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暑期微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1).doc_第1页
高三语文暑期微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1).doc_第2页
高三语文暑期微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1).doc_第3页
高三语文暑期微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1).doc_第4页
高三语文暑期微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届高三语文暑期微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1(2013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_(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2)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2(2013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朝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1)词中“老”与“嫩”两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答:_(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嫩”突出了草色的嫩绿和生机勃勃,与袍色互相辉映,衬托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老”写出了晚烟迷蒙,残春迟暮的景象。表现了词人伤春叹老,倦游思归的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2)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衬托: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闲行邵雍园圃正萧然,行吟绕泽边。风惊初社后,叶坠未霜前。衰草衬斜日,暮云扶远天。何当见真象,止可入无言。(1)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意境。答:_(2)请赏析诗歌五、六两句的精妙之处。答:_答案:(1)诗歌意象丰富,园圃、泽边、春风、落叶、衰草、斜阳、暮云等景物色调暗淡;意境萧条阔远,表达了作者在闲适生活中的哲思。(2)“衰草”与“斜阳”、“暮云”与“远天”对照明显,斜阳西下,衰草于风中颤抖不已,而远方的暮云就像扶起了天空一般。极远与极近的景致,融为一体,使得诗句意境丰满,富有立体感。而一个“衬”字和一个“扶”字的运用,则化静景为动景,动静结合,使整幅画面中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军行李白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2)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形象的?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1)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为国杀敌立功的将士的赞颂之情。(2)运用了烘托的手法,以战马的神骏和马鞍的名贵衬托出将军高贵的身份和赫赫战功,以战事结束后沙场月寒、战鼓犹震和金刀血迹未干,来烘托出将军的英勇善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江上秋夜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1)有人说,首句“暗”字气象浑涵,用得精当,你同意吗?为什么?答:_(2)本诗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试加以简要分析。答:_答案:(1)同意。首句写阴雨笼罩中的苍江到晚来还没见晴,一个“暗”字,不但用浓墨绘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苍茫的江景,而且使浓重的雨意和渐渐来临的暗夜自然连成一气,写尽了白昼到傍晚的天色。(2)本诗通过描写苍江从傍晚到夜半、天气由阴雨转晴的变化过程,层次分明地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闹渐入静谧的气氛,构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诗四句四景,分别选择最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阴雨、风起、风停及将晴时分的景色,虽一句一转,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睢阳道中术虎邃【注】又渡溵江二月时,淮阳东下思依依。丘园寂寞生春草,城阙荒凉对落晖。去国十年初避乱,投荒万里正思归。临歧却羡春来雁,乱逐东风向北飞。【注】术虎邃:字士玄,为女真纳邻猛安(金朝军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编制单位及其主官名称)。这首诗是他寄给汉族好友文士刘祁的作品。(1)本诗首联中的“思依依”三字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答:_(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达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答:_答案:(1)“依依”用叠音手法,表明诗人睢阳之行的心事重重,“思”字意为思念故乡,思念朋友;居于篇首,为全诗笼罩一重思绪濛濛的气氛,奠定了这首抒情诗的感情基调。(2)尾联运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诗人来到了一个南来北往的歧路口,眺望春天迁徙的大雁紧追东风向北飞去,而自己却只能背道而驰,一种人不如物的酸楚之感油然而生。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虞美人寄公度舒宣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1)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答:_(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_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时要在理解本意的基础上,分析它使被修饰的对象产生了什么样的特殊效果,如果对塑造人物形象或对主旨表达起作用的也要进行分析。(2)此题考查鉴赏文学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回答时要先答手法,后结合诗文作适当分析,分析思想感情要结合题目和诗文中写景句及典故。答案:(1)“独”字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又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2)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老朋友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一句进行赏析。答:_(2)“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成,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答:_答案:(1)拟人:“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把船帆人格化,写出船帆的轻松可爱的形象,也是诗人的心情写照。动静结合:“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水的静态,静中有动,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反衬: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任答两点即可)(2)相同点:都是写顺流而下,船行速度之快;都体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同点:韩词写舟行之快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李诗的舟行之快体现了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的愉悦心情。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贺铸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注】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注】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神人,向神人请求顺风运柴,后遂其愿。“樵风”后指顺风。(1)试赏析上阕“无端更借樵风送”中“无端”二字的妙处。答:_(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的情感变化。答:_答案:(1)“无端”指无缘无故、没有来由,词人借“无端”一词埋怨天公凭空吹来无情之风,使船速和离别加快,离愁加深;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希望船行缓慢的想法,使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蕴藉、缠绵凄恻。(2)下阕以设问“良宵谁与共”起首,写出词人想到别后之夜的孤寂、落寞,顿生凄苦之感:“赖有窗间梦”,梦中的相聚只能使自己稍感宽慰而已;“可奈梦回时”表现了美梦终是短暂的,令人遗憾和无奈;“一番新别离”,将梦醒当作新的离别,使思念之苦倍增,更加令人不堪忍受。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宜阳,地名,这里有唐代的行宫,在安史之乱中,行宫被严重破坏。(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两个字用得最精彩,请作简要赏析。答:_(2)表面看全诗字字写景,实则是句句含情。试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自”和“空”。芬芳的花朵自开自落,悦耳的鸟鸣无人欣赏,“自”和“空”两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清、寂寥冷落的意境。(2)以眼前“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等宜人之景,衬托出诗人花落鸟空啼、国破山河在的愁绪,抒发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的伤感之情。12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注】香篝: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答:_(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答:_答案:(1)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2)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历历”、“萧萧”运用叠词,生动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净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原野。(1)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答:_答案:(1)以动衬静。作者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的寂静,使得山村显得越发沉寂。拟人,作者用“无语”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2)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2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金城临河驿楼岑参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注】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金城,在今甘肃兰州西北。