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BBS_徽派文化.doc_第1页
@MT-BBS_徽派文化.doc_第2页
@MT-BBS_徽派文化.doc_第3页
@MT-BBS_徽派文化.doc_第4页
@MT-BBS_徽派文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徽派文化徽州茶道 徽州茶道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气氛,以求汤清、气清、心清,境雅、人雅、器雅。近年来黄山有关部门把古代饮茶的礼规编成一套程序,进行“茶道表演”,深得游客的青睐。这种表演有四个或八个姑娘进行,大致分以下几道程序: 1、静气,即排除杂念,静下心来,营造一种安详的气氛; 2、烹汤,即取泉水(或河水)烧沸烹气一般用瓦器、锡壶,要洁净无异味,火须旺炽无烟,文武相宜; 3、焚香,敬茶圣陆羽, 4、涤器,洗涤茶盏,茶盏要用白瓷,洁净无瑕,洗后用干布擦干; 5、烫盏,用开水汤一遍盏,以荡祛寒气; 6、赏茶,察茶色,观察形,闻茶香; 7、投茶,用三指在茶筒中取茶,投入盏中,一般每盏以3-5克为宜; 8、洗茶,用一沸水少许浸润茶叶,而后将头汤倒去,使茶叶湿润涨发; 9、注汤,用三沸水,提壶急水下冲,但茶汤要均匀,水至七分,加盖少顷; 10、敬茶,举案齐眉,以茶敬客,以茶会友; 11、闻香,约三分钟,将茶盖轻轻揭开一缝,使香气溢出,沁人心脾; 12、观色,绿茶已青翠为胜,观之汤清叶绿为上品,浑黄者次之; 13、品味,轻啜一口于齿颊间灌漱,再徐饮慢品,俟甘津潮舌,始得茶之真味。 以上茶道即可配乐表演,亦可亲身试验,必定会从中得到乐趣,以益身心健康。 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盆景艺术流派名。属树桩盆景。起源于唐代,至南宋出现规则式游龙盆景,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绩溪县仁里村每12年举行一次盆景赛会,名曰花果会。清浮生六记记载1878年仁里花果会,所设花果盆玩,并不剪枝拗节,尽以苍老古怪为佳,大半皆以黄山松。歙县卖花渔村更以植梅为业,以善作盆景著称于世。徽派盆景用于树桩造型的主要树种有梅、松、榔榆、天竹、南天竺、紫薇、山茶等,以梅花、茶花为上品,梅中又以骨里红、绿萼、朱砂、送春、玉蝶等品种为佳。茶花品种近30个,有色泽的不同和浓淡的变化,又有单瓣重瓣之分,花朵大小之别。徽派盆景以枝干虬曲的木本植物为培育对象,经移栽、修凿、剪扎、摘心、去芽等手法,创作出较之于自然树木更丰富多彩的艺术品。如松柏之葱郁劲健,竹子的潇洒清秀,梅桩的古雅幽芳,榆、雀梅的拙朴苍古,黄杨的清朗茂密等。盆景树桩大而奇,形态蟠曲古朴,造型精巧奇美,倔傲刚劲。徽派盆景的主要形式有游龙式、三台式、迎客式、圆台式、扭旋式、疙瘩式、劈干式、枯干式、悬崖式、提根式和自然式等,以游龙式梅桩盆景最具代表性。 【粗扎粗剪】徽派盆景的造型方法。粗扎是将造型植株的主干、大枝,通过棕绳、棕丝、棕披和金属丝的蟠扎,形成柔曲的体态;粗剪是对一些小枝、细枝及针叶,按照构图设想进行修剪,促进腋芽、隐芽、不定芽的萌发,使主干周围的立体空间伸出的枝条上,长出纤枝密叶,如片片薄云,随风飘忽,自然传神。 【徽梅】徽州风格的观赏梅花。其栽培肇始于唐代。879年歙县卖花渔村洪必信,号梅窗居士,曾筑小楼数盈,植梅于前。经过不断引种和培育,徽州出现了一批风格独特的徽梅品种,如徽州骨里红、徽州檀香、徽州台阁玉蝶、徽州野宫粉、洪岭二红、洪岭宫粉、素白玉蝶等。这些品种的形成,经过多年杂交、人工嫁接和压条,颜色从紫红、朱红、粉红到粉白、素白、淡绿等无不具备。花形有单瓣、复瓣、重瓣等,绚丽多姿。 【绿粤】徽派盆景名。该株绿萼梅花约有150多年树龄,梅桩倾斜古苍,跳跟露爪,40厘米桩头漏透达六处,桩顶树冠舒展,花叶扶疏。其左方配英德石、凤尾竹、麦灯草等,与古梅主体相辉映,创造出一种苍古雄劲,洒脱自如,充满昂扬生机的深远意境,为屯溪茶校花工洪吉兆培植。1989年1月,在北京宣武艺园举行的首届全国梅花腊梅展览会上,获盆景技艺金奖。 【卖花渔村】村名。本名洪岭村。位于歙县城东南7公里,新安江南岸沟谷腹地。唐未洪氏迁居于此,逐渐形成村落。村形如鱼,村头尖尖状如鱼嘴;村腰渐宽如鱼肚;村脚房屋向两翼展开,如鱼的剪刀尾。村人姓洪,喻水汹涌,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在鱼字边加三点水,称渔村。又因村民以种花、培制花桩、制作盆景为业,卖花为生,遂称卖花渔村。洪岭海拔200多米,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一个小盆地。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提供了优越场所。是徽派盆景的主要产地。 【三台式】徽派盆景造型形式。主于仅二弯半,上方一顶,左右两侧各伸出一臂,三片经营的位置呈不等边三角形,形成三个台,寓意着仙界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岛屿。反映了艺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和对幸福、平安的追求。 【压条】徽派盆景植物材料的繁殖方法。早春将选定盆景植物枝条的中下部撕破或扭裂,将伤口部位埋入黄土中,留梢部出土,很容易生根。