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知能检测18.doc_第1页
课后知能检测18.doc_第2页
课后知能检测18.doc_第3页
课后知能检测18.doc_第4页
课后知能检测1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月,亭长妻患之患:厌恶。B众辱之曰众:众人。C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购:悬赏。D与语,大说之说:同“悦”,喜欢,高兴。【解析】众,名词作状语,当众。【答案】B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B诸将皆莫信,详应曰C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D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解析】A项,萆同“蔽”,隐蔽;B项,详同“佯”,假装;C项,党同“倘”,倘若。【答案】D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欲东下井陉击赵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羞与绛、灌等列D亭长妻患之【解析】例句名词作状语,向东;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项,使动用法,使退避;C项,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D项,以为患,把当做祸患。【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B愿君留意臣之计C然乃行营高敞地D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解析】A项,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B项,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C项,古义:谋求;今义: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答案】D5下列句子,不属于主谓倒装句式的一句是()A渺渺兮予怀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信死亦何言D冤哉亨也【解析】A、D两项都是主谓倒装句;B项,既是主谓倒装句,又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明知:明明知道B令装治行治行:准备出发C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有日:有一天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异故:不同的缘故【解析】A项,明知:确实知道。C项,有日:确定了日期。D项,异故:别的缘故。【答案】B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B秦归燕太子C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D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解析】D项“相”是名词作动词,担任国相。“行”、“归”、“广”均是使动用法。【答案】D8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王“封甘罗,以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臣请行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请因孺子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ABCD【解析】此题最好用排除法。甘罗的功劳,一是劝说张唐出使成功;二是说赵,使秦广河间、增地盘。封甘罗为上卿是因为后者,含有的应排除。【答案】C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秦燕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醒悟过来。为了秦燕联盟,张唐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的智谋出众。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从张唐不同意出使的理由和甘罗采用迂回的方法、旁敲侧击的劝说可以看出,张唐同意出使,完全是为了自己,是因为怕死而不同意出使,后来又因为怕死同意出使,并非“为了秦燕联盟”。【答案】C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译文:_(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译文:_【解析】注意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含义。如第(1)句中的“兹”、“其”、“遽”,第(2)句中的“赍”、“与”等。还要注意调整语序,如第(1)句中的介词结构“于兹”后置。【答案】(1)到现在,我已经满十二岁了,你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2)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参考译文】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侍奉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姬喜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的?”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侍奉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做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到现在,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雎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小家伙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出发。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从前甘茂的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名家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知道他。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了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了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三、课内阅读(教师用书独具)阅读课文48段,完成1114题。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欲东下井陉击赵下:突破B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方:并列C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发:发出D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购:悬赏【解析】发:出发。【答案】C12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其锋不可当B从间道绝其辎重C知其不用D信知汉王畏恶其能【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他、他们;D项,代词,自己的。【答案】D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李左车认为韩信定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故提议“深沟高垒”以“绝其后”。B汉军在水边高竖帅旗擂鼓壮行,韩信则乘机亲领二千精兵偷袭赵王的大本营。C韩信井陉“背水一战”,虽违背兵法原旨,但依情势而定阵势确属高明之举。D诸将对韩信设计的战术本有疑虑,战后韩信说透布阵意图,他们才心悦诚服。【解析】A项,李左车当时并未预见韩信会背水而战。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