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堂邑中学高考历史一轮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山东省堂邑中学高考历史一轮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山东省堂邑中学高考历史一轮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山东省堂邑中学高考历史一轮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山东省堂邑中学高考历史一轮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服饰的变化1、传统社会皇帝与达官贵人:长袍马褂;普通百姓:布衣传统服饰的特点:保守呆板、拘谨;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等级的差别。2、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洋装、洋布传入中国;西装出现3、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1)男装民国初年,西装开始流行;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也很受欢迎;传统服装依然存在。西装流行的原因:社会转型时期,剪发易服流行;社会思潮的推动(民主革命思潮);且穿西装适体潇洒较为美观。中山装流行的原因:服装本身比较方便适体、且有特殊的政治含义。(2)女装新式旗袍出现,向称身适体发展(表明了社会对女性的认同,女子地位的提高及社会对平等的追求。20、30年代,有欧式裙子。4、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较低,人们穿着朴素。此期间男子多穿中山装、列宁装和中式便装;女性多流行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装“文革”时期:以着绿军装、戴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主要是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5、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颜色由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衣着的变化不但说明人们富裕了,也说明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也在悄然变化,而且服装材质丰富,设计新巧,工艺水平也提高了。这些充分说明我们国力在增强。)二、食物的变化1、传统社会:南方多食米饭海鲜、北方面粉肉食2、鸦片战争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使中国的饮食结构更加丰富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3、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许多生活必需品都凭票证供应,定量供应具有计划经济的特征探究: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这些票证主要适用于当时城镇有商品粮户口的居民。由于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而其时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于是,国家就对粮食、食用油、棉布等主要日常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一方面限制粮油需求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粮、棉、油完全可以满足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已经没有必要用粮票、油票和布票来限制人们的需求,所以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废除了这些购物票证。到1987年,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4、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后,粮食产量增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取消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1987年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饮食多样化。三、住宅的变化1、传统社会传统民居,贵族深宅大院,普通百姓住普通民居,房子多为木制结构2、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西式建筑增多,出现了中西合璧式建筑3、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物质生活水平较低,故人们多住在普通平房当中4、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普通平房简易楼房90年代以后国家启动安居工程;保障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福利。四、社会习俗的变迁1、传统社会包办婚姻、男子留长辫女子裹小脚等2、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政府颁布“断发易服”的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3、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下令取缔了卖淫嫖娼、贩毒吸毒等丑恶现象;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提倡婚姻自主,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妇女,提高了妇女的地位。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构建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范式,也为婚姻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4、改革开放后:(1)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成为人们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黄金周。(2)休闲方式多样化:休闲度假、郊区游、出境游以及娱乐健身等逐步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内容,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3)新的社会时尚: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社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注意:a.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地域与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这个变化是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接受的过程;既有西方的内容,又保留了浓厚的民族特色;习俗变迁与政治改革联系紧密(近代,封闭、落后的农村传统习俗坚若磐石)b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外因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带来了西方先进文明;内因中国的政治变革(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等因素。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思想文化上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1(2012浙江文综历史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题干引用的报纸内容反映出外国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引发国人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证实上海新报是否为国人办报,故排除b项;售卖西方商品并不能说明百姓衣食住行西化,故排除d项。【答案】c 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2(2012天津文综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票证供应制度,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折射。【答案】b3(2012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结合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下令改变与共和政体不相符合的一些旧称呼,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说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答案】d4(2012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bcd【考点】近代社会生活 【解析】从题干中的“介绍两个月前”说明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图中文字“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仅能反映出美国的公民教育的成就和妇女地位变化,不能反映民国初斯的中国,反映应是其倡导人性向上。【答案】a 5(2012四川文综历史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解析】从表2中吴虞在成都主要消费是在衣食住宿上,而在北京的主要消费是在娱乐享受上,说明其消费结构有所变化,c项正确,表2仅能反映吴在两的消费情况,abd项题干无从反映。【答案】c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火车的变化)(一)铁路的延伸170年代,外国人在中国修淞沪铁路,一年载客超15万人次,但是后被清政府强制拆除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3、1909年,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4、辛亥革命前,奠定了近代中国铁路的基本格局 5、民国后,铁路发展进程缓慢6、20世纪50、60年代,修建宝成、兰新等铁路 7、九五年末,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二)火车机车的变化:蒸汽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随着机车的发展变化,火车亦在提速(1997年,我国已经完成了六次大提速)二、公路(汽车)1、20世纪初,上海出现了汽车,不久,天津、上海等城市出现有轨电车。2、民国期间,修筑了一些公路,但是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再加上对外依赖性强,所以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1949年,人们出行多依赖于人力车、畜力车或自行车)3、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制造和密集的公路网陆续建立。(20世纪末,我国跻身于世界十强之列)4、20世纪90年代,家用汽车数量增多。三、水运(轮船)1、鸦片战争后,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水上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期,轮船招商局创办,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标志着中国近代水上交通运输业的开端。2、新中国成立后,水运业获得较快发展。3、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民航业的发展,轮船运输业日趋萎缩。(部分转向高档旅游业)四、航空(飞机)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到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3、1949年,中国民航共有32条航线。 4、改革开放后,国内和国际航线快速发展,中国成为民航大国。五、电报业的发展1、19世纪70年代,丹麦私自把电报架至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2、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1906年,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报局。4、1932年,除国内电报外还有国际电报。六、电话1、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电话公司。2清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到新中国成立后,电话普及率仅有0.05%。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注意:(一)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1、 开始近代化(原因内因: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交通业、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因:列强侵略的需要;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2、 地区发展不平衡(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3、 带有明显半殖民地化的特征(近代交通被列强控制和操纵)(二)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局限性因素1、外因:列强的侵略,封建旧势力阻碍了其发展2、内因:缺乏资金、技术、经济落后(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的两半的社会性质)(三)我国交通事业向前发展的有利因素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推动3、政府的大力提倡4、群众反帝斗争推动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四)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迁产生的影响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五)交通工具的发展特征:1、动力:人力、畜力机械动力 2、技术:引进自制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5、进程:先慢后快(新中国成立后)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1(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 a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a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 1形成时期(19世纪中前期19世纪末)(1)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外国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中国报第一份中文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2)70年代起,中国人办报纸(艾小梅办昭文新报,是第一个中国办的中国报)怎么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纸:a.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b.但也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和近代文化的载体,传播了西方文化2、发展时期(19世纪末改革开放前)(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候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同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3)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人民日报红旗成为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方针的重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丰富。3、繁荣时期(改革开放后)各种报刊呈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注意:(1)报刊业发展对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开阔眼界,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2)报刊业发展的局限性:文化素质的限制,形象性相对薄弱二、影视业的发展(一)电影: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无声电影时代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二)电视业的发展: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随后上海等大城市先后建有电视台。文革期间,电视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业普及的原因有: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b.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c.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三、互联网: 1.发展历程: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互联网的优势与不足(1)优势: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不足: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网络犯罪和网络诈骗现象层出不穷等。3、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1(2010海南单科18)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