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试卷(1)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1750年,鲍姆嘉通的美学第一卷出版,这一年通常被看作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端。2、美学,是研究美、美感、艺术的学科。3、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第一次用系统的哲学观点研究美学问题,使美学具有了更严整的理论形态。4、人与现实的三种审美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审美关系。5、社会美个是艺术美的现实基础和条件。6、自然美的特性: 实体性、形式性、意蕴性。7、艺术美成为艺术家有效表现展示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追求 的最佳载体8、艺术存在方式:。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9、艺术存在状态:静态艺术、动态艺术、综合艺术。10、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及美育实施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美感欣赏活动2、美学研究的对象3、无我之境4、集体无意识说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1 、情人眼里出西施2、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不能成为审美对象。3、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6分)海德格尔对梵.高的作品农鞋的解释: “从农鞋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劳动着艰辛的步履显现出来,着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成熟谷物宁静的馈赠,凝聚着对面包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再次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为什么梵高的作品农鞋会让我们产生美感?而海德格尔的解释又说明了什么?五、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2、简述喜剧性的效果美学试卷(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美学2、艺术3、康德4、实践 5、社会美6、实体性、形式性、意蕴性 7、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追求 8、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 9、综合艺术 10、蔡元培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 美感欣赏活动是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2.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3. (1)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2)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4(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三、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1 、( 1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说法如果作为纯粹的爱情表达,有其合理性,但作为审美判断则有显著的缺陷。( 2 分)。 ( 2 )审美趣味虽然具有个体性,但个人的审美趣味必须符合对象的审美价值,不能把在主观意愿支配下的相对的美绝对化。( 3 分)( 3 )审美趣味不仅具有个体性的特征,还应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3 分) 2、错误。(1分)(1)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等于生活悲剧,但这并不排除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成为审美对象,给人带来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感的可能性。(1分)(2)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往往含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们往往也可以对它们采取伦理或审美等不同角度的把握,对那些体现了悲剧本质的生活现象,人们是可以采取审美态度的。(1分)(3) 只要现实生活中的对象本身的感性生命虽遭受摧残与毁灭而在精神上具有不朽的意义,展示了正义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出悲壮激越的情调,便同样可以进入审美领域,成为审美对象。(2分)(4) 完全反对生活中悲剧可以成为审美对象的说法,把悲剧的本质停留在了悲剧性的现象,没有深入体验现象之下的冲突本身是否具有悲剧性。(1分)3 、错误。( 1 分)丑,虽然自古就有,但在很长历史中它是作为“美”的对立面或陪衬而存在,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1 分)其主要原因在于:( 1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一方面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法。从而使人认识到自己本质的丑的一面,还丑以真实的面貌。( 1 分)( 2 ) 19 世纪和 20 世纪这个英雄辈出的世纪也是人们开始怀疑英雄,怀疑美和崇高的世纪,从而形成了对丑的崇拜。( 1 分)( 3 ) 20 世纪后,工业化带来了各种畸形和矛盾。社会物质的高度发达与人类精神的个人化、孤独化,为丑提供了现实土壤。( 1 分)当然,丑在近代以来成为独立的美学范畴,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美学应该宣扬丑,认为今天是丑的时代,而是说这样的时代氛围使长期处于依附地位的丑在美学中取得了它应有的独立地位。( 1 分)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6分)1、一双破旧的皮鞋因为与农民的内在需求、内在目的、希望与理想联系在一起而成为艺术和审美的对象。2、美的本质是和人的本质密切相关的。(1)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人的文化性。人的本质力量是有人的社会性和人的文化性(人的本质)所产生出来的各种人的能力:力量、欲望、情感、思想观念、等等。(2)对象化是指主体把自己的本质力量或内在目的的转变为外在的现实对象,从而在欣赏或观照到人的本质力量或人的本身。(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一方面,是指人将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投射到对象上:另一方面人有从他所创造的或观照的的对象身上看到自己的本质力量,在这种主体与对象的融合中产生美感。