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快乐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快乐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快乐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快乐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快乐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课 新闻两则 学 案第 一 课 时 【导学目标】1、简要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及相关的背景;2、阅读课文,纠正字音、字形,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3、了解新闻常识(结构、特点);并结合新闻的常识,准确把握、理解新闻的内容【导学重难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及基本知识; 2、重点判别导语,了解导语的作用。【导学流程】预习导学 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一、阅读前的准备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1)背景:三大战役结束,国共和谈失败,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百万大军开始横渡长江。第二则新闻发表于淮海战役前夜,即1948年11月6日。(2)作者:详见注解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课堂上开展小组交流。(课上要用到,务必准备好)二、初读课文【教师指导】 第一次阅读时应尽量的放开声音去读,这样自己才能发觉哪些易读错的字词和易写错的字;第一次阅读时就要边读边思考二则新闻中叙事的六要素是什么,及时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第一次阅读时还要注意新闻的语气、语调,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等。由此可见,第一次阅读的量最低不少于2遍。请同学千万要记住哦!【学生自学】结合以上老师的指导,按照下列要求,完成预习任务。1、圈点勾画(1)边读边划出文中易错的字词,并完成以下黑体字的注音。芜湖( ) 击溃( ) 鄂( ) 绥靖( )( ) 阻遏( ) 阌乡( ) 歼灭( )要塞( )杜聿( )明 锐不可当( ) 荻港( ) 管辖( ) 溃( )退 区域( )(2)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2、情景模拟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放声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思 考:第一则新闻中哪些地方要重读?哪些地方要速读?作者在写这则新闻时的心情如何? 三、再读课文【教师指导】 第二次阅读前要结合相关材料了解新闻的常识;准确弄清新闻的结构之后,就要结合第一则新闻内容进行判断。新闻的常识有哪些呢?请看新闻,又叫消息,它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事件起因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1、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是对整则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要求语言简短、整齐、对称,能集中的反应出文的主要事件即可。能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此外,在标题和导语之间还有个电头。它是指每则新闻开头用来说明发送新闻稿的电台名称、发电时间的一句内容,一般用黑体字或用括号标示出来)2、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1-2句或第一段文字。是对整个新闻比较完整的概括,基本提示了新闻的六要素,使读者对整个新闻一目了然,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3、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主要通过新闻的六要素,使读者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4、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是主体事件的延伸。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5、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学生自学】1、结合“教师指导”部分的知识,说一说课文中两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2、结合“教师指导”部分的知识,找出第一则新闻的导语部分? () 3、结合导语部分的提示,用一句话概括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 4、归纳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六要素?(简要描述) 人物: 时间: 地点: 原因: 经过: 结果:5、给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并归纳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提示:第一层:(“二十日夜 ”) 第二层:(“ ”) 第三层:(“ 无锡段铁路线”) 课堂导议 在老师的引导下议论,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寻求老师的辅导!一、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要求:1、各小组以组长为中心,分组交流预习内容; 2、交流时既要按照预习的步骤逐项进行,又要突出重点和共性问题; 3、学生交流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并及时求的老师的指导。三、内容探究要求:同上问题:1、第一则新闻中与“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哪一句? 2、第一则新闻主题部分的“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 3、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4、结合内容,请分析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导练 在老师的引导下训练巩固,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寻求老师的辅导!要 求:指导学生结合新闻知识自学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2、在文中画出新闻的六要素 3、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为什么文章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4、结合新闻内容,归纳出南线解放军有哪些战绩? 课后拓展 课后导练 (一) (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的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的闪电战。一家宾馆的司机说:“(战争的)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震慑,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他们是说到做到。”巴勒斯坦饭店的接待员说:“战争真的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做父母的都说自己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的最新武器。夜间袭击和新展开的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的中心。震惊不已的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的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的防空洞。萨阿德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1.为这则新闻补充题目: 。2.请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3. 用波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其语言特点是什么? 