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1页
生产运作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2页
生产运作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3页
生产运作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4页
生产运作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精品课程”申报表推 荐 单 位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所 属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是否部属) 课 程 名 称 生产运作管理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生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 程 负 责 人 马士华 申 报 日 期 2006年1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五年七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马士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56年3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8756485学 位博士职 务副院长传 真87556485所在院系管理学院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系E-通信地址(邮编)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430074研究方向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管理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5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本科生课程,周学时6;从2001-2005年,每年为工商管理本科生讲授该门课程,学生总人数达180人以上。MBA课程,周学时4;从2001-2005年,每年为工商管理硕士生讲授该门课程,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不少于80人,故学生总人数达450人以上。 课程名称:供应链管理本科生课程,周学时4;2002-2005年,为工商管理本科生讲授该门课程,每个年级专业班不少于30人,故学生总人数达120人以上。MBA课程,周学时4;从2002-2005年,每年为工商管理硕士生讲授该门课程,学生总人数达300多人。2、 近5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自2001年以来累积指导本科生特优生3名;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自1985年起,平均每个年级3人,总计60人; 多次带领学生下企业生产实习。 1996年设计并开发了课程研究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制定课程项目选题、设计研究方案、编写项目研究指导书(学生版)、联系实地考察企业、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等。 设计开发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MRPII教学软件;设计并实施课堂实验项目两个:库存决策、啤酒游戏;引进计算机仿真软件FLEXISM和ProModel,用于生产运作管理的仿真分析,并主持完成仿真实验课程的建立。3、 主持或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1)“生产管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法研究”,湖北省2003年省级教改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教改基金项目,2003年-2005年,课题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指导。已通过验收。(2)“制造资源计划(MRPII)教学软件研制”,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1998-1999年,课题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指导。(3)“生产管理设置课程设计的研究”,华中理工大学教改项目,1990年。负责人:吴玉瑞,参加者:马士华、吕欣,该项目获得校教改项目三等奖。4、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烟草企业MRPII/ERP物料清单重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38卷第20期,马士华,周晓等 论21世纪制造业管理人才的素质及培养途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增刊, 马士华 论工业工程师在实施MRPII中的重要角色工业工程与管理,1997年,第6期 第2卷,马士华 工科院校应开设工业工程课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马士华 马士华,林勇基于随机提前期的(Q,r)库存模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年第5 马士华,文坚,基于时间延迟的订单分批策略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年6期 马士华、沈玲,基于时间竞争的供应链“预订单”计划模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年第7期5、 获得的教学表彰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2年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供应链管理教材,排名第一,2004年 华中科技大学校级“三育人”奖,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 教学改革三等奖一项,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二,1990年 华中科技大学学校教学质量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一,1986年、1987年。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不超过五项)1) 基于时间竞争的运作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332001,专题4(敏捷供应链系统及其时间压缩研究),2004年01月-2007年12月,专题负责人(整个课题组排名第二)。2) 基于供应链的缩短多阶响应周期的管理模式研究,国家863/CIMS课题:2001AA414110,2000年10月-2003年10月,负责人。3) 顾客化大量生产环境下的生产管理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970026,2000年01月-2002年12月,负责人。4) 基于南京长江三桥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全寿命周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及信息系统研究,南京长江三桥建设指挥部:2003年10月-2005年4月,负责人。5) 青岛双星集团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总体规划项目,2003年7月-2003年9月,负责人。2、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为第一作者)(不超过五项)1) Research of supply chain plant location considered the bill of materials and time restriction . WSEAS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6,5(3):492-499 Ma Shihua; Liu Xiaoqun, (EI收录)2) Commonality and postponement in multistage assembly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ume: 142, Issue: 3, November 1, 2002, Ma Shihua; Wang Wei; Liu Liming,(EI收录)3) An approach to locate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Based on the Logistics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Georgia, USA, Aug., 2003, i4) 一种基于期权的供应商能力预定模型,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1期,马士华,胡剑阳 5) 