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养殖技术.doc_第1页
常见鱼养殖技术.doc_第2页
常见鱼养殖技术.doc_第3页
常见鱼养殖技术.doc_第4页
常见鱼养殖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区池塘春放鱼苗四注意山区池塘大多数都以老塘、山塘、死水塘居多;排灌方便、标准化成片的池塘毕竟较少。要想养鱼获得稳产、高产、高值的效果,需把握好下列几个环节:一、清塘消毒1、清整池塘。首先捕完原池塘内的各种鱼类,然后放干水曝晒几天,挖去过多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堤和进、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缝,清除杂草。清整的目的是为苗种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有利于苗种的生长和成活。条件许可,最好在冬季或早春季节将池水排干,长期的冰冻和日晒,可减少病害,使土壤疏松,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提高池塘的肥力。2、药物清塘:就是利用药物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鱼体寄生虫、病原菌,这是改良水质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药物清塘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天至10天选择晴天中午进行。清塘常用的药物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生石灰清塘:分为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干法清塘要先将池水基本排干,仅保留5至10厘米水深,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加水化成石灰浆后,不等到冷却就向四周均匀泼洒,边缘和鱼池中心都要撒遍,到第二天可用铁耙将池底淤泥耙动一下,使石灰浆和淤泥充分混合,一般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至75公斤。带水清塘是将生石灰放入大木盆等容器中化成石灰浆,操作人员穿防水裤下水,将生石灰向全池泼洒,一般排水不方便或时间来不及时可带水清塘,这种方法速度快、节省劳力且效果好,一般水深一米时每亩用120公斤至150公斤生石灰。 漂白粉清塘:干法清塘每亩用漂白粉4到5公斤,将漂白粉放入木桶和瓷盆内,加水溶解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2天后可注入新水,5天后可放养鱼苗。 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30公斤到35公斤加漂白粉2公斤到3公斤。带水清塘,水深1米时,每亩使用生石灰60公斤至75公斤加漂白粉5公斤至7公斤。使用方法与前面两种相同,7天后即可放鱼,效果比单用一种药物更好。上述各药物消毒鱼塘后均需7天左右才能放鱼,最好先放几尾鲢(鳙)鱼试水,从早晨放入池塘中到晚上看放入的鱼会不会死亡,如鱼活动正常,证明毒性消失,可进行大量投入鱼苗。二、合理混养比例一般以养草鱼为主的鱼塘以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计算,投放68寸的草鱼苗200250尾,45寸鲢、鳙苗分别100尾和2530尾,10朝左右的丰鲤60尾,野鲮(或麦鲮)60尾,湘云鲫或丰产鲫5060尾,单性罗非鱼3040尾,810厘米长的淡水白鲳80尾,45寸的鳊鲫5060尾,9朝左右的土鲮鱼500600尾。投放搭配各种鱼苗,视池塘的条件而定,若排灌方便的新塘,密度可大些:若肥水塘或死水塘,密度应小些,但可适当增加鲢、鳙鱼,少放草鱼。三、注射疫苗养殖户在选购鱼苗时,务必挑选大小均匀、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鱼苗,但投放前草鱼苗必须进行免疫注射,此法是防止鱼病发生最有效的措施。一般45寸的草鱼苗每尾注射0.2毫升疫苗(个体大者,可适当增加剂量)。但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治效果,现有许多小商贩为了自身的利益,擅自购买劣质或保管不当或过期的疫苗,欺骗农户。养殖户最好直接到当地水产部门购买疫苗,并咨询有关技术问题。四、鱼种消毒鱼苗注射疫苗后,再用粗盐水或高锰酸钾或晶体敌百虫消毒。一般鱼苗投放前用34的粗盐水浸洗5分钟,或每立方水用5克晶体敌百虫溶化后浸洗5分种,或每立方水用2克高锰酸钾溶化后浸洗30分种。通过浸泡消毒后再将鱼苗慢慢倒入鱼塘中。投放鱼苗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大大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塘鱼的成活率,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的鱼产量和产值。春天放鱼苗要注意消毒春季是进行种苗投放的最佳季节,但此时水温低,鱼苗受伤后易感染各种病毒细菌,通过选择活跃健康的鱼种、做好鱼苗放养前的消毒工作,可有效地提高鱼苗的成活率。现将几种浸洗消毒药物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水杨酸:每100kg水溶解0.5g水杨酸配成溶液,浸洗时间为10分钟,可治疗各种鱼体表创伤、出血、腐烂、真菌霉菌感染引起的水霉病,可预防赤皮并烂鳃并打印病等,目前是孔雀石绿(禁用药物)的有效替代品。2、敌百虫:每100kg水溶解20g敌百虫晶体(含量为90%)配成溶液,浸洗时间为510分钟,能杀灭鱼体上的锚头鳋、鱼鲺、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3、高锰酸钾:每100kg水溶解2g高锰酸钾配成溶液,浸洗时间为1520分钟,能杀灭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三代虫等。4、食盐:每100kg水溶解23kg食盐配成溶液,浸洗时间为510分钟,能杀灭车轮虫、斜管虫,预防水霉病和寄生虫病5、强氯精:每100kg水溶解1g强氯精晶体(含量为50%)配成溶液,浸洗时间为1520分钟,能治疗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6、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加入1020克漂白粉(含有效氯30)搅拌均匀,放入鱼种浸洗。消毒时间视水温高低、鱼的游动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020,约浸洗1530分钟。