大的梅桩周围,一年可压条数株,当年便可长到1米多高,生长旺盛的枝条,直径可达2厘米。秋天从折伤生根处下方割断、走植,第二年便可用于造型。屡经压条之后,母本梅桩显得苍老如铸,浑然如铁。 【野桩速成】徽派盆景桩景培育方法。培养一个苍老古雅之态的桩景,少则需要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上百年。黄山花农采取野桩速成,于秋末冬初落叶后到早春萌动前,深入古林,挖掘野生树桩,进行初步修剪,按照构思,确走树形,用潮湿的青苔将修好的树桩包裹严实,避免曝晒,减少水份、养份的消耗。运回的落山树桩及时栽种,栽种时根部先打泥浆,栽植后浇一次透水,注意遮荫防旱。栽后数月发出大量芽蘖,芽长成枝条,任其生长,促进新根的形成和伸长,此时不宜疏芽和修剪。次年再行疏芽、定位,将多余的芽蘖掰去,进行蟠扎造型,促使枝条布局合理及优美树冠的形成。 【迎客式】徽派盆景造型形式。主干略曲,二臂从主干基部三分之一处向同一方向稍离伸展出去,枝稍扎成二小片,上方一顶片大而圆满。整体造型如同迎客松,象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展臂迎客。 【游龙式】徽派盆景造型形式。主干呈螺旋状或S形弯曲,小枝在弯曲的主于凸起处左右交互伸出。培植游龙式盆景梅桩,一般需先在露地压条和培育,每年二三月份用棕皮、爿棍进行一次人工蟠扎、盘弯、整型,年复一年,多者可形成10一20个弯,使干似龙身盘旋,两边再整修伸张二侧枝,犹如龙爪。整体造型如蛟龙腾云,雅致美观。 徽派雕刻 徽派雕刻最为著名的是砖雕、石雕、木雕。明清之际是徽州雕刻艺术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徽州众多的雕刻能手活跃于明清艺林,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举凡于金石、碑刻、版画、墨模、琢砚、嵌漆、竹刻、乃至建筑雕饰,无不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艺术瑰宝。 尤其是石雕、木雕、砖雕这三朵奇葩显得更加粲然夺目。 石、木、砖雕主要用作建筑装饰。其范围之广,几遍徽州旧辖歙、休、黟、绩、祁、婺六邑,其时间之久,由明入清直至民国,长达三、四百年。 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庙宇、牌坊、亭、塔、桥、墓等建筑上的许多构件和局部,都饰以精美的石、木、砖雕。 常见的如牌坊、石狮、石马、石鼓、报鼓石、须弥座、鸱吻、角兽、脊饰、座门、门罩、漏窗、梁枋、斗拱、轩昂、雀替、柱、门窗、隔扇、檐栏、挂落、栏杆等;其他诸如 神龛佛像,家具杂件,民俗用品以及工艺摆设等等,也无一不靠石、木、砖三雕增其光辉。 尤其是阔绰、考究的建筑,往往“一宇之上,三雕骈美”,从入口到室内、两厢回廊的左右上下,精美的石、木、砖雕饰俯仰即是,美不胜收。可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三雕”在建筑装饰艺术中已独具一格,充分发挥了其在建筑上的实用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作用,给徽派民间建筑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 徽派建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 ,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本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 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 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 ,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 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随着时间推移 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 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民居前后或侧旁,设 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 ,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夫和自 然谐和一体。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 窗棂槅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 雕细缕。