基于二层规划的供应链多阶响应周期决策模型,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5期,马士华,杨文胜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集成X模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8年、第4期(EI收录)、马士华,刘英姿,王一凡, 7) 市场需求波动下供应链的企业间合作模式研究,高技术通讯、2003年,第9期(EI收录)、马士华8) 基于时间延迟的订单分批策略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年6期,马士华,文坚9)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构成及其特性研究,管理学报,2004年1期,马士华、陈习勇10) 供应链多阶响应周期的构成的实例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年12期(EI收录),马士华,王许斌等11) 顾客化大量生产环境下生产管理的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第3期、马士华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与运作方法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厅,2002年(排名第一)2) “供应链与拓展云南省流通市场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科技厅,2003年(排名第二)3) 供应链管理,宝供物流理论创新二等奖,宝供物流基金会,2000年(排名第一)。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主讲教师情况 2-1基本信息姓 名崔南方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0最终学历博士职 称教授电 话87556459学 位博士职 务系主任传 真所在院系管理学院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系E-通信地址(邮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生产与运作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2-2教学情况近5年(2001年-2005年)的教学情况如下:1)讲授的课程: 生产管理:专业基础课。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BA共31个班次,大约1853人讲授生产管理,共计约1328学时。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为本科生、MBA共7个班次,大约436人讲授采购与供应管理,共计约240学时。 管理学:学科基础课。为一届本科生共192人讲授管理学,32学时。2)实践性教学: 生产实习:2次指导本科生产实习,共33人,每次4周。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10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专升本毕业论文:指导21名专升本学生的毕业论文。3)教学改革承担华中科技大学教改基金项目“新办本科专业2005年立项建设项目”。为适应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我校管理学院于2004年承办了“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经过近2年的建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满足了新专业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承担了学校新办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立项建设项目,项目内容包括:物流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指导方案和物流管理专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目前,教改项目进展顺利。4)教学研究论文:1、崔南方,王一凡,刘英姿智能化生产管理CAI软件的研制与开发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增刊,pp.37-392、崔南方,陈荣秋ERP系统的选型与实施科研管理,2001年第5期,pp.75-783、崔南方,刘英姿从美国企业的ERP应用情况看我们的对策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5(3):32-344、崔南方,康毅,林淑贤. 基于供应商门槛的采购定位模型研究. 管理评论,2006,18(4):54-582-3学术研究近5年(2001年-2005年)的学术研究情况如下:1)研究课题:2004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备维护业务外包管理研究(70372047)”,项目负责人;2004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时间竞争的运作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70332001)”,参加者;20022003:“福建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规划”,负责人;20002001:“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责任公司5年规划、组织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负责人;20012002:“兰州市电信局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负责人。2)学术论文:崔南方,陈荣秋业务流程的时间模型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第2期,pp.62-64崔南方,刘英姿,严士锋物料需求计划提前期设置的改进方法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3,31(5):95-97崔南方,范体军企业资产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8(5):45-48崔南方,李静芳第三方设备管理商基于资产绩效的运营战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4,32(1):105-107崔南方,罗雪维修备件基于AHP的ABC分类模型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9(6):33-362.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林 勇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年1月最终学历博士职 称 副教授电 话 62559710学 位博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管理学院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系E-mailY通信地址(邮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430074研究方向生产运作、供应链与物流管理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生产运作管理专业课、8学时/周,三届,总200人;2)供应链管理专业课、6学时/周,三届,总360人3)物流管理专业课、6学时/周,三届,总360人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总人数本科12人,MBA19人,普研9人教学研究论文:1林勇、马士华,基于多阶响应周期的Push/Pull结合的库存管理体系,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4月第4期2Lin Yong, Ma Shihua,MRP system designed for supply chain, The 29th ICC & IE, September, 2001, Canada3 林勇、马士华 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浅析 教育月刊,2006年3月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供应链管理教材,排名第二。