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 (6).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 (6).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 (6).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 (6).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 河中石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文言文。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翻译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河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文中找出答案。二介绍作者:(投影出示)纪昀jy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抽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停顿的地方。2.教师范读。3.生齐读课文。把握停顿的地方。四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理解课文的意思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课文的意思吧!看看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是怎样寻找石兽的?结果如何?1.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能给大家翻译一下重点字词的意思。老师已经用红色字体来区分。注意古今义的区分。举例:干今义:河边古义:不干燥(生逐个回答重点字词)2.抽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3、教师纠错,并指出这段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4.学生对这一段提出质疑,并解答。5、齐读第一自然段。6、学生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二段。翻译课文内容。7、.投影第二、段内容,抽学生翻译课文。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7、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质疑。8、抽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7.教师及时纠错。五.教师归纳文言积累六、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七、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课后研讨与练习题的第三题。下节课再一起研讨。板书设计:25、河中石兽纪昀僧下流无迹讲学家原地沙上失败老河兵上流成功第 二 课 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测字词落实情况)PPT展示河中石兽清.纪(ji)昀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师:朗读推开记忆的门,在朗读中回忆重要字词。PPT展示圮并阅棹设帐物理是携耳确论湮颠二、字句落实1、落实第三段重要字词PPT展示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如是再啮:像;冲刷,侵蚀。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固颠:本来。如其言:依照。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但知其一:只。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2、结合字词挑战自己PPT展示(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石性坚重,沙性松浮。(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3、再次朗读,整理内容(了解故事大意)PPT展示文章记叙了(概括),得出了的道理(原文)。提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明确:短文前面记叙,后面议论,叙议结合,借事说理。三、研读赏析,讨论人物PPT展示三类人:僧出家人,居于寺庙,四大皆空;讲学家居于书塾,研究经史,讲学教书;老河兵长年驻扎河边,巡河,镇守河防。思考:1、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为了什么而“笑”?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正确的办法?明确:(1)讲学家嘲笑僧的错误做法;老河兵嘲笑僧的错误做法,以及对众人的盲目追寻的世风而无奈。(2)僧只考虑水流性质,考虑问题不全面;讲学家只根据书本知识,考虑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老河兵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水流性质、石性和沙性出发,全面考虑。3、纪昀给我们讲述了三人“河中寻石兽”的故事,把僧、讲学人和老河兵进行对比,告诉我们“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能否把这句话改成下面的句子?PPT展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有矣,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