五、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2、(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美学试卷(2)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_ 柏拉图_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_1750_3、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_性格悲剧 _4、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_情感教育_5、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_6、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形式符号层7、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_ 8、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_艺术符号说_9、艺术存在状态:静态艺术、_、综合艺术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_培养全面发展的人_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心理距离说2、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 3、崇高 4、丑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1 、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不能成为审美对象。2、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3、情人眼里出西施.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6分)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五、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美学试卷(2)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柏拉图2、1750年 3、性格悲剧4、情感教育5、蔡元培6、形式符号层7、兴象8、艺术符号说9、动态艺术10、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 (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 (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2. (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3. (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 (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4. (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 (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 (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三、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1 、错误。(5)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等于生活悲剧,但这并不排除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成为审美对象,给人带来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感的可能性。(6)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往往含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们往往也可以对它们采取伦理或审美等不同角度的把握,对那些体现了悲剧本质的生活现象,人们是可以采取审美态度的。(7) 只要现实生活中的对象本身的感性生命虽遭受摧残与毁灭而在精神上具有不朽的意义,展示了正义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出悲壮激越的情调,便同样可以进入审美领域,成为审美对象。(8) 完全反对生活中悲剧可以成为审美对象的说法,把悲剧的本质停留在了悲剧性的现象,没有深入体验现象之下的冲突本身是否具有悲剧性。2、错误。丑,虽然自古就有,但在很长历史中它是作为“美”的对立面或陪衬而存在,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产物,其主要原因在于:( 1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一方面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法。从而使人认识到自己本质的丑的一面,还丑以真实的面貌。( 2 ) 19 世纪和 20 世纪这个英雄辈出的世纪也是人们开始怀疑英雄,怀疑美和崇高的世纪,从而形成了对丑的崇拜。( 3 ) 20 世纪后,工业化带来了各种畸形和矛盾。社会物质的高度发达与人类精神的个人化、孤独化,为丑提供了现实土壤。当然,丑在近代以来成为独立的美学范畴,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美学应该宣扬丑,认为今天是丑的时代,而是说这样的时代氛围使长期处于依附地位的丑在美学中取得了它应有的独立地位。3 、( 1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说法如果作为纯粹的爱情表达,有其合理性,但作为审美判断则有显著的缺陷。 ( 2 )审美趣味虽然具有个体性,但个人的审美趣味必须符合对象的审美价值,不能把在主观意愿支配下的相对的美绝对化。( 3 )审美趣味不仅具有个体性的特征,还应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6分)(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五、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美学试卷(3)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2、美感产生于 。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4、 是艺术美的现实基础和条件。5、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6、人与现实的三种审美关系: 关系、认识关系、审美关系。7、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8、 是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成分。9、人生的基本活动模式有认知、 和伦理。10、艺术作品划分为 和空间艺术两种形态。