此方法主要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7、硫醚砂星消毒:每立方米水用硫醚砂星0.81.2毫升,水温1020,浸洗35分钟。可防治水霉病8、硫酸铜消毒:每立方米水用药8克,水温1020,浸洗1530分钟。鳃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等引起的鱼病9、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消毒: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0克和硫酸铜8克。两种药物应分别溶化后再混合,水温1020,浸洗1530分钟。该方法同时具有上述6、8两方法的功效。10、高锰酸钾消毒:每立方米水用高锰酸钾20克,水温1020,浸洗22.5小时。浸洗用水应尽量选用含有机质少的清水,防止在阳光直射下浸洗,以免影响药效。可防治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引起的鱼病。具体采用何种药物消毒,要视当地易流行的鱼病和药物来源而定。鱼体消毒时浸洗时间长,对病原的杀灭较彻底,但时间过长,水中溶氧不足,会引起鱼浮头或死亡。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鱼的动态,鱼忍受不住时,应立即将鱼放入鱼池内。注意事项:(1)以上所有药品勿用金属性容器浸洗鱼种,还必须避开阳光直射,适宜在水温25以下进行消毒,有条件的使用增氧方式延长浸洗时间则效果更佳。(2)鱼苗消毒要准确掌握药液浓度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是指鱼苗下后经20天左右时间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俗称“发塘”。鱼苗培育池面积为12亩,池深1.52米,水深11.5米;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进排水便利,池底以壤土为佳。鱼苗池应清塘消毒,其方法有以下多种:1、生石灰:水深约1米的每亩鱼池进行带水清塘,需用生石灰130160公斤左右,若排干池水的干法清塘消毒时,每亩只需5080公斤。当生石灰水融化未冷却时即可立即全池泼洒。清塘710天以后,可放入鱼苗。生石灰除清塘消毒外,能起到调节水质和施肥的作用,得多弊少。所以普遍使用生石灰清塘。2、漂白粉:每亩水深1米的鱼池,约用漂白粉14公斤。如水深510厘米,需用35公斤。将漂白粉加水溶化背风全池泼洒。如遇烈日,效果更佳。清塘后57天,可放鱼苗。3、氨水:当鱼池的水深10厘米时,每亩用50公斤以上。用量常与氨水储存时间的长短有关。操作时,需在背风处进行全池泼洒,如在烈日下泼洒,药效更大。一般施氨水后一天即可注水,35天后可放鱼苗。此法的特点是清塘消毒速度快,毒办消失也快。4、鱼藤酮:水深1米时,每亩鱼池用鱼藤酮1.3公斤左右。市售的鱼藤精,实为含2.5%、5%、7.5%的乳油。操作时,加水1015倍(有效深度约2PPm)稀释后全池泼洒。清塘7天后即可放苗。5、茶粕:每亩水深1米时,用茶粕3540公斤。操作时先将茶粕饼捣碎成小块,放在水缸中加水浸泡一天取出,然后再加入大量水稀释,搅匀后连渣全池泼洒。毒性消失时间为710天左右。6、五氯酚钠、二甲四氯、扑草净合剂:当池水约1330厘米时,每亩用五氯酚钠(65%水溶性原粉剂)1公斤,二甲四氯(70%水溶性粉剂)75克,扑草净(50%可湿性粉剂)150克,将它们混合后加水溶化,全池均匀泼洒。一般施药后1015天加水,再施基肥,约经23天后则可试水,无毒时可放鱼苗入池。7、五氯酚钠:按每亩池塘(水深0.5米)用药2公斤,全池泼洒后浸泡57天,将水排干,曝洒45天,即可注水。鱼苗池在清塘消毒后可灌注新水,注水时要在进水口用筛绢过滤,注水4050厘米。在鱼苗下塘前应施基肥,一般鱼苗下塘以中等肥度为好。即在鱼苗放养前35天,一般每亩施畜粪200400公斤,或为粪50100公斤。如需加速肥水,可使用无机肥料,一般氨水每亩施用510公斤,硫酸铵、硝酸铵等每亩2.55公斤。通过施基肥,水中浮游动物植物迅速成长,水色转为嫩绿或淡褐色,即可放养鱼苗培育。放养鱼苗应选择鱼体大小整齐,体色鲜嫩、肥满匀称,游动活动的群体。一般每亩放养草鱼鱼苗1012万尾如鱼池面积较大,每亩可放养20万尾。鱼苗饲养方法各地方法不一,有豆浆饲养法、大草饲养法、猪粪饲养法等。一带大多采用黄豆饲养方法。鱼苗下塘后,隔56小时就应投喂第一次豆浆,如下午下塘,下午就应投喂。一般每天2次,上午89时,下午1415时。最晚不超过16时。在鱼苗下塘10天内,每天每亩投喂1.52公斤黄豆或22.5公斤豆饼经浸泡后磨成的浆,10天后根据水质的肥瘦,酌情增减,如天雨低温须酌加豆浆的用量,豆浆应均匀全池泼洒。如结合施肥,可减少豆饼或黄豆的用量,一般可在鱼苗下塘后45天就施肥。鱼苗培育期间应定期加注新水,鱼苗下池时,池水一般在50厘米左右,鱼苗下塘后45天,应加水10厘米,以后每隔34天加注新水一次,使鱼苗培育到夏花阶段池应达1米左右。加注新水应严防野杂鱼等混入池内。加强巡塘,以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鱼池有否渗漏水,应及时堵塞。及时捞除肥料渣滓、水面的豆浆泡沫等,保持池水环境清洁,做好鱼病防治。鱼苗下塘后经过2030天的培育,一般可长至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应分塘养殖。在夏花鱼种出塘前,应经过二次拉网锻炼后方可出塘。一般在鱼苗下塘后20天左右,以密眼鱼网在池内扦捕,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89时进行,将鱼围入网中拣出野杂鱼,数分钟后即放回原池,间隔一天后用同样方法,把鱼围集到网内,将网提起,把鱼全部倾倒在网箱中,缓慢拖动网箱,使鱼顶水游动12小时,鱼放入池中。经二次拉网锻炼后,夏花体格强壮,即可出池分养。鱼种养殖草鱼鱼种饲养一般第一年由夏花鱼种饲养至13.2厘米左右的一龄鱼种,又称仔口草鱼种;第二年再养成23.126.4厘米或0.250.5公斤的二龄鱼种,又称老口草鱼种,再经一年养殖,即可养至23公斤成鱼。草鱼鱼种近年来高产经验很多,下面略举几例:实例一:以仔口草鱼种高产养殖。池塘面积4亩左右,平均水深2.5米左右,排灌方便。按常规方法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彻底清塘。夏花鱼种下塘前10天左右每亩施发酵牛粪1吨。使夏花下塘时,水色呈黄褐色,透明度25厘米,水深为1.5米。夏花鱼种放养,应先放主体草鱼,多品种混养密放,控制放养鲢鱼时间。于6月4日亩放3.64.3厘米草鱼夏花9300尾重6公斤;6月26日放3.3厘米鲫鱼夏花1744尾重0.45公斤;6月30日放4.9厘米鳙鱼1172尾重量1.4公斤;7月1日放2.9厘米鲢鱼2585尾重0.60公斤,亩放总量14751尾总重8.45公斤。年终起捕每亩获分别为75克/尾及165克/尾草鱼种1504尾及1193尾重310公斤;60克/尾鲫鱼种1167尾重70公斤;70克/尾鳙鱼1110尾重78公斤;100克/尾鲢鱼种2074尾重207公斤;平均亩放鱼种7048尾产量665公斤。