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采撷名师教学中的语言实践之策.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采撷名师教学中的语言实践之策.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采撷名师教学中的语言实践之策.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采撷名师教学中的语言实践之策.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采撷名师教学中的语言实践之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采撷名师教学中的语言实践之策【内容摘要】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语文老师都认识到:语言实践,是语文教学之本。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积极理解语言文字的思想内涵,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是很多语文老师迷惘的。因此,借他山之石攻玉,不失为一条捷径也!笔者采撷名师教学中的语言实践:在批注中理解语言,在诵读中感悟语言,在比较中品味语言,在迁移中丰厚语言,在转换中活用语言,积极探索教学中的语言实践之妙策。【关键词】 名师经验 语言实践 汪潮教授著的语文教学专论,是这样给语言实践下定义的:语言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本义之所在,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是一种价值无量的返璞归真。细观现在的小学阅读教学,老师过多地关注内容和现代教育技术,淡化了语言,与语言实践渐行渐远。 一、问题呈现 1、技术横行下遗忘了触摸语言 在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没有借助“语言”这个中介去感知语言的温度。在技术横行下遗忘了去触摸语言,游离于文本之外。如一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课中的“开凿隧道”和“人字形线路”时,过早地借助多媒体设备理解,剥夺了学生潜心会读和迸发智慧的机会,语文课也被绘声绘色的课件冲得索然无味。也许有人认为是多媒体惹的祸,而笔者觉得是教师在预先设计时,对语文教学目标和本质的把握不够准确。“开凿隧道”和“人字形线路”这两部分仅仅是让学生明白开凿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与行驶方法的吗?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就简单了,画两张示意图不就得了,那还要文字干吗?2、纠缠内容中遗忘了运用语言 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教师大部分的问题直指内容,纠缠于文本内容,对难以理解的还不断地追问,对简单的有时也明知故问,生怕学生不懂。在肤浅的问答中,教师和学生忽视了文本中的语文因素,遗忘了运用语言。如一教师在教学揠苗助长的主要问题:(1)、说说图意,谁在干什么?(2)、农夫为什么要拔苗?是怎样揠苗助长的?(3)、这么累,农夫为什么不放弃呢? (4)、禾苗是怎样生长的?这样的语文课,效益何在?又会给学生留下什么?这样的教学带来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对文本读一、二遍还有兴趣,越到后面越没有兴趣。笔者认为,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细读的习惯,只关注内容和情节,对语言表达不去关注,更谈不上去欣赏。语言的内涵丰富,作为以语言为核心的阅读教学,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呢?我们需要探寻一条条语言实践之路。笔者聆听了名师的教学,采撷到了一些语言实践妙策,以飨读者。二、名师语言实践之策1、在诵读中感悟语言清代的曾国藩谈到诵读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对文本的肢解分析,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解读和拓展,多给学生一些诵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之美,体悟情感之美。诵读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感悟语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享受着语言的精妙、节奏和神韵,最终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让我们跟随浙江省名师张祖庆的脚步走进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师: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张老师也想读,听张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生: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生: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师:好一个“一大群花”!本来“群”是用来形容鸟的。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生: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师: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这是对我朗读最高的表扬!同学们,其实,张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我们也来试试看。(师生合作读)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就)师:数一数,出现了几次?生:11次。师: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意这么写的?(生:特意)师: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师生合作读,张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学生读“就”后面的内容。师: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复复地用这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式来写,读起来就特别带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语文的方式读出“语文味儿”!张老师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老师范读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读出了层次,读出了变化,读出了含义。有声音高低的变化,有节奏快慢的变化,更有语言停顿的变化。学生在一次次富有节奏和音韵的诵读中触摸语言,想象语言描写的画面,还原园子里各种事物的姿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进了萧红心中的那个自由、快乐、温暖的园子,走进了萧红的内心世界,与萧红的情感形成共鸣。另外,张老师在引导体会萧红文字的魅力时,品悟反反复复的“就”字”,读出文字带来的自由、快乐的劲儿。在读中,学生体会到文本语言的精妙,和其特有的表达的方式,感受到了萧红文字的阳光味道!2、在批注中理解语言“不动笔墨不读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我们的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在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随时写下读书心得。这就是批注式阅读。批注的形式多样,内容不限,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批注的内容。可以批注重点的字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可以批注疑难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可以批注写作手法,进行赏析。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还安排了“读书作记号”的习惯培养课,这足以说明学生阅读时写批注对理解语言的重要性。请看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爱如茉莉教学中的精彩演绎【教学片断】师:生活中有茉莉花,我们学习的是爱如茉莉,这样的爱像茉莉,流淌在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者词体现出来的。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师板书: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师:自读课文,一定要出声,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声音较小。)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很投入。读出声音,轻轻地读。