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二三四”创建模式(修改稿).doc_第1页
实施“一二三四”创建模式(修改稿).doc_第2页
实施“一二三四”创建模式(修改稿).doc_第3页
实施“一二三四”创建模式(修改稿).doc_第4页
实施“一二三四”创建模式(修改稿).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施“一二三四”创建模式推动乡镇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泗店镇人民政府2010年12月24日泗店镇辖36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现有初中1处,完全小学及教学点7处,幼儿园6处,成教中心校1处,在校学生3900人,教职工428人。省级规范化学校(幼儿园)3处,市级规范化学校(幼儿园)6处,县级规范化学校(幼儿园)5处,市级校园文化建设AAA单位学校3处。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镇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教育示范县为契机,创造性地实施“一二三四”的工作机制,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推进了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一、坚持一个中心,营造了团结协作的创建氛围。“一个中心”,即坚定不移完成创建任务的中心目标。泗店镇把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办学水平、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高度重视,强力推动。通过学习讨论、干部调研,教师座谈、查看现场等方式,认清了加快教育发展的形势,经过前些年农村并校的组合,全镇中小学、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得到优化,但资源少、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还没有根本转变。一些农村家长送孩子进县城读书,学生流失现象还时有发生。加快教育发展的形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两步走”的长远规划。第一步,到2010年完成全镇学校教育均衡化建设,实现群众教育需求满足型教育;第二步,到2015年全镇教育工作跻身县乡镇前三,实现优质型教育目标。二、发挥两级队伍作用,汇集了人人参与的创建合力。党政干部和教师队伍是创建省示范县的骨干力量。泗店镇实行了党政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全镇副局以上的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所学校,与教育单位的人员组成包保小组,砸死责任,一包到底,发挥党政干部督查指导的职能。一是促进了创建规划。督促指导学校制定创建工作规划,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思想、交流工作、加强了创建思想建设,凝聚了创建合力。二是抓实了检查反馈。对照创建标准,督促检查进展和落实情况。现场进行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努力的方向,并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努力把联系点建成工作示范点。三是解决好突出问题。帮助学校查找创建的突出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紧贴实际,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帮助理思路、找差距、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抓实整改任务的落实。提高了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强化宣传,总结成果,自我加压,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创建、勇于创新的工作积极性。一是践行“早”字。在党政干部的组织带领下,全体教师积极行动,主动出击,早动手,早整改,早落实,与要求时限赛跑,将缺口大、空白多的任务提前完成。二是落实“细”字。每位同志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三是体现“勤”字。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创建工作期间,无论在哪个学校,都有教师深夜工作的身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到细致的档案资料整理,完成了大量工作。有了这样一种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奉献精神,才会在规定时间完成创建的各项任务目标。三、建设三项机制,提高了科学运转的创建效率。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实施创建的基础。一是建立工作通报机制抓动态。成立了工作督查小组,坚持创建进展情况每天一调度,存在问题情况每周一通报,始终将创建工作的动态进展抓在了手上,摆在了面上,激发了竞争意识,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典型导向机制抓带动。挖掘经验,树立标兵。哪个学校创建进展快,成效大,就在哪个学校召开现场会。通过听报告、作总结、观摩现场,给全镇各校传经送宝,宣传推动创建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召开了资金筹集、条件装备、校园文化、档案整理4个现场会,每次现场会均有明确的主题,每次报告均有成功的做法,形成了良好的导向机制。三是建立了规范整改机制抓提升。制定了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突出了问题的分析和工作的再部署安排。每次现场会,均通报各校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任务和完成时限,加大整改力度,实现了团队跟进、整体提高的创建效果。四、突破四个难点,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创建能力。对于创建工作的难点瓶颈问题,泗店镇抓住主要矛盾不放,集中优势兵力,逐一进行突破。一是突破资金不足的瓶颈。泗店镇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很长一段时间,镇财政每年都在为发全事业干部的工资而奔波。但越是条件差,越能激发人创造的能动性。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采取财政挤、村集体拿、银行贷、社会捐、工程赊、对上争取等办法,不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新农村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改造等各项资金,捆绑使用,提高效益,切实履行了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相继完成了中学的公寓楼、餐厅和职工宿舍楼建设共5栋,小学教学楼、综合教学楼共7栋,幼教楼、保教楼共4栋,总面积累计3万平方米,总投入达1000多万元,全镇校舍实现了楼房化,校舍面积大幅增加,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二是突破条件装备差的瓶颈。镇对照标准,拉出单子,加大力度,实现了条件装备的三方面内容的规范建设。第一,操场建设规范建设。先后扩征土地20亩,投资100万元,完成了镇中心小学等3处学校的操场规范建设,完善了各种活动场地,新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场地设施15处,购置安装了各类体育健身器械100余套(件),使学校操场全部符合规范标准。第二,教学功能室用房全部到位。新建各类教学功能用房28间,按照省定标准配齐了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等14类教学功能用房,各室均专房专用,布局合理,面积达标。第三,内部教学设施得以完备。充实了各种教学设备、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报刊。新添图书6万余册,新增微机142台,教师用微机人手一台,新增多媒体设施30套,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校校有。县局域网全镇校校通,2所学校建起了校园网站,3所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三是突破校园文化特色不显的瓶颈。各校结合传统和校情,建设了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主题版面,营造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许桥小学发挥艺体师资精良的优势,规划了“求美创新、艺术立校”的创校风格;光亮小学弘扬孙光亮先生致富返乡,投资建校的奉献精神,树起了“做光亮人、走成功路”的精神旗帜。十一中建设了求学路,学子亭,塑造了孔子像,营造了勤学好问的学园环境,而建校历史长的泗店镇中心小学以重素质、求创新、办特色为本色,不断积淀着学校的历史文化,成为了对外参观学习的样板学校,被评为市校园文化AAA学校、县花园式学校,先后有肥城市、兖州市等外地教育单位组团前来参观。四是突破教学质量再提高的瓶颈。注重质量抓创新。大力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作业”的课堂三环节教学,转变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创新常规教学管理,通过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质量效益双高推进会、典型学校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加大了备、教、批、辅、考各环节的过程管理,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今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的比率达到了90%以上,中考成绩位列全县前列,有两名学生总成绩进入全县前十名,有力地推进了省示范县建设,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