4. 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的“烟尘笼罩”、“火光点点”。 5.这则新闻表现出的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第 二 课 时 【导学目标】1、分析体会新闻叙议结合的写法;2、感受新闻语言准确、及时、真实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导学重难点】1、分析体会新闻叙议结合的写法; 2、感受新闻语言准确、及时、真实的特点。【导学流程】预习导学 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一、分析新闻叙议结合的写法【教师指导】1、新闻的叙述,其实就是较完整的交代六要素;2、新闻主要“用事实讲话”,在叙的同时也在关键处插入简要的议论。其基本作用是分析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等,从而画龙点睛,深化了报道的主题。【学生自学】1、试找出第一则新闻的议论句?并仔细揣摩后,写出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即体会它的作用) 2、试划出第二则新闻中议论的句子并体会这些议论句的作用? 二、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教师指导】1、新闻的语言必须要简明准确。往往体现在一些行为动词、修饰性词语(如:最、很、非常等)、限定性词语(如:比较、不含、之一等)、实数和虚数等2、新闻语言还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体现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使用和修辞手法的使用。【学生自学】(一)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冲破敌阵”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几句中的“冲破”和“突破”能否互换?为什么? (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中“较为”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3)“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中的“很”字有何表达效果? (4)“西起九江”后面为什么还要注明“不含”? (5)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为什么? (6)“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能否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 (7)第一则新闻中的“至发电时止”换成“现在”好不好,为什么? (二)按要求找出文中表达生动形象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找出并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模仿例子,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例如:从“百万大军”,我听出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从“1000余华里”,我听出了战线的广大。要求:学生在文中至少再找出两句分别加以体会。 2、找出文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作用。例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此句针对白崇禧说的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军根据地的扩大,我们党和军队得到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语言生动形象而含蓄。)要求:学生在文中至少再找出一句加以体会。 课堂导议 在老师的引导下议论,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寻求老师的辅导!一、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是了解了新闻的常识,掌握了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将就新闻的写法和语言特点,来重点品味。同时将进一步感受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气概。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要求:1、各小组以组长为中心,分组交流预习内容; 2、交流时既要按照预习的步骤逐项进行,又要突出重点和共性问题; 3、学生交流时,老师应有选择的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三、语言与主题探究要求:同上问题:1、除预习提示外,第一则新闻中还有哪些极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请举例分析。 2、探讨两则新闻的思想主题分别是什么? ()提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课堂导练 在老师的引导下训练巩固,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寻求老师的辅导!要 求:指导学生分析体会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语言特点1、找出第二则新闻中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作用。(每个学生不少于2个) 2、找出第二则新闻中体现语言生动性的词句,并分析作用。(每个学生不少于1个) 课后拓展 课后导练 (一)厦门拟到墨西哥办中医学院厦门市中医院有望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在该市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记者昨日获悉,目前墨西哥方面已正式邀请厦门市政府与医院代表到墨西哥进行市场调研与合作考察。据悉,由厦门中医院与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事宜,是由美国永嘉公司董事长黄永平先生提议并出资的,目的是宏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扩大厦门市与瓜达拉哈拉市两个友好城市的医学交流。1、请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二) 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国际知名科学家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来京参加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的斯蒂芬霍金教授等国际知名科学家。 江泽民首先向霍金及在座的国际知名科学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江泽民高度称赞霍金倾毕生精力,为科学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同时强调:中国政府十分尊重科学家独特的敏感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开展探索性的科学研究;科学规律的发现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祝“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取得成功。 霍金说,非常高兴在1985年访华后再次来到中国,中国在过去17年取得的巨大进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保持和发展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因为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要靠基础科学。他表示相信,再过50年,中国有望成为领导世界科学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等会见时在座。参加国际弦理论会议和将于明天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外国专家丘成桐、爱德华威滕、大卫格罗斯和安德鲁斯特罗明格等也参加了会见。1、请用一句话简洁准确的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3、读了这段新闻之后,你觉得中国政府对科技持什么态度? 4、针对科技发展,外国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宝贵意见? (三)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