夏花草鱼下塘后,投喂芜萍和浮萍。当夏花草鱼长到7厘米时,改喂切碎的嫩草,10厘米后,直接投喂青草,投喂量根据鱼体生长、摄食和天气情况而定,阴雨闷热天少喂,晴朗天气多喂。投饲料一般控制在精料投喂后3小时吃完,青饲料45小时吃完为宜。每亩计用草料3260公斤,精料1260公斤。加强水质管理,饲养前期23天加注新水一次,加水量2030厘米;从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每天加水一次,加水量2530厘米。随着注水次数的增加,水深保持在2.5米以上。10月中旬以后,视水质情况加水。加水时一般清晨6时,培育中期为夜间1时左右。鱼病以防为主,除彻底清塘外,从夏花入塘后,注意调节水质。鱼病流行季节,每隔710天以漂白粉、生石灰交替泼洒。针对不同的鱼病,分别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大黄、敌百虫及大蒜等拌料投喂。实例二:以草、鲂鱼种为主养殖池塘面积6.1亩,水深2.5米,靠水泵灌排。每亩放养鱼种为7月2日放草鱼夏花5000尾6月11日放鲂鱼夏花6000尾6月27日放鲫鱼夏花3000尾7月15日放鲢鳙鱼夏花3000尾。至年终起捕平均每亩产量为611.15公斤。其中100克/尾草鱼种1085尾重108.6公斤;31.25克/尾鲂鱼种5372尾重167.85公斤;41.7克/尾鲫鱼种1946尾重81.065公斤;122克/尾鲢鳙鱼种2029尾/253.5公斤。饲养方法:夏花鱼种下塘前10天用禽畜粪培育水质,下塘水位1米左右。夏花鱼种放养规格均匀,下塘时用34%的盐水浸泡鱼种510分钟。放养时先放主养的草、鲂鱼,适时放养鲫和鲢鳙鱼。放养后逐渐注水加深水位,七月下旬事,水质易恶化,经常抽排底层水并注入新水,充分利用增氧机增氧。7、8、9三个月每隔1520天用2030PPm石灰水调节水质一次,与磷肥交替使用,使水质保持稳定的弱碱性。饲料投喂为精、青饲料结合。精料定量投喂,并添加1%食盐;青料投喂做到适应的适口青料,尽可能满足需要。7、8、9三个月要喂饱、喂好、喂匀,约占投饵量的6070%。精料投喂应根据天气、摄食情况增减。做好鱼病防治。立秋前除进行常规防病外,每100公斤用6克呋喃唑酮拌和在日投饲量中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三天为一疗程,每个月进行一次;或用1%的漂白粉浸出液拌入饲料中投喂。成鱼养殖成鱼养殖池塘以410亩较为适中;水深在2.5米左右为宜;要有良好的进排水条件,最好能快排快灌;每亩按0.250.50千瓦配备增氧机。鱼种放养应以草食性鱼类(草鱼或团头鲂)为主体鱼,能充分利用青饲料资源。搭配鱼应突出鲫鱼,并兼顾其它鱼。采用套养方法,可提高池塘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水质管理以春、秋水浓和夏、秋水淡为目标。主要水质指标的控制上着重解决溶氧、非离子态氮、二氧化碳平衡系统三条主线。以冬季施用有机肥、补施磷肥;高温季节不施有机以,合理使用增氧机、补水、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改善水质技术措施。饲料选用以草、鲂鱼配合饲料为好。如选用单一饲料,应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饲料,同时应精料青饲料结合。投饲应根据鱼类生长速度、成活率指标及总体增重增数,饲料系数计算出总投饲数量,然后按5天的分配量,逐日投喂为好。并根据天气、摄食等情况酌情增减。鱼病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近年来,随着颗粒饲料高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有许多品种混养的较好放养模式,略举几例以供参考。实例一:以草鱼、鲂鱼为主体鱼亩净产500公斤的养殖实绩。池塘5.2亩。鱼种放养为平均亩放568克/尾草鱼55尾29克/尾草鱼160尾150克/尾团头鲂100尾14克/尾团头鲂600尾50克/尾鲤鱼50尾夏会花鲤鱼300尾52克/尾鲫鱼200尾346克/尾鲢鱼40尾77克/尾鲢鱼260尾392克/尾鳙鱼16尾50克/尾鳙鱼50尾。亩总放1831尾重量115.9公斤。起捕产量为平均亩净产3019克/尾草鱼122.4公斤,990克/尾草鱼129.9公斤,313克/尾团头鲂11.9公斤,200克/尾团头鲂51.4公斤,747克/尾鲤鱼32公斤,202克/尾鲤鱼19公斤,178克/尾鲫鱼18.3公斤,1000克/尾鲢鱼24.2公斤,622克/尾鲢鱼134.1公斤,1051克/尾鳙鱼9.7公斤,655克/尾鳙鱼29.6公斤。亩总净产量582.5公斤。上述实例在饲养管理中,除投喂精饲料和青饲料外,尚需施肥肥水,控制好水色,并配备增氧机。实例二:面积9.1亩鱼种放养为平均亩放养417克/尾草鱼126尾10克/尾草鱼358尾71克/尾团头鲂88尾13克/尾团头鲂210尾125克/尾鲤鱼40尾24克/尾鲤鱼145尾34克/尾鲫鱼430尾59克/尾鲢鱼335尾69克/尾鳙鱼72尾。亩总放鱼种113公斤。起捕情况为平均亩净产1750克/尾草鱼156.9公斤,266克/尾草鱼67.8公斤,250克/尾团头鲂14.6公斤,67克/尾团头鲂8.6公斤,1216克/尾鲤鱼40.8公斤,550克/尾鲤鱼72.2公斤,241克/尾鲫鱼83.6公斤,738克/尾鲢鱼227公斤,43.5克/尾鳙鱼111.6公斤。亩总净产量为783.1公斤。上述实例因载鱼量较高,必需配备增氧机及良好的进排水设施。饲养管理上,主要投喂精饲料和青饲料,施肥数量较少。鱼病防治1、出血病: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出象,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防治方法:用灭活疫苗对鱼种注射,可起预防。每50公斤鱼用水花生45公斤、大蒜头和盐各0.25公斤一起打成浆,用水糠1.5公斤拌和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天;同时每亩水深0.33米用硫酸铜110克适量加水后全池泼洒,连续泼洒5天。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5天。以0.7PPm深度的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施二天。2、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症状为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鳍条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末稍腐烂,鳃盖和鱼的上下颌常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往往单独游动水面,行动缓慢。防治方法: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中,应防止鱼病受伤。