2)20042005学年度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缩短交货期的零部件通用策略及其库存模型研究,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第一负责人;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时间竞争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70332001),子课题4:基于时间竞争的敏捷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2004年1月2007年12月,主要参加者;3)国家863/CIMS项目:基于供应链的缩短多阶响应周期的管理模式研究(2001AA414110),2001年11月2003年6月,主要参加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林勇、马士华,基于提前期的单一周期通用件库存模型,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1月第1期2林勇、马士华,物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发展规划的理论、方法,物流技术,2003年第10期3 林勇、马士华,基于提前期的通用件安全库存模型,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6月第3期4林勇、马士华,基于提前期的多周期通用件库存模型,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2月第1期5林勇、马士华,基于提前期的通用件安全库存管理,系统工程,2003年第1期6林勇、马士华,E供应链管理,物流技术,2002年12月第12期7Lin Yong, Ma Shihua, A Study of Supply Chain in Grey Hazy Set,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June, 2006, Vol.14, No.28林勇、马士华,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执行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7月第14期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博士论文基于提前期的通用件库存模型研究获得2003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排名第一;2) 2002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与运作方法研 究,排名第二。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徐贤浩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5月最终学历博士职 称副教授电 位博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系E-通信地址(邮编)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邮编:430074)研究方向生产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项目管理2-2教学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为:(1)现代项目决策与管理:必修课,周学时为6学时(总学时为40学时),6届,学生总人数为400人;(2)生产运作管理:学位课,周学时为6学时(总学时为40学时),2届(成教信管0201、0202,成教物流0501、0502),2004级MBA,学生总人数189人;(3)配送中心设计与运作管理:专业课,周学时为6学时(总学时为32学时),3届(物流2001级、2002级、2003级、03、04MBA),学生总人数为350人;(4)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专业课,周学时为8学时(总学时为32学时),3届(02、03、04MBA),学生总人数为250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指导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设计的上机实习:8学时,3届(物流专业2001级、2002级、2003级),学生总人数180人;(2)指导2001级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2004年6-7月,13人,实习地点为武汉捷特塑料厂;(3)指导本科物流专业2001级5人、2002级4人的毕业论文,指导2002级、2003级、2004级MBA学生的硕士学位论文15人,指导2004级脱产研究生2人。3)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著作和论文:(1)2005年出版现代项目决策与管理视频流课件,32学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2002年独撰现代项目管理技巧,41万字,华中科技大学教材基金资助,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3)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论文:两个仓库的变质物品的库存模型,物流技术,(1),2006,37-40(4)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论文:短生命周期产品的临时价格折扣模型,物流技术,(3),2006,135-1374)获得的教学表彰:(1)获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2)指导物流专业2001级本科学生侯乐本科学位论文,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优秀论文一等奖。2-3学术研究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顾客化大量生产环境下生产管理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1-2002.12,参与者;(2)短生命周期产品的变质生产库存模型及集成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2059),2005.1-2007.12,项目负责人。(3)基于时间竞争的生产管理新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332001),参与者。2)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1)顾客化大量生产环境下生产管理新模式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杂志,2001;(2)A Production Inventory Model for Deteriorated Items with Demand-dependent Deteriorating Rate,Proceedings of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已被ISTP收录,2004;(3)谈即时定制生产模式生产能力实现机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已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5;(4)基于时间竞争下即时定制生产模式的生产能力分析,管理学报,2005;(5)即时定制模式下产品交货期决策模型及策略,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周水银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年12月17号最终学历博士职 称副教授电 位博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管理学院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系E-通信地址(邮编)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430074)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生产与服务运作、项目运作、物流运作等方面的现代技术及其优化的研究。2-2教学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为:(1)生产运作管理:周学时为6学时(总学时为48学时),本科生、MBA、工程硕士共15班次,学生总人数为600人;(2)项目管理:周学时为6学时(总学时为40学时),本科生、MBA、工程硕士共25班次,学生总人数1000人;(3)管理学:周学时为4学时(总学时为40学时),本科生6班次,学生总人数为240人;(4)管理技巧:周学时为4学时(总学时为40学时),本科生二班次,学生总人数为80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生产实习:4周,(工商管理991,992,物流管理0201),学生总人数70人;(2)指导本科毕业论文:2002-2005,5届学生共15人,17周;(3)指导MBA工程硕士毕业论文,2届学生共20人,17周。(4)指导专升本毕业论文,4届20人,17周。