,体味苦乐1学生“批注式”阅读,找出“我”的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讨论后明确:读书生活中的苦:家庭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艰苦,小伙伴的辍学等;读书生活中的乐:祖母的打趣,父亲的温厚仁慈,老师的宽厚纵容,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等等。2文章开头哪句话可以概括这种苦乐参半的生活?如何理解这句话?讨论后明确:这句话是: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这也许是他们觉得上学有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3.这种苦乐交织的生活让作者发现和感悟了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发现了苦难生活对人的戕害,发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以及人类本能对于美好和有价值的事物的追求。4.如何理解“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这段话?讨论后明确: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五、对比命运,感悟人生1“我”和乔元贞的命运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讨论后明确:“我”有课本,但学习不是很努力,在三个学生中只考了第二名,而且第三名还是脑袋不太好使的二黄毛,但我在父亲的支持下,后来到了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最后成了一名诗人。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成了“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文章结尾特意交代了他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作者正是要用这种命运的截然不同来映照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诗人牛汉的命运也许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来概括:“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又能改变“乔元贞”们的命运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从这篇富有诗意的散文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的深切同情,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诗人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与人生。2请你与本文的作者比童年,然后谈谈你对读书和人生的新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人生道路的重要意义,今天的孩子拥有一个多么幸福的童年教师应激发出学生对于读书的热情和承受苦难的顽强意志等等, 从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六、读写结合,拓展作业1“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可能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呢?请你想象一下,揣摩人物的心理,写一段对话描写。2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弄不成”先生的故事等。教学反思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不仅叙述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且还表达了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和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的独特感受。上课伊始,围绕文题设计了如下内容:提起诗人牛汉,你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华南虎吧,也不会忘记老师给你们朗诵的悼念一棵枫树。牛汉堪称诗坛的硬汉,你们知道诗人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你们知道他的原名是什么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一方面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快速引出课题。第二个教学环节,研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问题:作者都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主动学习、完成读书卡片,感悟文中的苦难和温情,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蕴。在这样的故事中我们品出了怎样的人生滋味?理解作者所说的“人不能忘本”,这个“本”包含着哪些内容?经过研讨,加上老师的点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