放养前用5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半小时。在投喂饲料中加入磺胺噻唑,用量按10公斤鱼重用药1克计算,连续投喂6天。体外消毒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3、白皮病:又称白尾病症状为开始时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上出现白色小点,很快扩大,使背鳍以后的皮肤呈白色,鳞征即脱落,尾鳍溃烂水霉菌随即发生,易引起死亡。常常出现于夏花和鱼种阶段。防治方法:操作时应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前,用23PPm的硝酸亚汞浸洗2小时;病鱼也可浸洗,有治疗效果。发病严重时可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每立方米用药1克。4、水霉病:霉菌从鱼体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体表呈棉絮状的菌落,呈灰白色或淡青色。易引起死亡。防治方法:鱼池在放养前应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操作时应小心,减少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5、白点病,又称小瓜子虫病为多子小瓜虫大量寄生引起,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的囊泡。严重时鱼本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防治方法:鱼池应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减少病原体。病鱼可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另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钟,可杀死全部小瓜子虫。6、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并针虫病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防治方法: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锚头鳋幼虫及虫卵。严禁病鱼入池,引起感染。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7、细菌性烂鳃病症状是鳃骨内壁青皮充血,有时溃烂;鳃丝腐烂,颜色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严重时鳃瓣边缘烂成一团,并蔓延至整个鳃瓣。症鱼常单独游动,行动迟缓,体色发黑。防治方法:鱼种放养时,用十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用漂白粉全池泼洒。8、肠炎症症状是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防治方法:每50公斤饲料加痢特灵1015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6天春季常见鱼病防治一、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的痢特灵浸洗20分钟30分钟,还可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二、水霉病此病菌体好像灰白色的棉团,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最后使鱼体组织坏死,负担过重,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最后衰弱而死。防治方法:1.鱼池内用生石灰清塘;2.在捕捞搬运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3.人工繁殖期间所用鱼巢、工具等,要用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4.不用受伤鱼作亲鱼;5.用0.4克升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浸洗;6.禁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三、鱼波豆虫病病鱼体表和鳃瓣上有暗淡的小斑点,形成蓝灰色的粘液。鱼鳃组织细胞坏死,使鳃丧失了正常功能,呼吸困难,病鱼丧失食欲,漂浮水面不久即死。防治方法:鱼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保持水清洁。鱼种放养前须经检疫,如发现有病原体,用0.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或0.8克立方米硫酸铜硫酸亚铁(52比例配合)合剂给鱼浸洗20分钟30分钟,或全池喷洒。四、小瓜虫病病鱼皮肤、鳍条或鳍瓣上肉眼可见布满了小点状白泡,病情严重时体表好似一层白色的薄膜,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急游,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虫体寄生鳃组织,能破坏鳃小片,分泌粘液增多,腮静脉充血,能破坏鳃小片,分泌粘液增多,虫体周围的腮上皮增生,腮静脉充血或部分腮组织贫血,虫体寄生鱼的眼角膜,引起发炎、变瞎。病鱼因食欲减退、运动失调、呼吸受阻碍致死。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放养密度合理,发现小瓜虫病时用3克立方米硝酸汞溶液浸洗鱼体2小时3小时;3.禁用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救治,因硫酸铜对小瓜虫不但无杀灭效果,反而可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进行大量繁殖,导致病情更加恶化。五、口丝虫病病鱼的皮肤和鳃瓣上有暗淡的小斑点,形成蓝色粘液,对年龄越小的鱼危害越严重。鱼种放养前用0.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浸洗20分钟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春季几种常见鱼病防治水霉病:又称肤霉并白毛病,是鱼池刚化冰后最常见鱼病之一,发生此病后肉眼可见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有的黏附着泥粒等棕色附着物,鱼体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或不吃食而死亡。