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 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 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题村广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 ,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 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 境内还保存众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与明清民居称为“古建三绝”。矗立于县城的许国 石坊、北岸吴氏祠堂的石雕百鹿图和西湖风景, 大阜潘氏祠堂的“五凤楼”砖雕和百马图木雕,分别 体现了徽派“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雕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徽派版画的刻工,往往也是画家,深谙绘画意境,刀法技高一筹。明代,歙县虬村黄姓刻工人才辈出,独傲艺林。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明末,流寓南京的休宁人胡正言,创“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徽派版画:肇端于墨模镌刻,明万历年起,墨模中墨面图案的镌刻技术,逐步移植到版画镌刻上来,遂形成徽派版画,至清初,发展到高峰,在海内外独步一时,产量之多,种类之富,技艺之高皆达到空前的地步。徽排版画的艺术特色,是依靠白描手法来造型,线条细如毛发,柔如绢丝,一扫过去粗壮健雄之风,适应明中期以后的社会风尚,以工整、秀丽、缜密而妩媚的情调见长,抒情气息浓厚。技法上舍弃大面积的黑白对比,以线条的粗细、曲直、起落、翻简、疏密、来表现事物的远近、体积、空间和质量的关系。徽排版画的经典之作很多,如黄应泰明万历元年(1573年)雕版的帝鉴图说等等。到19世纪中叶后,随着近代西洋版画传入中国和近代印刷术的兴起,徽派版画才渐趋于消沉。 徽派刻书: 在我国雕版印书史上,明代徽州刻本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徽州刻本的历史自南宋始,至明初已有相当规模,其时歙县“刻铺比比皆是,时人有刻,必求歙工”。徽州自朱熹之后,文书渐开,学风很盛,读书藏书之家日渐增多。尤其在明中期以后,徽商崛起,刻印书籍成为社会百业中一个获利丰厚的时髦行业,在财力雄厚、经营有术的徽商开发下,徽州刻书业更为迅速发展起来,使徽州成了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徽州刻本可上与宋板比美,下与苏杭争价,很快跻身于全国刻书业的前列。 徽派印章: 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就产生了金石艺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天子印章称“玺”,臣民印章称“印”。徽派篆刻,始于休宁人何震,尤以晚清黟县黄士陵崛起,创“黟山派”。 徽派画坛 新安画派,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最早提出“新安画派”名称的是清朝康熙所间的艺术理论家张庚,张庚之后,人多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称。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画艺可观者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分为四个层面:先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画派领袖僧渐江;鼎盛期主要成员方式玉、王瘭素、吴山涛、程、汪家珍、戴本孝、吴龙、顺田生、程正揆、郑、汪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现代后继者黄宾虹。 明末清初之际,出生于黄山诸县区域内(旧新安郡)的一群遗民画家,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17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 因为这群画家地缘关系、人生信念和画风都具备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最早提出“新安画派”概念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艺术理论家张庚,他在浦山画论一书中写道:“新安自浙江师以倪云林法见长,人多趋之,不失之结,即失之疏,是亦一派也。”张庚之后,人多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称。“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画艺可观着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分为四个层面;先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画派领袖僧渐江;鼎盛期主要成员方式玉、王尊素、吴山诗。