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9课 诗词五首 浅谈纳兰词素材 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9课 诗词五首 浅谈纳兰词素材 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9课 诗词五首 浅谈纳兰词素材 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纳兰词前人论词时曾说道:“主情之词,贵得其真。”“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说到“真纯”,不能不提纳兰性德之词。我国古代的词始兴于隋,经唐、五代,至宋代达于鼎盛,到元明时,小说、戏曲成为文学代表,词道衰微,词作庸繁平淡,直至清朝,文坛涌现出了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等杰出词人,词学方出现中兴气象。其中,尤以纳兰性德的词令最为深婉、真纯,一扫元明以来浮艳颓靡之风,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一股生气活力。纳兰主张:“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正如王国维赞叹的那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情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的魅力在于“情真”,然而整部纳兰词所蕴含的凄美,却又令人不解:纳兰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宰相,其本人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一等侍卫,深得皇帝宠信隆遇试问,以他这样的身世、地位,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怎么竟吟出了那么多凄清断肠的愁曲呢?莫非是应了辛弃疾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要了解纳兰词的真纯,就必须揭开纳兰性德的“哀戚之谜”。不妨先举一首他的长相思为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按理,跟随天子出巡,那是人人求之不得的光宗耀祖之事,纳兰竟却只感到懊恼苦闷!更无奈的是,他既然厌倦这种生活,却又改变不得,实在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事实上,纳兰的一生,正是处于许许多多的矛盾之中,诸般矛盾汇集一身,形成了他解不开的愁怨。最令他刻骨铭心的是他的缱绻深情与无奈分手、生离死别之间的矛盾。相传,纳兰有一令他钟情的才貌双全的表妹,与他情趣相投,并曾有婚约,不幸的是,那女子后来被选入宫中。有缘无份,有情人被拆散,这创痛太深太重了,实是永远的隐恨。尽管有过“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台城路上元)的凄伤往事,他的婚姻总算是幸运的,他娶了一位娇柔多情的美丽妻子,两人情浓款款,幸福温馨。可惜,身为天子宠臣,不得不经常入值宫廷、扈从出巡,难免常常远离爱妻,无穷无尽的离愁别绪缠绕着他,令他无限烦闷。这也正是他为何在风光的扈巡过程中,却写下了长相思那样的凄婉辞章的缘由之一。生离的无奈已令词人哀愁,不久而至的死别就更令词人肠断了!成婚三年后,他的妻子去世了,“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荷叶杯)这种天人永隔的悲痛,生死不渝的爱情,在纳兰的悼亡词中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香,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细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 ,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金缕曲悼亡妇有感)字里行间相思怀叹的凄伤,令人不忍卒读。妻子的离去,使纳兰觉得“人间无味”甚于“夜台(坟墓)”,坟墓反而是埋藏愁苦的地方。尤令人伤心动魄的,是他为“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也难有可能而惊悚:世事无常,或许,来生再续缘,依旧是又一次的短聚而别,又一次的“清泪尽,纸灰起”。这是一种深深的绝望感,在体会词人丧偶之痛的同时,我们亦能隐隐感受到,词人所悲悼的,不仅仅是悲欢离合的情愫,更是人世中美好事物的易于破灭。纳兰不是胸无大志的人,他满腹经纶,曾熟习经济之学,怀有报国之志;然而,耳濡目染的官场黑暗、世事纷乱,却又让他不得不痛心地规避,甚至产生一种至深的幻灭感。看他的满庭芳: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此篇前景后情,巧妙铺垫,气势壮观,真情四射。开篇两句,描写了古战场的荒寒阴森,而后转写“中宵起舞”的爱国之心,但“那有村鸡”的转折之句,表明了无由以报,徒增伤叹,再以金笳声烘托,更添一重悲慨。下半阕与开篇呼应,世事如棋,翻覆无常,然而古今一切纷争,一切功业,却都如此虚无短暂,到头来,除了剩得几行青史、断碣残碑外,余皆成空。这虽有些消极情绪,读者却可由中感悟到词人抑郁于心的悲苦惆怅。辞章的至高境界,乃是种天人合一的灵悟,作者将冲破自我,把捕捉到的小我的转瞬即逝的慨叹情愫推阔纵横,融入悠远深沉的古今兴亡之中,化作一股永难磨灭的对浩渺宇宙、茫茫人世的沧桑感这是纳兰词真情挥尽,必然而至的妙境,绝非俗子雕藻强求所能望及。毛泽东评纳兰词“看出兴亡”,确是一语中的。纳兰是那样至情至性之人,自然做不到在官场仕途中与龌龊小人同流合污,世事是这样不如人意,令他难以尽情一展鸿图,真是不如索性出世,抛却尘俗:“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可叹的是,人生对他的捉弄竟至如斯,他连想冲破重重桎梏、飘然隐逸都不可能做到,惟有“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满江红)正是这些莲与淤泥的矛盾、报国与官场龌龊的矛盾、梅妻鹤子与蟒袍玉带的矛盾、痴情与生离死别的矛盾形成了纳兰无尽的悲哀,而他的心绪,真纯地展现在他的词篇中,感人肺腑。当然,纳兰词中也有些明快的篇章,虽然为数极少,却是难得的亮色。如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见人羞涩却回头”,这只是少女一个极细微的,几乎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词人却捕捉到了,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涩的复杂心情。又如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须知浅笑是深颦。十分天与可怜春。掩抑薄寒拖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小词清新洒脱,写的是为一个美丽如仙的女子画像,流露着词人对那女子满腔的怜爱:“须知浅笑是深颦”,这女子真是太可爱了,就连不高兴时皱眉的样子,都好像是在微笑。而词人对爱人的怜惜,使得他对画中的“她”也照顾得无微不至,画中的“她”“罗薄透凝脂”,他怕“她”衣衫单薄会感到寒冷,于是把“她”置身在华美的芳香褥垫上。结尾之处,更是浪漫传神,眼前人与画中人合一,说她是仙女下到了尘界。这种情致绵绵的开怀之作,在纳兰词中实不多见。也同样体现着纳兰词的真纯深婉。纳兰词不仅情真意切,文字技巧也极娴熟。令人折服,最能体现这个的是他的几首回文,像“醒莫更多情,情多更莫醒。”(菩萨蛮)且他用典巧妙,浑如己出,这点从前面所举的词中已能显见。不过,纳兰性德限于所处地位、环境,能够接触到的天地,毕竟不如他的一些朋友们同时期的几位著名词人如陈维崧、朱彝尊等驰骋纵横得那么辽阔,他的词多是些离愁、别恨、悼亡、感时、忆旧、怀远等作,这多少算是他作品的局限性。然而,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路,对于一个作者,写尽真性情足矣;强求远阔,认为人人都该写出多么多么深刻、多么多么深远的东西,不也是一种俗套、一种拘泥吗?文人的作品,总是要融合时代的烙印,而伟大的不朽之作,更是蕴含着预示兴亡存废的玄妙,纳兰词最是合于这个规律。纳兰性德生于清朝初期,他的词真纯简约、可诵可懂,清新明丽的词风恰应和了清朝的开国之象。与之对衬的,到清末时,文人们的词作已变得晦涩艰深,不知所云,甚至不通,诗词庸落,亦是亡国之兆。另一方面,放眼于整个社会发展史,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