该病在草、鲤、鲢、鳙、鲫、鲂等鱼都易感染,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最为严重。预防方法:(1)在拉网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中要尽量减少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2)在并塘越冬及春放鱼种时进行鱼体药浴消毒。用3至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0至15分钟,或用高锰酸钾20克立方米对鱼体消毒5至10分钟。治疗方法:(1)采取全池泼洒药物,用水霉净按说明用量,或用鱼虾安0.3至0.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次即可控制。(2)用亚甲基蓝2至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次。(3)用克霉灵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两次,效果也很好。竖鳞病:又叫松球并林立病,是因水质恶化、鱼生活环境突然温差变化过大,或鱼体受伤被细菌侵入所致。患病鱼的鳞片局部或全部竖起像松球样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用手指按压鳞片,有半透明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还伴有鳍基部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腔膨大、腹水等症状,患病鱼游动迟缓,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如不及时治疗,病鱼2至3天死亡。初春水温低时发病率较高,而高温季节则较少发生。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鲂鱼、草鱼及金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成鱼均有发生。预防方法:(1)放鱼前彻底清塘,清除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漂白粉或鱼用清塘净等进行清塘消毒。(2)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3)在拉网、过数、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小心操作,减少鱼体受伤。(4)放养前对鱼进行药物洗浴,用3食盐水浸洗鱼体10至15分钟。(5)每立方米水用5克硫酸铜、2克硫酸亚铁和10克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体5至10分钟。(6)用碘制剂鱼药浸洗鱼体效果也很好。(7)池塘内冰块融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水深1.5米,亩用生石灰2至2.5公斤,使池水呈微碱性,pH值在7.5至8之间,或用溴制剂专用药物全池泼洒消毒,隔天一次。治疗方法:(1)在发病初期给池塘冲注新水,可有效缓解此病病情。(2)全池泼洒杀灭海因,浓度为0.2至0.4克立方米。(3)用苦参煎汁全池泼洒,用量每667平方米0.25至1千克。(4)发病后及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鱼体每天用盐酸土霉素50毫克,或复方新诺明150毫克,拌饲料连喂3至5天。(3)内服红霉素(水产专用药物),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至2克,连喂3至6天。同时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或强力消毒灵0.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次,效果也很好。白云病:该病病源是恶臭假单胞菌所致。病菌侵入鱼体后,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点状白色黏液附着物,并逐步蔓延扩大,全身像包一层白云,以头都、背部、尾鳍处白色黏液更为稠密。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鳞片脱落,鱼溜边不吃食,游动缓慢不久死亡,剖开鱼腹可见肝、肾脏充血。此病水温6至18最宜发生,多发生在3、4月,主要发生在流水及渗漏大的越冬池或高密度网箱养殖中,鱼体受伤更易感染此病,并常和竖鳞并水霉病并发,往往在初春使鱼发病死亡严重。主要感染鱼类为鲤鱼、鲫鱼、鲂鱼。预防方法: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和鱼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新。治疗方法:(1)用二溴海因0.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两天。(2)用聚维酮碘1至3克立方米全他泼洒,连用两天。(3)1千克饲料中加1克鱼用杀菌灵,做成药饵投喂,连喂3至6天。白点病:患病鱼鳃上和鱼体表肉眼可观察到许多小白点,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集群围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他物体摩擦或游出水面,鱼体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显微镜观察,鳃丝周围有小瓜虫游动。一般在初冬、春末易发生,危害各种不同规格鱼类。适宜水温在15至25条件下生长繁殖,当水温降至10以下和上升至26以上时,小瓜虫自行脱落。幼虫在28以上时易死亡。因此可通过调节水温防治此病预防方法:用生石灰对池塘彻底消毒。鱼体药物浸洗消毒。治疗方法:(1)全池泼洒福尔马林15至25克立方米,隔天泼洒1次,连续泼洒3次。(2)用亚甲基蓝2至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两天。(3)按每立方水体用干辣椒0.35克和生姜0.1克,加水煎液后全池泼洒,连用2至3天,效果较好。赤皮病: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皮肤溃疡,鱼鳍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断裂,形成“蛀鳍”,并常与水霉、烂鳃、肠炎病并发。此病一年四季流行,尤以北方在越冬后春季最易爆发,主要危害草、青、鲤、鲫和团头鲂等鱼种。预防方法:减少鱼体受伤,在发病季节15至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浓度为15至20克立方米。