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商隐诗两首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鉴赏: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首联闻蝉鸣而起兴。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颔联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梗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1注音锦瑟(s)惘然(wn)马嵬(wi)宵柝(tu)沧海(cn)虎旅(l)2写对字形 写法归纳锦瑟(1)运用象征的手法。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喻重在“形”的相似,象征重在“神”的相似。锦瑟一诗的“锦瑟”“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五里云雾,给人以意蕴深厚的朦胧美。(2)用典。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创出古典新义来。庄周梦蝶,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望帝啼血,表现出生死不渝的情感。(3)结构与内容完美配合。这首诗首联以“思华年”引起全篇,尾联用“追忆”二字与首联呼应,用“情”“惘然”三字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首尾两联表达的内容清晰而明确,根本没有朦胧的意味。但是颔联和颈联“忆”的是什么“情”呢?诗人只用“庄周梦蝶”“望帝化鹃”“鲛人泣珠”“蓝玉生烟”四个典故来表达,又让读者坠入了五里云雾中。这种又清醒又迷糊、又明白又混沌的结构,可以很好地表现诗中那如梦似幻、朦胧恍惚的意境。形式和内容配合到了极致。(4)语言清丽。李商隐诗歌的语言艺术从这首诗中也可见一斑。例如开头写诗人形容瑟和瑟音,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语言清丽,却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气。每一幅画面都有浓浓的抒情和丰富的意蕴,意味无穷。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这是对李商隐诗歌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马嵬(1)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诗歌的每一联都包含着鲜明的对比:贵妃已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今生已了与来世难知的对比,承平年代鸡人报晓与奔亡途中军旅鸣柝的对比,长生殿里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前六军驻马的对比,贵为天子不能保住一妇人与民间夫妇白头偕老的对比。这一系列的对照寓有深长的意味和沉痛的感慨,处处寄寓对玄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惋惜与指责。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心情和处境跃然纸上。用“鸡人报晓筹”的安适生活同“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作对比,也暗示了主人公渴望重新寻回昔日的安乐。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经破灭。颈联中“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被“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用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说明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尾联中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没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2)巧对。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颇为后人称道。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3)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转说:“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写法精讲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 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微写作训练锦瑟一诗巧妙构造意境,所用的意象不是客观景物本身,而是带上了象征色彩,不符合通常的理性逻辑,却更真实地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的感受,其实很多情感,可以用一些象征性的意象来描绘,你是否也能描绘一些象征性意象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呢?答案:(略)课内素材他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他称颂汉高祖、唐太宗,也称颂张良、诸葛亮。他同情“不师孔氏”的元结,更同情“言皆在中兴”的刘蕡。他反对藩镇割据,又反对宦官擅权。可惜他运与愿违,“一生襟抱未尝开”。李商隐一生,命运乖戾,怀才不遇,在时代的倾轧下,无法大声呐喊,于寂寞和困苦中,只能自己与自己对话,把自己不遇的悲哀写于幽怨中,把自己的千千心结,尽藏那呕心沥血的诗篇里。李商隐的蹇运,却缘自这样的一段婚姻,这是李商隐的悲哀,还是人性的悲哀,还是那个社会的悲哀?无论是谁的悲哀,这悲哀没有湮没李商隐的光华,他从悲哀中成长,他从悲哀中挺出,他从悲哀中闪烁出照彻千古的光焰。精彩运用锦瑟让人好奇、索隐、痴迷了一千年!魏建宽锦瑟,一张华美无比的琴!你李商隐为何突然对这样一张琴忍不住倾诉?是在一个蛩音渐息的秋月夜,还是一个风和柳绿的春暖日?是在你被放逐的猿愁鹃啼的崎岖路,还是在他乡夕阳残照下的望乡台?你不肯说!我只知道,你以“锦瑟”起兴,让我想起了“人琴俱亡”!俞伯牙以琴为媒,高山流水遇知音,钟子期撒手人寰,伯牙不再鼓琴。