3)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著作和论文:1大规模定制的发展与应用,中国软科学,2003(1)2面向顾客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29(5)3IT技术的影响与企业计划技术的演变,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10)4物资采购中的供应链管理集成供应,中国流通经济,2000(6)5IT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6)4)获得的教学表彰: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2002-2003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良奖,2004-20052-3学术研究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成套订单的车间作业管理研究,3年,第一负责人2)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时间竞争的生产运作管理新方法研究,4年,子课题负责人3)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英特网的生产运作新理论研究,3年,主要完成者2)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1面向产品担保的集成管理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11(7)2基于Internet的客户关系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7(2)3A Decision Model for Selecting Participants in Supply Chain,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2001, 5(4)4基于多Agent的供应链模型,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 6(6)5单机加权成套订单数遗传算法研究,系统工程,2005,23(5)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陈荣秋男19429教授管理工程指导/资深顾问马士华男19563教授管理工程主讲/课程负责人崔南方男196310教授管理工程主讲林 勇男19731副教授管理工程主讲周水银男19666副教授管理工程主讲徐贤浩男19639副教授管理工程主讲王海军男19707讲师管理工程辅导李昆鹏男197811讲师管理工程辅导徐 和男19784讲师管理工程辅导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1、学历结构本课程共有9名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人。2、年龄结构本课程教学组的优势之一是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敢打敢拼。除资深教授作为教学顾问外,主讲教师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下。其中,40-50岁之间的3人、30-40岁之间的5人。3、学缘结构 9名教师中,2人具有机械制造背景,2人具有工业工程背景,其余教师具有工商管理专业背景。其中,陈荣秋教授是恢复招收研究生后的第一批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管理工程硕士生,马士华、徐贤浩、林勇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崔南方毕业于中南大学、王海军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李昆鹏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和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9名教师中有6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问学者的经历。来自不同高等学校组成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学和学术思想的交融,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形成,这也是本课程组的一大优势。4、师资配置情况职称结构:9名教师中,1名为顾问,5名为主讲教师,3名为辅导教师。教师队伍中包括教授3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讲师3人。师资配置:陈荣秋教授为资深顾问,负责总体指导。马士华负责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马士华、崔南方、林勇、徐贤浩、周水银为主讲教师,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王海军、李昆鹏、徐和为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15。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教改活动、教改项目和措施、已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本课程组围绕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外主要大学的管理学科在教学方面的动态,找到了国内原有教材存在的不足,进而结合中国企业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从全球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出发,设计出了新的课程建设规划,从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材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辅助材料等若干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初步奠定了本课程的发展战略。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面向21世纪人才结构特点,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我们考虑到进入21世纪后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从全球制造和全球供应链的特点出发,对本门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大纲进行了研究,在原有基础理论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又补充进了需求管理、供应链管理、大批量定制、资源约束理论、业务外包等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教学大纲后,可以更及时地反映本课程国际前沿动态,使学生可以接受到最新的课程内容。其次,在教学方法与理念上也进行了改革。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强调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前者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某些基本理论的认识并体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真正内涵,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包括:课堂演练(如著名的啤酒游戏)、角色扮演(生产决策模拟)、案例研讨等。后者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设计出了课程项目和实际企业流程优化等方面的教学课题,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进入研究角色。如要求学生亲自观察和收集数据,然后进行系统分析与优化,写出研究报告;或者指定若干个课题分配给学生去研究。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很好地将学习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第三,在教学手段上也进行了新的尝试。我们研究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引进国际一流的仿真软件FLEXISM、PROMODLE等;研究了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组织,将如何制定生产计划、如何做出采购与库存决策等教学内容融入进去;应用GSIM软件,对生产运作过程进行仿真,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TOC方法进行产品组合决策和生产排程;采用现场观摩或者观看国际一流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实况录像等,为此在教学计划中安排16个学时,选择4-5家企业,开展现场教学。通过采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第四,承担了学校和湖北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教学改革项目:“生产管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法研究”(2003-2005年)。在该项目的资助下,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体系与教材,建立了适应我国实际环境的立体化教学包,取得了完整地教学支持体系的成果。还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自己研制了用于教学的立体化教学支持群,用于教学过程后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五,承担华中科技大学教改基金项目“新办本科专业2005年立项建设项目”。