治疗方法:采用内服和外用相结合进行治疗:(1)用三氯异氰尿酸0.4至0.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天。(2)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1至1.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3)投喂复方新诺明药饵,用量为每千克饲料加入10至20毫克制成药饵,连喂3至5天,或在饵料中添加0.1的三黄粉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至5天。也可用恩诺沙星内服,每千克鱼体10至20毫克次,每天投喂两次,连喂5至7天为一疗程。夏季鱼塘管理及鱼病防治措施夏季气温高,雨量多,天气变化大,鱼类进入一年中生长最旺季,鱼病病原体也大量繁殖。由于高密度精养,池水体负载量增大,水质过肥,遇闷热天、雷雨天,特别是晴天转下雨或下雨转晴天时,鱼经常浮头,严重时出现泛池,造成死亡。主要原因是气候突变,气压降低,水中耗氧减少。池塘里的鱼如果出现浮头,食欲就下降,饲料利用系数降低,鱼体抵抗病害能力削弱,鱼病也随之大量发生,因此,必须做好日常管理及鱼病预防措施:一、日常管理1、注意调节水质:水为鱼类生存环境,养好鱼,必须管好水,水色上午呈绿下午黄绿色最好。控制措施有(1)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水量为1/41/5。(2)每个月每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平均水深1米用1520公斤生石灰。可明显增加池水的碱度、硬度,提高池水二氧化碳平衡能力,又有预防鱼病的作用。(3)适量施肥,一般根据水色确定,要求量少、次数多。要在晴天施肥。(4)控制大型浮游动物发生。如果池水水色清瘦,鱼又经常浮头,下风肉眼能看到浮游动物时,每亩平均水深1米可用杀虫威17毫升全池泼洒,能预防虫害发生,或者适当增加红鲢放养量。(5)有条件可使用增氧机,增加溶氧量,改善水质。2、投料严格做好“四定”,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一般晴天多投,雨天少投,投料总量为总鱼量的4%6%,同时保证饲料质量,避免投料过量既浪费又败坏水质。3、鱼病预防。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旦生病,要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发病后的鱼已经没食欲,即使使用特效药也难进入鱼体内,因此必须十分强调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鱼苗下池前每亩用100公斤生石灰彻底清池,消灭病虫害;在饲养过程中,一般平均水深1米每15天用0.65公斤漂白粉或者菌虫双杀水剂15毫升轮流泼,对病虫害有很好预防效果。二、常见鱼病防治1、病毒性鱼病:病毒性鱼病主要有出血性病毒和突眼病(1)出血性病毒主要症状:病鱼鳃盖、鳍基处、口腔出血,鱼鳃出现白鳃。治疗方法:平均水深1米每亩用杀虫威(粉状)0.1公斤(或水剂20毫升)与硫酸铜0.3公斤两种药品同时使用,但一定要分开泼。投放白鲳鱼池禁用,改用菌虫双杀20毫升全池泼。(2)“突眼脖:主要出现在罗非鱼、鲤鱼。病鱼主要症状:病鱼表现为眼睛突出,吃料正常,不生长,少量死亡,主要是由饲料引起。治疗:每百斤饲料加拌60克维生素B或50克多维,连续10天为一疗程,同时多投喂青饲料及改用其他饲料。2、细菌性鱼病:细菌性鱼病主要有烂鳃、肠炎、赤皮、烂尾、肝胆综合症等病烂鳃病症状: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带污泥、鳃盖内表皮充血,鳃上粘液增多。肠炎病症状,肛门外突红肿,用手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赤皮病症状:病鱼鳞片容易脱落,腹部大部分出血。烂尾病症状:鱼尾柄、躯干腐烂。治疗方法有:(1)每亩平均水深1米2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连续2天,或者是水产保护神125毫升,同时每百斤饲料拌150克土霉素或者磺胺噻唑每百斤鱼5克或磺胺5克。7天为一疗程。肝胆综合症:症状:肝胆肿大、肝脏变色、略暗淡绿色。常与出血、烂鳃、肠炎、烂尾伴症。治疗方法:内服三友强肝散,每公斤鱼用12克拌饵投喂,连用510天。外用药:康腹王强力菌毒杀,每亩水深1米用100克全池泼。3、生物引起的灾害:湖靛、池塘中大量繁生铜微囊藻、花微囊藻等,在下风水面漂着一层翠绿色的膜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分散,产生羟胺和硫化氢有毒物质,会引起鱼类死亡。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0.25公斤硫酸铜溶液泼洒,同时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57.5公斤。4、病虫害:病虫害主要有锚头鳋、鱼鲺、指环虫、复口吸虫寄生在鱼鳃或鱼眼睛,严重时眼睛脱掉。治疗方法: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强力杀虫灵16毫升或者菌虫双杀20毫升全池泼洒,3天后再一遍。三、鱼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注意正确量鱼池面积、水深,计算鱼池水量。(2)泼洒药物时应掌握在晴天下午,鱼浮头时不能泼药,用药时如遇阴雨天气,可用增氧机增氧1小时后泼洒。(3)用药时如果是水位浅水质瘦,药效作用快,可适当减少药量,特别是硫酸铜,瘦水池每亩平均水深1米应只用0.25公斤用量,避免产生药害发生秋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要点秋季气温、水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水温的波动亦较大,这个季节各种致病因素很活跃、鱼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来临。秋季鱼易患赤皮并烂鳃并肠炎并单孢子虫并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并单极虫并绦虫并水霉并鳃霉并锚头鳋并鲺病等。培育鱼种还要注意预防白头白嘴并隐鞭虫并鱼波豆虫并车轮虫并指坏虫并三代虫并白内瘴并钩介幼虫病等,对水质微酸性(ph56.5)要防打粉病此外还要注意预防鲢、鳙鱼的打印并鲤鱼的竖鳞并嗜子宫线虫病,草鱼、链的中华鳋病,在此,要特别提醒广大渔业养殖户注意以下几点:1、预防为主,消除麻痹思想2、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饲料,增强鱼的体质。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整投饵率。