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2).docx_第1页
雁门太守行 (2).docx_第2页
雁门太守行 (2).docx_第3页
雁门太守行 (2).docx_第4页
雁门太守行 (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雁门太守行赏析教案 陈恩华 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赏析的方法。2.学会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赏析诗歌。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重点:1.了解诗歌赏析的方法。2.学会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赏析诗歌。学习难点:1. 学会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赏析诗歌。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方法:师生互动法。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 “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老婆婆爱豆芽”“农民爱粪桶”,人都有所爱只是爱的理由不同而已。爱即是欣赏,是赏析。它是有理的。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赏析雁门太守行来学会欣赏。二.出示学习课题及目的:1. 学习课题(见幻灯片)。2. 学习目的(见幻灯片)。三.诗歌熟读及了解:1. 读雁门太守行。2. 认识本诗的翻译。四.诗的赏析过程:(1) .出示并点拨诗歌的赏析方法。1.诗的重点词。2.诗的内容及写作角度。3.诗的修辞及表现手法。(二).学生结合资料分析并赏析本诗,并加以讨论。1.学生自我分析赏析。2.学生相互讨论。(三).师生研讨,教师点拨。1.研讨过程(略)。2.点拨内容。首联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压”“摧”压过来.摧垮,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处境艰难,城池摇摇欲坠的形态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显示守城壮士的雄姿英发颔联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1).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满天”写出了战争规模之大。“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氛围。“凝”凝固成,富有表现力,既表现了死伤的惨重,又表现了动态变化的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颈联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为的是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声不起”表面上写天气极寒,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作者更巧妙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这样更能体现战士们牺牲精神的感天动地,撼人心魄。 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尾联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了双方的苦战及将士们以身报效国家的决心和豪情。3. 拓展延伸:(1)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2)说说“牺牲我一人,幸福十亿人”这句话的妙处。五.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赏析雁门太守行,了解和运用了赏析方法。方法是:1.诗的重点词。2.诗的内容及写作角度。3.诗的修辞及表现手法。我们以后一定要善于用它!6. 本节小测试: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