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音乐教案.doc_第1页
第七册音乐教案.doc_第2页
第七册音乐教案.doc_第3页
第七册音乐教案.doc_第4页
第七册音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册音乐教案始业教育一:在教室简单说明新学期的教室情况,要求去音乐教室的路上尽量安静,队伍整齐。二:安排新座位。以学生排队的次序以男生女生隔着的规律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安排座位。三:课堂常规教育:1:坐姿要求:眼睛平视正前方,身体坐正,双腿放平,脚踩在地上,双手放在腿上。2:纪律要求:轻声回答问题,轻声演唱歌曲,有问题先举手后发言,同学间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四:以听音乐想歌名的方式复习上学期歌曲。五:简单介绍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反思:本学期,音乐教室换为原来的舞蹈房,教室比较大,墙面多为镜面,学生的注意力常会被吸引,要考虑把东面墙面的镜子遮挡。因为在舞蹈房上课,天气温度又还较高,所以让学生脱鞋进教室。第七册音乐教案始业教育一:在教室简单说明新学期的教室情况,要求去音乐教室的路上尽量安静,队伍整齐。二:安排新座位。以学生排队的次序以男生女生隔着的规律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安排座位。三:课堂常规教育:1:坐姿要求:眼睛平视正前方,身体坐正,双腿放平,脚踩在地上,双手放在腿上。2:纪律要求:轻声回答问题,轻声演唱歌曲,有问题先举手后发言,同学间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四:以听音乐想歌名的方式复习上学期歌曲。五:简单介绍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反思:本学期,音乐教室换为原来的舞蹈房,教室比较大,学生的注意力常会被分散,要考虑把学生的座位都集中在钢琴的方向,最好想办法把东面墙面的镜子遮挡。因为在舞蹈房上课,天气温度又还较高,所以让学生脱鞋进教室。在教室门口摆放鞋子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一课 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连贯的气息和柔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采菱,体验江南水乡音乐的细腻与柔美,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2、聆听采茶舞曲,感受江南采茶姑娘采茶时的忙碌,欢欣的情景,及愉快的心情。 3、通过聆听感受“水乡”的美,体验音乐与民族的关系,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用口风琴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感受口风琴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江南音乐、江南丝竹中(水乡的旋律)安静地进教室。 2、口风琴节奏模仿练习,为解决难点XXX XXX XX 作铺垫。 二、聆听采茶舞曲 1、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听听。 谁到过杭州游玩? 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吗?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看见过采茶的情景,而我本人小时候是有经历的,所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学生描述茶山采茶的情景。) 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听听、唱唱) (次环节可考虑放在第二次欣赏,让学对乐曲有了初步的感受后再进一步的了解乐曲的越剧唱腔风格。)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由(越剧曲调改编而成的)歌曲采茶舞曲 3、聆听采茶舞曲 你听到过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随着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出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了吗? 4、复听采茶舞曲,用动作表现歌曲,学习简单的采茶动作。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5、复听采茶舞曲,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创编歌曲最后造型。 三、学唱歌曲采菱 1、让我们继续游览在江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看我们来到了哪里?聆听采菱。 2、介绍菱角(多媒体演示)(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 3、聆听采菱,律动(划船动作)教师范唱歌曲,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优美曲风亲切的特点。歌曲的情绪特点? 4、学唱歌词:跟琴轻唱找出难点难点练唱 5、学唱歌谱:跟琴轻唱找出难点难点练唱(口风琴辅助练奏) 6、有情绪地演唱。 7、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口风琴练奏,为歌曲采菱伴奏。 分小组创编,谱例记录,打击乐器表现,口风琴练奏,教师指导。 小组展示,为歌曲伴奏。 合奏展示,为歌曲伴奏,使歌曲推向高潮第一课 水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唱出水乡柳树的柔美。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聆听洪湖水,浪打浪,简要介绍歌曲的由来和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学唱歌曲 1、谈话歌曲导入:大家都看到过柳树吧!你看到过的柳树是怎样的呢?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形象和情绪。 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条比作姑娘,柳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3、复听歌曲,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4、再听录音范唱,学唱歌词,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这样的节奏“Xx ”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 X”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5、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琴唱曲调, 6、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用口风琴奏奏。 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用口风琴弹奏。7、请自学后8小节,口风琴练奏。 8、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9、有情绪的演唱歌曲。 二、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导入:感受了柳树姑娘的美,下面音乐又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呢?(播放音乐)初听歌曲。 2、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 3、复听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学生边听音乐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今天的洪湖水将是另一帆景象,以后你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 课后反思:对于附点四分音符这类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单纯的讲授既枯燥也让学生难以接受掌握,结合生活中听到的一些声音、节奏,融合到这些枯燥的乐理知识中,学生就容易接受好。