3、根据当地鱼病疫情,每半月投喂一次药饵(自制或购买)。4、经常换水或注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改良环境。5、定期施药,以杀灭水中的致病生物。6、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合理、科学地采取措施治疗鱼病7、坚持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浮头和翻塘。8、投喂时注意观察,发现鱼摄食异常或有离群游动、靠边活动的现象,要将鱼捞出,仔细检察。9、发现有零星的死鱼现象要注意。这种现象往往不被重视,认为那么多鱼死一两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种情况要仔细检察死鱼,找到死亡原因,不能马虎。10、对症下药,用药的剂量要准确、合理。用药要选睛朗的天气,以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以前为好,上风处多用一点,下风处少用一点,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内服药投喂后也要仔细察看。总之,通过预防的手段,提高鱼体的免疫力,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以利于商品鱼的运输和鱼苗、鱼种的越冬。1、赤皮病(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和鲤、鲫等多种淡水鱼。在我国各地养鱼区,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此病尤其在捕捞、运输及北方越冬后,最易暴发流行。该病往往与细菌性肠炎和烂鳃病并发,加速病程发展。(症状和诊断)病鱼体质瘦弱,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常有气无力地漂浮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处往往有水霉菌生长。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常烂掉一段,鳍条裂开,呈破烂的纸扇状或扫帚状故又称蛀鳍病或出血性腐败病(病原及致病条件)该病由荧光极毛杆菌感染引起。当鱼体因捕捞、运输及放养时鱼体机制损伤或冻伤,或体表寄生虫寄生后受损时,病原菌乘虚而入,引起发病(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清毒。捕捞、运输、放养时操作要细致,勿使鱼体受伤。此病病原菌在皮肤、肌肉引起病变,还能浸入血液,故治疗时应外用药和内服药相结合。(1)在经常发病季节用高效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2)每亩用1520千克生石灰遍洒。(3)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每立方米用药14克。冬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下降,养殖鱼类进入了越冬期。这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冬季常见的鱼病及防治方法。一、竖鳞病越冬时亲鲤易发生此病,症状为体表粗糙,鳞片竖起似松球状,鳞的基部水肿,稍压有液体流出。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给池塘冲注新水;另外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二、口丝虫病此病主要危害鱼种,是由漂浮的口丝虫侵入鱼的鳃部及皮肤引起,当大量口丝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时,就会形成一层蓝灰色的粘液。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按52配比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另外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30分钟。三、冻伤。当池塘水温降到1时,鱼类就进入麻痹状态;当水温在3以下,草鱼、鲢、鳙就会冻死。防治方法:做好防寒保温,如加深池水;另外在气温高时,适当投喂豆饼,菜籽饼等,增强鱼的抗寒能力。四、肤霉病(又称水霉病)。常因鳞片脱落、皮肤损伤感染水霉菌引起。当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呈现棉絮状,灰白色,肉眼可见。防治方法:用3%食盐溶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后全池泼洒食盐及小苏打合剂(1:1的比例),每立方水体用量为2g,连续泼洒23天即可。五、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寄生在鱼的皮肤、鳃、鳍等处引起,肉眼可见病灶处有许多小白点,严重时皮肤上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迟缓,漂浮水面;有时集群游动,鱼身不断与其它物体摩擦,不久成批死亡。防治方法:每亩水面用鲜辣椒250克、生姜100克煎水全池泼洒。六、白云病此病多发生在水温15以下,病鱼体表粘液分泌较多,头部、鳍及体表形成一层白色浆膜,尾部鳍部较明显。发病严重时可并发竖鳞病病鱼体质消瘦,食欲不振,头常伸出水面,见人反应迟钝。防治方法:预防可每月投喂抗生素药饵23次;发病后,鱼体用3%5%的食盐浸洗1015分钟有很好的效果。冬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冬季由于某些细菌和寄生虫在低温时大量繁殖、侵袭越冬鱼种和成鱼会引起养殖鱼类大批死亡。另外,囤养越冬池的鱼类密度大,病菌易传播,若稍有疏忽,常会在短期内导致越冬鱼类发病和死亡。笔者在生产一线常见一些养鱼户在冬季忽视了鱼病的防治而导致鱼病大爆发,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着重介绍冬季常出现的、危害性较大的几种鱼病防治方法,供广大渔民朋友冬季防治鱼病借鉴。1、水霉病病原、病症:此病又叫肤霉并白毛病,是由水霉菌入侵引起。鱼体损伤、鳞片脱落、伤处长满白色或灰白色水霉菌丝,像旧的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运动迟缓失常,食欲不振而陆续死亡。天气寒冷时,小鱼苗易患此病,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白色水霉菌丝。该病可引起鲤鱼苗大批死亡。