(教师巡视)师:有的同学很好,已经在边上写上了自己的感受。(教师与学生小声交流)薛老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薛老师让学生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引导学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字词的冷暖。这既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也是教给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对话,走进语言深处,触摸作者心灵,体验文本情感,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写下自己思维的轨迹。这一个个批注,打上了学生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学生的阅读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3、在比较中品味语言 诗人王安石、贾岛推敲的故事是中国诗坛上注重炼字的佳话。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炼字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只有比较,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妙,才能领略语言的张力。否则,就会削弱语言文字的感染力。肖川博士说过,锤炼语言,就是锤炼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发现语言美的眼睛,在语言的秘妙处探究,通过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比较练习和品味语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也会自觉地或下意识地关注语言,并运用比较品味语言。请看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慈母情深时,给我们作出了绝妙的示范【教学片段】师:如果说,刚才那一句是电影里的一个典型的慢镜头,那么这一句又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快镜头)师:谁来读一读快镜头的感觉。师:请问其中哪个词带给你快镜头的感觉?(立刻)师:几个?(四个)师:没错,四个。一个不够,两个;两个不够,三个;三个不够,四个。一共四个,整整四个。找同义词。师:既然“立刻”有那么多的同义词,我们完全可以把立刻换掉,让整个句子在用词上变得更丰富一些,更有变化一些。(出示)马上、赶紧、迅速、立刻。师:改不改?(不改)改了多好!意思又没变,用词更丰富了,又有变化。多好的事啊!自由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什么味道。师:改吗?(不改)为什么?生:一次又一次的立刻体现了母亲工作非常非常忙碌的,一刻也不能耽误。师:你有非常好的感觉。正是一次一次的“立刻”,才带给你这样一种气势,才带给你这样一种节奏。是吗?(师生练读)师:所以,孩子们啊,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这个句子能少吗?(不能)这四个立刻能改吗?(不能)这就叫生:语文意识。王老师紧紧抓住四个“立刻”展开教学:立刻能改成其他的同义词吗?意思不变,用词又富有变化,为什么不改?王老师的问题直指向文本的语言,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母亲干活是如此的劳累,如此的疲惫,又如此地拼命,母亲的情是如此之深,让他心酸。王教师就是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关注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还原、比较、辨析、揣摩,领会语文意识,感悟快镜头所带来的不同的表达效果,并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了慈母情深。4、在迁移中丰厚语言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语言能力是学习的,是一点一点模仿来的。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是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对已有的认知语言进行内化迁移,使语言沉淀下来,使他们的语言丰厚起来。在进行语言的迁移时,教师挖掘文本中适合学生的可以借鉴的语言和语言形式,让学生通过说说写写进行语言实践。请看浙江省特级教师陆虹执教花钟时的片断【教学片断】师:这有趣的花钟,也留下一点遗憾。你觉得是什么遗憾呀?生:不齐全师:对呀,有些时间上还没有花,陆老师已经找到了三种花,让我们看一看它们的开花时间。(课件出示 蒲公英早上六点左右 茉莉花五点左右 荷花上午八点左右)师:老师想请让你们也来写一写什么时候什么花是怎么开的,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来写。如果你能用上刚才我们盘点的这些词语,那你真的很了不起,能写吗?生仿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生:上午八点左右,荷花欣然怒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师:她用上了词语盘点中的几个词语?生:两个师:一个是生:左右师:还有一个是生:欣然怒放师:她还用上了自己的话,后面加了一句“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生读:婀娜多姿的荷花在上午八点绽开了笑脸。师:她也用上了自己的词语,是哪一个?生:婀娜多姿师:多美的荷花呀,我发现他们把时间放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她是把时间放在句子最前面写的,你刚才是把时间放在生:中间师:中间来写的,看来这样的写法已经学会了。生读:傍晚五点,阳台上传来了一阵使人沁人心脾的香味,因为高雅的茉莉花正在怒放。师:请你们把自己的句子读给同桌听。陆老师抓住文本中的情感抒发处和言语实践点,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迁移训练,目标指向是多元的、综合的。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蒲公英、茉莉、荷花”在不同时间的开花状态,感知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规律,是一种语言形式的迁移;充分利用“词语盘点”中所提供的一些生动、新鲜的词汇,让学生尽量用上这些词语来描写,把书本语言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这是一种语言材料的理解迁移。在语言迁移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弥补 “花钟”不全的遗憾,又促进了对文本花钟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如能经常设计出既得意又得言的迁移性说写练习,让学生浸润在语言情境中,学生的语言岂能不丰厚? 5、在转换中活用语言在迁移中丰厚语言清朝末年,一位书法家在为慈禧太后的扇子题写凉州词时,漏写了“间”,慈禧太后大怒,要杀他。他急中生智,把诗转换成了词,当场断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赞妙。书法家就是靠转换逃过死劫的。在阅读教学中,转换练习就是一条常用的语言实践路径。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语言转换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转换可以通过词句的转换、结构形式的转换、语境的转换和文体的转换,将课文的语言置于一种新的语言环境中。在转换中,学生活用语言,学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感。请看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金色的鱼钩教学中的做法【教学片断】师:老班长的鱼钩就这样放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就可以了吗?是不是缺了点什么?生:对,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师:这个建议好!你们快来试试。生:“生命钩”。生:“革命之钩”。生:“老班长钩”。师:有了名字,就有了吸引力。那又如何让参观者了解得再多些?生:可以配上一些文字。师:好,请你们根据文本,为“金色的鱼钩”配上一段文字,作为介绍词。 生:师:你们能根据文本语言写出了感人的介绍词,一定能打动前来瞻仰的人。这样的转换设计,与文本的情脉相吻合,学生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创造性表达的冲动,会主动检索文本语言,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实践,架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无痕地融合在一起,可谓是一石二鸟。三、思考与行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借鉴他山之石,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可是有人说:“我拿来特级教师的教案如法炮制,结果却把课上砸了呀?”借鉴他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