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期说明.doc_第1页
00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期说明.doc_第2页
00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期说明.doc_第3页
00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期说明.doc_第4页
00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期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分校区第一期工程规划、建筑专业设计说明项目背景:n 地块周边情况项目位于永安市南区,永安国有林场西南侧,巴溪河西侧。建设地址东临巴溪大道、北临南环路和西环路、南侧为高速公路永安南连接线。项目建设用地558亩,整个地块地势起伏较大,总体呈东北低西南高走势。n 地块现状描述基地南侧、西侧植被良好,高差显著,山势蜿蜒,基地中部有大面积水塘,山水关系互为拓补,呈现出“山环水绕”的景观格局。n 校园占地558亩,总建筑面积25.02万平方米,学生规模6000人。建筑单体设计建筑依地势而建,利用自然山坡结合等高线灵活布局, 同时采用局部的底层架空,使山体和绿化在建筑之中得以延展和贯通,为人们提供休闲活动的半室外空间,尺度怡人。主要建筑单体以实用为原则,尊重南方气候特点,采用开放的肌理,改善通风条件。建筑朝向尽可能南向,设置出挑的平台以及屋顶绿化,实现节能。单体的外墙材料上统一使用红色面砖,白色的线条及灰蓝色的坡屋顶瓦片。n 宿舍单间设计达到人均8平方米以上。在达到一般学生公寓标准的前提下,还增加了洗衣房及交流活动空间,使得居住上更富有人性化。n 教学楼及实训楼以理性的方式安排建筑功能,以内廊式院落围合方式组织空间,结合地形特征形成错落平台和山体相接,形成尺度怡人的交往空间。n 风雨操场造型现代轻盈,同时可作为容纳1500人的临时礼堂。n 学生活动中心和食堂地处教工生活区和生活区之间,成为容纳各种活动和连接的关系的重要节点空间,结合场地高差建筑体量上下错动,地下部分用地景台阶的方式构成建筑基座。学生活动中心的开间按照一般教室标准,可作为过渡时期的临时教室使用。 一期建筑单体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楼房名称数量层数面积(m2)备注学生公寓46+124239.8共计容纳2130人食堂2134768.9教学综合楼156226.8教学实验楼1512287.2教学楼2513583.32体育教学馆124306.68总计-65412.7结构方案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永安市南区,永安国有林场西南侧,巴溪河西侧。校园功能分为教学区、文化活动区、生活后勤区。一期主要单体建筑有教学用房(5层)、教学实验楼(5层)、体育教学馆(2层)、学生及教工食堂(3层)、教学综合楼(5层)、学生公寓(6层)。室外布置有运动场和室外游泳池。2. 设计依据1) 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1)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2) 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132-90(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9)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12)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 自然条件a) 风荷载:基本风压w0=0.4KN/m2(n=50年),地面粗糙度B类。b)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3)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3. 建筑分类等级a)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b)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c) 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实际的基础设计等级需待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后根据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性确定。d) 基础安全等级:二级。e) 地下防水等级:二级;f)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及抗震墙的抗震等级:框架的抗震等级均为为三级。4. 上部结构方案1) 结构缝的设置地下室不设永久性的结构缝,通过设置施工后浇带,适当考虑温度配筋等措施来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引起裂缝。地面以上针对平面形状不规则的建筑,需要在适当位置设置变形缝划分成简单规则的结构单元。2) 结构选型概述各部分建筑的结构选型如下:(1)体育教学馆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上部屋盖采用钢结构屋盖。看台:主看台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斜向框架结构体系布置观众席,满足观众满员情况下及活荷载不利布置情况下的强度、稳定和倾覆要求。(2)其它多层建筑其它多层建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3)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根据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初步确定主要荷载见下表。楼面用途活荷载 (kN/m2)屋顶2.0(上人);0.5(不上人)教室2.0办公室2.0书库/档案室*5.0屋顶花园5.0楼梯3.5大堂3.0停车库4.0上落货区20.0消防车通道20.0 (双向板)35.0 (单向板)设备房8会议厅/会堂5.0普通机房/变压室/冷却室不少于8或按实际重量*当书架高度大于2m时,书库活荷载尚应按每米书架高度不小于2.5kPa确定。