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中下游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初步构想.doc_第1页
汉江中下游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初步构想.doc_第2页
汉江中下游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初步构想.doc_第3页
汉江中下游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初步构想.doc_第4页
汉江中下游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初步构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初步构想 摘要 提出了在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下,建立湖北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初步构想。详细阐述了建立湖北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本内涵、建设目标、发展阶段、规划原则、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等。示范工程主要包括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综合开发工程、汉江数字工程和现代管理工程。分析认为建立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区,一是可以大大提高防洪标准,二是可以显著提高供水保证率,三是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四是可以有效激活区内旅游资源,五是将极大地增强群众的现代文明意识。该区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航运的改善,将促进流域、区域资源、环境的持续优化,带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这一区域成为湖北省的核心经济板块,并成为全国范围内有特色、有影响的重要经济带。 关键词 汉江流域;汉江中下游;示范工程;现代水利;规划;设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为汉江的综合治理和整个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战略机遇。根据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指示精神,经过认真研究,现就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如下初步构想。 一、实施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汉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流域总面积15.9km2,全长1577km,其中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段,长925km,集水面积9.52万km2;丹江口至汉口为中下游段,长652km,集水面积6.38万km2。汉江中下游地区在湖北处于承东启西,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兼有山区与平原的特点,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工农业基础较好,是湖北省的精华所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范围为丹江口至汉口的中下游段,长652km,集水面积6.23万km2的区域(扣除河南省0.15万km2),其中核心区为干流两岸19个市县区,2.73万km2,人口1138.1万人,耕地面积69.82万hm2的区域;示范幅射区为除核心以外的3.5万km2的区域,区内有15个市县,人口604.32万人,耕地面积40.37万hm2。 1、工程实施的目的 抓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和汉江中下游4项治理工程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充分发挥汉江水资源多功能为重点,整合流域资源优势,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增强人民群众的现代文明意识,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河流综合治理开发提供现代化的示范样板。 2、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该区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受到资源、市场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的严重制约。一是防洪标准不高,洪涝问题突出。堤防工程堤质不良,堤基差,而且有581km干堤堤顶宽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堤顶高度按防御1964年型洪水普遍欠高1m左右;民垸分洪难以适时适量,分洪后损失巨大;河势变化大,崩岸多。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配置不够合理,缺水问题突出。一方面,现有灌溉和供水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完善,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抗大旱的要求,另一方面,工程布局与生产力布局、工农业结构、城镇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不配套。三是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不够,环境质量问题突出。特别是潜江以下河段先后于1992年、1998年、2000年和2003年4次发生“水华”现象,给区域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四是水管体制不顺,政出多门问题突出。工程管理分散,水质水量多头管理,不能做到系统优化,科学调度,合理有效配置水资源。与此同时,还缺少专门的流域性法规,管理手段落后。另外,还存在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资源开发不充分的问题。 实施好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大大提高防洪标准。在中游民垸基本不分洪的情况下,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而且杜家台分蓄洪区由510年使用一次减少到20年使用一次,这将大大改善该区域的投资环境。二是显著提高供水保证率。引江济汉工程、兴隆枢纽和部分闸站改扩建工程完成后,沿江闸站的供水水量保证率和灌溉水量历时保证率都将明显提高。三是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以该区域生产力布局、工农业结构、城镇发展的战略性调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平台,进行灌溉和供水工程布局,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再辅以灌区节水改造和灌溉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将大大提高水的配置效率和可调控能力,为经济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创造条件,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节水、减污措施的广泛推行有利于引导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四是有效激活区内旅游资源。在加强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的同时,利用汉江中下游沿线河岸、库面、洲滩、湿地生态等水域环境优势以及沿线名山(武当)、古迹(隆中)等人文景观,深度开发水的旅游、休闲、娱乐功能,将汉江中下游建成风景如画,蓝天、碧水、游人和谐共处的旅游胜景,将大大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五是极大增强群众的现代文明意识。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是一个现代文明意识。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是一个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集水利、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化水利工程,在管理上将探索形成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强调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区域内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科技意识和环保意识。