程、汪家珍、戴本孝、吴龙、吴田生、程正揆、郑、汪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现代后继者黄宾虹。 “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明清以来,文人画风日盛,风格日趋圆熟萎弱和甜怪自赏,绘事与人格力量及天地正气渐渐疏离,醇正之格日显淡漠。浙江等新安画家生当明清换代之时,坚守儒家崇尚节操的人格思想,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遗民心境。在艺术表现的具体行为中,新安画家们立足自性学习北宋和元人技法,笔墨简谈明洁,渴笔枯墨里隐隐透出冷峭和刚大的艺术精神,在他们笔下,新安山水涤尽了喧嚣软俗的气息,显现出冷静高洁的超逸格调。黄宾虹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一文中论道:有明一代,江南画学,渐趋邪、甜、俗、赖不为士夫所重。独新安四家,趋向醇正,不为邪、甜、俗、赖,超出吴越,识力过人。 “新安画派”作为一个标准的士人绘画流派,直接承继了宋元山水画家健康醇正的品格,在明清文人绘画风行的氛围里,这一画派堪称审美境界最高的地域性画家群体,人品艺品均开山水画一代宗风。 新安画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至明代已灿然可观。万历一朝近半个世纪中,就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著名的有杨明时、程嘉燧、李流芳、吴羽、郑重等人。其中取法倪黄,开一代风气的首推程嘉燧。他笔墨细净而偏于柘凌。清初,画家王玄度、方式玉、程邃、吴山涛和浙江均学程嘉燧,而各具一体。浙江以倪迂(云林)技法貌写家山,变细净而为沉厚,变枯凌而为清箪,而且把伟俊沉厚与清简淡远结合起来,开拓出自己的一条新路。浙江“敢言天地是吾师”,师古人、又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所绘作品,情景交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具有“笔如钢条,墨水烟海”的气概,形成“境界开阔,笔墨凝重”的独特风格。他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休宁)合称“新安四家”。其中浙江造诣最高、影响最深。清张庚在画征录中提出:“新安自浙师以云林法见长,人多趋之,是亦一派也”。此后即称他们为新安画派。“崇尚倪黄,貌写家山”是新安画家的共同特色。自浙江开始,新安画风有了新的发展。清代人源济说:“笔墨高秀,自云林之后罕传,浙公得之一变,后诸公学云林,而实是浙公一脉”。传浙江之学而得其心印的有其侄江注,工诗善画,存世黄山图册五十开,其中有几开是摹仿弘世的。郑(日文)画学弘仁得其神,而自具风格。祝昌与弘仁师友之间,虽学弘仁面稍逊。稍后,程鸣、方士庶,都有弘仁画学的风格。现代本县著名的新安画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吴淑娟(女)、汪声远、汪慎生、张翰飞等人。黄宾虹继承新安画派传统,广征博采,融合众长,画风变清简淡远而为浑厚华滋,擅长“明一而现千万”的表现方法,其山水画已达外师造化、心领神会、来去自然的境界。于画史、画论多有研究,著作丰富,卓然一代宗师。汪采白山水画清爽隽秀,鲜明净洁,花树尤佳。1984年,在纪念浙江逝世320周年、黄宾虹诞辰120周年之际,本县成立了新安画派研究会,先后在省、市、县举办画展,并有部分画家的作品赴日本、新加坡等国展出。 徽派理学 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而在新安的传播和影响尤为深,世称新安理学。理学的奠基人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者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歙县篁墩,故称其为程朱阙里。朱熹的母亲为歙县县城人,你亲朱松曾在歙县城南紫阳山老子祠读书,入闽任政和县尉自署紫阳书堂,以紫阳各其居,朱熹亦题名其书房为紫阳书房。学者因而称朱熹为紫阳先生,称其学派为紫阳学派。朱熹从师李侗,接受程颐的思想观点,后加以发挥,建立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他融道家和禅学思想入儒学之中,使儒学蜕变炽国古代社会的半期的经典理论-理学。他提出了天”、气、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到一系列重要思想范畴。他认为理是至高和包罗一切的,故称理学。朱熹所说的理,实际上指封建伦理纲常。而且认为理是永恒存在的,企图使封建伦理永恒化。他还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朱熹广收弟子,亲自讲学,门生遍布各地,有学术成就、政治建树者颇多,这使朱熹学派成为理学史上最有势力的学派。他曾三度回徽省亲,每次逗留数月,所以徽州从其学者甚众。学行最著的徽州弟子有歙县祝穆、吴昶,休宁程光、程永奇、汪莘、许文蔚,祁门谢琏等等。这些学生,讲学乡里,推崇理学,使徽州成为理学影响最深的地区。南宋理宗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推崇,追封死后的朱熹为太师、徽国公,亲自为歙县紫阳书院题额。