对密集柜书库,活荷载取12kPa;当使用荷载较大时按实际情况采用。5. 基础方案由于尚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基础选型需待提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后才能确定。一般多层建筑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高层部分可采用筏基或桩基。地下室基坑开挖时应考虑支护措施。6. 地下室的结构做法及防水等级地下室底板结构要待基础形式确定后才能明确做法。地下室外墙及底板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0.6MPa。地下室考虑建筑功能及防水,不设永久性的结构缝。通过设置施工后浇带,适当考虑温度配筋及考虑采用掺外加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等措施来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本工程地下室人防防护等级为六级。7. 主要结构材料1)混凝土主要结构构件的混凝土等级C25-C60。2)钢筋一般采用HPB235、HRB335、HRB400钢筋;楼板可采用冷轧带肋CRB550钢筋。3)钢材采用Q235-B、Q345-B钢材。给排水方案设计说明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目标:给排水系统分区、分片、分组进行规划设计,做到好用、好管、好维护。给排水系统充分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思想,做到节能、节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给排水各系统按远期规划,分期建设,为业主提供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系统形式。 一、规划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年版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7.国家及当地相关政策法规8.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资料9.本院建筑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设计范围建筑红线范围内的给水、排水及消防给水等系统的规划设计好。二、生活给排水系统规划:1、给水水源本工程从市政给水管上接入二路DN200的给水管。进水控制水表处设置防污隔断阀,生活给水、商业给水、消防给水均独立设置水表。消防用水自消防水表引出于室外形成环状管网布置。2、生活给水系统生活冷水用水量估算项目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时用水量(m3/h)教学办公区, 31547生活区39441小 计70988不可预见用水10%719合 计780 在市政水压供水范围内的用水部分由市政给水引入管直接供水;市政压力不能满足的部分,采用生活调节水池变频供水设备供水。3、污废水排水系统生活污废水排水:采用污废合流,排入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商用排水系统:餐厅和特定区域厨房中的厨房废水排入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室外化粪池,处理合格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5、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重现期按5年进行设计,雨水排水系统与溢流系统的排水总能力满足20年重现期;室外道路和广场雨水重现期为2年。场地雨水则考虑结合可渗透地面的设计,一部分通过可渗透地面,渗入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超出收集系统容量的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区域内各种渗透地面选用: 绿化区内采用浅沟渗透排放方式,增加雨水在绿地内的渗透量。渗透地面包括a.人行道采用透水砖地面;b.停车场采用草皮砖;c.路面标高高于绿地的,雨水流入绿地,雨水口沿路边设在绿地内。6、环保措施:每栋建筑物内部的生活污废水由管道汇集后排入化粪池,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化粪池生活污泥定期清掏。7、节水、节能措施:A.充分利用市政水的压力,在市政给水压力范围内的用水点采用市政压力直供。B.采用节水卫生间设备,包括单/双冲水大便器,自动感应冲水小便器,自动感应盥洗龙头等。卫生器具和配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的有关要求。C.在建筑物引入管根据不同功能设置水表、并在商业区的卫生间等用水集中地方均设水表计量。D.雨水利用a.场地雨水则考虑结合可渗透地面的设计,一部分通过可渗透地面,渗入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超出收集系统容量的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b.下凹式绿地。绿地内的雨水直接利用土壤入渗进行利用,在当地土壤的入渗性能不良时,可考虑在绿地内增设渗沟,提高入渗速度。在绿地内设少量的排水设施,排除降雨量较大时的积水。c.绿地雨水渗透、存储灌溉技术,室外硬质铺装区域采用透水砖,增强渗水能力,补充地下水。 E.水景及绿化灌溉的节水 a.区域景观充分利用雨水,设置生态水景系统b.绿地雨水渗透、存储灌溉技术 c.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三、消防给水系统规划本项目消防设计按群体消防考虑,火灾次数1次;各消防系统按用水量最大的一栋考虑设防,消防最高定性为二类高层(住宅楼); 设置区域集中消防贮水池及消防泵房;1、设计依据a.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b.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c.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d.