你李商隐,以锦瑟为喻是痛悼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亡友。好一个“无端”二字,近乎天问!你对亡友隔着无法跨越的生死之门叩问,你的朋友的一生就如一张华美的瑟,难道你的朋友在这个世界还恰恰就只活了五十个春秋?琴,那是君子的良友啊,陶渊明与朋友聚饮甚欢之时,就忍不住抚起他那张无弦之琴。是人生的本质意义无法诉说,还是这个世界没有赏音人,因此陶渊明才蓄一张“无弦之琴”?我们无法破解!我只想,你李商隐面对那一张华美的瑟,面对那一张曾经点缀了你生命的瑟,在写下“一弦一柱思华年”之时,回望着悄然而逝的日子,感觉那美丽的琴瑟上曾跳荡着的音符还回荡在耳边!是朋友的五十而夭,让你想起了“偶然”,想起了命运,想起了追问人生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吗?我想应该是的!于是你联想到了物与我、生与死、永恒与短暂,于是联想起了庄子为人生写下的寓言“庄生晓梦迷蝴蝶”。但李商隐你觉得无法像庄子一样做到物我两忘,因此,在你的眼中,望帝绝不是庄子。你李商隐正如望帝一样,对人世间的美好投入了深情。何谓“春心”,不就是“伤春之心”!何谓“春”,不就是红尘中一切值得眷恋的美好事物?“杜鹃”自从附丽于望帝啼血这一传说,它就成了哀怨、凄婉的代名词,就成了思念故国、怀念故土的代名词,就成了爱得一往而情深的代名词,就成了不堪回首的代名词,就成了不堪回首却又忍不住回首的代名词。对曾经刻骨铭心的美好,哪能不回首?谁又能做到不回首?否则圣经中就不会有罗德之妻化为苦涩盐柱的故事。那分明是一个绝妙的隐喻关于人生的!你李商隐为表达对“一往情深”的理解,引用“庄生梦蝶”故事之后觉得不够,又援引了杜鹃啼血,仍觉不够,于是你又引用了南海鲛人的典故,这分明是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的中国古代版。鲛人哭泣时的眼泪为何变成一粒粒晶莹的珍珠,而不是石头?那一粒粒的珍珠不就是永恒的思念与感激的凝聚吗?不就是隐喻人世间的美好值得珍重与眷恋吗?那么如果读者非得要追问,非得要追问谁才是你李商隐心中的“南海鲛人”呢?你不说,你不明说,这让人好奇了一千年,索隐了一千年!你只想追问有情人终能成眷属吗?友谊真能地久天长吗?价值连城的美玉真能在阳光下让人一见倾心而不被埋没吗?你只想知道执子之手,即使相濡以沫也不一定能白头到老,你挚爱了一生的王夫人就中途撒手人寰;你只知道,曾与你情同手足的令狐绹因为政治上的“党争”而对你形同陌路;你只知道你才华不让贾谊,却终生沉沦于下僚,人生结局一如贾谊。诗人你李商隐真想一吐为快,但又不便明说,或不敢明说,于是你将大志难展的郁闷全交付给了“蓝田日暖玉生烟”七个字!苏东坡落魄江湖,曾写下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美好事物的无限深情。我想你的锦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千年来,有人说你的锦瑟是为祭悼亡友而写,有人说你的锦瑟是为追忆亡妻而作,有人说你的锦瑟就是自悼。我只想说李商隐你是一个清醒的迷路人!不信,读读锦瑟的余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不过这一个余音,缠绕了无数有着一颗善良柔软之心的人,一千年!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2)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答:_ _(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答:_答案:(1)留柳(2)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3)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答:_答案:(1)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 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答:_(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2)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二、语言运用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b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解析:d项,卜:预料。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对于网络“新成语”,人们毁誉参半:赞成的人觉得它源于生活,反对的人认为它毫无美感。国家语委相关人士曾指出,我们要关注、规范网络语言,但也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特定区域里、特定对象之间的交流工具。就目前来看,网络“新成语”还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登堂入室成为真正的成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a毁誉参半b规范c毕竟 d登堂入室解析:a项,“毁誉参半”即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意见不一。b项,“规范”在此处意为“使合乎规范”。c项,“毕竟”是一个副词,表示“到底”、“终究”的意思。d项,“登堂入室”指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用在此处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的一句是(d)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d“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系列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荷兰风车展。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围棋棋子按颜色区别黑白两方,但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_,_,_,_。_;_。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想要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围棋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a bc d解析: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