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审美体验2、美感欣赏活动3、艺术4、审美个性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1 、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2、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3、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6分)1、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五、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评“移情说”。2、试比较一般的品味与审美鉴赏活动的联系和区别。美学试卷(3)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鲍姆亮登美学2、社会实践3、亚里土多德4、社会美5、审美教育书简6、实践 7、费希纳 8、艺术 9、审美10、时间艺术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2. 美感欣赏活动是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3. 艺术是美学的核心内容,从狭义来说它指的是围绕艺术品的创造、生成、接受的全过程。广义上指所有的审美现象。4、审美个性是美感欣赏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标志,是人类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它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三、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1 、(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2、错误。( 1 分)丑,虽然自古就有,但在很长历史中它是作为“美”的对立面或陪衬而存在,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1 分)其主要原因在于:( 1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一方面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法。从而使人认识到自己本质的丑的一面,还丑以真实的面貌。( 1 分)( 2 ) 19 世纪和 20 世纪这个英雄辈出的世纪也是人们开始怀疑英雄,怀疑美和崇高的世纪,从而形成了对丑的崇拜。( 1 分)( 3 ) 20 世纪后,工业化带来了各种畸形和矛盾。社会物质的高度发达与人类精神的个人化、孤独化,为丑提供了现实土壤。( 1 分)当然,丑在近代以来成为独立的美学范畴,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美学应该宣扬丑,认为今天是丑的时代,而是说这样的时代氛围使长期处于依附地位的丑在美学中取得了它应有的独立地位。( 1 分) 3 、错误。(1分)(1)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等于生活悲剧,但这并不排除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成为审美对象,给人带来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感的可能性。(1分)(2)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往往含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们往往也可以对它们采取伦理或审美等不同角度的把握,对那些体现了悲剧本质的生活现象,人们是可以采取审美态度的。(1分)(3) 只要现实生活中的对象本身的感性生命虽遭受摧残与毁灭而在精神上具有不朽的意义,展示了正义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出悲壮激越的情调,便同样可以进入审美领域,成为审美对象。(2分)(4) 完全反对生活中悲剧可以成为审美对象的说法,把悲剧的本质停留在了悲剧性的现象,没有深入体验现象之下的冲突本身是否具有悲剧性。(1分)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6分)1、(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五、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一)“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代表性美论之一。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二)这一理论在抓住了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的同时存在较大片面性:(1)过分强调感情。人的审美活动决不仅仅限于感情,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现。(2)移情论者只把移情看成一种单纯的凝神观照,把人与现实在实践中所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简单化。(3)只强调主观的移情,没有看到,离开了审美对象一定的性质和结构形式,是不可能产生移情现象的。(4)并不是所有感情都可以移到外物中去,化为美的形象。移情说忽视了对感情的具体分析,忽视了美与真、善的联系。2、联系: (1)它们都以一定的感觉器官为基础。 (2)它们都具有主观的差异性。 区别: (1)品味是一种官能上的享受;审美欣赏不是一般的味,而是一种味外之味。 (2)味是物理上的事实,经过长期的实践可以总结出一套经验来;审美欣赏则不同。 (3)它们都具有差异性,但品味的差异性是物质性的;审美欣赏是精神性的,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 美学试卷(4)一、填空题 1 、分析哲学的美学思想,贡献最大的人是 _, 他把美学的任务限制在 _ 等方面。 2 、托马斯门罗认为:审美价值是“某种形式倾向于在某种情况下对 _ 产生 _ 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 _, 深入地说是研究人的 _ , 基本任务是研究 _ 4、艺术家或一般审美主体的审美理解是领悟性理解, 理性就表现于 _ 中。 5、艺术是主体精神的产物,主体精神又因艺术而得以进入 _ ,成为艺术表现的 _ 二简述题1 简述社会美的基本特征2 简述审美需要的三种表现形态。3 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对于形式美构成有何重要意义?4 怎样理解审美现象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三、名词解释题1 .悲剧性2.席勒的美育观3.有意味的形式说4. 审美个性 5 无我之境四 辨析题(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二)审美本质上就是创造的开端。(三)雄鸟在雌鸟面前炫耀美丽的羽毛,发出甘美的歌声,对于雌鸟一方来说,便是一种审美活动。五 论述题: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美学试卷(4)答案:一 填空题:1、 维特根斯坦,澄清语意混乱 2、 某种类型的人,某种效果 3 、 审美活动,审美意识系统的运动,审美与创造的基本原理 4 、领悟活动 5 、 不朽的审美流程,主要内涵二简述题:参考答案:(1)、直接的社会实践性。