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纪金榜】2014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三 明清时期封建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检测卷 (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惠州模拟)从宋代到明清,政府出台了越来越严厉的措施,防止“冒籍”,打击“科考移民”,目的是()a.维护分封制 b.复兴宗法制c.削弱地方势力d.加强专制集权2.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3.(2013揭阳模拟)明朝解缙曾说:“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初法律制度不完备b.明初注重法律制度的修订和补充c.明初君主专制强化d.明初贯彻以法治国的方针4.(2013汕头检测)17世纪以后中国人口激增的原因不包括()a.农耕经济的繁荣b.政局的相对稳定c.高产农作物的引进d.医疗水平的提高5.(2013韶关一模)明初实行一种政策:商人要获得盐引,须运粮到北方边疆,以粮换“引”,凭“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其推行直接导致了()a.晋商的迅速崛起b.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重农抑商的破产d.农工皆本思想的产生6.(2013汕尾模拟)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7.(2013韶关二调)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地租普遍上涨,与其直接相关的是()a.外国资本掠夺b.民族资本兴起c.人地矛盾突出d.城市化发展8.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9.(2013清远模拟)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10.“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循天下之公”,这些观点()a.是皇权强化、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b.是批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的呼声c.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d.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11.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12.(2013深圳模拟)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为此,明末清初有思想家提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格物致知c.致良知,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思想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连迎权贵,袖私舞弄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摘编自傅乐成隋唐五代史材料三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察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新政”开始推行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1)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8分)(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8分)14.(2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你怎样理解儒家学说“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立场”?儒家学说是怎样被“捧上独尊地位”的?试分析其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12分)材料二宋儒理学曾给我国民族精神裹上小脚,其中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就是十分突出的一个。李春平中国科学思想史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2)材料二中的“正统观念”主要指什么?综合材料三及所学,分析理学“给我国民族精神裹上小脚”的主要原因。(10分)材料四“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收天子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顾炎武(3)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4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到明清完善科举制,而科举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故选d。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明代内阁制度特点的认知。材料显示,明代的殿阁大学士“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以至于“燮理(治理)无闻”,说明其仅供顾问,而无实权。【误区警示】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前代的宰相制有重大区别。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官之首”;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者,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而非制度设计的授权。与以往的宰相比,权力相差甚远,更谈不上制约皇权。3.【解析】选c。“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说明法律变化频繁,人人自危,而能够随时变更法律制度的只有皇帝,这体现出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a、b、d。【变式训练】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解析】选b。这首诗反映了该文官对早朝时间过早的埋怨,而对田园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从中反映了官员从政的精神压力。而该压力则来源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加强对官员的控制。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首先抓住问题关键信息“17世纪以后”也就是明清时期,注意角度是“不包括”,结合所学的近代前夜的时代特征,即可得出d符合题意。5.【解析】选a。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b、c与明初的阶段特征不符,d与材料不符。题意是说明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间接促进了长途贩运发展,而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迅速崛起。6.【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自由劳动力在增加,市场在扩大,手工工场的技术不断发展,商品买卖频繁,生产关系发生显著变化,这一切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不同于农耕文明的工业文明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所以此题选b。7.【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时间限制可知a、b明显不正确,d一直贯穿历史的发展,不具备特殊性,故选c。8.【解析】选a。材料主要反映了康熙时期放松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因此a正确;b表述不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仍实行海禁政策,只是对限制海外贸易程度进行了调整;d不符合材料,根据“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可知政府仍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9.【解析】选a。题中所述黄宗羲等人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局限性根源于经济基础的局限性,即a。10.【解析】选a。材料中的言论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要求朴素的民主平等的思想,但他们依然未脱离封建儒学的思想范畴,是皇权强化、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方法总结】认识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性。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11.【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朴素的平等和民主思想,要求统治者“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强调了统治者对民意的尊重。12.【解析】选d。本题考查经世致用思想出现的原因。结合题干“科举的考试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及经世致用思想分析。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故选d。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先考虑九品中正制本身的弊端,然后综合考虑。第(2)题考虑人才的选拔、巩固统治、促进文学繁荣等。第(3)题有三种决策,任选一种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内容: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按九等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6分)原因:权贵子弟在评定中占据优势,一些中正徇私舞弊,最终被权门所把持,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4分)(2)影响:选拔了很多人才(开元后,朝中名士由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或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巩固了统治(或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或加强中央集权);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发展)。(8分)(3)以下三种决策及理由均同等赋分:决策之一:废除(1分)。当时的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2分)科举制无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2分)绝大部分人醉心于科举,新式学堂举办艰难。(3分)决策之二:不能废除(1分)。从根本上损害儒家思想地位,进而危及朝廷统治;(3分)会造成极大地社会动荡;(2分)无法保证官员选拔的相对公平公正。(2分)决策之三:不立即废除,待时机成熟再废除。(1分)举出不能立即废除的理由(参照不能废除的理由),然后列举时机成熟后一定要废除的理由。(7分)14.【解析】本题以汉代以来儒学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发展特点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归纳概括及发散思维能力。第(1)题,要依据材料中涉及的儒家思想的优势分析,结合汉代史实分析被弘扬的原因;第(2)题,可以结合宋代社会弊端及理学自身的改造分析原因;第(3)题,归纳材料信息即可。答案:(1)一方面,儒家主张尊重传统,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时代需要吸收其他学说,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月考试卷及答案
- 留学生汉语教育考试题
- 书法书法史初赛试题
- 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与流通政策法规优化与市场拓展研究(2025版)
- 2025年高考高考网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报告
- 农发行淮南市田家庵区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储能电池在电网储能调压服务中的市场风险分析报告
- 农发行聊城市东昌府区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高中
- 体育运动的安全防范课件
- 2025年高级管工理论试题及答案
- 黄冈市2025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锅炉工艺规程培训课件
- 二年级乘法算式练习(口诀练习)每日一练模板
- 售后沟通技巧课件
- 进制转换课件-2025-2026学年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 店员绩效考核制度
- 2025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答案
- 【MOOC】《电路实验》(东南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月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