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聆听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歌曲渔光曲,简介歌曲的时代背景。 3、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发挥集体思维创作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唱柳树姑娘第二声部。 导入:柳树很美,柳树发芽的景色更美,今天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为柳树姑娘添嫩芽吧!让柳树姑娘变的更加美丽、漂亮 1、学唱柳树姑娘第二声部。 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1)口风琴进入 (2)歌声进入 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学习顿音记号“ ”,口风琴练奏“顿音”。 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2、二声部合唱。 3、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聆听渔光曲 1、欣赏渔光曲第一段,学生讨论情景、情绪。导入:我们的生活幸福美好,可是旧社会的渔民们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 教师总结: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3)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复听全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3、学生听音乐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配乐讲故事。 4、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三、聆听渔光曲(筝独奏) 1、聆听筝独奏渔光曲 .欣赏筝独奏渔光曲。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议论比较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模仿筝的演奏姿势)表现音乐。 .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 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 四、编创与活动,命题创作远航 .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合成。 总结:同学们为自己编织了一首美丽的远航曲,那优美、动听的情景让人十分向往,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优美的“交响乐”。课后反思:对于附点四分音符这类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单纯的讲授既枯燥也让学生难以接受掌握,结合生活中听到的一些声音、节奏,融合到这些枯燥的乐理知识中,学生就容易接受好。第二课国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2、通过游戏初步感受“上行”音阶。教学设想:1、通过听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为下面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情感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上行”音阶,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旋律上行的知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在国旗国旗真美丽音乐中进教室。谈话导入: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旗,而且都很美丽。今天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国旗国歌了解多少?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二、感受“上行”音阶。导入:同学们真聪明,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现在老师就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1、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个台阶,旁边出示(5、1、3、5),教师按照顺序先弹奏出每一个音的音高,要求学生按照音高把这些音填到台阶上。2、边唱边用手势感受音高行进方向。 3、教师小结“上行音阶”三、聆听铜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师:很好!那在刚才大家提到的国歌中也有这种“上行”的音阶,老师请你们找找是哪些句子?学生听完后回答。1、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2、想一想:为什么作曲家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3、老师用渐强的力度范唱一遍,上行时力度有什么变化?出示渐强记号4、并唱一唱上行句“起来、起来、起来”直接感受歌曲意境。教师小结作者作曲意图。5、师:那你们知道国歌的作者是谁吗?谁作词?谁作曲? 6、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以讲故事的方式简单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师: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此歌作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敌人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即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2、聆听国歌的其他三种形式:独唱、齐唱、刘翔在领奖台上的版本(在线观看)师:好,同学生了解了国歌的背景,下面我们来听听不同版本的国歌,并谈谈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了什么?3、学生观看、畅所欲言。五、小结师: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让我们歌唱祖国,祝福祖国吧。 在歌唱祖国的歌曲中结束。第三课 月夜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表演愉快的梦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学习6/8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情绪。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1、通过复习愉快的梦学习连线,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聆听范唱。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11.再听一次范唱。12.全体唱歌词。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13.师生讨论。(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1.教师弹奏二遍。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第二课时学习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