防治方法1)鱼苗下塘前用生石灰清塘,并注意在拉网、运输及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2)鱼苗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并注意放养密度要适宜。3)水深1m、面积1亩的鱼塘用750g五倍子煎汁,加水全池泼洒;4)投喂药饵,每公斤饲料加34g盐酸土霉素,连续投喂34天。2、赤皮病病原、病症:细菌性赤皮病,是在严寒冬季因鱼体冻伤或扦捕造成鱼体受伤,继而病菌入侵致使发病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鱼的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断裂。此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防治方法1)漂白粉1ppm兑水后全池泼洒;或五倍子2ppm煎水全池泼洒。2)给鱼拌料投喂磺胺唑酮。第1天每50kg鱼用药5g,以后每天用药2.5g。将药与米糠、麸皮、面粉等拌匀后投喂,连喂6天。3、鱼波豆虫病病原、病症此病又叫豆丝虫并白云病病原体是鱼波豆虫。此类虫寄生在鱼的鳃丝和皮肤,在鱼体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的粘液,因此又叫白云病常见垂死的病鱼呆浮于水面,最初12天内可见少数鱼死亡,34天后出现大批死亡。鱼苗易感此病,常于冬末春初爆发。治疗方法: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ppm,全池泼洒。4、小瓜虫病病原、病症:该病是由小瓜虫大量侵袭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群集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鱼体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显微镜下观察鱼鳃上的小白点囊泡,清楚可见小瓜虫。该病常常流行于每年的初冬和春末。防治方法:按每立方水体取干辣椒0.35g和生姜0.1g,加水煎液,将煎液掺水后全池泼洒,连续用药2次,可有效地防治小瓜虫病5、斜管虫病病原、病症:该病由鲤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所致。病鱼因受寄生虫的刺激,皮肤和鳃表面呈苍白色,或形成一层浅蓝色薄膜。鱼体消瘦、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该病也流行于初冬和春末。防治方法:1)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2)用24的食盐水或5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病鱼58分钟。6、冻伤病:当水温降至1时,大多数鱼会进入麻痹状态,降至-3以下时如不保温会导致草、鲢、鳙鱼冻死。水温低于5时,就要采取加深池水、架设棚盖保温,同时增喂豆饼、菜籽饼等高蛋白饲料,增加鱼的抗寒能力。7、萎瘪病病原、病症:该病是由于饲料缺乏引起的。病鱼表现为身体瘦弱、肋骨显露、头大体孝游动无力,在晴朗的中午,常静止地浮于水面,受惊下沉缓慢。此病轻则影响鱼种质量,重则引起鱼类大量死亡。防治方法:加强投饲管理,冬春季不停食,只要水温上升到10,便继续投饵,一般以精料为主,投饵量以每100kg鱼种日投35kg为宜。夏秋季节鱼池高效管理的关键技术入夏以后,不仅是天气多变和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多发期,而且又是鱼类活动频繁和摄食生长的旺盛期。因此,夏秋季节是鱼塘管理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管理的好坏事关鱼塘生产力的高低。如何做好夏秋季鱼塘的高效管理呢?总结各地经验,其关键技术是以下几个方面:供饵充足:入夏后随着鱼类活动量的增大,生长速度的加快,其摄食量明显增加,尤其“三伏”季节(79月),所需饵料量约占全年饵料量的2/3左右。这一时期如果供饵不足,就会抑制鱼的正常生长,丧失“鱼长三伏”的最佳时期。投喂清洁饵料,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每日的投喂量为:精料按每100公斤草食性鱼投喂45公斤,青料按每100公斤草食性鱼投喂4080公斤。饵料要新鲜,日投喂应不少于4次。同时,由于气温较高,草食性鱼喜觅食凉水性水草饵料,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以粗代精,以草换鱼。除应投喂足量青绿饵料外,还应当根据天气和鱼的活动、采食等情况,适当增加精饵料的投喂量,以充分、有效地挖掘夏季养鱼生产力。关注水质:夏秋季节由于气温持续较高,加上施肥、投饵量的增加,鱼池的水质会发生各种变化。因此,应密切掌握鱼塘(特别是肥水鱼塘)的水质变化情况,注意及时更新池水,以确保高水位、微流水、高注入、低排出和水质的“肥、活、嫩、爽”的生态环境。但对水质过瘦的则要及时追施肥料,陪肥水质,施肥可在晴天上午进行,一般每亩水面施腐熟人畜粪500公斤、钙镁磷肥10公斤,全塘均匀泼洒。合理施肥:气温升高以后,池水培肥一般以无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人畜粪等有机肥,高产鱼池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化肥一般每57天施用一次,每亩池水用尿素12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施用时要对水充分溶解,均匀泼于水面。如施用有机肥要事先充分发酵腐熟,一般每710天施用一次,每次亩用量为100150公斤。谨防泛塘:夏秋季是鱼塘缺氧泛塘易发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及时施救、易导致大量鱼死。造成缺氧泛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密度过大、施肥过量、塘泥过多、污水流入等,致使水中溶氧不足。以雷雨前后、天气闷热,气压较低,导致水中溶氧量剧减时最常见且最严重。判断鱼池缺氧和施救方法,主要看日出后鱼的浮头情况,如严重浮头、表明缺氧,需立即补充新水,并开动增氧机、激起鱼塘水浪,促使水的流动,以增加溶氧。也可亩水面用食盐7.5公斤或明矾2公斤,加水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以尽量缓解浮头,遏制死亡现象发生。汛期防逃:夏秋季雨水较多,有时常遇到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致鱼塘水位骤涨,严重时还可能发生决口或漫堤而造成大量逃鱼。因此,夏汛到来前,要对鱼塘进行一次全面、认真检查,排查堤、坝、栏、网等是否牢靠,对薄弱的要加固,对低矮的要加高,对破损的要修补,以确保洪涝灾害来临时,堤、坝不决、拦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