社会美和其他美相比,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 鲜明的社会功利性。在某种程度上说,美的产生源于特定的需要即审美需要,从没2的丰富内涵即蕴含着真、善、没2的和谐统一出发,美又具有合规律、合目的的特质,能够愉悦人的精神。从这个层面看,美是有用的。2、 社会美侧重在内容美,内容重于形式。一般说来,社会美的内容压倒了形式,与自然美相比,往往更注意其内容是不是美的,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目的和利益。只有那些符合人类的目的、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并推动社会前进的事物,才可能是美的。3、 突出的社会历史性。凡美都具有社会性,都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这种社会历史性具体表现为时代差异、民族差异和角色差异等。(2 )参考答案:1、以个体感性对象为中心。在人的审美感觉所及的程度之外,任何对象都不具有审美的意义,而对于人的审美需要来说,在最初产生的阶段以及在后来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以个体感性对象为中心的过程。2、以对象形式为中心。人们对美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形式的欣赏,因为任何事物以一定的形式而存在,任何对象的美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3、以主体与对象的创造性交流为特征的形态。现代解释学美学和接受美学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审美活动主体与对象的创造性交流提供了许多启发,解释学美学和接受美学强调主体在阐释和接受文本时的能动作用。4、三种形式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是主体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或某种特定的情形下有时会偏重于某一方,严格意义上说,当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这三种形态往往是同时进行,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3)参考答案:见课本P133P135(4)2、审美客体与周围环境及其他事物的关系不同,审美现象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使审美现象带有一种相对性。3、审美参考答案:相对性:1、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不同即处于相互对立或相亲和的关系时使审美感受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审美现象便呈现出种种相对性。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即阶级关系,社会地位不同,心理环境不同,时代性、民族性带来的差异性等,也会使审美现象呈现出种种相对性。4、审美相对性使审美现象变得更复杂,也是审美现象呈现出其丰富行。绝对性:1、人类所有共识的“共同美”,它们是人类的类本质及其类本质力量的体现,而作为人类所共同承认的所谓“绝对美”是人类将自己的类本质对象化的结果,是人类在对审美对象的关照中,看到自己“类本质力量的显现。2、人类共同的类本质带来了共同的生理、心理感受及共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使审美现象呈现出某种绝对性。3、审美现象的绝对性是人类对一些事物审美特征的共识,没有这种共识,人类的审美意识将无法交流与沟通。三 名词解释:1 (1)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2)在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遇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3)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27.(1)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阐述了自己的美育观。(2)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3)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2 .(1)有意味的形式说是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2)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3)这种学说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4)这是一种从艺术本质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3. 审美个性是美感欣赏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标志,是人类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它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4(1)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2)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四辨析题1 这种说法不正确。此说属机械论观点。 “美”字是形容词,不可解释,只用于表达主体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审美评价多种多样,不限于“美”。 “人的本质力量”是多方面的无限的力量,其显现不限于“美”的评价。 “美是什么”是错误命题,应研究审美的实质,即人的审美意识系统的组织与运动规律。 2 此说正确。 审美活动中展开想象,主体与对象“化一”,这就是内心创造,是外部创造的心理基础。 审美与创造同步并行,审美中孕育着创造,而创造中又展开着审美。 艺术与文学作品是审美与创造过程统一运动的产物。 因此,审美活动具有重要的创造性意义。 3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美的存在离不开人和和人类社会。虽然达尔文和萨利等人曾经提出对美的意识并非人类所独具的,某些动物也有一定的欣赏美的能力,也能产生美感,但这种说法是似是而非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动物只喜同种属异性的某些色彩、形态或声音外,对其它各种美的事物则统统无动于衷,而人却能把它们都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足见所谓动物的欣赏与人类的审美活动不仅在范围上又难以相比,二者在性质上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实际上动物之间基于异性相吸而产生的感受只能叫做快感,而不能叫做美感。所以美丽的羽毛,发出甘美的歌声,等等,对于雌鸟一方来说,不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一种动物的本能。