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阶段检测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阶段检测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阶段检测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阶段检测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阶段检测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阶段检测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熨(y)贴 氛(fn)围 坍圮(p) 僭(chn)越 b. 慰藉(ji) 瘦削(xu) 发轫(rn) 翘(qio)首c. 氤氲(yn) 埋(mn)怨 搭讪(shn) 着(zhu)想d狙(j)击 朱拓(t) 粗犷(kung) 戏谑(xu)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挺而走险 尘芥堆 干燥 b. 一筹莫展 煞风景 溃乏c卓尔不群 挖墙脚 安详d娇生惯养 乌蓬船 噩梦 3. 下列各句中,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加点虚词而语意不变的一项是( ) a. 世上惜兰草,人间重友情。这种“雪中送炭”的精神,这种不动声色的友情和互不“透气”的相助、相爱,实在(着实)令人钦佩!b. 在北京西山召开的会议一结束,大家云去星散。我也(又)回到了单位,就在这时,却接到了去国防大学基本系进修一年的通知。c. 最近我见到张校长时,他正在学校搞文明建设,脸晒得黑黑的,可(只是)校园的美化与绿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绿树碧草,鸟语花香。d. 作家的心境完全(绝对)是自身修养使然,没有那样的文化底蕴和练达人生,就不会有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文人应该具有的高贵和清雅。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苏东坡的赤壁赋描摹江月美景已曲尽其妙,后赤壁赋更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都是天然句法。b. 我家近旁新开设了一家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物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c. 将人脑接入电脑网络,使得人类生活在亦真亦幻的虚拟世界中,这样的设想目前只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在现实生活里,这暂时还是一种方兴未艾的空想。d. 二十一世纪初这里还是大片农田,如今这里已经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人工湖水光潋滟,商业区人流如潮,给人以面目全非之感。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光”,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 写考场作文,语言是很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地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c.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神舟”七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6.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乐观主义者总能在困难的暗夜里看到希望的曙光。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久居他乡的游子,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友人如此情真意切的邀请,怎么能不让我欣然前往呢?d“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到了老年,就应该淡然豁达,得失俱忘;或者干脆看穿红尘,不问世事了。7. 下面对有关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上阙以写景为主。“看”字下领七句,按从上到下,由近至远的顺序描摹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体现了其生气勃勃、色彩绚丽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为下文抒发青春壮志、忧国情怀做好铺垫。b最后的常春藤叶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即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小说结局。这种结局往往出其不意,既没有伏笔和铺垫,也没有任何暗示,正像“常春藤叶”在风雨中不再掉落一样匪夷所思。c听听那冷雨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冷”有两层含义:一是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外在的凄冷感受,一是往事不堪回首、悔恨青春不再的悲痛情怀。 d指南录后序简要记述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难遭遇,并说明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基调悲壮、感情充沛,尤其是第五段,一口气历数18种“死”法来写自己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8. 下列各项所对应的课文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a琼珊 刘裕 探春 b. 苏艾 孙权 探春 c. 苏艾 孙权 迎春 d. 琼珊 刘裕 迎春9. 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主辱,臣死有余僇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挟飞仙以遨游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可谓智力孤危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a b. c. d.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赢得仓皇北顾道海安、如皋 先破秦如咸阳者王之a b. c. d.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北与寇往来其间 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赵尝五战于秦 d. 然后之是山之特立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13.下列各项中两个文言特殊句式,类型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质明,避哨竹林中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大王来何操14. 对下面这首词的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临江仙 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此词约写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回忆的是20多年前北宋尚未灭亡时与洛阳诸友旧游的美好景象。a“忆昔”引出了对“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的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作者对“洛中旧游”的愉快往事的怀念。b“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描摹眼前让人陶醉的实境,笔意自然明快,使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跃然纸上,极富感染力。c“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回到现在,包含着作者历经南北宋二十多年间国事沧桑、知交飘零后的沉痛心情和无限感慨。d“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用“渔唱”和“新晴”寄寓古今相同的兴亡,使整首词在旷达中收束。二、阅读题(共46分)(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18题(10分)医生转过身去,背朝着我站在桌旁,在手术器械中翻来翻去。身材高大而苍老的消防队员站在木板前,他向我微笑着,疲倦而忧伤地微笑着,那张长满胡子茬的肮脏的脸,像是睡着了似的。我的目光扫过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这上面我看见了什么,自我来到这个停尸间之后,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在上端第一行。