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2再谈古书中与重文有关的误文.doc_第1页
0432再谈古书中与重文有关的误文.doc_第2页
0432再谈古书中与重文有关的误文.doc_第3页
0432再谈古书中与重文有关的误文.doc_第4页
0432再谈古书中与重文有关的误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談古書中與重文有關的誤文裘錫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srcshow.asp?src_id=819前人早就指出,古書中的誤文往往與重文的脫漏和誤讀等事有關。于省吾先生在上世紀40年代末發表於燕京學報37期的重文例,是這方面帶有總結性的一篇文章。我在發表於1980年的考古發現的秦漢文字資料對於校讀古籍的重要性一文中,也談到這方面的問題。文中說:秦漢時代的書寫習慣,還有一點應該注意,那就是表示重文的方法。在周代金文裏,重文通常用重文號“=”代替,而且不但單字的重複用重文號,就是兩個以上的詞語以至句子的重複也用重文號。秦漢時代仍然如此(就抄書而言,其實直到唐代都還常常如此)。知道了古人表示重文的習慣,就可以糾正古書裏與重文有關的一些錯誤。 此文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第5期,已收入拙著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引文見3839頁。文中接著舉出了幾個我們所發現的例子。從此文的發表到現在,消逝的時間已近三十年。由於古書讀得不多,而且讀得不夠仔細,只發現了兩三個新的例子,現在提出來向大家請教。上舉拙文引述了我在論衡札記裏所說的一個例子。論衡卜筮篇“占之不審吉凶,吉凶變亂,變亂,故太公黜之”,本當作“占之不審吉=凶=變=亂=故太公黜之”,應讀為:“占之不審,吉凶變亂。吉凶變亂,故太公黜之。” 同上注,39頁。由於本應讀為“ABCD,ABCD”的“A=B=C=D=”,被誤讀為“AB,ABCD,CD”,就形成了今本的誤文。後來,我在禮記裏發現了一處由於同類原因而形成的誤文。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 十三經注疏整理本15禮記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1631頁。講“天”的一句沒有問題。講“地”的一句,已說“地載神氣”,接著又說“神氣風霆”,而“神氣”是“神妙之氣”(孔穎達正義說), 同上注。或“五行之精氣”(孫希旦說),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2月,下冊1278頁。總之與“風霆”並非一事,“神氣風霆”不能解釋為“神氣即風霆”,當作對“神氣”的説明,這四個字放在這裏實在有些莫名其妙。所以宋代的呂大臨說“此衍神氣風霆四字”,認爲是誤衍之文。 (宋)衛禮記集說一百二十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6月,119冊,583頁。清人朱彬禮記訓纂、 (清)朱彬禮記訓纂,中華書局,1996年9月,下冊755頁。孫希旦禮記集解, 同注5。都引了呂大臨的話。他們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同意,但顯然也都感到這四個字有問題。我們讀一下孔穎達禮記正義對上引講“地”的那句話的解釋,就可以明白,今本的這句話也是誤讀重文的產物。正義之文如下(文字、標點皆依所據十三經注疏整理本,但標點可商榷之處,用括號注明):“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者,(“,”宜改爲“:”)“神氣”謂神妙之氣。風霆(依例,此二字亦應加引號),霆,雷也。神氣風霆流形(此六字亦應加引號,詳下文),謂地以神氣、風霆之等,流布其形。“庶物露生”,庶,衆也。(“。”宜改爲“,”)言衆物感此“神氣風霆”之形,露見而生,(此“,”宜改爲“。”)人君法則此地之生物,事事奉之以爲教也,故云“無非教也”。 同注3。此段正義中的“神氣風霆流形”,顯然跟其前的“神氣”、“風霆”和其後的“庶物露生”一樣,是對需要解釋的經文原文的引錄,標點時應該跟“庶物露生”等一樣,也加引號。由此可知在今本所從出的古本中,經文講“地”的一句和上引正義開頭處後加“者”字的整句引文,本來都是使用重文號的,原文當作:地載神=氣=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按文義本應讀為:地載神氣風霆,神氣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正義以“神氣風霆流形”為一小句,讀法是對的。由於前一小句是“地載神氣風霆”,正義在解釋“神氣風霆流形”之前,先解釋了“神氣”和“風霆”。可是後來的傳鈔者或刊刻者,把“地載神=氣=風=霆=流形”錯讀成“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文義就不通順了。