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徽州正统的学术思想。 元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竭力推崇理学。徽州学者对程朱理学更是信奉不移,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教,子弟不以为学,并在篁墩建程朱三夫子祠。当时,徽州书院林立,以紫阳为大,紫阳书院被视为传播程朱理学之圣坛。清代曹振镛称:自宋、元、明,迄今数百年,江以南之私淑文公,能于学校自表见者,必推我新安”故徽州被称为理学之邦。新安理学家,除朱熹及其门弟子外,还有休宁理学九贤,歙县钱时、曹泾、郑玉、唐仲实、姚琏、吴曰慎,祁门汪克宽,黟县李希士。新安理学的主要著作,有解释程朱理学命题的四书发明、太极篡疏、礼记集成、六典撮要等。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新安理学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朱熹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促进了徽州读书好学风气,缙绅之家往往自编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诵读。新安理学家恪守朱熹的义利之辨,强调天理为义,人欲为利,颂扬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思想,学子以之为书院之规,士夫以之为立身处事的教条,徽州商人贾而好儒,以仁义礼智信这商业伦理。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也与朱熹的新安理学分不开。但是,理学的核心纲常伦理,新安理学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制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大批的贞女烈妇、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这理学在程朱桑梓之邦结出的恶果。 学术流派名。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起着重大影响的学派,而徽州为“程朱桑梓之邦”,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系徽州。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朱熹之父朱松,祖居歙县篁墩,后因被任武职,举家迁到婺源。朱松曾在歙县南门紫阳山读书,入闽任政和县尉对自署“紫阳书堂”,以“紫阳”名其居、朱熹亦自称“新安朱熹”。 朱熹是理学伯集大成者,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甚巨。他曾三度回乡省亲,每次逗留数月,所以徽州从其学者甚众。学行最著的徽州弟子有绩溪汪,歙县祝穆、吴,休宁程光、程水奇、汪莘、许文蔚,祁门谢琏。这些学生,讲学乡里、推崇理学,使徽州成为理学影响最深的地区。南宋理宗推崇理学,表彰程朱,亲自为婺源朱子庙题“文公阙里”,为歙县“紫阳书院”题额。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徽州正统的学术思想。 元代以后,历代王朝俱兴理学,定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徽州对程朱理学更是格守不移,“是以朱子之学虽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新安之士为然。”“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道光休宁县志)新安理学家,除朱熹及其门弟子外,还有休宁的程大昌、程若庸、陈栎、赵访、朱升、范准,歙县钱时、郑玉、吴日慎,祁门的汪克宽、谢,黟县的李希士。新安理学的主要著作,有解释程来理学命题的性理率训讲义、太极图书、近思录注、阐发程朱学术思想的四书发明、书传纂疏、礼记集成、六典撮要等。 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新安理学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朱子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促进了徽州读书好学风气,缙绅之家往往自编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诵读、理学家对理欲、心物、义理、天人等概念的意义、关系的追问和逻辑论证,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新安理学家格守朱熹的义利之辨,反复颂扬“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学子以之为书院学规、士夫以之为立身处世的教条,徽州商人“贾而好儒”,以“仁义礼智信”为商业伦理。