我认出了我的笔迹,这比照镜子还要清晰,还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其余的一切全都不足为凭,不论是美狄亚还是尼采,也不论是迪那里山地人的侧面照片,或是多哥的香蕉,连门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数。这些在别的学校里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决不相信在别的学校有谁能用我的笔迹在黑板上写字。仅仅在三个月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日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因为黑板太短,美术教师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体写得太大了。他摇着头,自己却也用同样大的字在下面写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里留着我用六种字体写的笔迹:拉丁印刷体、德意志印刷体、斜体、罗马体、意大利体和圆体。清楚而工整地写了六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医生小声把消防队员叫到他身边去,这样我才看见了整个铭文,它只差一点就完整无缺了,因为我的字写得太大,占的地方也太多了。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现在我看到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我的包扎解开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来,因为我不能支撑自己。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继续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缓缓地、平稳地推到了底。我又想看看黑板,可是现在消防队员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挡住了。他紧紧地按住我的肩膀,我闻到的是一股烟熏火燎的糊味和脏味,这是从他油腻的制服上发散出来的。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张疲惫忧伤的面孔,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牛奶,”我喃喃地说15“身材高大而苍老的消防队员”的“微笑”为什么是“疲倦而忧伤”的?这样写说明了什么?(3分)k*s*5*u 1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在节选文字中出现了三次。作者为何要反复强调这句话,甚至以它为标题?(2分)k*s*5*u 17在小说结尾的这五段文字中,有三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请找出来。(3分) 18小说以“牛奶,我喃喃地说”为结尾,有何用意?(2分)k*s*5*u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923题。(20分) 取景器里的人 李梅(1)在常人眼里,乞讨者脸上流露出来的大多是卑微哀求的表情。那表情的背后是什么?我不禁把镜头对准了他们。(2)一老妪在乞讨的空档,坐在花坛的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与一老翁聊天。两人不知聊些什么,但我的镜头中老妪一脸的平和安详。仿佛是坐在自家地头上,说着田里的青苗瓜果,让你能闻到泥土的芬芳。(3)许多在路边的乞讨者,都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类动物羚羊,弱者的地位使得它们的警觉神经尤为发达,像是一个永远在岗哨的士兵。那根比发丝还纤细的神经,被撕成两条,一条用来正常的活动,一条用来警戒。或许在乞讨者的眼里,我们这些在周围走来走去的城里人,就如同羚羊眼里看到的在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危险时刻在潜伏中。(4)步行街出口处,一位白发老者经常坐在那里乞讨。他举着钱缸,带着哀求的目光不停地向过往的行人作揖。 (5)一心想拍近景特写,想清晰地拍出他那种无助哀怜的目光。小相机的焦距有限,一步步地走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他害怕地看着我,我也害怕。知道他害怕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他的眼神被恐怖淹没,刹那间,忽地从地上爬起,朝我抡着拐棍,那架势就是在乡村通常所见的打狗架势。一脸的怒不可遏,完全不是刚才的卑微委琐状。(6)垃圾桶旁边的围墙上,开满了红红粉粉的蔷薇,公寓的楼房被鲜花环绕,长长的花墙堆积无数的娇艳,美丽得几近奢侈。几个头戴围巾的农村妇女拿着大大的蛇皮袋来到这里,她们把桶里盛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拿出来,抖掉垃圾,积攒起来。然后,她们在垃圾桶里翻拣一些认为合适的东西,放到蛇皮袋里。转脸间看到我的镜头,赧然。以花墙为背景,拍下了在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7)那天走在步行街,路过一豪华写字楼,湖蓝色的玻璃幕墙,大理石廊柱的拱形门厅。这样的写字楼在城市里不胜其数,让我停下脚步的是,廊柱门厅台阶前,几个民工或立或坐在吃着盒饭,偶然间传来一阵笑声,他们有着明亮的快乐。(8)写字楼前的步行街上,每到白领们午餐后“放风”的时间,常常会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职业男女。可是,在写字楼前的门厅台阶上,看到这些吃饭的民工,突然就有了异样的感觉。巍峨气派富丽堂皇的写字楼,一下子就无情地把这些民工与一座城市剥离开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边缘另类。他们虽然在这里做着与那些白领同样用以维生的活计,但他们的笑容不属于这里,就像他们的普通话无法扎根城市的方言。(9)在按下快门的同时,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10)相机是我们的一双眼睛,忠实记录下我们瞬间看到的内容。但瞬间只是一个点,一个具有发散性的点,许多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都在那个点之下延伸发散着,直抵心灵的最深处。我们能看到许多的点,却往往无法看到由点到心灵之间的路。 (散文百家2008年第10期)19. 文章第(3)段是如何刻画乞讨者的,请简要分析。(3分) 20. 文章第(6)段划波浪线(“ ”)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21. 阅读画横线(“ ”)句子,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4分)(1)知道他害怕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2)在按下快门的同时,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 22. 取景器里摄取了哪几类人?请分别概括他们在镜头时的心理。(6分) 23.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我们能看到许多的点,却往往无法看到由点到心灵之间的路”的含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8题(16分)k*s*5*u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k*s*5*u24下列都能表现刘邦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的一组是:( )(3分)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a b c d25. 对上述三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表面上看,项羽与范增要攻打刘邦的意向是一致的,但实际上他们的根本动机完全不同。这就为下文“鸿门宴”两人的不同表现做好铺垫。 b项伯因个人恩情而私下泄密给张良,并主动帮助刘邦,还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好话,可见他是一个顾私情而忘大义的人物。 c张良对刘邦忠心耿耿,不但没有扔下刘邦而自己逃命,反而为刘邦分析形势、出谋划策,发挥了他作为刘邦头号智囊的作用。 d项羽轻率地就把告密者的姓名透露给刘邦,说明他根本没把刘邦当作竞争对手,更体现了项羽自矜功伐、不懂政治的弱点。26. 解释下列加点字(每个1分,共3分) (1)旦日飨士卒: (2)为之奈何: (3)戮力而攻秦:27.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每句2分,共4分)。(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译文: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 28. 善于描摹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是史记的一大艺术特色。下面是项羽和刘邦看到秦始皇出巡车队时各自说的一句话,请判断甲句和乙句分别是谁说的,并结合人物性格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甲:彼当取而代之! 乙:大丈夫当如是矣! 三、语言运用(共6分)29把下面4句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段落的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在先秦,主要有五种理想人格: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