五辨析题:答案 (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美学试卷(5)一、 填空1、 现实美包括( )和( )。2、 关于美的本质,历代美学家有如下几种理解( ),( ),( ),( )。3、 意境内涵三层次分别为( ),( ),( )。4、 优美的最本质特征是( )。5、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6、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8、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9、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10、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11、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12、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二、 名词解释美的本质 韵 意境 “美的生活” 形式美 社会美 优美三、 辨析题a) 美是客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主体无关。b) 审美需要与人的生理无关。c) 审美需要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需要。四、 简述题a) 简述简述自然美的基本特征2、简述社会美的基本特征3、简述意境内涵的三个层次4、简述美学的基本问题五、分析题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美学试卷(6)一、 填空题1、南齐时期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标示着韵这个概念从揭示音乐美的概念向具有一般意义上美学范畴的转变。2、从理论上说,韵的本质通过想象而实现的。3、人类所有共识的“共同美”,它们都是人类的及其的体现。4、审美评价的第一个标准是,另外一个标准是。5、就审美意义而言,幸福生活是一种。6、审美交流的实质是。7、马克思主义美学思考审美价值问题时所坚持的两个理论原则:,二是。二、名词解释 意境 古典艺术 审美交流 审美经验三、辨析题,判断下列命题或说法的合理性1、辨析:古典时代的美和艺术与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美和艺术是相同的。2、有人就一定会产生美和审美。3、审美范畴等同于美学范畴四、简述题1、 文化传统在审美创造、艺术鉴赏,个体审美、个体审美趣味的形成以及其审美活动中会产生哪几个方面的影响?2、意境的本质事实上是人生意义的一种表达五、分析题:试述中国美学中“意境”这一概念。美学试卷(6)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气韵生动2、现实关系的优美化表达3、类本质 类本质力量4、人的感觉 社会理性标准5、有意味的生活形式6、以审美感知为途径而实现的价值转换7、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原则 审美价值的整体性原则二、名词解释1、意境: 通过主体的创造与努力,个体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瞬间所表达的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关系。2、古典艺术: 一般指被历史证明具有经典性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3、审美交流:指人们通过审美感知的方式,以审美形象为基本媒介而实现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4、审美经验:审美鉴赏活动后,保留于主体记忆中的审美知觉,审美表象,审美现象,审美情感等要素的总和。三、辨析题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从理论上说,内容与形式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和谐关系是所有古典艺术的共同特质。 但是,在内容与形式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个方面,两者是不相同的。 二、大体说来,古典艺术从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对和谐的现实关系为基础,相对说来,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艺术主要建立在全社会各阶层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这个共同的政治利益的基础上。因此,古典时代的美和艺术与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美和艺术是不相同的。2、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审美感受是在客体和主体的关系中产生的,离开了人即不存在美和审美,但是,即便是有了人也不一定会产生美和审美。(2)当人与物,主体与客体处于一种对立和疏离的关系时,也没有美感的产生:当人独自在荒山中遇见老虎时产生的只能是恐惧感。(3)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还必须具备审美的心境和素质,才能有美感的产生:正如罗丹所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3、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 (1)审美范畴是对审美现象基本类型的理论把握。在概念的内涵上,审美范畴不同与美学范畴。美学范畴指不同的美学体系在把握审美现象和论述美学规律时的基本概念,在不同的理论视角和不同的理论框架中,(2)美学范畴都具有自己的特定理论规定。而审美范畴则主要指对最基本的审美现象和艺术类型的理论把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是基本稳定的。在理论上,可以说审美范畴是相对稳定的文化形式。四、简述题1、(1)语言符号的影响语言符号是我们见到的最直接、最丰富的文化实体。按照工具论的观点,他是表情达意、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具和手段,因而也是过去新智创造的文化载体。就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内容来说,他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过去文学艺术的文化背景。就语言符号本身而言,他作为人的创造物,其语音、语形、表意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像实体一样独立于我们,并对我们的认识、观念、思维、情感产生影响。如汉语作为一种文字符号,从语音、语形到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审美趣味的倾向和选择。语言的存在就是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审美形式和趣味孕含其中。(2) 原形意象的影响。与语言符号相比较,原型意象是一种不能完全明言但又经常以形象,母题、情绪等方式潜意识地影响我们观念和思维的存在。如歌德的浮士德、灰姑娘故事等都在世界性原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超语言符号的文化智慧的传播和影响。