此外,还有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航运的改善。这些都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将促进流域、区域资源、环境的持续优化,带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这一区域成为全省的核心经济板块,并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特色、有影响的重要经济带。 与此同时,实施好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将会给水利自身的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四个试验场”。一是现代治水理念和全新治水思路的试验场;二是现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试验场;三是新型水利建筑、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场;四是水利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试验场。 3、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1)区域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前景可观。汉江中下游地区在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武汉、襄樊等大中城市外,在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市县中,有六强位于该区域,其中仙桃市和天门市已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的行列。核心区内人均GDP8471.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也走在全省前列。该区域工农业基础较好,已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汽车工业带和以饲料加工、水果蔬菜种植为主导有农业产业带。因此,该区域在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具备走在全省前列的基础条件。 (2)水利工程体系形成,功能比较齐全。汉江中下游防洪工程已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丹江口水库为骨干,包括杜家台分洪工程和沙洋以上14个蓄洪民垸在内的工程体系。整体防洪能力达到在民垸不分蓄洪情况下,运用杜家台分洪工程基本上可解决20年一遇洪水;配合民垸分蓄洪,并在十分理想的调度运用条件下,基本上可以防御百年一遇的1935年实际洪水。建国以来,已先后抵御了1964年、1983年秋季洪水和1975年夏季洪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防洪效益。灌溉工程在正常年景目前可基本满足区域内工农业用水需求,核心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2.9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5.9%。区域内蓄水工程较多,其中包括温峡口、西排子河、熊河等大型水库10座,总库容20.22亿m3,调洪库容7.73亿m3,兴利库容11.55亿m3。汉江沿岸还建有水闸和泵站等106座引(提)水工程,其中包括天门罗汉寺、潜江兴隆、仙桃泽口等大型引水闸。在水能资源开发方面,汉江及其众多支流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目前已经建成王甫洲枢纽等一大批水电工程。 (3)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部省合作意向明确。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期正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而奋斗。与此同时,水利发展进入新阶段,对治水的认识不断深化,新的治水思路日趋成熟。正是从全国发展的大局、从湖北发展的大局、从水利发展的大局发出发,各级领导寄希望于湖北并把目光投向汉江。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湖北代表团时,强调湖北要抓住三峡、南水北调两大水利工程建设机遇,带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俞正声书记明确要求计划、水利部门要为省委、省政府当好参谋,切实抓紧抓好此项工作。水利部对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很重视,认为在一省范围内,有利于组织实施。汪恕诚部长要求引入最先进的现代水利理念治理汉江,参照美国田纳西河治理开发模式开发汉江,建成全国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力求达到工程设计最优、工程效益最好、环境污染最少、人文景观最美的标准。这些都为实施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创造了难得机遇。 二、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基本内涵、建设目标、发展阶段1、基本内涵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4项治理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以现代治水理念和现代治水理论为指导,以汉江中下流域自然环境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系统工程。具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工程层面。就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建立起人水协调的防洪保安工程、持续优化的资源配置工程、优质良好的生态环境工程、科学合理的综合开发工程、快捷安全的汉江数字工程、协调高效的现代管理工程等六大工程体系。二是制度层面。就是建立健全汉江流域治理开发、水工程设施设备保护、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水市场和水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建立结构合理、权责配套、运转灵活、协调高效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决策机制。三是文化层面。在治水性水价政策、汉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两利”“双赢”,强调需水管理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要以水利的发展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水利的持续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在管理上,建立用现代企业管理、现代组织管理理念武装的、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队伍和具备高科技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以工作学习创新为主旋律的学习型组织,营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和人文环境。2、建设目标在省政府授权范围内管理流域自然资源,解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约束,探索解决人类在资源的开发、节约和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使汉江中下游地区走上人水协调、水旱无忧,配置优化、供水安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体制健全、管理高效,信息畅通、运行可靠,人民富裕、社会进步的文明发展道路。具体目标就是力求达到工程设计优、工程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文景观美。(1)工程设计优。以现代治水理念和现代治水理论为指导,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来确定水利发展的任务和重点,统筹考虑水环境治理、水资源配置和水功能开发中的各种问题,科学规划布局工程。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内外能够代表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展示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提高工程设计的科技含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工程效益好。