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年版e.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年版f.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g.国家及当地相关政策法规h.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资料i.本院建筑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2、消防水量及火灾延续时间消防系统设计水量:室内消火栓系统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两个小时。室外消火栓系统: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两个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一个小时。合计消防总用水量为360m。3、消防给水水源及储水水源:本工程从市政给水管上接入二路DN200的给水管。本项目设置区域设置消防贮水池及消防泵房,消防水池需储存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总和计为360 m3。高度最高的建筑屋顶设置18 m3消防水箱。4、室内外消火栓系统a.室外消火栓系统由室外独立的环状管网供给,室外消火栓布置按间距不大于120米原则,均匀布置,供地块内各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b.本项目各单体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的布置保证同层相邻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保护区域内任何部位。c.区域消防泵房内设置独立的室外消火栓增压泵及室内消火栓增压泵,均为一用一备。消火栓按钮及消防控制中心、泵房可手动启动主泵。d.屋顶消防水箱设置高度需满足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平时稳压要求,如不能满足,则需设置增压稳压装置。e.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室内消火栓系统设置水泵结合器。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a.地下室按中危险二级设计,喷水强度8L/ m2 min,作用面积160 m2.b.该系统设湿式报警阀组,每个湿式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报警阀设于地下室泵房内。c.自动喷淋喷头采用直立型喷头,有吊顶的场所采用吊顶型喷头。d.地下室泵房内设两台喷淋消防泵(一用一备)。6.水喷雾灭火系统:柴油发电机房及油罐采用水喷雾灭火装置。设计灭火强度20 L/min.,响应时间小于45s,最不利点工作要离大于0.35MPa。火灾延续时间0.5小时。7.气体灭火系统:S型热气溶胶灭火设计密度不小于0.14Kg/m3,灭火剂喷放时间不大于120S,喷口温度不大于180,灭火浸渍时间10min。 强电方案设计说明1.电力工程总体规划1.1 供电电源规划中的片区内没有市政供电电源,需就近由区域变电站向本地块提供1路10kV供电电源。本项目内电网电压等级规划为10kV、380/220V,变配电站为10kV变配电站。1.2 电力负荷估算本地块一期电力负荷采用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估算, 具体见下表:楼房名称负荷密度值(W/m2)建筑面积(m2)需要系数(Kc)安装容量(kW)装机容量(kVA)学生宿舍5024239.80.43991000+1250食堂2504768.90.8327教学实验楼4012287.20.8402体育教学馆504306.680.8139教学楼4013583.320.7427教学综合楼506226.80.8223合计(乘同期系数0.9)-17252250依据以上估算,本项目内电力总设备容量为1917kW,总同时系数取0.9,计算容量为1725KW, 本项目总电力装机容量为2250Kva, 负荷率为85.2%。1.3变电站规划本项目规划1个10kV变配电站, 在校区生活区的设1号变电所(兼开闭所), 装机1000+1250KVA, 供电给一期以上建筑的负荷用电, 1号变电所面积180平方米, 净高3.9米。本项目在一期设10kV开关站,1路10KV高压进线引入本开关站,项目内的高压供电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10kV变压配电站配电系统具体设计由单体设计完成。1.4供电线路规划市政10kV供电电源用电缆引入到本项目内一期的变配电站。本项目内的10kV线路均采用电缆线路,至各变配电站的10kV供电线路原则上沿地块内的道路东、南侧绿化带或人行道埋地敷设;1.5道路照明规划本项目内道路照明均由各地块按小区景观照明统一考虑,小区路灯控制可采用光控、时控和人工控制相结合。建筑物的公共用电和小区环境照明用电电源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弱电方案设计说明一、 弱电工程1、 项目概况:详见建筑相关章节2、设计目标本学院将建设成为立足于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培训、研究、交流的智能化园区和数字化校园,以适应现代化高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其智能化系统将为智能化管理提供可靠、高速和灵活开放的传输平台及实现途径,创造一个投资合理有效、功能齐全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为整个学院园区的运作、管理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随着现今科技的高速发展,追求高智能化的硬件设施和高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是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系统的概念是全面的,高质量的,舒适,安全,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的统一体,使楼宇的适用性,实用性俱佳。