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09.doc_第1页
11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09.doc_第2页
11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09.doc_第3页
11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09.doc_第4页
11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0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2、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包括(群众队伍入场)(毛主席登上主席台)(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3、“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直奔”这个词更能体现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急迫、兴奋的心情。4、“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瞧着)主体台。”“投向”反映了人们热切盼望见到领袖,以及对领袖的热爱之情。5、“30万人一齐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看着)五星红旗。”“瞻仰”更好的表现了人们崇敬与自豪的心情。6、“两股洪流(人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洪流”表示人很多,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光明”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摆脱黑暗统治,获得光明。7、这是作者( 萧乾 )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叙了“我”访美时,探望了一位( 旧时同窗好友),并带去了好友(再三托付)的几颗生枣核。他领“我”踏访他布置得精致匀称的后花园。与他交谈中,才知道由于想家乡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棵枣树,所以才托“我”带几颗枣核。“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由衷地感慨道:( )。8、枣核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9、文章以( 枣核 )为题。枣核可以典型的代表游子在异国他乡精心布置的家乡景,其次,枣核又是事情的一条引线。另外,以枣核为题,读者见文题,就能引起思考,有急切往下读的欲望。10、枣核一文中写道:“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到游子的心境了。”句中的游子是指那些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他们这种思念家乡的情怀就是“乡愁”。“乡愁”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请写出两句写乡愁的古诗名句。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3. 11、“拥抱之后,他就殷切的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递过去。他把枣核托在掌心,想托着贵重的珍珠玛瑙。”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朋友(对枣核的重视),表达了朋友(思念家乡,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天然动物园漫游记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2.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园内各种动物的(特性)和(活动情况)。3.城市的标志的体裁是(散文)。4.”国槐“”香樟树“”椰树“是(北京)(杭州市)(海口)这三所城市的标志,树的特点分别是(秀气而坚韧)(王者风度)(婀娜苗条)。5、“就像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出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这句话用了2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市街道的雷同。6、榕树的特点( );椰树的特点( );油松的特点( )圆冠榆的特点( );国槐的特点( )。7、课文从( )( )( )这三方面表现了香樟树的( )这个特点。8、哪些句子表现了法国梧桐高大浪漫的特点: 9、“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用(排比句),赞扬了(将成为城市灵魂的树。)第三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顶碗少年在演出中(两)次失败,但是他(不气馁),最后成功,这件事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2.写作特点:通过(一)件事讲明(一)个道理;结尾蕴涵深刻的道理(主题)。3.课文最后,以“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 “冰天雪地”和“温暖的春风”作(对比),形象地说明,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4.第六自然段要明白两层意思:A 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B 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常常激励着我前进。5、课文记叙的是“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的姑娘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斯特(善解人意、及对身处困境的人的无私帮助)的人格魅力。6.课文紧紧围绕(“微笑”)这一主线展开。文中李斯特(三)次微笑发生的地点、时间、情景有所不同,第一次微笑(宽容与大度),第二次微笑(鼓励与帮助),第三次微笑(真诚的祝福与善意的批评)。7、.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姑娘说的话,是姑娘在接受了李斯特的帮助之后,发自(内心)的话,也是对“钢琴之王”李斯特的高度(赞扬),赞扬了李斯特(善解人意,真诚助人)的品质。8、李斯特的语言很幽默,其中包含了(真诚的祝贺),也包含了一语双关的(善意的批评)。9、姑娘满脸通红,有(成功后的喜悦),有(对李斯特的由衷感激),也有一种(羞愧)。10、“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难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这句话中,作者借姑娘之口,用“黄金般珍贵”高度赞扬“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善解人意,真诚助人)的品质。