构筑以水利工程防洪为核心,现代气象预报为凭借,洪水风险管理为保障的立体化综合防洪体系,综合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标准;水资源配置效率高、效益好,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水能资源和水资源的航运、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而且,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促进区域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造洪、涝、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良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3)环境污染少。实行排污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加强点源、面源、内源污染治理,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使汉江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II类标准,其他功能区水质达到规定要求,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4)人文景观美。把人文景观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讲究建筑美学、建筑造型、提倡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赋予具有荆楚特色的文化内涵;整治、绿化河岸、堤库、闸站,营造汉江沿岸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休闲娱乐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3、发展阶段分三步走实现建设目标,即到2010年完成除新集、雅口、华家湾等三个梯级以外的汉江干流全部工程、核心区内的水文站水质站墒情站等站网建设工程、部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城镇供水工程;以区域水利工程布局为导向调整核心区工农业结构和城镇规划布局,区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到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5年完成核心区主要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生态良好,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小康生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30年核心区全面达到建设目标,幅射区基本建成。 三、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规划原则与建设标准1、规划原则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规划要广泛吸纳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科学整合武汉地区的科技资源,充分反映现代治水思路,选择国内外代表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路线、技术手段。规划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1)坚持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则。摒弃“就水论水”的传统思维方式,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把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与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紧密联系起来。(2)坚持多目标综合开发的原则。多目标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的多目标;综合开发是指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环境、旅游等。按照系统优化的原则,统筹考虑防洪抗旱、城乡供水与农业灌溉等问题;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妥善处理近长远、上下游、左右岸等水事关系,达到防治水旱灾害、经济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多种功能的目的。(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既要防止水对人的伤害,也要防止人对水的伤害。辨证地看待洪水的利与弊,充分发挥洪水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调节作用。约束各种不顾后果,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的行为。(4)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研究为支撑,科学合理配置生态用水、环境用水、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及经营用水。既要考虑现状用水,也要为将来用水留有余地。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实行工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科技措施并举,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5)坚持水利、生态、景观同步建设的原则。把水生态、水环境建设与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水利、生态、景观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为旅游开发和满足人民群众的亲水需求创造条件,创造具有荆楚特色的现代水文明。(6)坚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原则。学习国内外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大胆创新设计理念。对新的治水思路、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技术路线进行一番认真的梳理,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从历史长河的视角,置于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进行科学选比,突出选进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湖北汉江特色。2、建设标准(1)设计标准。防洪工程防御100年一遇洪水,并制定超标准洪水预案;涝渍治理城市市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一日排完,基本农田1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三日排完,基本农田渍害按涝渍兼治统筹考虑;灌溉工程保证率达90%95%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城镇供水覆盖率达100%,保证率达98%以上,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65m3,城市人均生活耗水量400m3;主要工程等级为:干流上拦河建筑物按有关规定确定,中下游堤防为级和级,穿堤建筑物同所在堤段相同。(2)工程标准。土建工程除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外,有精品形象,讲究美学和造型,工程配套齐全,设备选型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工程效益符合规范要求。(3)环境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级标准,其他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不产生地下水环境质量问题;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m2以上。(4)航道标准。江口至襄樊达到-级航道标准,能通过300500t船舶,襄樊至武汉达到-级航道标准,能通过5001000t船舶。(5)管理标准。建立先进的汉江数字工程,实现流域的社经信息、水文信息、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信息、墒情信息等自动采集、存储、传输,实现工程的自动控制和水资源的营运、配送的自动控制,实现办公的高度自动化,办公设备的现代化率达到95%以上,建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适应电子政务的现代管理机构,实行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管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四、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综合开发工程、汉江数字工程和现代管理工程。