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也与朱熹和新安理学分不开。但是,理学的核心是纲常伦理,新安理学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制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大批的“贞女烈女”、“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这是理学在程朱桑梓之邦结出的恶果。 徽派朴学 新安朴学(徽派朴学),朴学又称汉学、考据学,这是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的,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入手,以音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明未清初,有深厚理性思维功底的歙县学人黄生由训诂入手治学,撰写字诂义府、开徽派考据学之先河。以后则有婺源县的江永,以及他的学生程瑶田、戴震、金榜等,都是徽派朴学之佼佼者。在中国经学史上,徽派朴学被称为皖派,其治学方法影响深远。 徽派朴学的集大成者是清中叶休宁县戴震(现属屯溪区隆阜乡人),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学、学者,“乾嘉朴学”的代表人物。中国近代的经学大师吴承仕(歙县人),则是徽派朴学的著名继承者。 徽菜 安徽菜肴的主要代表,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歙县,发扬光大于绩溪“徽帮厨师”。徽菜的扬名与徽商的兴盛相生相伴。明清时期,凡徽商涉足之地,均设有徽菜馆。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茹、香茹、黑木耳,白木耳、黄花菜等过去全是野外生,野外采。徽州野生动物有274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野鸡、石鸡、田鸡、狸子、熊等丰富多样,都是味道极为鲜美的珍品。 徽菜的风格与其它菜系不同,它以烹饪山珍野味而著称。选料严谨,务求新鲜活嫩,决不滥竽充数。制作讲究油、重色(酱油)之特点,擅长烧、炖、蒸,浓淡适宜。徽菜的技术特征在于:一是善于发挥原料本身的滋味,即保持原汁原味;二是常用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三是炖、蒸时,蛋白质水分解出富含鲜味的氨基酸,脂肪分解出的有机酸同加进的料酒生成香脂,因而特别清香可口。 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句:“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多了。安徽讲求原创,有原创的东西就会使一个地区显得丰满厚重,它不会担心轻易被哪阵风吹走,也不会担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找不到自己的根基,所以安徽就总是安详而平静的存在,默默地任历史的风雨不断吹打。在经历了各种历史变迁磨砺之后,安徽的成色更纯,安徽的味道更浓,安徽的根基更深徽派文化就是安徽原创的历史积淀也是安徽从古到今屹立不倒的根。如果你真正走进安徽,不难发现,安徽这株巨树的根系是那么的发达,伸沿的领域是那么的广泛,难怪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多如牛毛的历史巨匠式的人物了。比如思想家政治家管子、老子、庄子、军事家曹操、神医华佗、包拯包青天、一代皇帝朱元璋、文学巨将胡适、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另外还有吴敬梓、朱熹、方苞、程长庚、陶行知、冯玉祥、张治中等安徽得以骄傲的名人。我们很难把徽派文化下一个特别具体的定义,因为他含概的内容太丰富了。大到徽派建筑、徽派戏剧、徽派医学、徽派民居、徽派食品,小到徽派雕刻(徽派三雕)、徽派盆景、徽派篆刻、徽派版画等,似乎安徽人生活中所有的领域都受徽派文化的影响,就连人群也有以“徽”字命名的,那便是“徽商”。徽商,字面含义是“安徽商人”,但你千万不要只肤浅的理解为“安徽的小商小贩”。“徽商”是一个历史文化范畴里的词汇,他是可以被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的。明清时期安徽徽州地区避开了历史上多次战祸,北方人口南迁,到此聚族而居,到了明代中叶,徽州村落就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人口的迁徙和密集,造就了大批徽商的产生,他们南来北往,输送各种各样的商品,传递五花八门的信息,带来各地区的生活精华,潜移默化地起到了促进安徽文化交流的作用。“徽商”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他们提倡一个“儒”字,无论是先儒后贾,或者是先贾后儒,最终徽商要做到的是“儒商”的境界。所以自古就有“虽有贾者,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