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 江苏昆山千灯人,明清之际思想家,爱国学者,中华民族七十二伟人之一。初名绛,字宁人,明亡后改名炎武,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少年时为诸生,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参加苏州、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斗争。失败后,十偈明陵,遍游华北,调查访问,搜集资料,致力边防、西北历史地理研究,发展经济,力行垦荒。晓岁卜居华阴,卒于曲沃。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水利河漕、兵农田赋、经史百家、经济贸易都有精湛研究。晚年侧重考证,深究哲理,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提倡“经世致用”实学。主要思想: 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 顾炎武的世界观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他认为:“盈天地之间者气也,气之盛者为神,神者天地之气,而人之心也”;又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虽孔子之天纵,未尝不求之象数也。”正是如此,顾炎武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的爱国主张,他认为:“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先生认为对自然界是执“物”,对社会是研究客观的社会关系(虽然先生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人伦理关系),并且主张把认识见诸行事,以解决“当务之急”,以“兴天下”。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观点、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和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人的教育影响甚大。 对理学的正面批评 宋明至清,理学作为正统的教育思想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行为。顾炎武生活在明朝覆亡、清朝初兴的社会动荡期,通过深入的观察和调查,对理学的空疏无用较早地提出了强烈的最彻底的批评。他指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并对这种理学教育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他认为“天下”是“匹夫”的“天下”,社会“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对于“正风俗”,顾炎武则提倡了“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 “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观点 顾炎武认为:“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首先在与人人“行己有耻”。他指出:“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而“行己有耻”,则应“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行己有耻”作为立身之本,应在人的日常生活、行动实践中形成,即“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他认为“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因此清朝开博学鸿词科和明史馆时,顾炎武坚决不仕,他说“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而对弟子,则告诫曰“不登权门,不涉利路”。 “多学而识”的治学主张 何谓“多学而识”?顾炎武认为:学习在于“博学于文”、“好古敏求”,“在于得理而验于事物”。 “博学于文”即为“自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与友人论学书),应读“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应“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土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并指出:“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好古敏求”,应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是非之所在”。顾炎武还认为:学习“在于得理而验于事物”、“下学而上达”。人若“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终无济于天下”。 因此,炎武先生一生能“足迹半天下”,能“取天下书遍阅之,并一一考据” ;其所到之处,必寻人“问其曲折”,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择其宜于今者手录”。日知录则是炎武先生尽平生之志,广求师友,重视实地考据,以笔记形式著作的读书心得,其内容遍及经义、政事、史地、艺文、兵事、天象、术数等,其考据之精审,见解之卓越,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 “经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张 顾炎武作为明清民主思想的著名启蒙者之一,他痛恨“无本之人”讲“空虚之学”。他认为教育应改良人性、改良社会,昌明人道、改变政治,促进天下兴,即教育能“经世致用”。在病起蓟门当事书中说:“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后而已”。他指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凡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崇尚创新的独特见解 炎武先生认为“为学”与“兴天下”,皆应勇于开拓,敢于创新。针对当时科举制度下的教育,他认为“八股文之害,巨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更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若“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矣”;他指出:“天下之才,日生而无穷也,天下之人,无问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 就“为学”,炎武先生认为:“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在于道,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初刻日知录自序);他指出:“文章无定格”,“君诗之病在于有杜,君文之病在于有欢韩、欧。有此蹊径于胸中,便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极”。观先生一生之治学成就,其不仅首创古音学,更重要的是先生以他的治学行为和精神开创了清代“朴学”新风。历史哲学主张 首先,以经证史。顾炎武提出为六经正本清源,还六经以平实史籍的本来面的主张。他认为六经原本不过是圣人之史籍,并无什么玄妙高渺之处。因而应该进一步倡导以平易说经,反对历代经解的种种怪异之论,而将其归之于可以征信之说。 再次,考史辨妄。通过辨真伪、明正误、审源流、释疑义、钩沉潜、阐幽微以达到“辨章学术、考竟源流”为治学之要务。他一贯主张,作史要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以保证史事史论之真实可靠,反对不加鉴别地轻易使用转手资料,更反对可耻的抄袭、剽窃之风。他认为应该继承并弘扬了历代史学之秉笔直书的传统,主张据事直书,惟义是规,反对徇情枉道,曲笔求全。认为史书之修,述胜于作,若必有论评,则当知人论世,察类明故,不可一叶障目,偏宕其辞。他举论史者不能正确评价周平王之事为而发论说:“后人徒以成败论,而不察其故,遂谓平王能继文武之绪,而惜其弃岐、丰七百里之地,岂为能得当日之情者哉!” 最后,引古筹今。在顾氏看来,古乃既往之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绿色生态养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网络安全协议与通信原理题库
- 2025年城乡墙体广告投放合同
-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职业认知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为何要开展技术合同登记
- 2025货车买卖合同书范文
- 2025年市政学考试的考前复习试题
- 建筑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船舶租赁合同书
- 2025境外咨询合同 境外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二诊物理试题(含答案)
- (二模)赣州市2025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曲靖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2024
- 2024年新疆阿合奇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
- 2025-2030中国胃食管反流药物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建筑集成光伏(BIPV)市场规模分析
- 小学生脱口秀课件
- 抖音陪跑合同协议
- 高三尖子生、边缘生辅导方案2
- 2025-2030海工装备制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华为测试面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