11、李斯特是一个(宽容大度、善解人意、真诚帮助他人)的人。第四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全文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大兴安岭,首先讲“我”初入大兴安岭的(印象)。再具体的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及由此(展开的联想)。2、课文是从(岭、林、花)3个方面细致描述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突出了“岭”(多而温柔)的特点,与险峻的秦岭作了(对比),说明了大兴安岭的“岭”(很多),岭的(线条柔和)。林的特点(绿而广阔),这个特点是从(2方面)介绍的,一是(色彩),赞美了(林海绿色之美)。二是(对落叶松的描写),运用(比喻句),把大片的落叶松比作海洋,把四周的白桦比作海边上的浪花。3、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花(多而绚丽)的特点,描写(蝴蝶和野花),动静结合的描写,写出了这里(充满生气与欢乐。)4.兴国安邦就是(使国家兴盛安定)。兴安岭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是因为:(1)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在这里进行着愉快的劳动。人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树)。伐木取材是让大兴安岭的木材(支援祖国的建设),造林护树是为了使林海(万古长青,造福子孙后代)。科学研究,使林海的资源(得到开发,综合利用)。5、“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方法,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 (喜爱、赞美)的感情。6、.课文三次提到(亲切、舒服),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以及(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7.全文按(地点转换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部分。一(1)写驱车来到了风景名胜鼎湖山。用语平实,为(进山观景听泉,写泉声的美秒)提供背景。二(2)写我们白天进山观景听泉。这部分作者是按(游览顺序),从(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三个方面,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三(3-5)写夜宿庆云寺听泉,抒写了鼎湖山清泉在内心深处所留下的(深刻、美好)的印象。8.“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句话用(打比方、整齐的排比句式)等着力描绘(泉声的美)。连用4个比喻,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和“铜管”)来描绘(泉水的不同声音),即贴切,又富于音乐美。而“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等又表现了泉声的(千变万化,令人心旷神怡)。9.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内心深处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在(山路见到清泉),(聆听、辨别、品味)各种泉声之后产生的。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4.鼎湖山听泉作者(谢大光),这是一篇(游记),全文以(游览路线的先后顺序),文章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主要内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美妙)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情。7.“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表现了(泉声的千变万化,令人心旷神怡)。a、从文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 )( )( )( )( )( )( )b、联系全文,理解答题。(1)描写泉声的语句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鼎湖山的清泉滋润着万木?找一找,再写下来。 (3)读完全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用上一个成语) (4)课文是一篇 。鼎湖山位于 ,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文章以 先后次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 、 、 。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 和听泉时的 ,抒发了作者 , 第五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珍珠鸟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为伴)的变化过程。我为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跟“我”(友好相处),十分融洽,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珍珠鸟一文的写作目的是( )。2、珍珠鸟一文中对珍珠鸟的(动作)和“我”(行为表现)的描写,展现出(动物与人的和睦相处的)有趣而感人的情景,使人感受到(信赖)的重要。 3、珍珠鸟的雏儿和“我”渐渐亲近起来,具体表现在:(它们活动的范围离“我”越来越近,表现越来越放肆。)4、课文紧紧抓住人与小鸟(友好相处)的过程来记叙,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5、理解:为什么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答:小鸟对我这样信任,完全是因为我做得好,是因为人对动物的关爱。我爱他们,从不打扰、伤害它们,千方百计为它们创造了安全舒适、轻松自在的生活环境,甚至在它们打扰了我的时候,不烦不恼,还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它们,因此,得到了小鸟的充分信赖。人与小鸟相处,关键是人的作用,信赖的先决条件是人的因素。6、判断:“天色入暮,他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其中,“扭动、挤、钻”写出了小珍珠鸟胖乎乎的特点。7、小珍珠鸟在作者的书桌上活动,作者仍不动声色地写是因为(呵护小珍珠鸟,使它放心,对作者产生信赖。)8、小珍珠鸟竟趴在作者肩头睡着了,说明(由于作者的呵护,小珍珠鸟对作者十分信赖,关系十分亲。)9、“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呦!雏儿,正是这小家伙!”这句话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惊喜)的心情。