为适应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我校管理学院于2004年承办了“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经过近2年的建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满足了新专业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承担了学校新办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立项建设项目,项目内容包括:物流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指导方案和物流管理专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目前,教改项目进展顺利。第六,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果:(1)编写出了立体化教学支持群。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程开发的立体化教学支持体系包括:主干教材(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由同步习题集、同步例题、大型案例集和模拟实验教程组成的教学辅助材料已完成编撰,将由科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电子版教学支持材料;完成了同步教学参考手册;主要/指定阅读书目及其摘要;专业软件实用说明的编写工作,完成了专业字典、优秀学生习作集的编写工作;开发了教学资源网并用于实际教学工作。(2)完成“制造资源计划(MRPII)教学软件研制”开发项目(被列为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1998-1999年)。研制这一教学软件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系统,从而体验MRPII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体验如何通过MRPII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绩效水平,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快适应应用MRPII的要求。从已经毕业的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看,也的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研究出了库存决策模拟游戏,并将其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这一手段,使学生了解信息放大(Bullwhip)的基本原理,分析信息放大效应对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影响,掌握库存决策基本方法及原理,分析信息放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建立供应链管理和库存管理优化的基本思想。(4)2005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现代项目决策与管理视频流课件(32学时)。项目计划与控制是生产运作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扩充学习材料,课程组的老师编撰了项目管理学习用的视频流课件,学生可以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来学习这一内容。在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在教学改革项目中拟定的目标都已经达到,并且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作用。通过多种多样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感到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性,掌握本课程的基础及前沿动态,学习之后感受很深,有的同学甚至说,如果能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的话,还要选择这门课程继续深入学习。总之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2、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获得学校教学改革二等奖一项(马士华、崔南方、林勇等);获得学校教学改革三等奖一项(吴玉瑞、马士华、吕欣);徐贤浩老师指导的物流专业本科学生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优秀论文一等奖;林勇老师指导的“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届科技创业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校优胜奖并参加省级优胜奖角逐;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王海军);获得校“三育人”奖一项(马士华);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周水银);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徐贤浩);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崔南方);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三等奖2次(马士华)。3、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论21世纪制造业管理人才的素质及培养途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增刊, 马士华。2论工业工程师在实施MRPII中的重要角色工业工程与管理、1997年,第6期 第2卷,马士华。3工科院校应开设工业工程课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马士华。4智能化生产管理CAI软件的研制与开发。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增刊)崔南方,王一凡,刘英姿。5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浅析。教育月刊,2006年3月刊,林勇、马士华。6现代项目决策与管理视频流课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现代项目管理技巧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烟草企业物料清单重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38卷第20期,马士华,周晓等9基于多阶响应周期的Push/Pull结合的库存管理体系,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4月第4期,林勇、马士华10MRP system designed for supply chain, The 29th ICC & IE,September, 2001, Canada ,Lin Yong, Ma Shihua11基于随机提前期的(Q,r)库存模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年第5期,马士华、林勇12基于时间延迟的订单分批策略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年6期马士华,马士华、文坚13基于时间竞争的供应链预订单计划模式, 2005年第7期,马士华、沈玲14ERP系统的选型与实施科研管理,2001年第5期,pp.75-78, 崔南方、陈荣秋15从美国企业的ERP应用情况看我们的对策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5(3):32-34,崔南方、刘英姿16基于供应商门槛的采购定位模型研究,管理评论,2006年 18(4):54-58,崔南方、康毅、林淑贤17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论文:两个仓库的变质物品的库存模型,物流技术,(1),2006,37-4018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论文:短生命周期产品的临时价格折扣模型,物流技术,(3),2006,135-137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首先,本课程教学组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多年来一直注意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总是保持着新鲜活力。其次是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而且这种培养已经持续了20年。自从本门课程被确定为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之后,即组成了一个教学小组,而且从那时起就形成了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好传统。