陸德明經典釋文禮記音義之三孔子閒居第二十九對講“地”一句有如下注釋:神氣風霆:音廷,絕句。風霆流形:絕句。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中華書局,1983年9月,206頁。所引經文卻與今本相合。這可以有三種解釋。一、陸氏已經跟後人一樣,誤讀了有關重文。二、陸氏所據之本或其所從出之古本,本作“地載神氣風=霆=流形”,應讀為“地載神氣風霆,風霆流形”。陸氏引經文時省去“地載”二字,或者本有此二字,後人刪去,使此句變得與傳本“地載神氣”後小句相同。三、陸氏所據之本與正義所據之本,其有關文字本無不同。陸氏對重文的讀法,與正義亦無不同。其所引經文本作“地載神氣風霆”、“神氣風霆流形”。後人為與傳本取得一致,刪去前句“地載”二字、後句“神氣”二字。如果上述第二種解釋屬實的話,究竟是釋文所據本“神氣”二字脫落了重文號,還是正義所據本“神氣”二字衍增了重文號,就需進一步研究了。我在考古發現的秦漢文字資料對於校讀古籍的重要性那篇文章裏還曾指出,以莊子庚桑楚中的有關文句相比勘,可知呂氏春秋有度的“靜則清明,清明則虛”,本當作“靜則清=則明=則虛”,應讀為“靜則清,清則明,明則虛”,由於在傳鈔過程中脫落了“清=”、“明=”之間的“則”字,錯成“靜則清=明=則虛”,再按照雙字詞語的重文格式(即A=B=ABAB)來讀,就形成今本的文字了。 同注1,3940頁。現在我要舉一個錯誤途徑正好與此相反的例子,即越絕書中由於在帶重文號的雙字詞語的兩個字之間衍增一字而形成的一處誤文。越絕書越絕外傳枕中第十六假范蠡之口講宇宙生成的過程說:道生氣,氣生陰,陰生陽,陽生天地。天地立,然後有寒暑、燥濕、日月、星辰、四時,而萬物備。 李步嘉越絕書校釋,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297頁。宇宙閒有陰氣和陽氣,陰陽相合而化生萬物,這是古人的共識。但是“氣生陰,陰生陽”之說,卻不見於任何其他古書,十分可疑。我認爲此文本當作:道生氣=生陰=陽=生天地。應讀為:道生氣,氣生陰陽,陰陽生天地。在傳鈔過程中,受上下文影響,“陰=”“陽=”二字之間誤衍“生”字,就形成今本的文字了。東漢王符潛夫論本訓描述宇宙生成的過程說:上古之世,太素之時,元氣窈冥,未有形兆若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濁分別,變成陰陽。陰陽有體,實生兩儀,天地壹鬱,萬物化淳,和氣生人,以統理之。 彭鐸校正潛夫論箋,中華書局,1979年4月,365頁。同篇還說:是故道德之用,莫大於氣。道者,氣之根也。氣者,道之使也。必有其根,其氣乃生;必有其使,變化乃成。 同上注,367頁。王符所說的宇宙生成過程可以簡單表示如下:道氣(元氣)陰陽天地萬物上引越絕書所說,與此完全相合。這可以説明,我把“氣生陰,陰生陽,陽生天地”校改為“氣生陰陽,陰陽生天地”,是很合理的。在古人的思想中,包括陰氣、陽氣在内的各種氣,本來都是天地的產物。老子提出了具有宇宙本原性質的“道”的觀念。稍後又出現了“元氣”(起初只稱“氣”)的觀念,天地被認爲是元氣的產物,不過陰陽通常仍被看成是有了天地以後才產生的。漢代易緯的作者似有把陰陽跟元氣直接聯繫起來的意向。到了東漢,就出現了明確的陰陽先於天地的思想。 參看王曉毅“天地”“陰陽”易位與漢代氣化宇宙論的發展,孔子研究2003年4期,8390頁。越絕書一般認爲是東漢人的作品。其宇宙生成論雖託諸范蠡之口,但所謂“陰陽生天地”實際上是東漢人的説法。最後舉賈誼新書道德說中脫落重文的一個例子。先依照一般的標點方法,將有關文字引錄如下:諸生者,皆生於德之所生;而能象人德者,獨玉也。 閻振益、鍾夏新書校注,中華書局,2000年7月,324頁。“皆生於德之所生”的意思不大好理解。道德說還說:六理、六美,德之所以生陰陽、天地、人與萬物也。固爲所生者法也。 同上注,325頁。物所道始謂之道,所得以生謂之德。德生物又養物,則物安利矣。 同上注,327頁。可見其作者認爲宇宙間的一切皆生於德。那麽,他爲什麽又說“諸生者,皆生於德之所生”呢?劉師培賈子新書斠補認爲此句“生於”二字為衍文,新書注家多加採用。 方向東賈誼集匯校集解(河海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339頁注、王洲明、徐超賈誼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1月)331頁“校勘記”、注16所引書328329頁注二。後者的撰者之一鍾夏,還在注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認爲“生於德之所生”,“謂生於德之所以生,即道”。此說顯不可通。道德說通篇皆從德生萬物立論,爲何此處要說“諸生”皆生於道?而且說諸生皆德之所生,是為“而能象人德者獨玉也”作鋪墊的,說他們皆生於道,文氣就不緊湊了。鍾氏在講了自己的意見之後,又說:“劉說衍生於二字,於文亦通,下文云德者,變及物理之所出也,德生物又養物,則止言德生諸生,而不涉道之化也。”大概他已感到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