10、小狗儿与大画家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叙了大画家韩美林与小狗之间发生的两个故事,第一个:(在韩美林突发心脏病的危急时刻,小波彼想尽办法叫来人,救了他一命);第二个:(黑白花卷毛小狗为了救护韩美林惨遭毒打,最后被打死。)11、课文讲述了韩美林与小狗的(患难之情),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歌颂了动物的(善良与通人性),表达了韩美林对动物的(厚爱)。12、课文以情动人,十分注重对小狗的描写,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小狗波彼(焦急的心情、聪明的头脑、以及对主人的爱与忠诚);表现了“患难小友”的(善良仁义,对韩美林心灵的安慰、支持和友爱)。13、美林几度受尽折磨,他都能挺过来。可当他看到小狗为他受苦,他却泪如涌泉,这是为了什么(这是悔恨的泪水,他悔恨自己没有保护自己的朋友!)或(这是惭愧泪,小狗为了保护自己的而失去了生命。)或(这是气愤的泪,气愤打人者这样对待小狗。)第六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写的是(春天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2、芙蓉楼送辛渐描绘了(一幅水天相连、浩瀚迷茫的吴江夜雨图),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坚守节操、冰清玉洁的志向)。3、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风光和将士的苦寒),批评了(朝廷对戍边将士的不闻不问)。4、泊船瓜洲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一次被免去宰相职务回家途中写5、“( ),(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更倾注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惜别之情。6、螳螂捕蝉课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汉代刘向所撰说苑正谏)。少孺子给吴王讲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婉转地表达了(对吴王的规劝,启发吴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去攻打楚国,要想到攻打楚国带来的危机)。7、少孺子的话说明:(做事情,处理问题,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要全面考虑问题,要想到这样做隐伏着的或可能带来的患祸和危机)。同时也说明少孺子是一个(对国家忠诚,且聪明有才智的人。)8、“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是(全文的中心句)。9、透过少孺子(以事喻理)亦不难看出少孺子的聪明、才智:(当不能正面直谏,便巧妙设法曲谏,启发君王自己思考和改正错误,殊途同归,达到了正面劝谏所要达到的目的)。10、“其”在本课中均作代词用,指代他、他们(它、它们)或他的、他们的(它的、它们的)。11、“善哉!乃罢其兵!”这句话表达了吴王对少孺子(所讲道理的称赞),以及对(他个人和其做法的称赞。)第七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日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2、狼牙山五壮士课文题目表明了所写的(人物和事情发生的地点)。3、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狼牙山五壮士4、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的五个部分主次分明。第二、四、五部分写了(战士痛击敌人和壮烈牺牲)的经过,是课文的主要部分,这些部分突出体现了五壮士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第一、三部分在课文中看似只是交待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次要部分,但是它们对表现五位战士的革命精神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5、狼牙山上响起了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他们的口号声,表明了五壮士(英勇跳崖、自我牺牲)的原因,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6、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主要人物是(五位战士)。表现了(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7、“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写出(五壮士英勇善战)。“横七竖八”形容(敌人伤亡惨重)。“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的叫声”“纷纷滚落深谷”写出(敌人的可耻下场。)8、“斩钉截铁”写出(班长坚决果断)“热血沸腾”写出(战士们激动自豪的心情)这两个词表现(五壮士保护人民、歼灭敌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勇于牺牲的精神)9、“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突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屹立”形容(五壮士意志坚定,不可动摇。)10、“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写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11、“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赞扬了(五壮士为人民壮烈牺牲的精神。)12、本课记叙了一件_ _的事。这件事发生在_年,地点在_,主要人物是_。 13、摘录课文中四次描写老炊事班长外貌的句子,文章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是为了_服务的。第一次:_ 第二次:_ 第三次:_ 第四次:_ 14.“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含义:答: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用一个缝衣针烧红了完成的。老班长用它钓鱼,用钓来的鱼合着野菜做成鱼汤维持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命。鱼钩虽然生锈了,但是在“我”的眼里,这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象征着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战友无微不至关怀的崇高精神永存。第八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2、“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