本门课的主讲教师虽然历经了从吴玉瑞教授、陈荣秋教授到马士华教授的几度传递,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传统一直没有放弃,而且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本课程组从最初的二、三人,发展到了现在的十余人,成为本院规模最大的课程组之一。每一任的课程带头人都会根据教学小组中的每一个教师及承担的任务制定出培养计划,由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课程组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大纲、集体研究教学法,共享教学材料。比如说,课程组专门购买了生产管理的视听资料,并共同研究如何使用具有更佳效果,使年轻教师很快掌握了教学要点。再如,课程组共同编写案例,共同研究案例的使用方法,使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很快进入正常发展轨道,这些措施效果显著。例如,崔南方老师很快成长为骨干力量,2004年晋升为教授;徐贤浩老师出国进修回校后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于2004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徐老师完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的视频流课件,弥补了在教学手段上的不足;林勇老师虽然加入教师队伍仅三年,但是他的教学效果很快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是目前全英文教学的骨干教师,并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王海军加入教学队伍虚心学习,进步很快,获得了华中科技大学20022003学年度优秀论文奖和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生产与运作管理又可称运作管理,或者运营管理(国务院学位办设定MBA核心课中的称谓),目前国内外统一用“Operations Management”作为课程名称,这是由于“生产”本身的含义由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等一系列变革所引起的。1、本课程在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79年,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管理学科之后,生产与运作管理就被规定为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在1980年期间,本门课的名称是机械工业企业生产组织学,后改名为生产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在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该课程又被列为硕士学位课程,进而被列为MBA核心课程。目前,在本科生层次,这门课程是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硕士生和博士生层次,这门课程也是必修课或学位课。由于生产运作管理的核心地位,本课程在促进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及工商管理两个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首先,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了讲好这门课,任课教师必须融入到科研中去,他们先后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与企业咨询工作,因此,大大提高了本门课程教师的科研水平,完成了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CIMS及其它省部级课题,是占本院所完成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比例最大的一个学科领域,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教学促进科研水平提高的案例。其次,在完成科研课题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本课程的内容,任课教师将在研究工作中撰写的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们加深了对这门课程的认识。第三,培养了大量的师资力量。随着学院教学规模的扩大,先后从本课程派生出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服务运作管理等课程,或者由本课程的任课教师新开出其它专业课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等等,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都从事过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或辅导,他们将生产运作管理作为平台,进而创造性开发出其他相关课程,最后使之成为一个以生产运作管理为核心、但又相互依托的大课程体系。2、推动教材体系建设、扩大课程影响在注重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的同时,课程组在教材建设上进行了长期规划并付诸实施。早在1993年,我院的吴玉瑞和马士华两位老师编写了现代生产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一书,作为本科生的教材。1987年,陈荣秋老师撰写了排序的理论与方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一书,成为生产管理研究与教学发展的里程碑,至今也是唯一在生产作业计划研究方面的宝贵资料。199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思维经营技巧大全中第一卷之第5篇企业生产技巧,是陈荣秋老师撰写的国内第一本介绍物料需求计划(MRP)的专著,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不可多得的教材。1995年,陈荣秋老师主编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作为MBA的教材,解决了当时缺乏适用于MBA课程教材的燃眉之急;1997年,马士华编写了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陈荣秋、马士华两位老师编著出版了国家“九五”重点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该教材不仅用于本校的本科生课程教材,而且被广泛用于国内多所大学,发行量已超过30万册,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该教材于2005年底出版了第二版,更是深受各个学校老师的欢迎);陈荣秋和马士华于2003年出版了适用于MBA的生产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在国内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材体系。2005年,由马士华、崔南方、周水银、林勇组成的教材编写小组,承担了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的编著任务,在科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不仅完成主体教材的编写,而且完成了一套立体化教材的编撰工作,使主体教材与同步学习辅助教材共同面世,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全面的学习材料,同时也为生产运作管理成为精品课程打下了基础。长期的教材建设使本课程组在国内形成了领先地位,特别是陈荣秋、马士华两位老师编著的国家“九五”重点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已成为国内各个高等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首选教材(2005年已出版第二版),其水平已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同。这些突出成果不仅加强了本课程的建设,关键是起到了带头作用。由于本课程的教材建设是本院最早启动的课程组,它所取得的成果成了课程组的榜样,于是其他课程也纷纷组织力量,在本课程教材建设思想的带动下,使本院的教材建设进入一个高潮。除了使用本校编写的教材外,作为教学参考书,我们大力引进国外教材,包括美国Chase教授的运营管理,从第五版开始引用,目前已到第十版了。这一教材也是我校全英文教学班选用的主要教材,由林勇和王海军两位老师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近几年来,在课程组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形成涵盖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MBA、EMBA和企业培训的、完整的教学体系,编写出版了最新的教材,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案例、练习题、教师手册、实验指导书、计算机教学软件等立体化教材体系,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材和视听材料。3、在国际交流中发展壮大除课程组内的老师相互学习和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