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部分 自选模块专题二十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考试题 a组2013年高考题(2013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悲落叶北朝萧综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注:萧综:字世谦,梁武帝次子,封豫章郡王,后投奔北魏。(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b组20092012年高考题1.(2012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吃野菜说清龚鼎孳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者。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馔、朱砂羹之口。今中原嗷嗷,道殣相望,雁粪榆皮,所以仰以为命。甚且折骨解肢,与乌鸢争攫啄之利。吁,可悲也!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藿不继无耶?昔人曰: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知言哉!注:土膏:土地中的膏泽。太牢: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藜藿:野菜。(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6分) 2.(2011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金山夜戏 清张岱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选自张岱散文选集)注:噀(xn):喷。摋(s):按揉。(1)指出第一段中两处景物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写法上的主要差异。(4分) (2)归纳“余”的性格特点,并联系第二段简析文章描写这一人物的手法。(6分) 3.(2010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识周生清秘图后明袁宏道不才之木,得子而才,故知匠石不能尽木之用。嗟夫,岂独木哉?世有拙士,支离龙钟,不堪事务。头若齑杵,不中巾冠;面若灰盆,口若破盂,不工媚笑;腰挺而直,足劲而短,不善曲折,此亦人下之至不才也。而一入山林,经至人之绳削,则为龙为象,为云为鹤,林壑遇而成辉,松桂荫而生色,奇姿异质,不可名状,是亦生物之类也。嗟夫,安得至人而与之,竟不才之用哉!(1)用自己的话概括“拙士”形象的特点。(4分) (2)探析本文的结构特征。(6分) 4.(2009浙江,01,10分)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 模拟试题a组2013年高考模拟题选粹1.(宁波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醉乡记戴名世昔余尝至一乡,辄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人不余欺也。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不必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也欤?而荒惑败乱者,率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已。(1)文章写自己进入“醉乡”的“观感”,请你分析这篇文章的主旨。 (2)请简要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2.(浙江六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太华: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中条: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1)两首诗中的“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和“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两首诗在写作艺术方面独具匠心,请各选取一例来赏析。 3.(海宁高三期初测试)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鸟说清戴名世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口官口官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此文短小精悍,其实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作者充沛的情感。请就这一点结合全文内容作赏析。 4.(浙江金华十校高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与李翰林书魏禧蜀之山,峭狭而自上,奇险甲天下,故人才不多生,生则必奇。执事,蜀奇士也。通籍后,侨江南,足迹交天下,才益博大。以蜀之人居江南而游天下,其奇且博大也固宜,抑又当不独在文章。禧江右鄙夫,县最僻,于文章宜无所知。天下称文盛矣,执事少许可,尝闻友人闵宾连,窃谓禧为可与言。又奉书征所未刻文,谨录若干首以献。禧隐居金精翠微山,奇石四十里,为古神仙之宅,自谓足终老。然尝披蜀图志,则是固盆、盎中物,不得望部娄。禧不敢更费辞,惟执事教,幸赐德音焉。注:通籍:在朝中已经有了名籍,著身份、姓名、年龄等在名册上,意谓初次做官。盆、盎:皆陶器器皿。部娄:小山,小土丘。娄,同“嵝”。(1)作者与李翰林的关系如何?请根据文意说明理由。 (2)作者在信中表达了几层意思?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b组20112012年高考模拟题选粹1.(2012金华一中、慈溪中学自选模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小品,回答问题。钴钅母潭记柳宗元钴钅母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馀,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有声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之二)注:亟:经常、多次。券:债务的借据。于以:在此地。居夷:居住在夷人地区。(1)赏析第一段描写水景的艺术手法。 (2)如何理解文中反复出现的“乐”字? 2.(2012浙江自选模块调研)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有若南宋洪迈史记有若传云:“孔子没,弟子以若状似孔子,立以为师。他日,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孔子曰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何以知此?有若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予谓此两事殆近于星历卜祝之学,何足以为圣人而谓孔子言之乎?有若不能知,何所加损,而弟子遽以是斥退之乎!孟子称:“子夏、子张、子游,以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不可”,但言“江汉、秋阳不可尚”而已,未尝深诋也。论语记诸善言,以有子之言为第二章,在曾子之前;使有避坐之事,弟子肯如是哉?檀弓载有子闻曾子“丧欲速贫,死欲速朽”两语,以为“非君子之言”,又以为“夫子有为言之”。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则其为门弟子所敬久矣。太史公之书,于是为失矣。且人所传者道也,岂应以状貌之似而师之邪?世所图七十二贤画像,其画有若遂与孔子略等,此又可笑也。(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注: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意思是月亮靠近毕宿,就会大雨滂沱。毕,二十八星宿之一。(1)指出作者认为史记关于有若的记载失实的依据。 (2)本文运用哪些方法来增强说服力?请简要分析。 3.(2012诸暨中学模拟)阅读苏轼的书上元夜游,完成后面的题目。书上元夜游 苏轼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上元:农历正月十五。过:苏轼的小儿子。(1)本小品文大致可以“已再鼾矣”为界,分为两部分,试分别概括其大意。 (2)作者文中所写的“放杖而笑”蕴涵了几层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4.(2012台州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1)“斜行”的“行”字,有的人读hng,作名词;有的人读xng,作动词。你认为哪个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2)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的心情,也有人认为表露了作者闲适自得的情趣。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2011浙江高考自选模块样卷模块专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濮仲谦雕刻明张岱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1)简析文中濮仲谦这个人物形象。 (2)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增强表达效果的?请简要分析。 6.