本学院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应达到如下要求: 创造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提供现代化的教学、办公、生活以及培训交流的环境; 具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 实现设备运行管理与控制自动化,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减少维护管理人员,降低营运成本;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为学院师生的体育训练和比赛提供技术保障。本学院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国内较先进水准的数字化校园,因此在建设时同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1. 系统的整体性:整个数字化校园的所有应用系统是一个整体,每个系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时需要统一规划,使用通用技术,制定信息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2. 系统的先进性:采用业界流行的先进技术,构建合理的适当超前的技术体系架构,以保证今后一段时间不会落后,保证投资回报。3. 系统的可靠性:建设稳定、可靠的系统,为校园内部的信息化应用提供保障。对于关键应用,采用高可用性设计,对于关键数据,需要有备份、恢复的手段。4. 系统的安全性:对于复杂的网络体系,需要具备完整的安全策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手段来保障系统、用户数据的安全。5. 系统的可管理性:集中的管理功能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问题的发生,提高系统有效运行时间并且可以为系统的纠错、升级提供参考。6. 系统的可集成性: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可以提升用户感受和提高系统运作效率。7. 校园核心信息数据集中管理:对于各应用系统的公共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提供公共的登录和查询接口给各个应用系统。8. 统一认证体系:校园内所有用户具备单一的电子化身份,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3、系统设计方案智能化设计应将本学院作为统一的整体考虑,建筑物间建立相互联系的电信管道,形成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校园智能化总控中心设置于图书馆。总控中心包括校园网络中心、校园广播电视中心、校园消防及安保中心(一楼,具有对室外开启的门)及智能监控中心。学院及各单体弱电子系统包括:1)综合布线系统(语音数据系统)2)有线电视系统3)辅助工程l 机房工程;l 防雷接地l 室外工程。另外, 考虑到本工程项目的分期建设, 拟先在生活区一期先设置电信网络机房, 面积30平方米, 电视机房,15平方米;暖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二)设计内容1. 通风排气系统2. 消防防排烟系统(三)设计计算参数1. 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夏季大气压:99734Pa;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3.2;夏季室外平均风速:3.4m/s。2. 通风设计室内计算参数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排风送风地下室水泵房43地下汽车库64变配电室1210公共卫生间10(四)通风系统设计1、地下室设备用房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2、地下室汽车库设置机械排风系统(火灾时兼作排烟使用),利用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坡道自然补风。无直接通向室外汽车坡道的防火分区设置独立的机械消防补风系统。消防设计说明多层教研,宿舍楼办公楼区设置环形消防通道,图书馆和体育馆在两个长边设置消防通道,其中图书馆的消防等高面设置在东面且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场边且不小于周长的1/4。消防道路宽4.0m,坡度10%,消防等高面处的道路宽度6.0m,坡度2%,道路距建筑外墙间距大于5m小于10m,消防道路按30T消防车荷载设计。本项目全面设置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淋系统、变电室、网络控制机房、消防控制等采用气体灭火,并用防火墙与其它部分隔开。(三)电气1、本工程一期均为多层的公共建筑, 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 则按三级负荷供电;2、本工程为多层民用建筑, 在公共的疏散走道,楼梯间等部位设火灾应急照明,各层出口及走道设置疏散指示灯。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蓄电池的工作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上述灯具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和消防应急灯具GB17945的有关规定。 安全出口灯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采用专用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具。3、导线敷设: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线,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线路在竖井及吊顶内沿金属线槽或穿焊接钢管敷设,水平线路在无吊顶处穿焊接钢管可暗敷在混凝土板内,但其保护厚度不应小于30mm,或沿金属线槽钷穿钢管明敷时,所有明敷设的金属线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