五凉:指晋和南朝宋时北方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其地均在甘肃境内。(1)诗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重险”的?答:_(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1)从城楼高峻、山势险要、河水绕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重险”。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说明地势之高;山道盘旋环绕,说明山势陡峭;水浸城墙,说明有河流作军事屏障。(意思对即可)(2)诗人客居塞外,忽然回忆起在故乡捕鱼的闲适情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了诗人羁旅漂泊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黄庭坚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绍圣二年(1905)因被污修神宗实录不实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安置,在贬五年余。此词当是作于戎州。(1)菊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菊花”的作用。答:_(2)“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传达出了词人什么样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黄菊枝头生晓寒”中点明时令,烘托词人内心的抑郁凄凉;比喻(象征)词人老而弥坚的人格追求。“黄花白发相牵挽”,白发人牵挽着黄花,表明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要特意表现给世俗之人看的精神追求。(2)传达出词人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表面上看是说身体要健康,多吃饭,尽情享乐人生。其实含义在反面,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法挽回,只愿身体健康,眼前快乐,别无所求。轻松豁达的背后蕴含着无可名状的悲哀与愤懑。(言之成理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元张翥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何处望归鞍?春云山外山。梨花新月下。独自烧香罢。惟有梦相寻。惊鸟啼夜深。(1)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妙在何处。答:_(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两句构成鲜明对比,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2)下阕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梨花、新月、惊鸟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惨淡的意境氛围,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把女子内心的幽怨和思念之情写得绵绵无尽。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陇头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注】“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1)简要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答:_(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答案:(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流泪。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2)用对比手法(反衬)。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怀,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更鲜明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分析对比,也可以是“麾下偏裨万户侯”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的关西老将形成鲜明对比,副将封侯,身经百战的老将沉沦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感慨。)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6(2014年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浪淘沙秋江张炎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1)上阕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作者此际登临,首先意识到的是自己有如万里江山中一点微不足道的“飞蓬”,其悲凉心境便不难体会到了。古代文人对自在闲适的沙鸥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在张炎词作中,写及沙鸥的也相当多。“闲意谁同?”是说沙鸥这种闲情逸致谁能比得上?很显然,对于沙鸥,满腹忧愁的作者是自叹弗如的。这是反衬手法的运用。答案:“飞蓬”运用比喻的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鸥鸟”是反衬,通过写鸥鸟的闲适自在来反衬作者的悲苦之情。(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一般的诗歌多以情结尾,“往往浅露”。本诗末句“长笛霜空”以景作结,写得很富韵味。“长笛霜空”将词人悲凉凄苦的心境融在凄冷的“霜空”笛声之中传达出来,这笛声正撞击着一位有如飞蓬漂萍般游子的心弦,其中的悲苦令人咀嚼不尽。答案:这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以声衬静)的手法。在一片寒冷寂静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苦的长笛之声,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欲排遣却无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无穷。7(2014年日照质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驿亭所写。“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憩宿之所。(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答:_答案:“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该字以动衬静,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词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此题要结合背景来理解。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正是驿站之晨的光景。这不仅是写景,从中可以体味到被失眠折腾的人听到马嘶人声时的困怠情绪。同时,“马嘶人起”,又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答案: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该句以乐景衬哀情,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门内之凄清孤寂,展现了词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同时暗示了词人孤独凄凉的贬谪生活又将开始,含蓄地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怨愤。8(2014年泰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巧妙地运用联想和比喻把筝声与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那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强烈地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答案: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进行简要赏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语言的能力。颈联写人世的悲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悲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行而望月长叹。“独”“空”两字,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强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气氛。“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一“愁”一“思”写尽了无限幽怨。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9(2014年临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楚汉两城元王冕楚汉英雄今寂寞,两城相倚旧封疆。荒台落日酣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岂是有为增感慨?便令无事亦凄凉。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注】楚汉两城:是项羽和刘邦历久对峙之地,在今河南荥泽县西南的广武山。东广武城为楚王所筑,西广武城为汉王所筑。王冕:元末诗人、画家,浙江绍兴人,终生未仕。本诗作于诗人北上游历途中。(1)请自选两个角度来赏析这首律诗的颔联。答:_答案:(示例)可从下面角度中任选两个。炼字:“酣”和“老”。“酣”,有浓、熟之意。秋天,叶子本来就已经红了,而落日的映照使得叶子的红色更浓、更深了。“老”,也是活用为使动,白杨本来是以高大挺拔著称,可在秋风中却显得无力、苍老了许多。两个形容词的使用极为精妙、生动。修辞:拟人(写对仗工整也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落日”“秋风”“红叶”“白杨”都具有了人的情态、精神,似乎在陪着诗人一起难过、悲伤。表达技巧:渲染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荒台”“古墓”“落日”“秋风”“红叶”“白杨”共同组成了一幅秋日晚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萧瑟沧桑的氛围,烘托作者抚今追昔、怀古吊今的感慨。(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抒发了哪些人的哪些情怀?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面对这旧时干戈遍地,今日荒凉萧瑟的古战场,战败的楚王和取胜的汉王都被雨打风吹去,只留下两座空城相倚,不论是志在建功立业的有为者,还是无意功名的无事者都会生出岁月无情、功名成土的感慨和凄凉;作者心潮起伏,升起了对远在东南的故乡的思念,却只看到了萧萧的芦苇和黄浊的河水。10(2014年聊城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1)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本诗前四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处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萌芽”,把“游历生活”比作“梦”。(2)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现了哪些思想情感?答: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