(3)思维习惯的影响思维习惯可以视为显性的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它不是具体的,它不是具体的,但是可以在我们语言表达形式的结果。如中国独特的“以味论美”的思维习惯。(4)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语言符号、原型意象、思维习惯等对审美的思维倾向、形象和形式的认同影响,包含了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就整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言,他对个体审美选择、审美理、情感态度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如在中国,对人物品德的重视往往胜于其他方面。关公、包公等人物形象塑造便是例证。2、意境体现了个体在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对人类最高的存在状态的渴望,意境的创构同时也是对这种状态的体验。创造和体验意境的过程是一个由形象(包括自然形象)而激发情感和意志的过程,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弃置不用的审美能力,经由主体的创造性想像而超越对象的物质有限性和主体的精神局限性,达到“神与物游”的高度自由的境界。意境的特点不是弃有限趋无限,弃现实而悬理想,弃个体感性而趋向普遍理性,而是始终缠绕、浸润物质性的对象和个人的身体,使物质性的对象和人的身体进入一种不断回旋、交融的过程中去,从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五、分析题要点: 一、意境的形成与发展:“意境”最早出现于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格;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各种意境的意在言外的旨趣;宋代诗歌推崇风格平淡、意味不尽的艺术形象,实质上是对意境的具体描述。宋代佛教、禅宗兴盛,流行以禅喻诗,严羽沧浪诗话举出“妙悟”,标举“羚羊挂角”、“空中之音”,其实质便是用禅理直接说明诗歌中的意境理论。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意境理论有重大发展。二、意境的基本内涵:一意境就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包括艺术形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创造出新的意缊和境界。(佛家用语,境,心所攀缘的外物;境界,人的自我意识所达到的觉悟境地)。二意境的审美内涵包括以下四个层面:1、主客统一,2、情景交融,3、时空转换,4、有无相生。三、意境的审美特征:主客统一、情景交融、时空转换、有无相生,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意境的基本审美特征。美学试卷(7)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美学,是研究()、()和()学科。2、最早主张美在形式的,是古希腊的()3、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儿尼雪夫斯基,针对唯心主义美学的第一次提出了“()”的命题。4、社会冲突的美主要是()和(),它的基本内容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以及这种要求暂时无法实现的冲突。5、()和表现是艺术中的一对基本矛盾。6、优美的最根本的特征是()7、审美交流的实质是以()为途径而实现的价值转换。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韵 2、优美 3、自然美 4、艺术三、辨析题。判断并分析下列命题。(每题10分,共20分)1、自然美是自然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2、人对审美现象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四、案例分析题。(本题20分)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请用美学原理分析马克思的话。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审美需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表现形态?2、构成形式美的三个要素是什么?美学试卷(7)答案一、1、美 美感 艺术 2、毕达哥拉斯 3、美是生活 4、崇高美 悲剧性的美 5、再现 6、和谐 7、审美感知二、1、韵:韵是一种意蕴之美,是一种审美理想,韵的实现机制是一种回旋性的情感表达方式。韵的本质是通过想像而实现的现实关系的优美化表达。2、优美:审美主体在实践中发现、认识和不断创造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审美特性,是对人的平和坦荡、自由天性及富于创造性等诸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优美表现为秀丽、纤巧、幽静、精致、淡雅、柔媚及清新等审美形态。优美最根本的特征是和谐。3、自然美:狭义上,特指那些完全未经人工加工、纯粹天然的自然现象、自然事物的美。广义上,不仅包括纯天然的自然事物的美,而且包括某些经过加工、改造、培植但主要仍遵循自然本身的规律生存或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美。4、艺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而言,它是一种客观感性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意识形态性;以创造审美的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三、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自然美是人类与自然共同“造就”的,是客体与主体的共同结晶。大自然在人类出现以前,形成了诸如色、行、音、线以及对称、均衡、主次等形式特征,但这是纯自然的形式,无所谓美丑。这些形式正处于“前审美” 状态。作为形式美那客观的自然的物质条件即客体前提存在着,等着人去选择、去确认他们和谐的形式。自然形式的和谐美离不开人类和谐生理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类和谐的审美意识的生成和发展。自然美是主客体结合的产物,是属人的,与人的感觉相结合。2、这种说法错误。审美现象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人类的类本质力量的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审美现象呈现出某种绝对性,但我们透过审美现象的相对性和呈现出某种共识的绝对性,人们的审美判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某种标准来衡量审美对象。 人的感觉是审美评价的第一标准。社会理性标准是人的感觉标准的补充,社会理性离不开人的感觉,二者相互联系,构成审美评价的两大标准。