(2011浙江高考名校名师交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采薇 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体现了这些情感? (2)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四句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中以乐景写哀情的佳句,历来传诵不已,试加以赏析。 7.(2011杭州十四中第三次月考)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愁”的诗句,不少作者为使本来抽象不可触摸的“愁”变为具体可感之物,化虚为实,让形象说话,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句即是。试再举出两例,并说明它们的妙处。 8.(2011诸暨中学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第五部分自选模块专题二十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五年高考精华a组2013年高考题(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这首诗的语言哀婉动人,这体现在句式的长短错落、叠词的运用上,也体现在反复、对仗、顶针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上。分析语言特点,应从用词、句式、修辞、押韵、语气语调、感情色彩等方面结合具体语句进行鉴赏。参考答案:全诗三、五、七字句长短错落。运用反复、对仗、顶针等修辞方法。节奏起伏、顿挫,韵律哀婉动人。(2)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的题目“悲落叶”之“悲”已经为本诗定下感情基调悲伤。联系整首诗,揣摩“纵横去不归”“各随灰土去”等句,不难体会诗人借写悲落叶来悲叹人生、慨叹世事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作者以落叶自况,悲叹命运不济。人生如风中飘零的落叶,虽繁荣一时,终难免随风凋零,化作尘土。作者慨叹世事兴衰、朝代更替;曾经的繁盛朝代,显赫的王族、贵胄,都如落叶凋零。b组20092012年高考题1.(1)解析: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抓住“野菜”的比喻义即可作答。参考答案:“色”指百姓的饥色,“味”表面指野菜之味,实指百姓的疾苦;文中将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与权贵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进行对比,借前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希望士大夫能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的愿望。(2)解析:考查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注意修辞手法也是特色。参考答案:选材切中时弊,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运用了借物托讽、对比等手法和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语言整散结合,形象生动,具有讽喻色彩。2.(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古代散文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文中第一段有两处景物描写,通过比较,不难分析其特点及写法上的差异。参考答案:前者磅礴空蒙,后者清冷幽静。前者写动景,后者写静景。前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后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前者写远景,后者写近景。(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散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归纳人物性格,抓住事件来分析,人物描写手法更多体现在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参考答案:性格特点:狂放不羁,率性而为,近似怪诞。描写手法:通过“呼”、“唱”等行为直接(正面)描写人物;通过刻画僧人的神态、心理,对人物进行间接(侧面)描写。3.(1)解析:这是一道文言文片段阅读理解题,综合考查文言文翻译、概括归纳、分析文章结构等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有较深厚的文言功底,平日学习应加强对文言小品文的阅读与鉴赏。这道题重在考查概括归纳能力,首先要提取相应信息,在文段中,描写“拙士”形象的文字是“世有拙士是亦生物之类也。”这一节文字分为两层,“而一入山林”前是“拙士”原本的形象,“而一入山林”后是经高人指点后的形象。然后对相应信息加以概括归纳,要注意尽可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归纳。参考答案:拙士外貌丑陋,不善处世。经高人指点后,成为奇异之才。(2)解析:这是一道探究分析题,要求分析文章结构特征。首先分清文段层次。这一段文字层次明晰,以两个“嗟夫”(表议论的发语词)为过渡,自然把全段文字梳理成三个层次,其中第二个层次以“而一入山林”为过渡转接,分为两个小层次;这三个层次浑然一体,首尾呼应。参考答案:本文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开篇写木由“不才”而“才”,接着描写“拙士”形象,“木”与“拙士”构成类比;进而写“拙士”从“不才”到“才”,前后形成对比;结尾呼应开头,点明全文主旨。4.(1)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欣赏能力。偏重客观,比较容易;任选三个意象,选择余地较大,只要联系教材所学及相关知识储备,不难作答。参考答案:(一)雁:乡思(信使);柳:别情(送别);菊:淡泊(清高);竹:虚心(高风亮节);莲:怜爱(洁身自好)(二)雁:思念、凶兆、团结、游子;柳:温柔、随风倒、离别、分别;菊:纯洁、死亡、隐士、傲骨;竹:奋发向上、恶意扰乱、正直、谦虚;莲:清纯、苦命、君子、清廉(2)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的能力。作答本题不仅要记住作品,还要有理论储备。作为主观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意象的特点和作用,而且要分析得有道理。参考答案:(一)“柳”与“留”谐音,象征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古人常常折柳送友人,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柳”饱含了作者对离去友人深深的不舍和眷恋,寄托着作者的思念,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升华主题,突出中心思想。(二)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动形象地写出莲洁身自好的特点,作者托物言志,借用莲这个意象,既表达出他对莲的喜爱,又表达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三年模拟精粹a组2013年高考模拟题选粹1.解析:本文极具讽刺意味,寓意明显。(1)分析主旨可从借古讽今、愤世嫉俗、讽刺社会混乱、政治不清明等方面着手。(2)既然是要求赏析,那么就离不开具体分析,作答本题,首先应概括指出写作手法,其次要有准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小书虫的读后感(15篇)
- 支付宝电子合同模板(3篇)
- 五级电工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现货原油买卖合同模板(3篇)
- 老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一个难忘的老师写人作文7篇
- 2025年网络直播行业网络直播与短视频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社交媒体行业社交平台发展与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 供应商评估表模板全面版
- 土建安全b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考试时事政治考点热点题库含完整答案
- 2024年陕西咸阳杨陵区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江西洪城水业环保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勤岗工作人员【28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无锡五四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郑州登封市公共交通运营有限公司社会招聘工作人员35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毕节市中医医院招聘暨人才引进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78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期中模拟卷试题-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2026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 学堂在线 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 章节测试答案
- 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 精彩的语文导入语和讲授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