概括起来就是抓好一个根本(防洪保安)、建设三大亮点(生态环境、综合开发、资源配置)、坚持两个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1、防洪保安工程(1)按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水利防洪工程体系。加高加固两岸堤防,清淤除障,控制、稳定河势,整治崩岸;续建配套杜家台分洪工程,探索新思路,坚持新发展观,治;病险水库;加大水土保持建设力度,从源头防洪;调整、更新、改造和配套完善沿江闸站工程,提高排涝能力和治涝标准。(2)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强化非工程设施建设。包括开发区域洪涝风险图、洪涝预警预报系统和防洪指挥系统,建立雷电、雷达测雨系统,推行洪水保险,逐步建立防洪保安基金,增强抗灾自救能力。(3)探索推行洪水风险管理,充分发挥洪水对水资源、水环境的调节作用。2、资源配置工程(1)高标准建设水源工程。包括引江济汉工程、兴隆枢纽、沿江部分引(提)水闸站改扩建工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开工建设其它骨干水源工程。与此同时,还要承接天上水、拦蓄地表水、科学开发地下水,实行“三水”联调,充分发挥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2)全面创建节水型社会。把水利与国土整治、农业结构调整、农技措施的推广结合起来,提高水的配置效率和利用率,建立高效节水农业;推行节水器具,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跑、冒、滴、漏,建立节水型城市。(3)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服务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为目标,调整农业灌溉和城镇供水工程布局,配套完善渠网、管网,安装遥测遥控等现代化的计量和控制设备,开发水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提高资源配置的调控手段和决策水平,为汉江中下游流域水市场的建立提供必要的物资、技术基础。(4)突出加强需水管理。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为支撑,用高科技手段开发汉江中下游地区干旱风险图,向社会公众发布不同地域在不同供水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信息,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布局,实现以供定需。3、生态环境工程(1)加强水环境、水生态监测站网建设。包括水文站、水质站、地下水观测井、水土保持监测站、墒情监测站的规划布局,运用高新技术,提高信息采集、存储、传输的自动化水平。(2)加强水环境治理。重点治理“点源”污染,切实减少“面源”污染,大力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努力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加水环境容量。(3)加强生态建设。按陆地、湿地、水体不同的资源条件,构筑农经作物、林木植被、湿地生态、水生生物高度和谐的、具有汉江特色的生态系统。(4)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地建设。把丹江口水库库区列为自然生态保护区、把武当山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与此同时,追求水利、生态、景观和谐统一,着力建设现代水文明。4、综合开发工程(1)水力发电。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梯级建成后,新增装机容量58.4万kW,年发电量22亿kw?h。(2)航运。中下游梯级开发方案全部建成后,形成从武汉至丹江口652km的优良航运,结合丹江口、孤山水库,可构筑东西沟通的水上通道。(3)水产养殖。利用干流河段渠化后形成的近66.7万hm2水域,大力发展水产养殖。(4)旅游开发。充分利用汉江中下游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古隆中、明显陵等)遍布、风景名胜(武当山、神农架等)众多、湿地生态多样和汉江梯极渠化后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结合工程建设,开发新的景点、休闲、娱乐项目,激活区域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5)土地开发。以不影响行洪、不违反水法律、法规为原则,因地制宜搞好滩涂、民垸土地的治理开发。5、汉江数字工程“汉江数字”工程建设,是根据汉江中下游治理开发工作的实际需求,应用IT、3S等现代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服务技术,构建基础平台,实现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以科学计算和数字模拟技术为核心,建立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开发和电子政务等五大应用系统,提高汉江中下游治理的反应能力和决策的科学性;以人工智能技术和决策会商环境为支持,构建综合会商和宏观决策平台,实现汉江中下游流域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应用系统建设、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重点建设基于应用服务平台的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生态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开发和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建立应用服务平台的资源管理机制,搭建应用系统开发集成平台,构建面向各项业务的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数据存取接口和应用服务中间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建设,遥测遥感中心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通信及计算机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及基础数据库建设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6、现代管理工程(1)创新水管体制。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流域管理机构。通过法律的授权,赋予其对汉江中下游流域内水资源和水环境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界定水权、统一调度水量、统一规定排污标准,统一监测水环境等水行政管理和水资源管理职能,并以流域管理促进各行政区域内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实现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流域管理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明晰配水量权和排污权,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用水户参与民主协商、市场调节的准市场运作机制,实现水商品、水权和排污权的网上交易。(2)创新工管体制。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论,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建立纵向层级少、横向部门设置科学的扁平式、网络化现代工程管理体制,配备先进、高效的现代管理设备,拥有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管理人才。五、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要使工程顺利实施,必须建设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投入保障体系、智力支持体系。1、组织保障体系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的专门领导小组,省直水利、计划、财政、建设、环保、国土资源、交通、旅游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南水北调建设管理局,具体负责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沿线各有关市县区均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建设管理机构,在统一规划、组织下,协调运作,形成合力。2、建设管理体系主要是将南水北调建设管理局建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