四1、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不同,动物的活动只按照它自己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仅在生理需要的水平上;人的活动能9超越生理需要的狭隘性,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来调节人类自身的活动,并努力做到把人类自身的需要与外在对象的饿客观规律和要求统一起来。这种统一是人类活动的特质,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只有与内容特别是他人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要求相联系,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必然趋向相联系时,才是有意义的,纯粹的形式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通过人的创造性活动,对象成为人的对象,使现实和历史转化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并且因为形象的这种特征而成为审美欣赏、审美交流的基本媒介。五1、(1)感性对象为中心,这是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活动的最初阶段。(2)以对象形式为中心。人们对美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形式的欣赏,因为任何事物都以一定的形式而存在,任何对象和美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内容与形式分不开,任何内容都要通过某种形式体现出来。(3)以主体与对象的创造性交流为特征的形态 。(4)这三种形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只是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或某种特定的情形下有时会偏重某一方面,严格意义来说,这三种形态在审活动中同时进行,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分别是相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活动是复杂的。2、(1)个体的审美需要。具体表现为主体的形式美的观念和意识构成的生理和心理的基础。(2)物质材料的形式构成。包括形体、色彩、声音。(3)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形式美在一个不断生成、发生的过程,不仅在生成发生的过程中,历史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对其起了催化作用,而且形式美本身也作为文化积淀的一部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4)三者相互作用,统一成一个有机的形式美整体,从而使形式美在劳动实践中被创造出来。美学试卷(8)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 。2诗学一书的作者是 ,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名为 。 3提出了“美与善相统一”论断的人是 。 4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 。5.艺术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是 。 6.“美本身”这一概念是柏拉图在 中提出来的。7.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的人是 。8.德国古典美学最著名的两个代表人物是 、 。9.心理学美学发展起来以后,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说,如立普斯(Lipps)的 ,克罗齐(BCroce)的 ,谷鲁斯(K.Groos)的 等等。10.自然美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 、 、 、 等形态。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4分,38、39小题每题3分,共14分)13寓教于乐14“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15无我之境16美感欣赏活动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铜仁市妇幼保健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阜阳颍上县人民医院引进博士研究生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中医医院招聘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录用人选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事业单位引进40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河南新乡市长垣行知学校招聘中小学教师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招聘1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河北中兴冀能实业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三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福建厦门鼓浪湾大酒店有限公司(第二批)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春季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事业单位人才招聘1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贵州道真自治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34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贵州黔南州招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真题
- 2025-2030儿童语言启蒙教育市场现状与未来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全国高校港澳台大学生中华文化知识大赛备赛考试题库-上(单选题、多选题)
- 2025年中国动态视觉传感器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灌南七年级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
- (9月30日)缅怀英烈伟绩勇担时代使命-2025年烈日纪念日主题班会
- 李光平-哈工大-机械工程材料单元1课件
- (单元培优卷)第4单元 人体的奥秘-比 单元全真模拟培优卷(含答案)数学青岛版(六三学制)六年级上册
- 综合实践活动 绘制公园平面地图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浙教版2024
- 第一讲-决胜十四五奋发向前行-2025秋形势与政策版本-第二讲-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2025秋形势与政策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